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导学案知识框架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历史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时空观念: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史料实证:识读《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简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了解这些史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历史解释:了解张仲景、华佗和司马迁的生平及著作,分析他们各自的成就及其著作的影响。家国情怀: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直面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基础考点一、造纸术的发明研读史料与教材,说明“蔡侯”指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蔡侯纸”使用了哪些原料 分析其“自是莫不从用焉”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造纸术发明的意义。1.人物及事迹: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2.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3.原因:蔡侯纸的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4.意义: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史料实证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1.右图建筑是为纪念何人而建 他有哪些主要贡献 人们如何评价他 (1)人物: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2)贡献: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辨证施治理论,还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3)评价: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医圣”。2.研读教材,指出与医圣同时期的名医还有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人物:东汉末年名医华佗。(2)成就: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3.数学: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4.农学:秦汉时期代表性著作是《氾胜之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地、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家国情怀三、司马迁与《史记》右栏史料是谁的名言 他的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回答出这部著作的体裁、内容与价值。1.人物:西汉史学家司马迁。2.著作:《史记》。3.体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5.价值: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史料实证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摘自《中国历史》七上·P87学史崇德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张陵创立五斗米道。2.佛教:(1)创立:约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主张众生平等。(2)传入: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3)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达标训练1.它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项重大成就,为人类的文化传播、思想交流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至今也不可缺少的信息存贮和传递手段。“它”是 ( )A.造纸术 B.“麻沸散” C.丝绸之路D.“治未病”2.东汉末年爆发了大瘟疫,张仲景四处奔走,观察各个地方的流行疫病,一边走一边想办法防御和破解,经过多年的研究,张仲景终于发明了治疗疫病的方法,这体现了张仲景( )A.吸取前人经验 B.个人天资聪慧C.积极临床实践 D.刻苦闭门研究3.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这表明《史记》 ( )A.取材广泛 B.体例完备 C.完全可信D.叙事简洁4.“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5.《伤寒杂病论》中系统记载了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初愈防复等内容。该内容体现了 ( )A.“治未病”理论的内涵 B.古代药物学的成就C.体操“五禽戏”的作用 D.中西医结合的优势6.对下方所示这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 ( )A.耕织技术的革新 B.汉字字体的演变C.书写材料的进步 D.文书格式的改进7.华佗曾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援,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由此可知,华佗主张 ( )A.对症下药 B.保护动物 C.针灸治疗D.运动强身8.《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树皮)、麻头及敝(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一做法( )A.发明了造纸方法 B.损害了纸张质量C.简化了造纸流程 D.降低了造纸成本9.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五体投地”“大千世界”“皆大欢喜”等佛教用语也逐渐融汇到汉语中。这表明佛教( )A.备受统治者推崇 B.丰富了中国文化C.和谐了中印关系 D.促进了民族交融10.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以“人间地位的平等和财富的平均”为教义,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这说明道教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时局动荡,民生艰难C.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D.经济发展,政治清明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史学之慧】材料一【思想之光】材料二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李定一《中华史纲》【科技之光】材料三 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我国古代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代他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的来源更加广泛,而且成本低廉,纸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文史之萃】材料四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诗。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史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巨著。(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示意图中,颁行的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2)材料二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纸术的改进对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4)材料四信息卡中的“他”史学巨著是什么?该著作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参考答案1-10 ACACA CDDBB11.(1)商朝;小篆。(2)创办私学;百家争鸣。(3)原料来源广泛,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便于书写和保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4)《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