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导学案知识框架教学目标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知道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基础考点一、官渡之战观察《官渡之战示意图》并阅读教材,填写战役概况。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影响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时空观念二、赤壁之战研读史料,“壮心”指的是什么 这一“壮心”在哪一战役中破灭 该战役的结果如何 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1.“壮心”:统一全国。2.战役:208年,赤壁之战。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曹操北撤。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思维导引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史料实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教材,完善三国的基本概况。三国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影响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蜀 221年 刘备 成都吴 229年 孙权 建业时空观念2.简述曹魏、孙吴、蜀汉三国经济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2)孙吴: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思维导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229年孙权建立吴国。达标训练1.某歌曲中唱道:“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关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曹操废掉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政权B.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D.刘备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2. 历慎思同学的单元笔记中记述了“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等史事。据此判断该单元讲述的是( )A.夏商周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3.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D.公元3世纪末4.《三国志》记载孙吴政权“比年(近年)以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 浮舟百艘,沉滞津岸,贸迁有无(货物买卖,互通有无)”。材料反映了孙吴政权( )A.大力兴修水利 B.改善民族关系C.发展海外贸易 D.开发西南地区5.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打败拥兵十万的袁绍。这个战例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这场战争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C.建立统一的西晋王朝D.正式形成三国鼎立局面6.魏、蜀、吴三方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在对峙的沿边地带开展大规模密集劳力种植,使曹魏的淮南、淮北、陇右、关中,吴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蜀国的汉中,均成为屯田的中心地带,农业取得长足发展。这反映出三国鼎立( )A.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 B.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C.导致了北方人口南迁 D.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7.孙权跨海征辽东的经略,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一些损失,付出了代价,正如其通夷洲、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但是,它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东吴这些措施的积极意义是 ( )A.赢得赤壁之战胜利 B.推动海上交通发展C.改善民族关系 D.重视农业生产8.秦晋崤山之战,使秦军遭重创。齐魏桂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东汉末期官渡之战,袁绍军败。崤山、桂陵、官渡皆地处中原地区,这说明中原地区 ( )A.地域十分广阔 B.劳动力素质高C.地势十分平坦 D.战略位置重要9.“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掳)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这段话评价的是(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10.200年,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以少胜多。这场战争 ( )A.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发展了孙吴海外贸易C.实现了全国统一局面 D.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11.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不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分天下有其一,关东义士首起兵。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赞曹公孟德》材料二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完成“统一天下”之梦,殊不知天时不到、地利没有、人也不和,最终“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战后,曹操看看手下的残兵败将,也只能望“南”兴叹,南方的孙刘两家趁此机会扩大地盘、称王称帝,至此天下三分矣。材料三 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 (1)材料一中的“做军”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的两项措施。(2)材料二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的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与“天下三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结合材料中的“地利没有、人也不和”分析曹操“赤壁楼船扫地空”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你眼中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参考答案1-10 CBCCA BBDDA11.(1)做军:袁绍军队。措施:招募流亡民众垦荒,组织军队耕田;招揽各种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2)战役:赤壁之战。联系: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的战术没有重视;曹军中疾疫流行,战斗力削弱。(3)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