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九上语文情境课堂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三单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目 录12345学习目标知识必备整体感知细读感悟课堂小结在仕途受挫之时,有的人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有的人寄情山水,抑郁悲伤;有的人直面困难,乐观豁达……同是宦海沉浮人,别样心境别样情。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韩愈遭受贬谪后所写的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理解诗意。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境,品读重点句。3.体悟诗人爱国热情和英雄失路的悲慨。重点难点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作者简介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创作背景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 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划分朗读节奏zhāobiānbìshuāirǔzhànɡ解题左迁 至 蓝关 示 侄孙湘贬官到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东南。上对下的指示、嘱托之意。即兄弟的孙子;“湘”即韩湘,韩愈侄子韩老成的儿子这是诗人被贬谪潮州后途经蓝关时对侄孙韩湘的嘱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早晨上奏。这里指皇帝。指皇帝。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之事。岂肯,哪能。应该有所打算。理解诗词大意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岭南多瘴气。诗歌大意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往遥远的潮州。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阴云笼罩秦岭,我的家在何方?大雪封住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漳江边来敛收我的尸骨。1.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对比,“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可谓行程遥远。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诗句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也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人想为皇帝“除弊事”,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了诗人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与老而弥坚的忠君爱国之心。3.颈联“横”“拥”二字有何表达效果?“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和高度两个层面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被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4.尾联景阔情悲,蕴涵深远,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尾联照应诗题,自己孑然一身时,亲人来到了身边,这是莫大的安慰,可是诗人却向侄孙交代后事,满是悲酸,可以看出,诗人自料此去必死,在其最初上书时早已预料到了结果,但他还是一腔孤勇地做了,这样悲中有壮的行为,足以看出诗人“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首联:写作者获罪的原因。颔联:直书自己是“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吐露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这首诗写诗人为国献计却被贬,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英雄失路的悲慨。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