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同步导学案知识框架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史料实证)理解大一统措施的历史影响。(历史解释)认识到大一统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措施。教学难点:推恩令、尊崇儒术。基础考点一、削弱地方势力研读右栏史料,结合教材分析西汉初年中央面临着哪些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效果如何 1.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2.措施:(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2)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打破其原有的社会关系。3.效果: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历史解释西汉建立后,刘邦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摘自《中国历史》七上·P67相关史事二、推动经济的发展1.农业右图为汉代的新型农具,说出它的名称及作用。除此以外,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发展农业的措施 (1)农具: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2)其他措施: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2.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3.结合汉武帝时期所铸造的货币,完善这一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回答这些政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1)政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2)作用: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史料实证三、尊崇儒术右图人物是谁 结合右图人物回答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人物:儒家董仲舒。2.举措:(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3.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历史解释四、北击匈奴与霍去病一起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 分析他们出击匈奴的背景,并指出这场军事活动的结果如何。1.人物:卫青2.背景:秦末汉初,匈奴在冒顿单于率领下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时期开始大举反击匈奴。3.结果: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大获全胜,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另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经过数次战争,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家国情怀他(霍去病)英勇善战,前后六次出击匈奴,取得辉煌战绩。第一次出征河西时,他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摘自《中国历史》七上·P70人物扫描五、影响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达标训练1.下图为“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示意图”,据此可以看出 ( )A.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彻底根除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王国势力削弱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一规定(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D.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3.以下是秦汉时期实行的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 )秦朝 西汉在各郡设立监御史,监察郡内官员。郡县官员每年要把辖区内人口数量、生产状况向上级汇报 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在郡设置督邮,负责监督所属县官吏的违法行为,查清罪状,上报郡守A.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B.彻底打击了豪强势力C.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在强化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抗击匈奴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关于二者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 B.都通过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C.都通过强化儒学加强思想控制 D.都曾经开通沟通东西方的商路5.下表中的内容表明西汉( )时期 史实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张骞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破南越后,在西南设郡,以邛都为越嵩郡,符都为沈黎郡,冉驰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发巴蜀兵至滇,降滇王,以其地为益州郡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 设西域都护府A.采取措施解决王国问题 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C.开辟了丝绸之路 D.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6.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经营冶铁、煮盐的强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武帝时期,朝廷向豪强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这反映了盐铁专卖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意义7.贾谊认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认识启发了西汉政府后来 ( )A.铸造五铢钱 B.实施“推恩令”C.废除井田制 D.尊崇儒术8.“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不断改造儒术 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材料表明董仲舒主张( )A.“以法治国” B.“尊崇儒术”C.“顺其自然” D.“兼爱”“非攻”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这反映了 ( )A.汉代选官制度确立 B.教育体系的完善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儒学受官方推崇10.秦汉统治者分别采纳了李斯和董仲舒的建议(如下表),其共同的目的是( )李斯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董仲舒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A.弘扬传统文化传播诸子学说 B.通过统一思想来巩固统治C.推行科举选官选拔治国人才 D.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材料二 西汉初年,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这种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1)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汉初面临着一种怎样的社会境况 其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汉初实行的哪一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措施。(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西汉王朝由“残破荒凉”到“进入鼎盛时期”的变化原因。参考答案1-10 CCDBB ABBDB11.(1)社会境况:西汉初年,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影响: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3)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4)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