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章
特殊的三角形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重点应用HL定理:明确“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HL)”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判定方法,并能用规范的几何语言书写证明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推理能力:通过画图、剪拼等实践活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体会数学猜想与验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严谨性培养:感受几何证明的严密性,养成步步有据的数学表达习惯。
应用意识:体会直角三角形全等在实际问题(如测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工人师傅为什么用三角尺就能判断窗框垂直?测量员仅用直角仪和一条边的长度如何确定距离?这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旧知复习
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AAS
ASA
SAS
SSS
直角三角形作为特殊三角形,是否可以用更简化的条件判定全等?
观察三角尺: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如两把相同三角尺),它们是否一定全等?
新知探究
课堂活动:画图验证HL定理
步骤1:每人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C=90°,AC=5cm,AB=10cm。
10cm
5cm
步骤2:同桌交换图纸,尝试画出另一个△DEF,满足∠F=90°,DF=5cm,DE=10cm。
5cm
10cm
步骤3:剪下三角形重叠比较,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新知探究
已知:如图所示,在△ACB和△A'C'B'中,∠C=∠C'=90°,AB=A'B',AC=A'C'。
求证:Rt△ABC≌Rt△A'B'C'
因为 AC=A'C',所以可考虑以 AC 为一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和 Rt△A'B'C'全等,然后只要证明所作的直角三角形和Rt△ABC全等。
证明:如图,延长 BC至D,使 CD=B'C',连结AD。
由AC=A'C',∠ACD=90°=∠C',得△ADC≌△A'B'C'( SAS),
∴AD=A'B',∵A'B'=AB,∴AD=AB。
又∵AC⊥BD,AC是等腰三角形ABD的高线,
∴BC=CD。而AC=AC(公共边),
可得△ADC ≌△ABC(SSS),所以△ABC ≌△A'B'C'。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 “HL”)。
例1. 在课堂上,李老师发给每人一张印有Rt△ABC(如图1)的卡片,然后要求同学们画一个Rt△A'B'C',使得Rt△A'B'C'≌Rt△ABC.小宏同学先画出了∠MB'N之后,后续画图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这种画图方法的依据是( )
典例分析
A .SAS B.AAS C.ASA D.HL
D
小宏第一步为截取BC=B'C'
小宏第二步为作线段AC=A'C'
变式训练
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的∠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N=OM,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做法中用到证明△OMP与△ONP全等的理由是( )
D
A .SAS B.AAS C.ASA D.HL
例2 如图,AD,BC相交于点O,AB=CD,AM⊥BC于点M,DN∥AM,与BC交于点N,BN=CM.求证:∠B=∠C.
典例分析
根据AM⊥BC于点M,DN∥AM得∠AMB=∠DNC=90°。根据BN=CM得BM=CN,进而可依据“HL”判定Rt△ABM和Rt△DCN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证明:∵AM⊥BC于点M,DN∥AM
∴∠AMB=∠DNC=90°
∵BN=CM,∴BN+MN=CM+MN
∴BM=CN
在Rt△ABM和Rt△DCN中
∴Rt△ABM≌Rt△DCN(HL),∴∠B=∠C
变式训练
如图,DE⊥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BE=CF,连接BD、CD和AD,DB=DC.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
证明:∵DE⊥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
∴∠BED=∠CFD=90°
又∵BE=CF,BD=DC,
∴Rt△BDE≌Rt△CDF(HL)
∴DE=DF
∵DE=DF,DE⊥AB,DF⊥AC
∴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
∴AD是∠BAC的平分线
先证明Rt△BDE≌Rt△CDF(HL),得到DE=D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即可求证,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例3 已知:如图所示,P是∠AOB内一点,PD⊥OA,PE⊥OB,D,E分别是垂足,且PD=PE。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做一做
证明:如图,作射线OP。由PD⊥OA,PE⊥OB,
可得∠PDO=∠PEO=90°。∵OP=OP,PD=PE,
∴Rt△PDO≌Rt△PEO(HL)。
∴∠1=∠2,即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角平分线的定义)。
如图所示,要证明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可以转化为证明射线OP平分∠AOB。
1
2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课堂练习
1.如图,能用“”判定和全等的条件是( )
A
A.AC=A'C' AB=A'B' B.∠A=∠A' AB=A'B'
C.AC=A'C' BC=B'C' D.∠B=∠B' BC=B'C'
HL
已知条件结合∠C=∠C',运用“AAS”得到全等
已知条件结合∠C=∠C',运用“SAS”得到全等
已知条件结合∠C=∠C',运用“ASA”得到全等
课堂练习
2.如图,在△ABC中,∠C=90°,DE⊥AB于点E,且AE=AC,若BC=7,则DE+BD的值为( )
A .14 B . 12 C . 9 D . 7
D
证明Rt△ADE≌Rt△ADC(HL),得到DE=DC,即可求出DE+BD=DC+BD=BC=7
解:∵∠C=90°,DE⊥AB于点E,
∴△ADE、△ADC都是直角三角形
∵AE=AC,AD=AD
∴Rt△ADE≌Rt△ADC(HL),∴DE=DC
∴DE+BD=DC+DB=BC=7
课堂练习
3.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体上,梯子底部B到墙角C的距离为1m.若梯子底部B沿水平方向向右滑动至点D,梯子顶部A落在竖直墙体的点E处,此时梯子与水平地面的夹角∠EDC=32°,点到墙角的距离为1m,则∠AOE的度数为_________.
根据题意证明△ABC≌△DEC(HL),得到∠BAC=∠EDC=3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C=90°-∠EDC=58°,得到∠AOE=∠DEC-∠BAC=58°-32°=26°
解:根据题意得BC=CE=1m,AB=DE
∵∠C=∠C=90°,∴△ABC≌△DEC(HL)
∴∠BAC=∠EDC=32°
∵∠C=90°,∴∠DEC=90°-∠EDC =58°
∴∠AOE=∠DEC-∠BAC=58°-32°=26°
26°
课堂练习
4 .如图,点E在△ABC的边BC上,D为线段BC上方一点,连接DE,DB,且AC=BE,AB=BD,∠ACB=∠BED=90°,若∠1=28°,则∠2的度数为__________.
利用HL证明RtACB≌Rt△BED,得到∠A=∠2,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解:∵AC=BE,AB=BD,∠ACB=∠BED=90°
∴RtACB≌Rt△BED(HL)
∴∠A=∠2,
∵∠1=28°,∴∠A=180°-90°-28°=62°
∴∠2=∠A=62°
62°
课堂练习
5.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若∠ABC=25°,则∠DFE的度数为______.
利用HL证明Rt△ABC和Rt△D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DEF=∠ABC,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得
解:∵在Rt△ABC和Rt△DEF中,
∴Rt△ABC≌Rt△DEF(HL)
∴∠DEF=∠ABC=25°
∴∠DFE=90°-25°=65°
课堂练习
6.如图,在△ABC中,AD⊥BC于D,EC⊥于C,且AB=BE=AC,CD=CE,求证:Rt△ABD≌
Rt△BEC.
解:∵AB=AC,AD⊥BC,CD=CE
∴BD=CD=CE,∵EC⊥BC
∴∠ADB=∠BCE=90°
在Rt△ABD和Rt△BCE中,
∴Rt△ABD≌Rt△BEC(HL)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到BD=CD=CE,然后利用HL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课堂练习
7.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E为AC上一点,且BF=AC,DF=DC.
证明:∵AD⊥BC,∴∠BDF=∠ADC=90°
在△BDF和△ADC中,,∴Rt△BDF≌Rt△ADC(HL)
(1)求证:△BDF≌△ADC
(2)若AF=6,FD=2,试求△ABC的面积
解:∵Rt△BDF≌Rt△ADC
∴AD=BD=AF+FD
∵AF=6,FD=2,DF=DC
∴BD=AD=8,BC=BD+CD=8+2=10

课堂小结
普通三角形全等判定中没有“边边角(SSA)”,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构成的“SSA”即HL定理成立。
因直角固定了三角形的形状,确保唯一性。
HL定理的独特性
内容: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则它们全等。
特点:
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普通三角形不适用。
本质是“边边角(SSA)”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特例(因直角固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关系推直角”。
②必须验证最长边的平方是否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01
03
04
02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