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2.6直角三角形
(第2课时)
第2章
特殊的三角形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学 习 目 标
理解互余角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能准确表述判定定理:“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则它是直角三角形”。
理解该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0°)的逻辑关联,即第三个角必然为90°。
应用判定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在已知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或代数关系)时,能快速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结合平行线、角平分线等条件,推导角的关系并应用判定定理。
培养逆向思维与严谨逻辑
强调证明过程的规范性(如先设∠A+∠B=90°,再推导∠C=90°)。
分析常见错误,如混淆“两角互余”与“两锐角之和小于90°”的非直角三角形情况。
课堂导入
"木匠王师傅需要制作一个直角三角架,但手头只有量角器。他测量了其中两个角分别是30°和60°,却忘记测量第三个角。他能确定这个三角架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思考1:已知两角,如何求第三个角?
思考2:30°+60°=90°,剩下的角是多少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两角互余’这一特征,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新知探究
拿出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板,将30°和60°的两个角拼在一起,用量角器量一下它们组成的角度是多少
课堂活动:折纸探秘
60°
30°
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剪下它的两个锐角拼在一起,再用量角器量一下新角的角度
学生通过拼接发现:当两角拼成直角时,原三角形第三个角必为直角(因三个角之和为180°)。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在△ABC中,∠ACB=90°,∠A=28°,点D在边AB上,将△ABC沿CD折叠,使得点B落在边AC上的点B'处,则∠ADB'的度数为 .
典例分析
解:∵∠ACB=90°,∠A=28°
∴∠B=90°-∠A=62°
∵△CDB沿CD折叠得到△CDB'
∴∠DB'C=∠B=62°
∵∠DB'C是△ADB'的一个外角
∴∠ADB'=∠DB'C-∠A=62°-28°=34°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得∠B=62°,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DB'C=62°,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34°
变式训练
已知△ABC,∠A=90°,点D是AC上一点,要求用尺规在BC边上确定一点E,使得DE⊥BC.小明同学的作法如图所示,其说明直线DE是BC垂线的推理过程中,没有用到的依据是( )
D
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B.等量代换
C.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解:∵∠A=90°,∴∠B+∠C=90°
若∠EDC+∠C=90°
∴∠EDC=∠B
∴∠DEC=90°,∴DE⊥BC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E为AC上一点,且BD=AD,DF=DC.猜想BF与A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典例分析
通过证明△ADC≌△BDE,可得∠BFD=∠C,进而得∠CBE+∠BFD=∠CBE+∠C=90°,进而得∠BEC=90°,从而即可的解
解:∵BF=AC,BF⊥AC,理由如下
∵AD⊥BC,∴∠BDF=∠ADC=90°
又∵在△ADC和△BDF中,,
∴△ADC≌△BDE(SAS),∴∠BFD=∠C,BF=AC
∵∠BDF=90°,∴∠CBE+∠BFD=∠CBE+∠C=90°
∴∠BEC=90°,∴BF⊥AC
变式训练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E是AB边上一点,CE交AD于点M,且∠DCM=∠MAE.求证:△AEM是直角三角形.
由AD是BC边上的高,得∠DMC+∠DCM=90°,再由∠DCM=∠MAE,∠DMC=∠AME,即可得出结论成立
解:∵AD是BC边上的高
∴∠ADC=90°,
∴∠DMC+∠DCM=90°
∵∠DCM=∠MAE,∠DMC=∠AME
∴∠AME+∠MAE=90°
∴△AEM是直角三角形
例3 如图,点E、F分别在CD、AB上,连BE,CF,DF,BE⊥DF于点G,∠C=∠1.
典例分析
解:∵BE⊥DF,∴∠EGD=90°,∴∠1+∠D=90°
∵∠C=∠1,∴∠C+∠D=90°,∴∠CFD=90°
(1)求∠CFD的度数;
(2)若∠2+∠D=90°,求证:AB∥CD
证明:∵BE⊥FD,,∴∠DGE=90°
∴∠1+∠D=90°,∵∠2+∠D=90°
∴∠1=∠2,∵∠C=∠1
∴∠2=∠C
∴AB∥CD
变式训练
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一点,∠A=∠2,∠1=∠B.
解:CD⊥AB,理由如下
∵∠A+∠B=90°,∠A=∠2
∴∠2+∠B=90°
∴∠CDB=90°,∴CD⊥AB
(1)判断△ABC的形状;
(2)判断CD是否与AB垂直;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A=∠2,∠1=∠B,∴∠A+∠2+∠1+∠B=180°
∴∠A+∠B=90°,∴∠ACB=90°,
∴△ACB是直角三角形
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三角形”、“特殊三角形”两堂课后,发现学习内容是逐步特殊化的过程,于是便整理了如图,那么下列选项不适合填入的是( )
C
A.两条边相等 B.一个角为直角 C.有一个角45° D.两条直角边相等
两边相等是等腰三角形 ,A合适
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适合
一个角45°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不适合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课堂练习
2.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为边BC上的中线,∠B=32°,则∠CAD的度数为( )
A .58° B . 56° C . 54° D . 62°
A
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D⊥BC,∠BAD=∠CAD,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到答案即可
解:∵AB=AC,AD为BC边上中线,
∴AD⊥BC,∠BAD=∠CAD,
∴∠B+∠BAD=90°,
∴∠B=32°,∴∠BAD=58°
∴∠CAD=∠BAD=58°
课堂练习
3.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90° B . ∠A:∠B:∠C=3:4:5
C . ∠C=∠A+∠B D . ∠A+∠C=90°
B
∠A=90°,△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A:∠B:∠C=3:4:5时,最大的角∠C=×180°=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C=∠A+∠B,则∠C=×180°=90°,△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A+∠C=90°,则∠B=90°,△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课堂练习
4 .如图,是8×8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均在格点上,在图中,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不要求写出画法,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中作四边形ABCD,且四边形ABCD是以直线AC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在图中作△ABC的边AB上的高CH.
解:如图所示
解:由网格特点可得∠ABE=∠CEF=90°,FE=BE,CE=AE,
∴△ABE≌△CFE(SAS),∴∠B=∠CFE,
∵∠CFE+∠ECF=180°-∠CEF=90°,
∴∠B+∠BCH=90°,∴∠CHB=90°
∴CH⊥AB,∴CH是AB边上的高
D
H
F
E
课堂练习
5.如图,CD是△ABC的AB边上的中线,CD=AB,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将下面证明的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CD是AB边上的中线(已知),
∴AD=BD= ( )
∵CD=AB,∴CD=AD
∴∠A=∠ ( )
同理,∠B=∠BCD,
∵∠A+∠B+∠ACD+∠BCD=180°( )
∴∠A+∠B=∠ACD+∠BCD=×180°=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
AB
中线的定义
ACD
等边对等角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有2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课堂练习
6.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C的高.
解:∵∠ACB=90°,CD是高,∴∠ADC=∠BDC=∠ACB
∴图中有3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CD、△BCD、△ABC
(1)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是哪几个?
(2)∠2和∠A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由题中已知条件∠ACB=90°,CD是高,可得到∠ADC、∠BDC、∠ACB都是直角
由(1)知△ACD、△BCD、△ABC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DC、∠BDC、∠ACB都是直角,∴∠1+∠A=90°,∠1+∠2=90°,由此可得∠2=∠A
解:∵△ACD、△BCD、△ABC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DC、∠BDC、∠ACB都是直角
∴∴∠1+∠A=90°,∠1+∠2=90°
∴∠2=∠A
课堂练习
7.如图,△ABC中,∠ACB=90°,∠1=∠B.
解:∵∠ACB=90°,∠1+∠BCD=90°
∵∠1=∠B,∴∠B+∠BCD=90°
∴△BDC是直角三角形,即CD⊥AB
∴CD是△ABC的高
(1)试说明CD是△ABC的高
(2)如果AC=8,BC=6,AB=10,求CD的长
解:∵∠ACB=∠CDB=90°

∵AC=8,BC=6,AB=10

课堂小结
这是“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性质的逆命题
原命题:直角三角形 → 两锐角互余。
逆命题:两锐角互余 → 直角三角形。
逆命题与判定
内容: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称这两个角互余。
示例:在△ABC中,若∠A + ∠B = 90°,则∠A与∠B互余。
互余角的定义
内容: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和为90°),则第三个角为:180° - (∠A + ∠B) = 180° - 90° = 90°。
结论:
第三个角是直角,因此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01
03
04
02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