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灯》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灯》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灯》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巴金,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是中国现代________、翻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散文集《》等。
(2)《灯》写于________年2月,当时中国正处于________的艰苦时期,作者通过对“灯”的细腻描写,寄托了对________的向往和对________的坚定信念。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噩梦( ) ② 窒息( ) ③ 徘徊( ) ④ 摇曳( )
⑤ 渺茫( ) ⑥ 模糊( ) ⑦ 指引( ) ⑧ 安慰( )
(2)词语释义
① 阴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摇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渺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模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指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安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
(1)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 第一部分(第1-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二部分(第4-1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第三部分(第1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结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时间为线索,从夜晚到黎明依次展开
B. 以“灯”为核心,通过现实、回忆、联想层层递进
C. 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不同地点的灯光
D. 以历史传说为重点,深化“灯”的象征意义
2. 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对________的多维度描写,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渴望,以及对________的坚定信念,同时揭示了________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3. 重难点突破
(1)象征手法的运用:
① 例句:“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例句:“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手法的作用:
① 例句:“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文段一(第1-3段)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1. 作者开篇描写“噩梦”“窒闷”的作用是什么?

2. 文中“沉睡的大海”和“灰白色的马路”分别象征什么?
3. “扫淡了黑暗的颜色”中的“扫淡”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段二(第4-5段)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1. 文中“微微颤抖”的灯光象征了什么?

2. 作者两次提到“黑暗”,其含义有何不同?

3. “豆大的灯光”在文中有何深层意义?

文段三(第12段)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1.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黑暗的海上漂浮”象征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总结
一、文学常识
1. (1)李尧棠、芾甘、芾甘、作家、家、随想录
(2)1942、抗日战争、光明、抗战胜利
2. (1)① è mèng ② zhì xī ③ pái huái ④ yáo yè ⑤ miǎo máng ⑥ mó hu ⑦ zhǐ yǐn ⑧ ān wèi
(2)① 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烟、尘而混浊,比喻心灵上的阴影;② 呼吸困难甚至停止;③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④ 摇晃、摆动;⑤ 因遥远而模糊不清;⑥ 不清晰;⑦ 引导、指示方向;⑧ 使人心情安适。
二、文本探究
1. (1)① 引出“灯”的描写,奠定压抑氛围;② 通过回忆和联想,深化“灯”的象征意义;③ 总结全文,点明“灯光不会灭”的信念。
(2)B
2. 灯光、光明、抗战胜利、精神力量
3. (1)① 以风雪夜的困境象征现实的黑暗,以灯光象征希望,体现作者在困境中坚持信念;② 孤灯象征人类在困境中永不放弃的希望,超越个人情感,强调对他人的帮助。
(2)① 将黑夜比作大海,突出黑暗的压迫感;以马路浮起象征希望的显现,对比中强化灯光的作用。
三、课内阅读
文段一
1. 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压抑,为下文“灯”的出现做铺垫。
2. “沉睡的大海”象征黑暗的社会现实;“灰白色的马路”象征希望的显现。
3. 生动表现灯光驱散黑暗的力量,突出其重要性。
文段二
1. 象征微弱但顽强的希望。
2. 第一次指自然黑暗,第二次指精神困境。
3. 象征在困境中给予人力量的精神支柱。
文段三
1. 比喻,将心灵比作漂浮的船只,强调灯光对精神的指引作用。
2. 象征作者在黑暗现实中的迷茫与挣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