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科学视野——癌症的免疫疗法 研究发现,癌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是通过细胞表面产生的PD-L1蛋白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蛋白结合,使T细胞功能被抑制。科学家们发现一种PD-1抗体,该抗体阻止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临床实验证明,使用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PD-1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作癌症免疫疗法。免疫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等。1.(2021·湖北高考20题)T细胞的受体蛋白PD 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2.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使之裂解死亡,体现免疫系统的自稳和监视功能B.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是细胞凋亡C.细胞毒性T细胞受肿瘤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D.向肿瘤患者体内注入抗PD-L1抗体,有助于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活化抑制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抗癌免疫疗法,该T细胞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如图表示一种典型的CAR-T细胞疗法的操作流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R-T细胞通过CAR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B.该免疫疗法利用T细胞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C.回输到病人体内的CAR-T细胞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肿瘤细胞处D.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可尽量避免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2.社会责任——免疫与疫苗疫苗类型 特点减毒活 疫苗 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使人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糖丸”灭活的 死疫苗 这类疫苗中的病原体已被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活疫苗,常需要多次强化免疫,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新 型 疫 苗 DNA 疫苗 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如质粒)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发强而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RNA 疫苗 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mRNA通过一定的设计和修饰,导入细胞,以细胞为“工厂”,生产相应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4.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其中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但往往需要多次接种。下列关于灭活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灭活疫苗能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注射到体内的灭活疫苗可以直接刺激浆细胞分泌抗体C.利用病毒制作的灭活疫苗失去致病力和抗原性D.多次接种灭活疫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5.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细胞因子B.细胞毒性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C.接种成功后,再次感染这三种致病菌时,记忆细胞迅速分泌相应抗体D.接种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6.2022年9月,广东启动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项目使用的疫苗为国产二价HPV疫苗,可预防高危型HPV16和HPV18两个亚型的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环状双链DNA病毒,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SARS病毒相比,HPV基因的突变率较低B.初次接种二价HPV疫苗,会刺激一个B细胞分化出多种浆细胞C.HPV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D.初次接种HPV疫苗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疫苗接种可以增强免疫效果7.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B.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C.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DNA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1.(2023·海南高考12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2.(2023·天津高考2题)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上的一种膜蛋白,下列过程不能发生的是( )A.CD4+参与体液免疫B.CD4+参与细胞免疫C.CD8+参与体液免疫D.CD8+参与细胞免疫3.(2023·湖南高考11题)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4.(2023·广东高考14题)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5.(2023·新课标卷3题)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6.(2022·北京高考10题)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起感染。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 )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免疫自稳D.免疫防御、免疫监视章末整合提升网络构建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 淋巴结、脾、骨髓、胸腺、扁桃体等 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辅助性T细胞 ⑩记忆B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综合归纳1.C PD-L1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或消失,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正常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故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2.A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使之裂解死亡,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是细胞凋亡,该过程是基因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机体是有利的,B正确;据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正确;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向肿瘤患者体内注入抗PD-L1抗体,有助于解除T细胞活化抑制,D正确。3.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AR-T细胞可以通过CAR识别相关肿瘤细胞,A正确;该免疫疗法利用T细胞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回输CAR-T细胞时进行的是静脉注射,回输到病人体内的CAR-T细胞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肿瘤细胞,进行肿瘤细胞免疫治疗,C正确;由于自身免疫细胞没有外部抗原,属于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可避免免疫排斥现象,D正确。4.D 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疫苗),B错误;利用病毒制作的灭活疫苗保留其抗原性,C错误;多次接种灭活疫苗能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D正确。5.D 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A错误;疫苗相当于抗原,由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B错误;疫苗接种成功后,再次感染这三种致病菌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C错误;疫苗接种成功的标志是免疫的机体产生了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6.A SARS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更易突变,与其相比HPV的突变率较低,A正确;一个B细胞只能分化出一种浆细胞,B错误;HPV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感染的宫颈细胞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但抗原不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C错误;初次接种疫苗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导致不能产生足够多的新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减弱第二次免疫效果,D错误。7.B DNA疫苗导入人体后进行表达产生抗原蛋白质,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DNA疫苗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DNA疫苗导入人体后,进行表达产生抗原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C正确;人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D正确。真题体验1.A 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D错误。2.C 辅助性T细胞既能参与细胞免疫又能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上的一种膜蛋白,因此CD4+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只参与细胞免疫,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3.B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4.C a~b期间,病毒、T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增加,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c期间,病毒的相对数量减少,而T细胞的相对数量继续增加,推测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正确;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会形成记忆B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会形成记忆T细胞,D正确。5.B 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具有识别作用,这些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也可呈递抗原,②错误;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④正确;致病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体液免疫,当致病细菌进入细胞内部,会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综上可知,B正确。6.A 清除外来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因此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免疫防御,A正确,B、C、D错误。5 / 5(共35张PPT)章末整合提升1. 科学视野——癌症的免疫疗法 研究发现,癌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是通过细胞表面产生的PD-L1蛋白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蛋白结合,使T细胞功能被抑制。科学家们发现一种PD-1抗体,该抗体阻止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临床实验证明,使用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PD-1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作癌症免疫疗法。免疫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等。1. (2021·湖北高考20题)T细胞的受体蛋白PD 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B. 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 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D. 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解析: PD-L1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或消失,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正常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故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2. 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使之裂解死亡,体现免疫系统的自稳和监视功能B. 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是细胞凋亡C. 细胞毒性T细胞受肿瘤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D. 向肿瘤患者体内注入抗PD-L1抗体,有助于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活化抑制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使之裂解死亡,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是细胞凋亡,该过程是基因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机体是有利的,B正确;据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正确;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向肿瘤患者体内注入抗PD-L1抗体,有助于解除T细胞活化抑制,D正确。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抗癌免疫疗法,该T细胞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如图表示一种典型的CAR-T细胞疗法的操作流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AR-T细胞通过CAR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B. 该免疫疗法利用T细胞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C. 回输到病人体内的CAR-T细胞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肿瘤细胞处D. 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可尽量避免自身免疫系统的 攻击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AR-T细胞可以通过CAR识别相关肿瘤细胞,A正确;该免疫疗法利用T细胞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回输CAR-T细胞时进行的是静脉注射,回输到病人体内的CAR-T细胞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肿瘤细胞,进行肿瘤细胞免疫治疗,C正确;由于自身免疫细胞没有外部抗原,属于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可避免免疫排斥现象,D正确。2. 社会责任——免疫与疫苗疫苗类型 特点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使人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糖丸”灭活的死疫苗 这类疫苗中的病原体已被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活疫苗,常需要多次强化免疫,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疫苗类型 特点新 型 疫 苗 DNA 疫苗 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如质粒)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发强而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RNA 疫苗 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mRNA通过一定的设计和修饰,导入细胞,以细胞为“工厂”,生产相应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4.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其中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但往往需要多次接种。下列关于灭活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灭活疫苗能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 注射到体内的灭活疫苗可以直接刺激浆细胞分泌抗体C. 利用病毒制作的灭活疫苗失去致病力和抗原性D. 多次接种灭活疫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解析: 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疫苗),B错误;利用病毒制作的灭活疫苗保留其抗原性,C错误;多次接种灭活疫苗能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D正确。5. 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细胞因子B. 细胞毒性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C. 接种成功后,再次感染这三种致病菌时,记忆细胞迅速分泌相应 抗体D. 接种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解析: 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A错误;疫苗相当于抗原,由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B错误;疫苗接种成功后,再次感染这三种致病菌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C错误;疫苗接种成功的标志是免疫的机体产生了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6. 2022年9月,广东启动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项目使用的疫苗为国产二价HPV疫苗,可预防高危型HPV16和HPV18两个亚型的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环状双链DNA病毒,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与SARS病毒相比, HPV 基因的突变率较低B. 初次接种二价HPV疫苗,会刺激一个B细胞分化出多种浆细胞C. HPV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D. 初次接种HPV疫苗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疫苗接种可以增强免疫 效果解析: SARS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更易突变,与其相比HPV的突变率较低,A正确;一个B细胞只能分化出一种浆细胞,B错误;HPV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感染的宫颈细胞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但抗原不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C错误;初次接种疫苗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导致不能产生足够多的新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减弱第二次免疫效果,D错误。7. 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B. 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C. 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 DNA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解析: DNA疫苗导入人体后进行表达产生抗原蛋白质,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DNA疫苗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DNA疫苗导入人体后,进行表达产生抗原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C正确;人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D正确。1. (2023·海南高考12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B. 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 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D. 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解析: 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D错误。2. (2023·天津高考2题)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上的一种膜蛋白,下列过程不能发生的是( )A. CD4+参与体液免疫B. CD4+参与细胞免疫C. CD8+参与体液免疫D. CD8+参与细胞免疫解析: 辅助性T细胞既能参与细胞免疫又能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上的一种膜蛋白,因此CD4+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只参与细胞免疫,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3. (2023·湖南高考11题)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 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解析: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4. (2023·广东高考14题)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 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 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 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解析: a~b期间,病毒、T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增加,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c期间,病毒的相对数量减少,而T细胞的相对数量继续增加,推测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正确;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会形成记忆B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会形成记忆T细胞,D正确。5. (2023·新课标卷3题)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 ①②④ B. ①④⑤C. ②③⑤ D. ③④⑤解析: 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具有识别作用,这些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也可呈递抗原,②错误;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④正确;致病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体液免疫,当致病细菌进入细胞内部,会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综上可知,B正确。6. (2022·北京高考10题)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起感染。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 )A. 免疫防御 B. 免疫自稳C. 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D.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解析: 清除外来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因此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免疫防御,A正确,B、C、D错误。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整合提升.docx 章末整合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