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这封书信的针对性。
2.梳理文章层次,提取主要观点,把握其逻辑结构。
3.学习作者论述问题的论证方法,辩证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层次,提取主要观点,把握其逻辑结构。
2.学习作者论述问题的论证方法,辩证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论述问题的论证方法,辩证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今天我们走进恩格斯的作品《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背景介绍
1.了解作者
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也是马克思的挚友,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1820年11月出生于普鲁士王国,1842年深秋前往英国旻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厂任总经理,开始深入了解工人阶级。途经伦敦时与马克思初次会面,1844 年8月与马克思开始他们牢不可破的友谊,共同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伟大事业。1847年1月与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1848年2月与马克思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50年与马克思合作,先后两次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95年8月恩格斯逝世
2.写作背景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 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给他写出了这封回信。澄清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观点的歪曲,说明该如何准确理解“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这一观点。
三、初步感知
这是一篇学术性重大理论文章,存在一定阅读难度。但作者恩格斯为我们开出阅读良方:"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这篇文章呢
明确:
1.筛选整合法。
跳读每一章文字,通过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勾画主要观点和重要概念,概括每一段内容,每一层次内容的大意,更好地理解每一章的主要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
2.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第二部分(3-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创造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第三部分(7-10):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看问题要全面要学会把握“总的联系”。
3.文章的论述思路。
文章提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的主要观点。
首先通过下定义和作诠释,说明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并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指出社会状况和需要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
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运用举例论证指出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然后指出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运用事例论证,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最后运用比喻论证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
4.思维导图法。
借助每一章的分层,以及主要观点和核心概念,绘制思维导图。
四、文本详析
1.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
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2.由“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这句话,可看出“我们”对“经济关系”地位作用怎样的看法
明确: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3.“我们”对"技术”有哪些看法
明确:
①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②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 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从属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③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 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作者是怎样论证技术对科学的推进作用的
明确:举例论证。16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整个流体静力学。发现电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5.(a)部分用什么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明确:举例论证。举国家发生作用的例子论证了经济必然性基础上,上层建筑各内容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 用。
6.(b)部分中,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怎样的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到底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论证偶然性和 必然性的
明确: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为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社会历史中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用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与必然来论证的。
7.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明确: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 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五、深入探究
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
明确:
①语言准确严谨。
②语言表达严密而富有逻辑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