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专题一 物质进出内环境“穿膜”问题1.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与物质交换(1)肺与气体交换①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由许多肺泡组成(表面积大);肺泡表面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①小肠黏膜有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结构,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②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3)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的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最后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被运走。2.构建模型分析物质交换过程中通过生物膜的层数(1)模式图(2)过程分析①葡萄糖从小肠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7层。②O2从肺泡到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两次、2层)+进入组织细胞并进入线粒体(3层)=11层。1.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O2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3层 B.4层 C.5层 D.6层2.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所吸收,再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至少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13 B.8C.7 D.143.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图中数字1所示)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B.3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5内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的一样多4.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微专题一 物质进出内环境“穿膜”问题针对练习1.C 在人体中,外界物质O2进入血管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在穿过时先进细胞,再出细胞,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要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该过程至少要穿过5层膜。2.D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为氨基酸。小肠绒毛上皮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氨基酸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2层膜;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是2层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出血浆是2层膜;再进入组织细胞是1层膜,至少为7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共14层磷脂分子,故选D。3.C 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3是血浆,血浆渗透压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包括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C正确;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比3内的少,D错误。4.C CO2是细胞呼吸产生,所以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错误;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要穿过7层生物膜,B错误;由图可知:①→②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正确;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其内的液体均为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D错误。2 / 2(共15张PPT)微专题一 物质进出内环境“穿膜”问题1.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与物质交换(1)肺与气体交换①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由许多肺泡组成(表面积大);肺泡表面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①小肠黏膜有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结构,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②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3)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的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最后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被运走。2. 构建模型分析物质交换过程中通过生物膜的层数(1)模式图①葡萄糖从小肠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7层。②O2从肺泡到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两次、2层)+进入组织细胞并进入线粒体(3层)=11层。(2)过程分析1. 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O2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 3层 B. 4层C. 5层 D. 6层解析: 在人体中,外界物质O2进入血管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在穿过时先进细胞,再出细胞,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要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该过程至少要穿过5层膜。2.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所吸收,再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至少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 13 B. 8C. 7 D. 14解析: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为氨基酸。小肠绒毛上皮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氨基酸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2层膜;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是2层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出血浆是2层膜;再进入组织细胞是1层膜,至少为7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共14层磷脂分子,故选D。3. 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图中数字1所示)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B. 3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 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 5内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的一样多解析: 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3是血浆,血浆渗透压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包括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C正确;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比3内的少,D错误。4. 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 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C. 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 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解析: CO2是细胞呼吸产生,所以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错误;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要穿过7层生物膜,B错误;由图可知:①→②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正确;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其内的液体均为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D错误。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微专题一 物质进出内环境“穿膜”问题.docx 微专题一 物质进出内环境“穿膜”问题.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