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已知p:x(x-1)=0,q:x=1,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既充分又必要条件2.下列选项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是( )A.p:a=-1,q:|a|=1B.p:-1<a<1,q:a<1C.p:a<b,q:a<b+1D.p:a>b,q:a>b+13.俗语云:“好人有好报.”这句话的意思中,“好人”是“有好报”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既充分又必要条件4.已知集合A={3,m},B={1,3,5},则m=1是A B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既充分又必要条件D.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5.(多选)使ab>0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A.a>0,b>0 B.a+b>0C.a<0,b<0 D.a>1,b>16.(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B”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x=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x2-2x-3=0”C.“m是实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m是有理数”D.“|x|=1”是“x=1”的充分条件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①x=1是(x-1)(x-2)=0的充分条件;②x>1是x>2的充分条件;③x+y>2是x>1,y>1的必要条件.8.若“x>m”是“x>3或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 .9.设命题p:k>5,b<5,命题q:一次函数y=(k-4)x+b-5的图象交y轴于负半轴,交x轴于正半轴,则p是q的 条件;q是p的 条件.(用“充分”或“必要”填空)10.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1)p:x2=2x+1,q:x=;(2)p:a2+b2=0,q:a+b=0;(3)p:x>4或x<-1,q:x≥4或x<0.11.集合A={x|-1<x<1},B={x|-a<x-b<a}.若“a=1”是“A∩B≠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A.{b|-2≤b<0} B.{b|0<b≤2}C.{b|-2<b<2} D.{b|-2≤b≤2}12.(多选)下列式子:①x<1;②0<x<1;③-1<x<1;④-1<x<0.其中,可以是-1<x<1的一个充分条件的序号为( )A.① B.②C.③ D.④13.已知p:a≤x≤a+2,q:0<x<1,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是 .14.设集合A={x|x2+3x+2=0},B={x|x2+(m+1)x+m=0}.(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2)若x∈B是x∈A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值.15.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丙是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丙是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丙既是甲的充分条件,又是甲的必要条件D.丙是甲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6.(1)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2)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B 由x(x-1)=0得x=0或x=1,所以pq,q p,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D 要满足p是q的必要条件,即q p,只有q:a>b+1 p:a>b符合题意,故选D.3.A 这句话的意思中,“好人” “有好报”,所以“好人”是“有好报”的充分条件.故选A.4.A 若A B,则有m∈B且m≠3,所以m=1或m=5,故当m=1时,有A B,而A B时,m不一定是1,故m=1是A B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5.ACD 因为a>0,b>0 ab>0;a<0,b<0 ab>0;a>1,b>1 ab>0,所以选项A,C,D都是使ab>0成立的充分条件,当a=2,b=-1时,a+b>0,ab<0,故a+b>0不是ab>0成立的充分条件.6.ABC 由A∩B=B,得B A,所以“B= ”可推出“A∩B=B”,反之不成立,A正确;解方程x2-2x-3=0,得x=-1或x=3,所以“x=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x2-2x-3=0”,B正确;“m是有理数”可以推出“m是实数”,反之不一定成立,C正确;解方程|x|=1,得x=±1,则“|x|=1”是“x=1”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A、B、C.7.①③ 解析:①正确,因为x=1 (x-1)·(x-2)=0;②错误,因为x>1不能推出x>2;③正确,因为x>1,y>1 x+y>2.8.{m|m≥3} 解析:由已知条件,知{x|x>m} {x|x>3,或x<1}.所以m≥3.9.充分 必要 解析:当k>5,b<5时,函数y=(k-4)x+b-5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一次函数y=(k-4)x+b-5的图象交y轴于负半轴,交x轴于正半轴,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 p的必要条件.10.解:(1)因为x2=2x+1x=,x= x2=2x+1,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2)因为a2+b2=0 a=b=0 a+b=0,a+b=0a2+b2=0,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3)因为p q,但qp,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11.C A={x|-1<x<1},B={x|-a<x-b<a}={x|b-a<x<b+a}.因为“a=1”是“A∩B≠ ”的充分条件,所以-1≤b-1<1或-1<b+1≤1,即-2<b<2.12.BCD ∵-1<x<1,∴②③④是-1<x<1的充分条件.13.-1≤a≤0 解析:∵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x|0<x<1} {x|a≤x≤a+2},∴即-1≤a≤0.14.解:(1)x2+3x+2=0 (x+1)(x+2)=0,即x=-1或x=-2,A={-1,-2}.(2)若x∈B是x∈A的充分条件,则B A,x2+(m+1)x+m=0 (x+1)(x+m)=0,解得x=-1或x=-m,当m=1时,B={-1},满足B A,当m=2时,B={-1,-2},同样满足B A,所以m=1或m=2.15.A 因为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乙 甲.又因为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丙 乙,但乙丙,如图.综上,有丙 甲,但甲丙,即丙是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6.解:(1)欲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则只要x|x<- {x|x<-1或x>3},即只需-≤-1,所以m≥2.故存在实数m≥2,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2)欲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则只要{x|x<-1或x>3} {x|x<-},这是不可能的.故不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2 / 2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2.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3.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从军行》传诵至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问题】 最后一句“攻破楼兰”与“返回家乡”是什么关系? 知识点一 命题1.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 的 叫做命题.2.分类:判断为 的语句是真命题;判断为 的语句是假命题.3.结构形式:“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 称为命题的条件, 称为命题的结论.提醒 (1)并非任何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2)命题的真假是确定的,一个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能无法判断;(3)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等都是真命题.知识点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真假 “若p,则q”是真命题 “若p,则q”是假命题推出 关系 p q p q条件 关系 p是q的 条件; q是p的 条件 p不是q的 条件; q不是p的 条件提醒 (1)一般地,如果p q且q p,则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如果p q且q p,则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如果p q且q p,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若a∈R,则“a=1”是“|a|=1”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无法判断2.“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是菱形”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无法判断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用符号“ ”与“”填空:(1)|x|>1 x>1;(2)a,b都是偶数 a+b是偶数.题型一 充分条件的判断【例1】 下列命题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1)p:a+b=0,q:a2+b2=0;(2)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矩形;(3)p:x=1,q:x2-4x+3=0;(4)p:m<-1,q:x2-x-m=0无实根.通性通法充分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2)命题判断法:如果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则p是q的充分条件;如果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则p不是q的充分条件.【跟踪训练】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1)若a∈Q,则a∈R;(2)若a<b,则<1;(3)在△ABC中,若A>B,则|BC|>|AC|.题型二 必要条件的判断【例2】 指出下列哪些命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1)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2)p:A B,q:A∩B=A;(3)p:2a>1,q:a>1.通性通法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2)命题判断法:如果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则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则q不是p的必要条件.【跟踪训练】(多选)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x>2”是“x>3”的必要条件B.“x=2”是“x2=4”的必要条件C.“A∪B=A”是“A∩B=B”的必要条件D.p:a>b,q:ac>bc,p是q的必要条件题型三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例3】 已知集合P={x|-2<x<4},Q={x|3m-2≤x≤5m+2,m∈R}.若P的充分条件为Q,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母题探究】(变设问)本例条件不变,是否存在实数m使P的必要条件为Q?通性通法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确定参数的值(范围)的步骤(1)记集合M={x|p(x)},N={x|q(x)};(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N;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N M;(3)根据集合的关系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得结果.【跟踪训练】 已知P={x|a-4<x<a+4},Q={x|1<x<3},若“x∈P”是“x∈Q”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若p:a∈(M∪N),q:a∈M,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既充分又必要条件2.“x2=2x”是“x=0”的 条件,“x=0”是“x2=2x”的 条件(用“充分”“必要”填空).3.已知M={x|a-1<x<a+1},N={x|-3<x<8},若N是M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基础知识·重落实】知识点一1.真假 陈述句 2.真 假 3.p q知识点二 充分 必要 充分 必要自我诊断1.A 当a=1时,|a|=1成立,但|a|=1时,a=±1,所以a=1不一定成立.所以“a=1”是“|a|=1”的充分条件.2.B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无法推出“四边形是菱形”,反之,“四边形是菱形”可以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是菱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3.(1) (2) 解析:(1)命题“若|x|>1,则x>1”是假命题,故|x|>1 x>1.(2)命题“若a,b都是偶数,则a+b是偶数”是真命题,故a,b都是偶数 a+b是偶数.【典型例题·精研析】【例1】 解:(1)∵a=1,b=-1时,a+b=0,但a2+b2=2,∴a+b=0 a2+b2=0.∴p不是q的充分条件.(2)∵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矩形.∴p不是q的充分条件.(3)当x=1时,x2-4x+3=0,∴x=1 x2-4x+3=0.∴p是q的充分条件.(4)由方程x2-x-m=0无实根,得Δ=1+4m<0.即m<-.∵m<-1 m<-,即p q.∴p是q的充分条件.跟踪训练 解:(1)由于Q R,所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2)由于a<b,当b<0时,>1,因此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3)由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可知,若A>B,则|BC|>|AC|.所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例2】 解:(1)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2)因为p 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3)因为2a>1,即a>,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跟踪训练 AC ∵x>3 x>2,∴A是真命题;∵x2=4 x=2,∴B是假命题;∵A∩B=B A∪B=A,∴C是真命题;∵q p,∴p不是q的必要条件,D是假命题.【例3】 解:由已知,P的充分条件为Q,则Q是P的子集.当3m-2>5m+2,即m<-2时,Q= ,满足题意;当3m-2≤5m+2,即m≥-2时,由题意得解得0<m<,综上,m的取值范围是m|m<-2或0<m<.母题探究 解:由题意得,P是Q的子集,则方程组无解,所以m的值不存在.跟踪训练 -1≤a≤5 解析:因为“x∈P”是“x∈Q”的必要条件,所以Q P,所以即所以-1≤a≤5.随堂检测1.B 由a∈(M∪N) a∈M,但a∈M a∈(M∪N),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必要 充分 解析:由于x=0 x2=2x,所以“x2=2x”是“x=0”的必要条件,“x=0”是“x2=2x”的充分条件.3.解:因为N是M的必要条件,所以M N.于是从而可得-2≤a≤7.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2≤a≤7}.4 / 4(共51张PPT)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2.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3.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目录基础知识·重落实01典型例题·精研析02知能演练·扣课标03基础知识·重落实01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从军行》传诵至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问题】 最后一句“攻破楼兰”与“返回家乡”是什么关系? 知识点一 命题1. 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 的 叫做命题.2. 分类:判断为 的语句是真命题;判断为 的语句是假命题.3. 结构形式:“若 p ,则 q ”形式的命题中, 称为命题的条件, 称为命题的结论.真假 陈述句 真 假 p q 提醒 (1)并非任何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2)命题的真假是确定的,一个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能无法判断;(3)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等都是真命题.知识点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 真假 “若 p ,则 q ”是真命题 “若 p ,则 q ”是假命题推出 关系 p q p q条件 关系 p 是 q 的 条件; q 是 p 的 条件 p 不是 q 的 条件;q 不是 p 的 条件 充分 必要 充分 必要 提醒 (1)一般地,如果 p q 且 q p ,则称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如果 p q 且 q p ,则称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如果 p q 且 q p ,则称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 若 a ∈R,则“ a =1”是“| a |=1”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无法判断解析: 当 a =1时,| a |=1成立,但| a |=1时, a =±1,所以 a =1不一定成立.所以“ a =1”是“| a |=1”的充分条件.2.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是菱形”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无法判断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无法推出“四边形是菱形”,反之,“四边形是菱形”可以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是菱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3. 用符号“ ”与“ ”填空:(1)| x |>1 x >1;解析: 命题“若| x |>1,则 x >1”是假命题,故|x |>1 x >1.(2) a , b 都是偶数 a + b 是偶数.解析: 命题“若 a , b 都是偶数,则 a + b 是偶数”是真命题,故 a , b 都是偶数 a + b 是偶数. 典型例题·精研析02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题型一 充分条件的判断【例1】 下列命题中, p 是否是 q 的充分条件?(1) p : a + b =0, q : a2+ b2=0;解: ∵ a =1, b =-1时, a + b =0,但 a2+ b2=2,∴ a + b =0 a2+ b2=0.∴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2) p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q :四边形是矩形;解: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矩形.∴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3) p : x =1, q : x2-4 x +3=0;解: 当 x =1时, x2-4 x +3=0,∴ x =1 x2-4 x +3=0.∴ p 是 q 的充分条件.(4) p : m <-1, q : x2- x - m =0无实根.解: 由方程 x2- x - m =0无实根,得Δ=1+4 m <0.即 m <- .∵ m <-1 m <- ,即 p q .∴ p 是 q 的充分条件.通性通法充分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2)命题判断法:如果命题“若 p ,则 q ”是真命题,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如果命题“若 p ,则 q ”是假命题,则 p 不是 q的充分条件.【跟踪训练】 下列“若 p ,则 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p 是 q 的充分条件?(1)若 a ∈Q,则 a ∈R;解: 由于Q R,所以 p q ,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2)若 a < b ,则 <1;解: 由于 a < b ,当 b <0时, >1,因此 p q ,所以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3)在△ ABC 中,若 A > B ,则| BC |>| AC |.解: 由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可知,若 A > B ,则| BC |>| AC |.所以 p q ,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题型二 必要条件的判断【例2】 指出下列哪些命题中 q 是 p 的必要条件?(1) p :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q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解: 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2) p : A B , q : A ∩ B = A ;解: 因为 p q ,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3) p :2 a >1, q : a >1.解: 因为2 a >1,即 a > , p q ,所以 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通性通法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2)命题判断法:如果命题“若 p ,则 q ”是真命题,则 q 是 p 的必要条件;如果命题“若 p ,则 q ”是假命题,则 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跟踪训练】(多选)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 x >2”是“ x >3”的必要条件B. “ x =2”是“ x2=4”的必要条件C. “ A ∪ B = A ”是“ A ∩ B = B ”的必要条件D. p : a > b , q : ac > bc , p 是 q 的必要条件解析:AC ∵ x >3 x >2,∴A是真命题;∵ x2=4 x =2,∴B是假命题;∵ A ∩ B = B A ∪ B = A ,∴C是真命题;∵ q p ,∴ p 不是 q 的必要条件,D是假命题.题型三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例3】 已知集合 P ={ x |-2< x <4}, Q ={ x |3 m -2≤ x ≤5 m+2, m ∈R}.若 P 的充分条件为 Q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解:由已知, P 的充分条件为 Q ,则 Q 是 P 的子集.当3 m -2>5 m +2,即 m <-2时, Q = ,满足题意;当3 m -2≤5 m +2,即 m ≥-2时,由题意得解得0<m < ,综上, m 的取值范围是 m | m <-2或0< m < .【母题探究】(变设问)本例条件不变,是否存在实数 m 使 P 的必要条件为 Q ?解:由题意得, P 是 Q 的子集,则方程组无解,所以 m 的值不存在.通性通法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确定参数的值(范围)的步骤(1)记集合 M ={ x | p ( x )}, N ={ x | q ( x )};(2)若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M N ;若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N M ;(3)根据集合的关系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得结果.【跟踪训练】 已知 P ={ x | a -4< x < a +4}, Q ={ x |1< x <3},若“ x ∈P ”是“ x ∈ Q ”的必要条件,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因为“ x ∈ P ”是“ x ∈ Q ”的必要条件,所以 Q P ,所以即所以-1≤ a ≤5.-1≤ a≤5 1. 若 p : a ∈( M ∪ N ), q : a ∈ M ,则 p 是 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既充分又必要条件解析: 由 a ∈( M ∪ N ) a ∈ M ,但 a ∈ M a ∈( M ∪N ),故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 “ x2=2 x ”是“ x =0”的 条件,“ x =0”是“ x2=2 x ”的 条件(用“充分”“必要”填空).解析:由于 x =0 x2=2 x ,所以“ x2=2 x ”是“ x =0”的必要条件,“ x =0”是“ x2=2 x ”的充分条件.3. 已知 M ={ x | a -1< x < a +1}, N ={ x |-3< x <8},若 N 是M 的必要条件,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解:因为 N 是 M 的必要条件,所以 M N . 于是从而可得-2≤ a ≤7.故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 |-2≤ a ≤7}.必要 充分 知能演练·扣课标03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1. 已知 p : x ( x -1)=0, q : x =1,则 p 是 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 既充分又必要条件解析: 由 x ( x -1)=0得 x =0或 x =1,所以 p q , q p ,故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下列选项中, p 是 q 的必要条件的是( )A. p : a =-1, q :| a |=1B. p :-1< a <1, q : a <1C. p : a < b , q : a < b +1D. p : a > b , q : a > b +1解析: 要满足 p 是 q 的必要条件,即 q p ,只有 q : a > b +1 p : a > b 符合题意,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俗语云:“好人有好报.”这句话的意思中,“好人”是“有好报”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既充分又必要条件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中,“好人” “有好报”,所以“好人”是“有好报”的充分条件.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164. 已知集合 A ={3, m }, B ={1,3,5},则 m =1是 A B 的( )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既充分又必要条件D. 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解析: 若 A B ,则有 m ∈ B 且 m ≠3,所以 m =1或 m =5,故当 m =1时,有 A B ,而 A B 时, m 不一定是1,故 m =1是 A B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5. (多选)使 ab >0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A. a >0, b >0 B. a + b >0C. a <0, b <0 D. a >1, b >1解析:ACD 因为 a >0, b >0 ab >0; a <0, b <0 ab >0; a>1, b >1 ab >0,所以选项A,C,D都是使 ab >0成立的充分条件,当 a =2, b =-1时, a + b >0, ab <0,故 a + b >0不是ab >0成立的充分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6.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 B = B ”是“ B =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 x =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x2-2 x -3=0”C. “ m 是实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m 是有理数”D. “| x |=1”是“ x =1”的充分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 由 A ∩ B = B ,得 B A ,所以“ B = ”可推出“ A∩ B = B ”,反之不成立,A正确;解方程 x2-2 x -3=0,得 x =-1或 x =3,所以“ x =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x2-2 x -3=0”,B正确;“ m 是有理数”可以推出“ m 是实数”,反之不一定成立,C正确;解方程| x |=1,得 x =±1,则“| x |=1”是“ x =1”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A、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① x =1是( x -1)( x -2)=0的充分条件;② x >1是 x >2的充分条件;③ x + y >2是 x >1, y >1的必要条件.解析:①正确,因为 x =1 ( x -1)( x -2)=0;②错误,因为x >1不能推出 x >2;③正确,因为 x >1, y >1 x + y >2.①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8. 若“ x > m ”是“ x >3或 x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由已知条件,知{ x | x > m } { x | x >3,或 x <1}.所以 m≥3.{ m | m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9. 设命题 p : k >5, b <5,命题 q :一次函数 y =( k -4) x + b -5的图象交 y 轴于负半轴,交 x 轴于正半轴,则 p 是 q 的 条件; q 是 p 的 条件.(用“充分”或“必要”填空)解析:当 k >5, b <5时,函数 y =( k -4) x + b-5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一次函数 y =( k -4) x+ b -5的图象交 y 轴于负半轴,交 x 轴于正半轴,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充分 必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 指出下列命题中, p 是 q 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1) p : x2=2 x +1, q : x = ;解: 因为 x2=2 x +1 x = , x = x2=2 x +1,所以 p 是 q 的必要条件.(2) p : a2+ b2=0, q : a + b =0;解: 因为 a2+ b2=0 a = b =0 a + b =0, a + b =0 a2+b2=0,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3) p : x >4或 x <-1, q : x ≥4或 x <0.解: 因为 p q ,但 q p ,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 集合 A ={ x |-1< x <1}, B ={ x |- a < x - b < a }.若“ a =1”是“ A ∩ B ≠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 )A. { b |-2≤ b <0} B. { b |0< b ≤2}C. { b |-2< b <2} D. { b |-2≤ b ≤2}解析: A ={ x |-1< x <1}, B ={ x |- a < x - b < a }={ x | b - a < x < b + a }.因为“ a =1”是“ A ∩ B ≠ ”的充分条件,所以-1≤ b -1<1或-1< b +1≤1,即-2< b <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 (多选)下列式子:① x <1;②0< x <1;③-1< x <1;④-1< x <0.其中,可以是-1< x <1的一个充分条件的序号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 ∵-1< x <1,∴②③④是-1< x <1的充分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 已知 p : a ≤ x ≤ a +2, q :0< x <1,若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x |0< x <1} { x | a ≤ x≤ a +2},∴即-1≤ a ≤0.14. 设集合 A ={ x | x2+3 x +2=0}, B ={ x | x2+( m +1) x + m=0}.(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 ;解:(1) x2+3 x +2=0 ( x +1)( x +2)=0,即 x =-1或 x =-2, A ={-1,-2}.-1≤ a ≤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 已知 p : a ≤ x ≤ a +2, q :0< x <1,若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x |0< x <1} { x | a ≤ x≤ a +2},∴即-1≤ a ≤0.-1≤ a ≤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2)若 x ∈ B 是 x ∈ A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 m 的值.解: 若 x ∈ B 是 x ∈ A 的充分条件,则 B A ,x2+( m +1) x + m =0 ( x +1)( x + m )=0,解得 x =-1或 x =- m ,当 m =1时, B ={-1},满足 B A ,当 m =2时, B ={-1,-2},同样满足 B A ,所以 m =1或 m =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 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 丙是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丙是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 丙既是甲的充分条件,又是甲的必要条件D. 丙是甲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A 因为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乙 甲.又因为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丙 乙,但乙 丙,如图.综上,有丙 甲,但甲 丙,即丙是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 (1)是否存在实数 m ,使2 x + m <0是 x <-1或 x >3的充分条件?解: 欲使2 x + m <0是 x <-1或 x >3的充分条件,则只要 x | x <- { x | x <-1或 x >3},即只需- ≤-1,所以 m ≥2.故存在实数 m ≥2,使2 x + m <0是 x <-1或 x >3的充分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2)是否存在实数 m ,使2 x + m <0是 x <-1或 x >3的必要条件?解: 欲使2 x + m <0是 x <-1或 x >3的必要条件,则只要{ x | x <-1或 x >3} { x | x <- },这是不可能的.故不存在实数 m ,使2 x + m <0是 x <-1或 x >3的必要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docx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x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