第17课《猫》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猫》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郑振铎
执教: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 刘兵舰
1.学习描写不同性格的动物的方法。
2.理清“我”的心情变化。
3.学习作铺垫的写法。
4.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的明辨是非,反对主观武断的情感。
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课前检查
了解作者郑振铎
(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
相称 郁闷 娱乐
污涩 怂恿 婢女
蜷伏 惩戒 怅然
chèn



sǒngyǒng

quán
chéng
chàng
·
·
·
·
·
·
·
·
·
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的亡失或屈死,“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二次养猫: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一次: 花白猫 (1—2)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次别
内 容
项 目
从隔壁
要来的
从舅舅
家要来

花白的毛,很活
泼,如带着泥土
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的
很活泼
更加
活泼
宠 物
宠 物
病死
被一个
过路人
捉去了
一缕
酸辛
怅然
愤恨
诅咒
路人
第三次养猫(重点):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三次: 丑猫 (15—34)
次 别
内 容
项 目
遭人遗
弃,拾
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脱了好几
块毛之后,样子更难
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若有若
无,大
家不喜
欢,不
大注意
它。
被我
打伤
致死
更难过
得多。
永不养
猫。
板书
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铺垫
对比
思考
(同学们默读15-34段,小组合作研讨)
(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2)“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 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重点研读——理解内容
(3)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4)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书
(6)冤死猫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7)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1、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不同的三只猫,从
课文的写法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1)抓住特征,作细节描写
(2)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将自已情感直接抒发。
品读探究——体会写法
2、作者在写猫时能够抓住特点作细节描写,很有感染力。请从文中举出一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学了本文,我们懂得了:
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关爱动物。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拓展延伸——加深体会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