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九上语文情境课堂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三单元商山早行目录学习目标知识必备整体感知细读感悟课堂小结积累拓展壹贰叁肆伍陆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情感的诗歌。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羁旅诗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发内心的孤独及思乡之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抒发诗人的羁旅之愁及对团聚的期盼。今天我们来看看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羁旅诗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理解诗意。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境,品读重点句。3.体悟诗人的羁旅愁绪。重点难点温庭筠(yún)(约801—866),唐代诗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nónɡ)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作者简介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此诗当是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但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写作背景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划分朗读节奏duóhúzhǐyìlínɡfú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一种落叶乔木。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野鸭。边沿曲折的池塘。理解诗词大意诗歌大意早起赶路,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已叮当作响,远行的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叫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大雁,正在边沿曲折的池塘里嬉戏。1.首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2.首联哪个字直抒胸臆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一个“悲”字,描写出诗人辞乡远行的旅程中弥漫着浓浓的愁情苦绪,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3.北宋诗人梅尧臣,有一次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就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你是怎样理解这句的呢?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白描手法,勾勒出了商山早行的凄清画面)不尽之意:行路寂苦,羁旅愁思4.“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落”和“明”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落”字生动描写出商山早春槲叶脱落枝头,将发嫩芽的情景。“明”字生动描写了枳树的白花开放后,在天未大亮时格外显眼的情景。通过描写早行时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点出了诗人出行之早。5.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诗人对家乡杜陵的深切思念。全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羁旅诗的常见特点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思乡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反衬哀情。②侧面落笔(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