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雁归来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大雁归来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林业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称为“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生态伦理之父”。1949年出版著作《沙乡年鉴》。
他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作者简介
背景链接
《沙乡年鉴》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是一部关怀人类在自然家园的命运和万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命运的博爱之书,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在书中,利奥波德记录了在贫瘠荒凉的沙乡农场上的一年四季的物候景物、生活趣事,细致描摹了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
“自然文学三部曲”:《沙乡年鉴》《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
雾霭 缄默 迁徙 赌注 沼泽 瞄准
狩猎 盘旋 喧嚷 邀请 凋零 枯燥
稀疏 弥漫 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
wù ǎi
jiān


zhǎo
miáo
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贬)
shòu
xuán
rǎng
yāo
diāo
zào


kōng

基础通关
科学家的眼睛
诗人的耳朵
守护者的心
雁影寻踪
撰写观察日记
1.自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筛选信息,填写“大雁观察笔记”,了解大雁习性。
大雁归来观察笔记 示例:飞行路径 中国海—西伯利亚;幼发拉底河—伏尔加河;
尼罗河—驿尔曼斯克;林肯郡—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科学家的眼睛
1.自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1 - 5:大雁归来
6 -10:大雁习性
11-13:大雁联合
大雁归来
说明顺序
科学家的眼睛
2.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筛选信息,撰写“大雁观察笔记”,了解大雁习性。
科学家的眼睛
大雁归来观察笔记 时间 每年3月(3月为禁猎期)
数量 多达600余只
食物 玉米粒
组合规律 六只或六的倍数(群居/家庭聚合体)
飞行特点 路线笔直,飞行距离2000英里
行为 夜间集会,爱鸣叫
路径 中国海—西伯利亚;幼发拉底河—伏尔加河;
尼罗河—驿尔曼斯克;林肯郡—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雁语聆听
品析自然之声
1.大雁时而低语,时而高声辩论……让我们通过作者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聆听“雁语”。
请找出作者描写大雁的语句加以赏析。
从 (原文),这里使用/运用了 (词/手法),我读出大雁 的品格/特点,感受到了作者对大雁 的情感。
提示:词语选用、修辞手法……
诗人的耳朵
雁情语怀
传递和谐心声
·作者对大雁怀着深挚的感情,将其视作“我们”中的一员,大雁和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平等成员,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体现了作者万物平等的人文情怀。
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大雁集会”。
思考:作者对大雁的称呼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大雁”
“我们的沼泽”
“我们的农场”
“我们”
·人和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等万物和谐共处的时候,我们的大地才是完整的,这样的完整大地才是产生梦想的大地。
·人与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为了获得这个共同体的平衡和长远发展,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以及这个共同体本身。
——利奥波德《沙乡年鉴》
在这每一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人与动物是平等的
拓展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
·大雁在古诗中承载了 思乡、忠贞、传信、时序、孤寂、清高 等多重文化意蕴,既体现古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又成为情感与哲思的凝练符号。
鸿雁传书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关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里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皇帝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抵赖,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拓展延伸
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 ,在四、五月的 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yù)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yòu);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会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更谨记着每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环……
——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
拓展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