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54动物细胞工程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13小题)1.(2024·浙江卷)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贴壁生长至接触抑制时,需分装培养,实验操作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加消化液的目的是使细胞与瓶壁分离B. ②加培养液的目的是促进细胞增殖C. ③分装时需调整到合适的细胞密度D. 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2.(2025·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培育高产奶牛,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犊牛W有母牛X细胞中的线粒体DNAB. 犊牛W的遗传性状与母牛X相似度更高C. 重构胚的形成可采用电融合的方法D. 细胞培养时需添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3.一种杂交瘤细胞只能产一种抗体,抗体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构成。科学家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两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形成双杂交瘤细胞AB。双杂交瘤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可以产生双特异性抗体AB,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杂交瘤细胞A、B混合并诱导融合后,利用选择培养基无法筛选出双杂交瘤细胞ABB. 双杂交瘤细胞同时识别α、β抗原后,才能产生双特异性抗体C. 对培养到一定密度的双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D. 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腹水能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营养条件4.(2025·云南模拟)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干细胞培养等技术,培养出了能生长毛发的人造皮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皮肤干细胞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 取一块皮肤进行培养时,首先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胃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C. 贴壁生长的皮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直接用离心法收集D. 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以便清除代谢物5.(2025·宁夏石嘴山联考)“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的技术流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培育过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细胞核移植等技术B. 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C. 卵母细胞捐献者的红绿色盲基因能够传递给“三亲婴儿”D. “三亲婴儿”同时拥有自己父亲、母亲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部分基因6.(2025·河南信阳模拟)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各种疾病病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利用iPS细胞可繁殖病变细胞用于研究。研究者将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成iPS细胞,将这些iPS细胞培育为神经细胞后,在试管内成功再现了神经细胞因疾病死亡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iPS细胞需要培养在含有5%CO2和9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B. 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成iPS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的RNA、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 iPS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为特定的细胞和组织D. iPS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7.(2025·江西临川一中)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采用特定技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对肿瘤细胞精准的选择性杀伤。ADC的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DC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 该肿瘤细胞死亡是在ADC诱导下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C. 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D. 对特定抗原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体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某些诱导剂作用下可分化成心肌细胞,在心脏类疾病的治疗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检测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判断细胞的分化方向。科研人员研究丹酚酸B(丹参提取物)对BMSC分化的影响,从大鼠体内分离BMSC并进行多代培养,用一定浓度的丹酚酸B处理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与分化为心肌细胞相关的关键基因的mRNA含量明显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使用丹酚酸B和生理盐水处理细胞前,需对两种试剂进行灭菌处理B. 原代培养的BMSC出现接触抑制时,需要用胃蛋白酶处理并进行分瓶培养C. BMSC与诱导多能干细胞都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且具有一定的分化潜能D. 推测丹酚酸B是通过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来促进BM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9.(2025·重庆沙坪坝模拟)动物细胞共培养指将不同的细胞共同培养的技术,分为直接共培养和间接共培养。直接共培养指将两种细胞同时接种于同一培养皿中;间接共培养指用半透膜或插入式培养皿等物理屏障将不同细胞分隔开,使培养液能够相互渗透,但细胞之间不能直接接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相比细胞的单独培养,细胞共培养能更好地模拟复杂的内环境,可用于研究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相互作用B. 验证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应将其与靶细胞直接共培养C. 将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进行间接共培养,可探究肿瘤细胞分泌的因子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D. 细胞共培养时需对培养液灭菌,对所有培养用具消毒,以保证无菌无毒的培养条件10.(2021·辽宁卷)如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优质奶牛的简易流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后代丁的遗传性状由甲和丙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B. 过程①需要提供95%空气和5%的混合气体C. 过程②常使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D. 过程③将激活后的重组细胞培养至原肠胚后移植11.(2024·湖北高考)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功能性胰岛B细胞总量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向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诱导少数胰岛A细胞向胰岛B细胞转化,促进功能性胰岛B细胞再生。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Ab的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B. 注射mAb可降低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C. 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D. 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水平12.(2025·广东广州高三一模)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是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某些诱导基因导入动物或人的体细胞,使体细胞直接重构成为胚胎干细胞(ES细胞)细胞样的多潜能细胞。如图表示科学家利用小鼠皮肤细胞培养出多种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iPS细胞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与ES细胞相似B. 过程①中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C. 过程②中细胞内某些基因处于关闭状态D. 获得iPS细胞需要使用卵细胞或者胚胎细胞13.下图表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过程(在人—鼠杂种细胞中人的染色体会以随机方式丢失)。现检测细胞Ⅰ、Ⅱ、Ⅲ中人的4种酶活性,只有Ⅱ具有芳烃羟化酶活性,只有Ⅲ具有胸苷激酶活性,Ⅰ、Ⅲ都有磷酸甘油酸激酶活性,Ⅰ、Ⅱ、Ⅲ均有乳酸脱氢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灭活的病毒是作用是促进细胞融合,原理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细胞Ⅰ、Ⅱ、Ⅲ分别为人—人、人—鼠、鼠—鼠融合细胞C. 芳烃羟化酶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乳酸脱氢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上D. 这种基因定位的方法也可以确定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相对位置二、非选择题14.(2025·广东广州模拟)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EV71中,病毒结构蛋白1(VP1)为主要的中和抗原(中和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能阻止病原体入侵与增殖)。图1为利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VP1蛋白,并以VP1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重组大肠杆菌中,由EV71病毒的RNA构建cDNA需经过 过程,随后cDNA通过PCR技术扩增。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构建表达载体,常用的表达载体是 。(2)在小鼠腹腔内注射VP1蛋白进行免疫,在35天获取B淋巴细胞悬液进行融合。在获取B淋巴细胞前3天需在腹腔再次注射VP1蛋白,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无法在HAT培养基中生存,HAT培养基可以筛选出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其他细胞都会死亡。据此推测,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缺失HPRT基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填“大肠杆菌” “B淋巴细胞”或“骨髓瘤细胞”)。(4)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培养过程中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并置于37 ℃、50 mL/L 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5)如图是研究人员对不同单克隆抗体(A/B)的检测结果。哪一种单克隆抗体适合进入下一步研制? ,理由是 。(6)该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后,对于防治手足口病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15.(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疗法在人类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突破。CAR-T细胞疗法是将CAR基因导入T细胞成为CAR-T细胞,通过CAR蛋白上的scFv肽链(小肽不足以发挥抗原作用,但能发挥抗体识别作用)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膜上的抗原,并通过CAR蛋白上的其他肽链结构激活CAR-T细胞继而杀伤肿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获得含有scFv肽链的单克隆抗体,流程如图。①图中通过驱动细胞和测试细胞反复免疫小鼠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来源于小鼠骨髓________。实验小鼠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最适用于筛选________(填标号)。A. 大鼠肝细胞区别于兔肝细胞特殊抗原的抗体B. 正常细胞区别于感染HIV细胞内特殊抗原的抗体C. 衰老神经细胞区别于正常神经细胞抗原的抗体②取第二组小鼠分离脾细胞,加入________诱导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CAR基因的构建,流程如下图。在设计添加CAR基因两端限制酶识别序列并与表达载体正确连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有________(填标号)。A. PCR使用的上、下游引物需含限制酶识别序列B. CAR基因内可以含有引物所含限制酶识别序列C. 限制酶识别序列需位于载体启动子、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内D. 上、下游引物所含限制酶识别序列不同E. CAR基因插入载体位点需位于启动子下游(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如果用高特异性抗体DNA直接构建CAR基因,再通过载体导入T细胞并稳定表达,不但会使治疗效果大幅降低,同时还会________________。16.A型塞内卡病毒(SVA)严重危害着家畜的健康。病毒结构蛋白1(VP1蛋白)是SVA主要的结构蛋白,是病毒衣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诱导动物机体产生抗体,从而防御病毒感染。制备抗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也利于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SVA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给小鼠注射VP1蛋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若以小鼠的脾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主要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3)促使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常用的诱导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已知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很容易相互识别并结合,科学家在诱导融合前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分别标记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4)图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其中用HAT培养基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筛选后对其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最后从________________中获取优质的单克隆抗体。(5)该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后,对于SVA相关研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17.(2025·重庆沙坪坝区联考)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有高表达膜蛋白PD-1,PD-1能与T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抗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制备过程如下:(1)将等量的纯化PD-1蛋白分别注射到4只小鼠体内,经过二次免疫后测定小鼠抗PD-1抗体的免疫效果。实验中常用半抑制浓度(IC50)评价抗体灵敏度:即取同样浓度的不同来源抗体,分别检测一半抗体被同一种抗原结合时所需抗原的最低浓度。图1为4只小鼠的血清抗体相对浓度和IC50值。据图1分析,制备抗PD-1单克隆抗体时应选择________号小鼠用作细胞融合的供体,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取对应小鼠的脾脏细胞用________试剂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2)一段时间后,将(1)所得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检测原理如图2。①在检测时需要将PD-1蛋白固定于载体表面制成固相抗原,并加入多孔板培养槽中的________(填“细胞”或“上清液”),待充分反应后洗脱。②加入酶标抗体,一段时间后需要用洗脱液将未与 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③加入相应酶促反应底物显色后,颜色越深代表抗PD-1抗体含量________。(3)选择抗体检测呈阳性且产量较高的杂交瘤细胞,可注射入小鼠腹腔,从________中提取、分离抗PD-1抗体。一、单选题1. B2. B3. B4. A5. C6. B7. B8. B9. D10. B11. C12. D13. D二、非选择题14. (1) 逆转录;质粒(2) 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特异性B淋巴细胞(3) 骨髓瘤细胞(4) 维持培养液pH稳定(5) B;B抗体特异性识别EV71且中和活性更高(6) 用于诊断或治疗手足口病15. (1) 体液;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C(2) A、D、E(3) 引发免疫排斥反应16. (1) 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B淋巴细胞(2) 剪碎脾脏,用胰蛋白酶处理,过滤获得单细胞悬液(3) PEG、灭活病毒;便于筛选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4)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5) 为SVA病毒检测和治疗提供特异性抗体17. (1) 2;2号小鼠抗体浓度高且IC50值低(灵敏度高);PEG(或灭活病毒)(2) ①上清液②固相抗原③越高(3) 腹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