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二首之雨巷》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诗二首之雨巷》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诗二首之雨巷》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雨巷》作者__________,原名戴梦鸥,中国现代派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等。
(2)本诗创作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知识分子在__________时期的迷茫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叶圣陶评价《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纪元”,诗人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彷徨( ) ② 彳亍( ) ③ 颓圮( ) ④ 寂寥( )
⑤ 惆怅( ) ⑥ 太息( ) ⑦ 篱墙( ) ⑧ 雨巷( )
(2)词语释义
① __________: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② __________:走走停停,徘徊不前。
③ __________:破败,坍塌。
④ __________:寂静冷清。
⑤ __________:伤感,失意。
⑥ __________:叹息。
⑦ __________: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⑧ __________:比喻虚幻、难以捉摸的事物(如“像__________一般的凄婉迷茫”)。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全诗共七节,可分为三个层次:
(1)开端(第1节):描绘“我”撑着油纸伞彷徨在__________的雨巷,渴望遇见“丁香一样的姑娘”。
(2)发展与高潮(第2-6节):
第2节:姑娘的外在特征(__________、芬芳、忧愁)。
第3-5节:“我”与姑娘__________(如“默默走近”“投出太息般的眼光”)。
第6节:姑娘__________(如“消散了颜色、芬芳”)。
(3)结局(第7节):“我”继续彷徨,希望“飘过”__________。
2. 文章主旨
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__________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理想的。
3. 重难点突破
(1)象征手法
① “雨巷”象征__________(如“悠长、寂寥”暗示社会压抑)。
② “丁香姑娘”象征__________(如“结着愁怨”暗示理想的虚幻)。
(2)音乐美
① 复沓手法:如“悠长,悠长”“远了,远了”,增强__________。
② 押韵规律:全诗押__________韵(如“巷”“娘”“墙”),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
三、课内阅读
文段一(第1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 开头“独自”“彷徨”等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 分析“悠长,悠长”重复的作用。
文段二(第2节)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1. 这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 “丁香一样的忧愁”中的“丁香”有何文化渊源?
文段三(第7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 结尾与开头相比,“逢着”改为“飘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变化?
2. 结合全诗,分析“希望飘过”的深层含义。
答案总结
一、文学常识
1. (1)戴望舒、象征主义;(2)白色恐怖;(3)雨巷诗人。
2. (1)① páng huáng ② chì chù ③ tuí pǐ ④ jì liáo ⑤ chóu chàng ⑥ tài xī ⑦ lí qiáng ⑧ yǔ xiàng。
(2)① 彷徨 ② 彳亍 ③ 颓圮 ④ 寂寥 ⑤ 惆怅 ⑥ 太息 ⑦ 篱墙 ⑧ 梦、梦。
二、文本探究
1. (1)悠长寂寥;(2)颜色、相遇、消失;(3)丁香姑娘。
2. 雨巷、丁香姑娘、孤独迷茫、执着追寻。
3. (1)① 黑暗压抑的社会现实;② 美好而虚幻的理想。
(2)① 韵律感;② ang。
三、课内阅读
文段一:
1. 孤独、迷茫、对理想的渴望。
2. 强化雨巷的漫长与寂寥,渲染压抑氛围。
文段二:
3. 排比,突出姑娘的美丽与忧愁,增强节奏感。
4. 源自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象征愁思。
文段三:
5. 从主动追寻到被动期待,体现理想的幻灭。
6. 对渺茫希望的坚持,暗含对未来的期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