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歌德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迷娘》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诗歌之一。《迷娘》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迷娘》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导入新课欧阳修他是继荷马、但丁之后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他是启蒙主义思想家,其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一度的“狂飙运动”也让《少年维特之烦恼》名声大噪,成为世界文学的艺术瑰宝,他就是——歌德。是他,只愿用自己的文字去记录现实的烦恼与幸福,他用一支笔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浪漫、激昂,抑或是无奈与绝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歌德,走进他的《迷娘》,一起感受他的文字魅力,一起体悟这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迷娘(之一) 写作背景歌 德迷 娘(之一)1.了解作者概况和诗歌创作的背景。2.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的结构技巧的妙处,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4.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学习目标13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1749年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他年轻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1775后的十年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却一事无成。1786年6月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1832年病逝,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歌德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 身份生平作品歌德(1749—1832)《浮士德》作品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13歌德(1749—1832)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提高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对欧洲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歌德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世界。影响艺术特点前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晚年之后歌德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整个人类发展的思索方面, 他的创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指十八世纪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这个时期,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歌颂“天才”,主张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知识链接《迷娘》是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主要人物迷娘唱的一支插曲,歌德写作《威廉·麦斯特》前后历时约50年。在小说中,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十三岁时被威廉搭救,在威廉的呵护和养育下出落成窈窕少女。她身体瘦弱,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却拥有异于常人的舞蹈和音乐才能,她始终对自己幼时朦胧记忆中的意大利怀有深深的思念和渴慕,又对养育她的威廉怀有难以言明的恋慕情愫,最终由于两种渴望都无法实现而郁郁寡欢,染病而亡。作品介绍这首诗出现在小说第三卷第一章,当时威廉已经决定要离开那个令他迷惘的戏班团体,可也舍不得迷娘,决定以父亲之责带她上路。在确定能否继续跟随威廉同行的前后,“迷娘”表现出了极大的反差,前是痛楚难忍、四肢痉挛、全身瘫痪,可想而知威廉的离去对她来说是巨大打击;后是满脸欣喜,心神安定。平日沉默的“迷娘”在颠沛流离之后形成了隐秘的性格,在此之前她对自己心事绝口不提,这是“迷娘”第一次对威廉吐露心声,在歌中她描绘了记忆中曾经生活的故乡意大利。作品介绍谈谈你听完这首歌的感受。诵读诗歌,初步感知写作背景《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迷娘其人迷娘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小说中,迷娘的姓名不详,只因第一次自我介绍时说“人们叫我迷娘”,故而大家都以“迷娘”一词称呼她。她是意大利边境总督的侄女,父母是一对相爱的贵族兄妹。迷娘的母亲目不识丁,但性格却如百合般纯洁无瑕,她与同父同母的兄弟相爱,生下了迷娘,被神父和周围亲友视为罪孽。迷娘自小不善言谈,但动作灵敏、歌声动人,她喜欢蹦蹦跳跳,模仿钢索艺人的表演,喜欢坐在邻居家的门柱下,跑进厅堂去看大理石像。后来她被拐走,离开故土,在马戏团里备受折磨和虐待,经常被无情地用鞭子抽打。直到后来威廉把她赎买出来才结束了被虐待的日子。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 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其人第1节具有意大利南国明媚风光的意象,是迷娘故国之思的寄托之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第3节通过这些神秘险峻的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烘托她急于返乡的迫切心情和坚定决心第2节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传统的意大利建筑意象,承载迷娘幼年生活的回忆,暗示了迷娘心中流离异国的委屈,渲染了对故园生活的眷恋之情;意象小结思考探讨全诗的内容结构有什么特点?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第一节正歌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副歌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第二节正歌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副歌部分表现出她思乡的情绪更加强烈。第三节正歌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时的沿途风景。副歌更加迫切地呼喊:“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思考探讨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部分是对不同场景的描述,副歌是催促,又是呼唤。鉴赏方法(1)抓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寄予的思想感情。(2)感意境,通过意象营造的整体意境来感受氛围。(3)品意蕴,体会诗歌中渗透的理性内涵。欣赏正歌部分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第一节任务探究一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抒发了什么感情?赏析第一节主歌部分意象:柠檬花开、茂密的绿叶、金黄的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枝高。画面:绿树、红花、黄橘、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迷人的画卷。情感:诗人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桃金娘与月桂的文化象征意义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思考探讨【思考】赏析诗歌的手法《迷娘(之一)》诗歌第一节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迷娘浓烈的乡愁?明确 ①借景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优美恬淡的意大利风景与迷娘炽热浓郁的情感相得益彰。②设问与反复。“你可知道那地方”既是询问又是追诉,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深沉真挚的情感。“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渴望回乡的急迫之情。嗅觉:清新视觉:月牙白嗅觉:清新视觉:绿色嗅觉:清新视觉:橙黄嗅觉:清新视觉:宝蓝色嗅觉:芳香视觉:红色嗅觉:芳香视觉:淡黄第二节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任务探究二赏析第二节主歌部分第二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抒发了什么感情?意象:圆柱成行,厅堂辉煌,居室明亮,凝望着的大理石雕像画面: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充满了人文主义气息。情感:迷娘对故乡的眷恋、渴慕。视觉:灰白色调 暖金色调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危崖欲坠,瀑布奔忙,你可知道那座山岗?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第三节任务探究三赏析第三节主歌部分第三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和学过的中国的哪首诗歌意境非常接近?抒发了什么感情?意象:迷雾重重、路途难行、让人害怕岩洞龙种、欲坠的危崖、奔忙的瀑布画面: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和神秘。情感:路途遥远,有家难归。神秘险峻视觉:灰蒙 幽暗深褐 冷白诗歌 选取的意象 营造的意境 表达的情感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龙、危崖、瀑布宁静、美好明朗、敞亮神秘、险峻这些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是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通过描写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迷娘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写出了迷娘想象中回乡路途的崎岖艰险,更表达出她渴望返回家乡的坚定执著。【思考】分析意象,理解内容本文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明确 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如何理解诗中的三个称呼“爱人”——“恩人”——“父亲”?①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进行的。倾诉人是迷娘,倾诉的对象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迈斯特。迷娘深深地爱着他,可迷娘认为这种爱情无法实现,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为“父亲”。②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从感情上形成递进关系,男女爱情被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后面又和乡思扭结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思考探讨读思释疑,情感升华思考 “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称呼的变化,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请阐述你的观点。“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即威廉·迈斯特。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自己的爱情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从“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迈斯特怀有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抒发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从感情上呈递进关系。核心探究三个倾诉对象是不同的人。第一节选取了“桃金娘”这种象征爱情的意象,“爱人”即威廉·麦斯特;第二节写迷娘可怜的身世,“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第三节写回乡的曲折坎坷,“父亲”应该是指能带她回国的人,能带她回到故乡就能使她再生。★对于诗歌的解读,我们不必寻求统一,保留这种多解性,更能使这首诗具有含蓄、多义、神秘的特点,从而产生更恒久的艺术魅力。【思考】赏析诗歌的手法体会这首诗每节诗后两行的作用。明确 这首诗每节的后两行,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爱人啊,随你前往”“恩人啊,随你前往”“父亲啊,随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把迷娘对迈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着追求。明确 复沓的表现手法,使得诗的结构整齐,具有旋律感,对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思考】赏析诗歌的手法《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明确 “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副歌中迷娘的应答,不仅回应了询问,而且进一步把思乡之情变为回乡的行动。“前往,前往”这种回答不但强调迷娘回乡的坚决态度和迫切心理,而且在重复中有着微妙的变化,它与重复的内容共同形成本诗的深层内涵,即迷娘对威廉·迈斯特的复杂的情感。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痴“迷”悟诗韵重章叠句(复沓)建筑美小结:重章叠唱和反复的作用核心探究诗的三节,最后三行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两个字。加强了询问的力量,增加了思念的程度。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这三个小节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核心探究从三个小节来看,第一节选取了“桃金娘”这种象征爱情的意象,爱人即威.麦斯特;第二节写迷娘可怜的身世,“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第三节写回乡的曲折坎坷,“父亲”应该是指能带她回国的人,能带她回到故乡就能使她再生。“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思念人持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逐层递进。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该诗创作于1782年,也是歌德在德国魏玛当官做枢密顾问的第7年,死板沉闷的政治生活,让他感到苦闷,并一度热切地想要逃到南方。在做迷娘曲之前,哥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作此诗之后三年,他终于从魏玛出走到意大利,住了近两年的时间。欣赏意大利人快乐爽朗的生活和地中海的明媚风光,在有古老文化的明媚南国,重新汲取了创作的热情。歌德对意大利这种人文主义化田园牧歌式的想象,也反映在《迷娘》这首诗中。抒发了歌德对于人类精神发展所可能达到的一种完美境界的向往。迷娘有何象征意义?总结探究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副歌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直抒胸臆这首诗歌是表达了迷娘怎样的情感?全诗突出地表达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乡的强烈渴望;此外,第一节诗歌通过对迷娘故乡生机勃勃、明媚绚丽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迷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第二节诗歌通过对迷娘故乡富丽堂皇、典雅气派的房屋建筑描写,表达了迷娘对自己身世遭遇的哀婉忧伤;第三节诗歌通过对迷娘古老神秘、险峻曲折的回乡路的描写,表达了迷娘对归乡路道阻且长的悲伤。同时,三节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不同称呼的变化,表达了迷娘内心对迈斯特爱情、恩情、亲情的复杂情感。总结【思考】对于《迷娘(之一)》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迷娘,有人认为是作者本人。你认为呢?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明确 观点:迷娘。①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②从《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③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④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⑤《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思考】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明确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将浓郁而强烈的情感融入饱含感情的意象中,将回归故乡、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决心抒发出来。②回环往复,感情浓烈。每节诗的前半部分(主歌)都以迷娘的询问和叙说的口吻来描写故乡,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来直抒胸臆,表达渴望返回故乡的迫切心情。“迷娘”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这首诗是她的唱词。迷娘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卖艺为生,后来被威廉迈斯特收留,并爱上了迈斯特。这首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众多意象,描绘出意大利迷人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神秘,表现了迷娘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主 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