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标/教材分析 了解“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农业兴水利、推新具,粮食丰。手工业技艺精,商业盛,长安东西市繁华,经济繁荣,成就盛世根基。长安布局严整,建筑宏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国人士汇聚,商业繁荣,尽显大唐昌盛开放。学情(生)分析 学生此前学习了隋唐的建立与统一 、贞观之治等内容,对唐朝的兴起与初步发展有一定认知,知晓唐朝初期政治清明的重要性,这为理解开元盛世在唐朝发展脉络中的位置和繁荣局面奠定基础。像学生明白唐太宗任用贤才、轻徭薄赋推动社会发展,就能类比思考唐玄宗开创盛世的举措。但对于复杂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梳理能力不足。如在理解“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难以把握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层层递进、相互作用。对于唐朝经济繁荣背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全方位发展的内在联系,也较难系统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比较对比,学生从中能得出结论,并认识杰出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知道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归纳唐朝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表现,并分析出现的原因。通过曲辕犁、简车等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推广对农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推动作用,知道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认识到唐朝前期的历史是一个大体上持续、期间略有波折的发展过程,而非仅仅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一蹴而就的盛世局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比较和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了解他们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理解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长安城东西两市的布局与分工,分析唐朝时期商业的发达及中外交往与交流的频繁。 4.通过唐朝时期的商业及长安的地位,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教学重点 “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教学难点 经济繁荣的原因。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唐朝诗人杜甫的《忆昔》一诗,展现了一幅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丰产丰收、公私仓廪充实、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的感世画卷。 设问:这样的盛世局面是怎样取得的 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提出疑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讲授新课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1.教师指导: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武则天之孙。2.唐玄宗前期的举措 任务一:阅读教材,归纳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 3.“开元盛世” 任务二:朗诵诗歌,阅读教材,说说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忆昔·二首其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教师指导:诗歌解读: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问题探究:根据表格内容思考,唐朝为何能一步步走向繁荣鼎盛的局面呢 答案提示: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重用人才,选贤任能。统治者的施政措施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的繁荣 1.展示材料:根据材料归纳唐朝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据统计,开元天宝年间全国的耕地达6.6亿亩,人均超过9亩,为当今中国人均耕地的8倍。--纪录片《中国通史》 材料二;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种技术也有所改进。凡是前代所有的农具,唐代都有。甚至后来宋代所用的各种农具,唐也已大体具备。--陈杰林《中国历史与文化》 观看曲辕犁、简车视频,回答: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生产工具 这些生产工具的作用是什么 各有何优点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陆羽《茶经》[译文]茶作为饮料,发端于神农氏饮茶形成风气,在唐朝达到了鼎盛,在长安、洛阳两京以及荆州、渝州一带,更是家家户户都饮茶。 根据材料归纳唐朝手工业发达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凡织紝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絶,四曰纱,五曰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網[jiàn],十曰褐) ---《唐六典》 材料二:亳州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陆游《老学庵笔记》 材料三: 国际大都市长安 阅读教材第 15-16 页,说说唐代商业发展状况。 提问:唐朝长安在城市布局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问:市坊制度在唐朝发展中出现了什么变化 教师指导:前期市坊制度将居民居住区与商品交易区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并按规定开闭。后来,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逐渐松弛,商业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逐渐突破坊市制度的严格规定。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 18 页的“相关史实”,找一找当时社会分期的特点是什么 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学生认真听讲盛世局面出现之前的背景。 学生归纳归纳唐玄宗前期实行的措施,勾画笔记。 用人:重用贤能如姚崇、宋璟等。 政治:抑制权贵、整顿吏 治,裁减几员。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文化: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识读柱状图,感悟“开元盛世”局面。学生自由回答:社会面貌:国力鼎盛、人口增长;农业丰收、国库充盈;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工商发达、各安其业。 表格梳理三者的的治国措施,从中归纳共同点。学生小组讨论,选学生代表组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学生回答: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视频观看,回答问题: ①曲辕犁、简车; ②耕地、灌溉 ③轻便灵活,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学生回答:经济作物发展,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学生回答: 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蜀锦冠绝全国。 读教材,识图,归纳: 学生回答:1.唐朝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出现了长安、洛阳等大都市,长江 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甚至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2.草市逐渐兴起。 3.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粮食、茶叶、丝绸、瓷器等成为长途贩运及销售的大宗。 学生回答:长安城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规划井然有序。外郭城实行坊市制度。坊为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两者有严格的区分,坊门和市门按规定开闭,便于管理。 学生回答:1.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整个时代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人们在衣食住行和婚姻观等方面受到北方民族和域外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许多女子接受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下棋等活动。 和第2课知识进行衔接,不让学生对唐朝历史出现割裂感。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培养 学 生解 读教材的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了解“开元盛世,列表对比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小组讨论,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养成用历史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 阅读材料、自主学习、视频激趣,多种方式使学生全方面了解经济繁荣的表现。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结合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培养学生历史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利用图片的趣味性和直 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 阅读材料、自主学习、图片激趣,多种方式使学生全方面了解国际大都市长安 。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养成用历史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课堂小结 自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皆是励精图治的君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强大,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业布置 第3课 B.归纳唐朝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表现,并说说经济繁荣的原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