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及与体液免疫的关系1.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进行免疫应答反应不包括(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 B.记忆细胞分化为浆细胞C.浆细胞产生抗体 D.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2.如图为某免疫细胞X发挥免疫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必定是由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X细胞可针对多种病原体发挥类似的免疫作用C.被裂解的细胞表面必定嵌有特异性的抗原ビMHC复合体D.X产生并分泌抗体促进细胞发生裂解死亡3.如图是细胞免疫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细胞吞噬抗原后,会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B.虚线部分只发生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C.①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D.②过程中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4.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C.⑧是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5.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甲~己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表示细胞免疫,图2表示体液免疫B.细胞丙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细胞戊只能来自细胞丁的增殖和分化D.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图2过程消除,图1过程不参与知识点二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关系6.下列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细胞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者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B.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调节作用C.抗体是一种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能通过体液运输,都是传递信息的生物大分子7.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③为不同的免疫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经抗原刺激后,由抗原呈递细胞和①②③共同完成的特异性免疫是 。 (2)据图可知,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作用于淋巴细胞,这说明淋巴细胞膜上具有这些激素的 ,其作用的结果是 (填“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 (3)当人发生炎症反应时, 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弱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4)免疫风暴又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在免疫风暴的作用下,各种免疫细胞高度活化,杀伤病原体的同时对自身也造成免疫破坏。根据本题信息分析,此时,可注射 以减缓症状。 8.如图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形成的两类细胞都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识别作用B.图中的抗原呈递细胞为树突状细胞,除此之外,B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C.辅助性T细胞在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D.临床上,可以把健康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9.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下图关于人体的调节网络部分内容,结合图示内容分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精神忧郁易引发肿瘤是由于神经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B.下丘脑对肾上腺的控制都是通过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信息分子导致肾上腺释放激素C.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能辅助治疗某些免疫类疾病D.图中有三类信号分子,都是通过体液传送直接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完成信息传递10.研究发现,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ビ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ビL1(程序性死亡配体 1)一旦结合,T 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通过过量表达 PDビL1 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其逃逸机制如图1所示;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型靶向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以精准地对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1)机体中具有呈递抗原作用的细胞有 ,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是利用了细胞膜的 的功能。 (2)研究发现,某种药物X能有效降低肿瘤细胞的“逃逸”,提高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试分析药物X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3)靶向药物对癌细胞的“精准定位”利用了 的原理。请结合图2分析ADC杀死癌细胞的机制是 。 (4)科学家采用外源性导入T细胞的方法治疗癌症,有可能会造成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而引起器官受损。由“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 ,这是免疫系统 功能异常的体现。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B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包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过程,A正确;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内没有记忆细胞,因此进行免疫应答反应不包括记忆细胞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浆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过程,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过程,D正确。2.C X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其可以由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还可以由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X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其发挥的是特异性免疫,即针对一种或一类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需要抗原-MHC复合体和多种蛋白质的共同刺激,故被裂解的细胞表面必定有特异性的抗原-MHC复合体,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使靶细胞裂解,C正确;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清除抗原,并不能裂解靶细胞,D错误。3.C ①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4.D ③为受体,本质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抗原,A正确;人体内的细胞④为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B正确;⑧可使靶细胞裂解,故为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分泌抗体,记忆细胞不能分泌②抗体,D错误。5.B 图1中产生的Y形物质与病原体直接结合,应为抗体,图1表示体液免疫;图2中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与免疫细胞直接接触,表示细胞免疫,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丙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正确;细胞戊为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来自细胞己(记忆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错误;在结核分枝杆菌进入细胞内之前,图1所示的体液免疫也发挥作用,D错误。6.B 有的激素、神经递质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故其特异性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无关,A错误;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调节作用,B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的,C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能通过体液运输,都是传递信息的物质,但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7.(1)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体液免疫 (2)受体 增强 (3)垂体 (4)肾上腺皮质激素8.D 健康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成为新的抗原,因此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错误。9.B 长期精神忧郁易引发肿瘤是由于神经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抑制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A正确;肾上腺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并不都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垂体控制的,B错误;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所以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能辅助治疗某些免疫类疾病,C正确;图中有三类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都是通过体液传送直接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完成信息传递,D正确。10.(1)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进行信息交流 (2)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或通过抑制癌细胞表面的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3)抗原和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4)细胞坏死 免疫防御解析:(1)机体中具有呈递抗原作用的细胞有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与PD-L1结合使得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2)药物X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3)靶向药物对癌细胞的“精准定位”利用了抗原和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原理。由图2所示可知,ADC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是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ADC被肿瘤细胞内吞),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4)采用外源性导入T细胞的方法治疗癌症会诱发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引起器官受损,由“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这是免疫系统免疫防御功能异常的体现。4 / 4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导学 聚焦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参与细胞免疫的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 2.构建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和神经—体液—免疫关系图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 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2.基本过程①被病原体感染的 (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 ,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 。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 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 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调节机体稳态。(1)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既参与B细胞的活化,也参与 细胞的活化。(2)侵入细胞病原体的消灭①需要 细胞发动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②失去藏身之所的抗原,再被体液免疫中 细胞产生的 结合;③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形成的沉淀等被 细胞清除。4.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1)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会发生变化。( )(2)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 )(3)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4)二次免疫时,细胞毒性T细胞仅来自记忆T细胞的增殖分化。( )(5)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探讨一 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提高理解能力1.请完成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1)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需要哪些条件?(2)当病毒感染人体肺部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哪些作用?(3)细胞免疫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探讨二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2.综合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细胞名称,并回答有关问题:(1)有人说,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1.如图为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C.甲是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抗体,乙为甲的相应受体D.若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2.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B.再次接触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C.T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D.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规律方法“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知识点(二)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1.完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图解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关系分析(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 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 的维持中发挥作用。(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 等。(3)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 接触。3.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1)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2)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细胞。( )(3)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受体都位于细胞膜上。( )(4)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其与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探讨 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关系1.请完善表格并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主要参与细胞 信号分子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三道防线2.病原体感染引发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如白细胞介素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使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引起发热;其也能够作用于下丘脑或垂体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题述信息说明了 。(2)三大系统之间是通过信号分子相互联系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中各自的信号分子主要是 。(3)上述信号分子作用方式的共同点是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这种相互调节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机体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下列有关信号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属于信号分子,其受体仅存在于B细胞B.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其受体位于突触后膜C.肾上腺素属于信号分子,是一种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D.性激素属于信号分子,其靶细胞的受体分布在细胞内2.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C.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1)细胞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2)在细胞免疫中 参与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3)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的信号是 。(4)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是 。 1.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细胞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2.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下列关于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细胞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c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3.下图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D.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分子相互联系,如图显示的是三者之间的部分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末梢释放的信息分子进入免疫细胞内部发挥作用B.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免疫细胞C.图中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D.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均属于信息分子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核心要点·巧突破】知识点(一)自主学习1.T细胞2.①宿主细胞 ②分裂并分化 记忆T细胞 ③细胞毒性T细胞 ④抗体3.(1)辅助性T 细胞毒性T (2)①细胞毒性T ②浆 抗体 ③吞噬4.(1)√(2)× 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3)√(4)× 提示:二次免疫时,细胞毒性T细胞既可来自记忆T细胞的增殖分化,又可来自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5)× 提示: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互动探究1.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1)提示:靶细胞表面分子(信号)的刺激、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刺激。(2)提示:①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②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同种病毒时,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裂、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3)提示: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或其他细胞等来清除。2. 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抗体(1)提示:认同。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并保证浆细胞的特异性。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机体稳态。(2)提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②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学以致用1.C 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的,A正确;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B正确;甲是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乙为甲的相应受体,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是一种监控并在需要时杀死靶细胞的细胞,仅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能大量增殖,D正确。2.A 病毒侵染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当病毒入侵到细胞内,需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暴露,从而再次借助体液免疫将其消灭,A正确;只有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记忆T细胞)、Ⅵ(记忆B细胞)才能迅速增殖、分化,B错误;从题图中看出,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分别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其中Ⅶ(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错误。知识点(二)自主学习1.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2.(1)信息分子 内环境稳态 (2)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 (3)受体3.(1)× 提示:神经递质和部分激素不是蛋白质。(2)√(3)× 提示:有些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4)√互动探究1.神经细胞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细胞 神经递质 激素 细胞因子 体液传送2.(1)提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2)提示: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3)提示:都直接与受体接触发挥作用学以致用1.A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一类信号分子,其受体除存在于B细胞之外,还存在于细胞毒性T细胞,A错误。2.C 细胞质基质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网络构建(1)提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2)提示: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3)提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4)提示: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课堂演练1.A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但不能直接使其降解,A符合题意;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如HIV可侵染辅助性T细胞,B不符合题意;在抗原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不符合题意;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不符合题意。2.C 据题图分析可知,该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其中a细胞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b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c细胞是记忆T细胞,d细胞是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此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属于T细胞,其在胸腺中成熟,B错误;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但不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D错误。3.A 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A错误;浆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B正确;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靶细胞的死亡由遗传物质控制,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4.B 分析题图可知,神经末梢释放的信息分子即神经递质只能与免疫细胞膜上的递质受体识别并结合而改变免疫细胞的代谢活动,不进入细胞内,A错误;神经末梢分泌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就不是蛋白质,C错误;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属于识别、接收信息分子的蛋白质,D错误。6 / 6(共71张PPT)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导学 聚焦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参与细胞免疫的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2.构建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和神经—体液—免疫关系图核心要点·巧突破01过程评价·勤检测02课时训练·提素能03目录CONTENTS核心要点·巧突破01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1. 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 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T细胞 2. 基本过程①被病原体感染的 (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 ,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 。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 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 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宿主细胞 分裂并分化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抗体 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调节机体稳态。(1)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既参与B细胞的活化,也参与 细胞的活化。(2)侵入细胞病原体的消灭①需要 细胞发动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②失去藏身之所的抗原,再被体液免疫中 细胞产生的 结合;③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形成的沉淀等被 细胞清除。辅助性T 细胞毒性T 细胞毒性T 浆 抗体 吞噬 4. 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1)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会发生变化。( √ )(2)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 × )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3)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 )√×√(4)二次免疫时,细胞毒性T细胞仅来自记忆T细胞的增殖分化。( × )提示:二次免疫时,细胞毒性T细胞既可来自记忆T细胞的增殖分化,又可来自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5)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 × )提示: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探讨一 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提高理解能力1. 请完成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1)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需要哪些条件?提示:靶细胞表面分子(信号)的刺激、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刺激。(2)当病毒感染人体肺部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哪些作用?提示:①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②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同种病毒时,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裂、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3)细胞免疫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提示: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或其他细胞等来清除。探讨二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2. 综合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细胞名称,并回答有关问题:(1)有人说,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提示:认同。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并保证浆细胞的特异性。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机体稳态。(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提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②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1. 如图为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C. 甲是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抗体,乙为甲的相应受体D. 若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解析: 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的,A正确;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B正确;甲是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乙为甲的相应受体,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是一种监控并在需要时杀死靶细胞的细胞,仅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能大量增殖,D正确。2. 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B. 再次接触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C. T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D. 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解析: 病毒侵染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当病毒入侵到细胞内,需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暴露,从而再次借助体液免疫将其消灭,A正确;只有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记忆T细胞)、Ⅵ(记忆B细胞)才能迅速增殖、分化,B错误;从题图中看出,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分别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其中Ⅶ(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错误。规律方法“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知识点(二)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1. 完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图解2.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关系分析(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 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 的维持中发挥作用。(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 等。(3)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 接触。信息分子 内环境稳态 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 受体 3. 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1)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提示:神经递质和部分激素不是蛋白质。(2)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细胞。( √ )(3)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受体都位于细胞膜上。( × )提示:有些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4)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其与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 √ )×√×√探讨 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关系1. 请完善表格并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主要参与细胞 信号分子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三道防线神经细胞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细胞 神经递质 激素 细胞因子 体液传送 2. 病原体感染引发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如白细胞介素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使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引起发热;其也能够作用于下丘脑或垂体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题述信息说明了 。提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2)三大系统之间是通过信号分子相互联系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中各自的信号分子主要是 。提示: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3)上述信号分子作用方式的共同点是 。提示:都直接与受体接触发挥作用1.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这种相互调节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机体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下列有关信号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属于信号分子,其受体仅存在于B 细胞B. 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其受体位于突触后膜C. 肾上腺素属于信号分子,是一种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D. 性激素属于信号分子,其靶细胞的受体分布在细胞内解析: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一类信号分子,其受体除存在于B细胞之外,还存在于细胞毒性T细胞,A错误。2.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 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C. 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D. 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解析: 细胞质基质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02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1)细胞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提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2)在细胞免疫中 参与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提示: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4)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是 。(3)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的信号是 。提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提示: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1.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 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 病毒抗原和细胞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 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 裂解解析: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但不能直接使其降解,A符合题意;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如HIV可侵染辅助性T细胞,B不符合题意;在抗原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不符合题意;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不符合题意。2. 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下列关于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细胞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 c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D. 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该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其中a细胞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b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c细胞是记忆T细胞,d细胞是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此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属于T细胞,其在胸腺中成熟,B错误;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但不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D错误。3. 下图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 浆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 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D. 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解析: 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A错误;浆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B正确;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靶细胞的死亡由遗传物质控制,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4.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分子相互联系,如图显示的是三者之间的部分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末梢释放的信息分子进入免疫细胞内部发挥作用B. 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免疫细胞C. 图中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D.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均属于信息分子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神经末梢释放的信息分子即神经递质只能与免疫细胞膜上的递质受体识别并结合而改变免疫细胞的代谢活动,不进入细胞内,A错误;神经末梢分泌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就不是蛋白质,C错误;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属于识别、接收信息分子的蛋白质,D错误。课时训练·提素能03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知识点一 细胞免疫及与体液免疫的关系1. 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进行免疫应答反应不包括( )A.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B. 记忆细胞分化为浆细胞C. 浆细胞产生抗体D. 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2345678910解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包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过程,A正确;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内没有记忆细胞,因此进行免疫应答反应不包括记忆细胞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浆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过程,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过程,D正确。123456789102. 如图为某免疫细胞X发挥免疫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必定是由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 X细胞可针对多种病原体发挥类似的免疫作用C. 被裂解的细胞表面必定嵌有特异性的抗原-MHC复合体D. X产生并分泌抗体促进细胞发生裂解死亡12345678910解析: X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其可以由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还可以由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X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其发挥的是特异性免疫,即针对一种或一类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需要抗原-MHC复合体和多种蛋白质的共同刺激,故被裂解的细胞表面必定有特异性的抗原-MHC复合体,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使靶细胞裂解,C正确;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清除抗原,并不能裂解靶细胞,D错误。123456789103. 如图是细胞免疫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2345678910解析: ①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A. X细胞吞噬抗原后,会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B. 虚线部分只发生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C. ①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D. ②过程中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123456789104. 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 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C. ⑧是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D. 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12345678910解析: ③为受体,本质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抗原,A正确;人体内的细胞④为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B正确;⑧可使靶细胞裂解,故为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分泌抗体,记忆细胞不能分泌②抗体,D错误。123456789105. 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甲~己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表示细胞免疫,图2表示体液免疫B. 细胞丙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 细胞戊只能来自细胞丁的增殖和分化D. 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图2过程消除,图1过程不参与12345678910解析: 图1中产生的Y形物质与病原体直接结合,应为抗体,图1表示体液免疫;图2中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与免疫细胞直接接触,表示细胞免疫,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丙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正确;细胞戊为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来自细胞己(记忆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错误;在结核分枝杆菌进入细胞内之前,图1所示的体液免疫也发挥作用,D错误。12345678910知识点二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关系6. 下列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细胞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四者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B. 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调节作用C. 抗体是一种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D.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能通过体液运输,都是传递信息的生物大分子12345678910解析: 有的激素、神经递质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故其特异性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无关,A错误;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调节作用,B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的,C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能通过体液运输,都是传递信息的物质,但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123456789107.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图中①~③为不同的免疫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经抗原刺激后,由抗原呈递细胞和①②③共同完成的特异性免疫是 。 (2)据图可知,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作用于淋巴细胞,这说明淋巴细胞膜上具有这些激素的 ,其作用的结果是 (填“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 (3)当人发生炎症反应时, 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弱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4)免疫风暴又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在免疫风暴的作用下,各种免疫细胞高度活化,杀伤病原体的同时对自身也造成免疫破坏。根据本题信息分析,此时,可注射 以减缓症状。 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体液免疫受体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123456789108. 如图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2345678910A. 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形成的两类细胞都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识别作用B. 图中的抗原呈递细胞为树突状细胞,除此之外,B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C. 辅助性T细胞在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D. 临床上,可以把健康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解析: 健康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成为新的抗原,因此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错误。123456789109. 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下图关于人体的调节网络部分内容,结合图示内容分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12345678910A. 长期精神忧郁易引发肿瘤是由于神经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B. 下丘脑对肾上腺的控制都是通过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信息分子导致肾上腺释放激素C. 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能辅助治疗某些免疫类疾病D. 图中有三类信号分子,都是通过体液传送直接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完成信息传递12345678910解析: 长期精神忧郁易引发肿瘤是由于神经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抑制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A正确;肾上腺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并不都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垂体控制的,B错误;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所以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能辅助治疗某些免疫类疾病,C正确;图中有三类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都是通过体液传送直接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完成信息传递,D正确。1234567891010. 研究发现,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 1)一旦结合,T 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通过过量表达 PD-L1 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其逃逸机制如图1所示;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型靶向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以精准地对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1234567891012345678910(1)机体中具有呈递抗原作用的细胞有 ,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是利用了细胞膜的 的功能。 解析:机体中具有呈递抗原作用的细胞有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与PD-L1结合使得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进行信息交流12345678910(2)研究发现,某种药物X能有效降低肿瘤细胞的“逃逸”,提高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试分析药物X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解析:药物X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或通过抑制癌细胞表面的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12345678910(3)靶向药物对癌细胞的“精准定位”利用了 的原理。请结合图2分析ADC杀死癌细胞的机制是 。 解析:靶向药物对癌细胞的“精准定位”利用了抗原和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原理。由图2所示可知,ADC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是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ADC被肿瘤细胞内吞),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抗原和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12345678910(4)科学家采用外源性导入T细胞的方法治疗癌症,有可能会造成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而引起器官受损。由“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 ,这是免疫系统 功能异常的体现。 解析:采用外源性导入T细胞的方法治疗癌症会诱发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引起器官受损,由“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这是免疫系统免疫防御功能异常的体现。细胞坏死免疫防御12345678910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docx 第2节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pptx 第2节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