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知识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1.生长素是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植物就会停止生长
C.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可运往侧芽,抑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
D.牵牛花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
2.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中的各种杂草都可用生长素除去
B.生长素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
C.b点时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农作物起促进作用
D.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与植物向光性的原理相同
3.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
A.mC.ni
4.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应用相关的问题:
(1)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对植物进行适当干预,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①当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常常会摘掉其顶芽,目的是解除        ,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
②在种植烟草(获取烟叶)时,为了避免植株长得太高,烟农往往会进行打顶,但又要避免腋芽的生长,请利用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提供一条可行的措施:
                                              。
(2)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
(3)要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雌蕊的柱头上,处理的时期和条件是                     。
(4)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的原因是                               。
知识点二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分析
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超过生长素最适浓度后,生长素将抑制植物生长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会抑制根的生长
D.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6.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胚芽鞘直立生长
B.②胚芽鞘弯曲生长
C.③胚芽鞘不弯曲也不生长
D.④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7.用胚芽鞘进行如图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的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①向左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左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
B.①向左弯曲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向右弯曲生长
C.①向右弯曲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向右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
D.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左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
8.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9.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的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b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10.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其原因之一是它可增加细胞壁的可塑性。有一种学说认为,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质中的H+分泌到细胞壁中使其酸化,从而提高某些降解细胞壁的酶(如果胶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增加细胞壁的可塑性。依据该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越大
B.生长素通过调控降解细胞壁的酶的相关基因表达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
C.同一植物根尖细胞和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膜上与生长素结合的受体数量几乎相等
D.弯曲生长的幼苗中,背光侧细胞壁的pH比向光侧更接近果胶酶的最适pH
11.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顶端优势是否与植物激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有关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
(2)实验假设:顶芽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3)实验材料:发育状况相近的杨树幼苗若干、琼脂块、生长素(IAA)等。
(4)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发育状况相近的杨树幼苗若干,均分为四组,并编号A、B、C、D。
第二步:A组杨树幼苗切除顶芽;B组杨树幼苗                                     ;C组杨树幼苗切除顶芽,并在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D组杨树幼苗      ,作为空白对照。
第三步:四组幼苗均在           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每组幼苗              。
(5)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                      
                  ,则说明顶芽抑制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无关。
②若                      
                  ,则说明顶芽抑制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A 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横向运输受到光照影响,A正确;当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器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甚至生长停滞,所以植物不一定会停止生长,B错误;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可运往侧芽,增加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抑制了侧芽生长,C错误;牵牛花茎的背地生长,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D错误。
2.B 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不敏感,虽然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杀死所有杂草,但该浓度的生长素也有可能抑制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农作物,A错误;d点浓度的生长素既能够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对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起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图中d点浓度最适宜,B正确;据图可知,b点时,该生长素浓度对杂草和农作物均起促进作用,C错误;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是生长素浓度过高时抑制植物的生长,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而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D错误。
3.A 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即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根据图乙可知,若b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a侧(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介于m和n之间。
4.(1)①顶端优势 ②打顶后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c (3)花蕾期、去掉雄蕊 (4)枝条上的芽能够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利于成活
解析:(1)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顶端优势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对烟草打顶后,为防止其腋芽的生长,可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2)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侧芽周围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且起抑制作用。(3)无子番茄是在雌蕊未受精时,在体外施加生长素,使其子房发育而形成的。为保证雌蕊没有受精,必须在花蕾期去掉雄蕊。(4)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利用的是芽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理。
5.A 超过生长素最适浓度后,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当促进作用减为零后,才是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A错误。
6.D 由于生长素无法透过玻璃片,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从左侧向下运输,而右侧无法向下运输,致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右侧,故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A错误;由于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尖端下部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故②胚芽鞘直立生长,B错误;由于生长素无法透过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因单侧光照射而引起的横向运输,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尖端下部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故③胚芽鞘直立生长,C错误;在单侧光的刺激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致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分布少于右侧,故④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正确。
7.D ①中由于转盘匀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生长素在远离圆心的一侧分布多,而转盘匀速旋转时胚芽鞘的受光情况可以看成是均匀的,因此胚芽鞘会弯向圆心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②中胚芽鞘匀速旋转胚芽鞘尖端受光均匀,因此该胚芽鞘直立生长;③中由于受重力影响,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中的,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④中由于胚芽鞘尖端匀速旋转,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浓度相等,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综上D正确。
8.B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涂抹处为形态学上端,因此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A正确;由题意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因此该措施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B错误;由题意可知,打顶涂抹生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动,相当于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C正确;由题意和图示可知,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D正确。
9.D 单侧光能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则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要大于a且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于向光侧,A错误;将植物体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且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于近地侧,B错误;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C错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可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D正确。
10.D 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细胞伸长,A错误;生长素是通过增加某些降解细胞壁的酶(如果胶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胞伸长,B错误;生长旺盛的部位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该部位细胞膜上能与生长素结合的受体数量较多,成熟部位反之,C错误;在弯曲生长的幼苗中,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生长快,可知背光侧细胞壁的pH比向光侧更接近果胶酶的最适pH,D正确。
11.(1)探究杨树幼苗的顶芽抑制侧芽生长是否与生长素有关 (4)切除顶芽,并在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不做任何处理 相同且适宜 侧芽的生长情况(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5)①A、B、C组杨树幼苗的侧芽正常生长,D组杨树幼苗的侧芽生长受抑制 ②A、B组杨树幼苗的侧芽正常生长,C、D组杨树幼苗的侧芽生长受抑制
4 / 4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导学 聚焦 1.构建模型分析生长素作用特点和相关曲线。 2.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探究顶端优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方式、表现及实质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小提醒:生长素作用中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用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可为“生长受抑制”,生长状况优于对照组者可为“促进生长”。
2.顶端优势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      的现象。
(2)形成原因
(3)解除方法:      。
(4)应用:棉花打顶,果树剪枝等。
3.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生长素能催化细胞代谢,但不能提供能量。(  )
(2)生长素可以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分裂、分化。(  )
(3)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响。(  )
(4)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而不同植物的同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基本相同。(  )
(5)生长素从顶芽运送到侧芽需要消耗能量。(  )
探讨一 分析生长素作用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1.下图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1)根据图中的曲线分析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的高低。
(2)当生长素的浓度为10-6 mol·L-1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效应依次是什么?
(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甲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4)玉米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地上部分背地生长,地下部分向地生长。请从生长素在根、茎处的分布趋势和器官内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利用所给信息,完善表格。
部位 根部 茎部
C D A B
生长素浓度                
生长速度                
生长素敏感程度        
弯曲方向 向地生长 背地生长
2.如图表示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
(1)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幼苗的关系,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2)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3)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4)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探讨二 探究顶端优势原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请根据以下实验设计,解释顶端优势的原因。
1934年,Thimann等人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实验。他对豌豆进行保留顶芽或去除顶芽的处理,之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侧芽的生长状况。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a.保留顶芽 3.4±0.5
b.去除顶芽 16.0±2.7
c.去除顶芽,外施生长素 1.8±0.6
(1)第a、b组处理的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第b、c组处理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3)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4.如图为某植株示意图,a、b、c分别代表不同的侧芽,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a、b、c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
(2)结合图示解释植物呈现“塔形”的原因。
生长素生理作用曲线分析
(1)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1.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如图表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结构
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D.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需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2.图1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图2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顶部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为b时,α最小
B.生长素浓度大于c时,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小于c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加α变大
D.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促进生长,大于b时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3.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知识点(二)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分析
1.归纳概括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
2.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判断方法
  
1.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分析下列单子叶植物幼苗的生长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只有A
B.幼苗向左弯曲生长的只有F、G
C.幼苗向右弯曲生长的只有C、D、I
D.幼苗不生长不弯曲的只有B
2.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系列实验(箭头表示光照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的生长素含量相等,胚芽鞘①将直立生长
B.②将向右侧弯曲生长,③将直立生长
C.④⑥胚芽鞘直立生长,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⑦和⑧都会向暗箱开孔处弯曲生长
(1)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简述生长素浓度与生长的关系。
(3)为了避免路边的行道树长得太高,园艺工人可以采取解除顶端优势的措施是什么?
  
1.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棉花摘心的目的是去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2.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m的浓度、小于m的浓度
B.大于n的浓度、小于n的浓度
C.大于p的浓度、小于p的浓度
D.大于m的浓度、小于p的浓度
3.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这与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密切相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茎剪断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受重力的作用向下极性运输
C.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4.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侧为背光侧,甲侧的生长素含量低于乙侧的
B.对照组的胚芽鞘未经单侧光照射,不能产生生长素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胚芽鞘也会向光弯曲
D.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
5.如图所示,植物会出现顶端优势、向性生长等现象。下列关于这些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慢
B.若图乙中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
C.图丙中胚芽鞘弯曲的原因与图乙中A、C点弯曲的原因不相同
D.图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是从A点到C点,图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是由上到下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 传达信息  伸长生长  细胞分化  侧根和不定根  花、叶和果实发育  生长素受体  特定基因
(2) 较低  过高  幼嫩  根>芽>茎
2.(1)侧芽受抑制 (2) 顶芽  生长  侧芽  抑制 (3)去除顶芽
3.(1)× 提示:生长素不属于酶,不能催化细胞代谢。
(2)√ (3)√ 
(4)× 提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而不同植物的同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
(5)√
互动探究
1.(1)提示:根>芽>茎。
(2)提示: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3)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4)低 高 低 高 快 慢 慢 快 敏感 不敏感
2.(1)大于m小于M (2)大于i (3)大于0小于m
(4)大于i
3.(1)提示:不能说明,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提示:顶端运输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提示: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生长。
4.(1)提示:a>b>c。
(2)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其生长。a、b、c三处侧芽生长速度:a生长最慢,c生长最快,故植物呈现“塔形”。
学以致用
1.D 植物体其他部位如幼叶也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由于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侧芽部位,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错误;④距离顶芽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较少,因此④生长较快,C错误;生长素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D正确。
2.D 当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为b时,左侧生长最快,弯曲程度最大,α最小,A正确;生长素浓度小于c时促进胚芽鞘生长,等于c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大于c时,会抑制胚芽鞘生长,B正确;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小于c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变弱,α逐渐变大,C正确;生长素浓度大于b但小于c时,仍促进生长;等于c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大于c时,抑制生长,D错误。
3.D 据图可知,未摘除瘦果的幼果正常发育,去除瘦果的幼果发育都受到影响,说明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A正确;据图可知,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很可能是其他组织产生的IAA对幼果的果实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确;向S2组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S2组的果实比S1组发育要好,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促进果实的生长,C正确;由于题干未给出喷洒一系列浓度IAA的数据,故无法得知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之间是否总是呈正相关,D错误。
知识点(二)
学以致用
1.B 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有A和E,A错误;幼苗向左弯曲生长的只有F、G,因为这两组幼苗的右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左侧,因而右侧生长速度快于左侧,B正确;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的只有C、D、I、J,C错误;幼苗不生长不弯曲的有B和H,因为这两组用尖端下部无法接受到生长素的刺激,D错误。
2.D 根据图分析可知,⑦出现直立生长,⑧会向暗箱开孔处弯曲生长,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提示:①相同点:二者都是微量和高效的物质,都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②不同点: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合成的,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只是由一定的部位合成,如芽、嫩叶等;二者的化学本质也有较大区别。
(2)提示: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3)提示:可以去掉行道树的顶芽,抑制顶芽的发育,促进侧芽的发育。
课堂演练
1.C 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A、B正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错误;棉花摘心就是去掉顶芽,进而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使枝条增多,达到增产的目的,D正确。
2.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m、n对应的浓度都起促进作用,p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p点的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所以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大于p的浓度和小于p的浓度。
3.A 剪断茎数小时后,由于侧芽处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从而促进了侧芽的生长,A正确;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属于细胞的主动运输,不是受重力的作用,B错误;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而侧芽处也能合成生长素,从而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C错误;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涂抹的生长素也会向下运输至侧芽,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D错误。
4.D 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强,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对照组的胚芽鞘未经单侧光照射,尖端仍能产生生长素,且生长素分布均匀,B错误;尖端产生生长素,若光照前去除尖端,胚芽鞘缺乏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错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即发生横向运输,D正确。
5.D 图甲中①处侧芽更接近顶芽,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慢,A正确;由图乙可知,C点生长慢,D点生长快,如果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B正确;图丙中胚芽鞘弯曲是由单侧光照引起的,图乙中A、C点弯曲是由重力作用引起的,C正确;图乙中生长素从A点到C点的运输是横向运输,不是极性运输,D错误。
8 / 8(共76张PPT)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导学 聚焦 1.构建模型分析生长素作用特点和相关曲线。
2.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探究顶端优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方式、表现及实质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小提醒:生长素作用中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
“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用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
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可为“生长受抑制”,生长状况优
于对照组者可为“促进生长”。
2. 顶端优势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 的现象。
(2)形成原因
侧芽受抑制 
(3)解除方法: 。
(4)应用:棉花打顶,果树剪枝等。
去除顶芽 
3. 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生长素能催化细胞代谢,但不能提供能量。 ( × )
提示:生长素不属于酶,不能催化细胞代谢。
(2)生长素可以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分裂、
分化。 ( √ )
(3)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
因素影响。 ( √ )
×


(4)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而不同植物的同种器
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基本相同。 ( × )
提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而不同植物的
同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
(5)生长素从顶芽运送到侧芽需要消耗能量。 ( √ )
×

探讨一 分析生长素作用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1. 下图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1)根据图中的曲线分析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的高低。
提示:根>芽>茎。
(2)当生长素的浓度为10-6 mol·L-1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
效应依次是什么?
提示: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
度抑制生长”,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
是甲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
分别是A'、B'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4)玉米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地上部分背地生长,地下部
分向地生长。请从生长素在根、茎处的分布趋势和器官内部
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利用所给信息,完善表格。
部位 根部 茎部 C D A B
生长素浓度
生长速度
生长素敏感程度 弯曲方向 向地生长 背地生长 低 
高 
低 
高 
快 
慢 
慢 
快 
敏感 
不敏感 
2. 下图表示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
(1)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幼苗的关系,其出现向光性
时,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
范围是 。
大于m小于M 
(2)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测
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3)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
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
素浓度范围是 。
(4)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
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
浓度范围是 。
大于
i 
大于0小于m 
大于i 
探讨二 探究顶端优势原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请根据以下实验设计,解释顶端优势的原因。
1934年,Thimann等人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实验。他对豌豆进行保
留顶芽或去除顶芽的处理,之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侧芽的
生长状况。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a.保留顶芽 3.4±0.5
b.去除顶芽 16.0±2.7
c.去除顶芽,外施生长素 1.8±0.6
(1)第a、b组处理的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提示:不能说明,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第b、c组处理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提示:顶端运输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生长。
4. 如图为某植株示意图,a、b、c分别代表不同的侧芽,探究下列
问题:
(1)比较a、b、c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
提示:a>b>c。
(2)结合图示解释植物呈现“塔形”的原因。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其生
长。a、b、c三处侧芽生长速度:a生长最慢,c生长最快,故
植物呈现“塔形”。
生长素生理作用曲线分析
(1)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
的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1. 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
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如图表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
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体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结构
B. 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C. 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D.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需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 植物体其他部位如幼叶也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由于
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侧芽部位,导致侧芽处生长
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错误;④距离顶芽较远,
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较少,因此④生长较快,C错误;生长素
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
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
应,D正确。
2. 图1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图2表示将含有生长
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顶部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
(弯曲角度用α表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为 b 时,α最小
B. 生长素浓度大于 c 时,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 当生长素浓度大于 b 小于 c 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加α变大
D. 生长素浓度小于 b 时促进生长,大于 b 时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解析: 当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为 b 时,左侧生长最快,
弯曲程度最大,α最小,A正确;生长素浓度小于 c 时促进胚芽鞘生
长,等于 c 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大于 c 时,会抑制胚芽
鞘生长,B正确;当生长素浓度大于 b 小于 c 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
加,其促进作用变弱,α逐渐变大,C正确;生长素浓度大于 b 但小
于 c 时,仍促进生长;等于 c 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大于
c 时,抑制生长,D错误。
3. 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
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
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
素,促进果实长大
B. 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 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 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解析: 据图可知,未摘除瘦果的幼果正常发育,去除瘦果的幼
果发育都受到影响,说明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
素,促进果实长大,A正确;据图可知,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很
可能是其他组织产生的IAA对幼果的果实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
确;向S2组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S2组的果实
比S1组发育要好,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促
进果实的生长,C正确;由于题干未给出喷洒一系列浓度IAA的数
据,故无法得知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之间是否总
是呈正相关,D错误。
知识点(二) 不同处理条件
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分析
1. 归纳概括不同处理条件
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
2. 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判断方法
  
1.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分析下列单子叶植物
幼苗的生长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只有A
B. 幼苗向左弯曲生长的只有F、G
C. 幼苗向右弯曲生长的只有C、D、I
D. 幼苗不生长不弯曲的只有B
解析: 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有A和E,A错
误;幼苗向左弯曲生长的只有F、G,因为这两组幼苗的右侧生长素
浓度高于左侧,因而右侧生长速度快于左侧,B正确;结合题图分
析可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的只有C、D、I、J,C错误;幼苗不生
长不弯曲的有B和H,因为这两组用尖端下部无法接受到生长素的刺
激,D错误。
2. 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系列实验(箭头表示光照方向),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的生长素含量相等,胚芽鞘①将直立生长
B. ②将向右侧弯曲生长,③将直立生长
C. ④⑥胚芽鞘直立生长,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 ⑦和⑧都会向暗箱开孔处弯曲生长
解析: 根据图分析可知,⑦出现直立生长,⑧会向暗箱开孔处
弯曲生长,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提示:①相同点:二者都是微量和高效的物质,都能从产生部
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②不同点: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合成的,植物体内
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只是由一定的部位合成,如芽、嫩叶
等;二者的化学本质也有较大区别。
(2)简述生长素浓度与生长的关系。
提示: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
生长。
(3)为了避免路边的行道树长得太高,园艺工人可以采取解除顶端
优势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可以去掉行道树的顶芽,抑制顶芽的发育,促进侧芽的
发育。
  
1. 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 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 棉花摘心的目的是去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解析: 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A、B正确;不
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错误;棉花摘
心就是去掉顶芽,进而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使枝条增
多,达到增产的目的,D正确。
2. 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
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
A. 大于m的浓度、小于m的浓度
B. 大于n的浓度、小于n的浓度
C. 大于p的浓度、小于p的浓度
D. 大于m的浓度、小于p的浓度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m、n对应的浓度都起促
进作用,p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p点的浓度则起抑制作
用,所以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大于p的浓度和小于p的浓度。
3. 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这与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
素密切相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
开始生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茎剪断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
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
B.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受重力的作用向下极性运输
C. 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 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解析: 剪断茎数小时后,由于侧芽处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
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从而促进了侧芽的生长,
A正确;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
来运输,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属于细胞的主动运输,不
是受重力的作用,B错误;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
侧芽,而侧芽处也能合成生长素,从而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
高,C错误;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涂抹的生长素也
会向下运输至侧芽,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
D错误。
4. 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侧为背光侧,甲侧的生长素含量低
于乙侧的
B. 对照组的胚芽鞘未经单侧光照射,不能产生生长素
C. 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胚芽鞘也会向光弯曲
D. 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
解析: 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
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
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强,因此甲侧表
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
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对照组的胚芽鞘未经单侧光照
射,尖端仍能产生生长素,且生长素分布均匀,B错误;尖端产生
生长素,若光照前去除尖端,胚芽鞘缺乏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生
长也不弯曲,C错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
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即发生横向运输,D正确。
5. 如图所示,植物会出现顶端优势、向性生长等现象。下列关于这些
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
度慢
B. 若图乙中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
C. 图丙中胚芽鞘弯曲的原因与图乙中A、C点弯曲的原因不相同
D. 图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是从A点到C点,图丙中生长素极性运
输的方向是由上到下
解析: 图甲中①处侧芽更接近顶芽,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
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慢,A正确;由图乙可知,C点
生长慢,D点生长快,如果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
长素浓度较敏感,B正确;图丙中胚芽鞘弯曲是由单侧光照引起
的,图乙中A、C点弯曲是由重力作用引起的,C正确;图乙中生长
素从A点到C点的运输是横向运输,不是极性运输,D错误。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1. 生长素是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 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植物就会停止生长
C. 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可运往侧芽,抑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
D. 牵牛花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
长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横向运输受到
光照影响,A正确;当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器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甚
至生长停滞,所以植物不一定会停止生长,B错误;顶芽分泌的生长素
可运往侧芽,增加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抑制了侧芽生长,C错误;
牵牛花茎的背地生长,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生长,不能体现生长
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
子叶杂草,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田中的各种杂草都可用生长素除去
B. 生长素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
C. b点时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农作物起促进作用
D. 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与植物向光性的原理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不敏感,虽然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杀死
所有杂草,但该浓度的生长素也有可能抑制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农
作物,A错误;d点浓度的生长素既能够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对单
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起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图中d点浓度最适宜,B正
确;据图可知,b点时,该生长素浓度对杂草和农作物均起促进作用,C错
误;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是生长素浓度过高时抑制植物的生长,浓度较
低时促进生长,而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
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
则a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
A. mC. n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
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即a侧生长素浓
度高于b侧。根据图乙可知,若b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a侧(背
光侧)生长素浓度应介于m和n之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应用相关的问题:
(1)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对植物进行适当干
预,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①当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常常会摘掉其顶芽,目的是解
除 ,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
②在种植烟草(获取烟叶)时,为了避免植株长得太高,烟农往往会进
行打顶,但又要避免腋芽的生长,请利用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提供一
条可行的措施:

顶端优势
打顶后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顶端优势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对烟草打顶后,为防止其腋芽的生长,可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
势时,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为 (用图中
字母表示)。
解析: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侧
芽周围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且起抑制作用。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要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雌蕊的
柱头上,处理的时期和条件是 。
解析:无子番茄是在雌蕊未受精时,在体外施加生长素,使其子房发育而形成的。为保证雌蕊没有受精,必须在花蕾期去掉雄蕊。
花蕾期、去掉雄蕊
(4)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的原因是

解析: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利用的是芽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理。
枝条上的芽能够产生生长
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利于成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分析
5.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超过生长素最适浓度后,生长素将抑制植物生长
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 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会抑制根的生长
D. 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解析: 超过生长素最适浓度后,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
用逐渐减弱,当促进作用减为零后,才是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A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①胚芽鞘直立生长
B. ②胚芽鞘弯曲生长
C. ③胚芽鞘不弯曲也不生长
D. ④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于生长素无法透过玻璃片,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
从左侧向下运输,而右侧无法向下运输,致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分
布多于右侧,故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A错误;由于生长素可以透过
琼脂块,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尖端下部两侧生长素分
布均匀,故②胚芽鞘直立生长,B错误;由于生长素无法透过云母片,阻
止了生长素因单侧光照射而引起的横向运输,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
素向下运输,尖端下部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故③胚芽鞘直立生长,C
错误;在单侧光的刺激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致使尖
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分布少于右侧,故④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用胚芽鞘进行如图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
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的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
长方向依次是(  )
A. ①向左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左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
B. ①向左弯曲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向右弯曲生长
C. ①向右弯曲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向右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
D. 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左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①中由于转盘匀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生长素在远离圆心
的一侧分布多,而转盘匀速旋转时胚芽鞘的受光情况可以看成是均匀
的,因此胚芽鞘会弯向圆心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②中胚芽鞘匀速旋
转胚芽鞘尖端受光均匀,因此该胚芽鞘直立生长;③中由于受重力影
响,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中的,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
曲生长;④中由于胚芽鞘尖端匀速旋转,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浓度
相等,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综上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
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
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
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
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
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
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 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 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 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涂
抹处为形态学上端,因此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
输,A正确;由题意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上部叶片的质
量,因此该措施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B错误;由题意可知,打
顶涂抹生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动,相当于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
发,C正确;由题意和图示可知,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
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的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 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b
C.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
物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单侧光能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
浓度高于向光侧,则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
光侧为a,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要大于a且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
短于向光侧,A错误;将植物体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近地侧生
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
浓度应小于c且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于近地侧,B错误;植物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C错误;不
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
敏感,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可表示生长
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其原因之一是它可增加细胞壁的可塑性。
有一种学说认为,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质中的H+
分泌到细胞壁中使其酸化,从而提高某些降解细胞壁的酶(如果胶
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增加细胞壁的可塑性。依据该学说,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越大
B. 生长素通过调控降解细胞壁的酶的相关基因表达来影响植物的生理
活动
C. 同一植物根尖细胞和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膜上与生长素结合的受体
数量几乎相等
D. 弯曲生长的幼苗中,背光侧细胞壁的pH比向光侧更接近果胶酶的最
适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细胞伸长,A错误;生长素是通过增
加某些降解细胞壁的酶(如果胶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
胞伸长,B错误;生长旺盛的部位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该部位细胞膜上
能与生长素结合的受体数量较多,成熟部位反之,C错误;在弯曲生长
的幼苗中,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生长快,可知背光侧细胞壁的pH比向
光侧更接近果胶酶的最适pH,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
势”。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顶端优势是否与植物激素有关,做
了如下实验,请完成有关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假设:顶芽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3)实验材料:发育状况相近的杨树幼苗若干、琼脂块、生长素
(IAA)等。
探究杨树幼苗的顶芽抑制侧芽生长是否与生长素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发育状况相近的杨树幼苗若干,均分为四组,并编号
A、B、C、D。
第二步:A组杨树幼苗切除顶芽;B组杨树幼苗
;C组杨树幼苗切除顶芽,并在顶
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D组杨树幼苗 ,作
为空白对照。
切除顶芽,并在顶
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四组幼苗均在 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记录每组幼苗 。
相同且适宜
侧芽的生长情况(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
,则说明顶芽抑制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无关。
②若
,则说明顶芽抑制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A、B、C组杨树幼苗的侧芽正常生长,D组杨树幼苗的侧
芽生长受抑制
A、B组杨树幼苗的侧芽正常生长,C、D组杨树幼苗的侧
芽生长受抑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