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函数基础知识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点D沿BC自B向C运动,作BE⊥AD于E,CF⊥AD于F,则BE+CF的值y与BD的长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C. D.2.小华和小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共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明家和学校距离1200米B.小华乘公共汽车的速度是240米/分C.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D.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80米/分3.已知动点H以每秒x厘米的速度沿图1的边框(边框拐角处都互相垂直)按从A﹣B﹣C﹣D﹣E﹣F的路径匀速运动,相应的△HAF的面积S(cm2)关于时间t(s)的关系图象如图2,已知AF=8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动点H的速度是2cm/s;②BC的长度为3cm;③当点H到达D点时△HAF的面积是8cm2;④b的值为14;⑤在运动过程中,当△HAF的面积是30cm2时,点H的运动时间是3.75s和9.25s.A.2个 B.3个 C.4个 D.5个4.如图,矩形ABCD中,AB=2,BC=1,连接BD,动点P沿AB﹣BC﹣CD运动,过点P作直线与射线AD相交于点Q,使∠AQP=∠ABD,设△APQ的面积为s,点P运动路径为x,则表示s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为( )A. B.C. D.5.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直线l⊥边AB,并从点A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在菱形ABCD内部截得的线段EF的长为y,平移距离为x,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A.3 B. C.2 D.36.如图1,在Rt△ABC中,动点P从A点运动到B点再到C点后停止,速度为2单位/s,其中BP长与运动时间t(单位:s)的关系如图2,则AC的长为( )A. B. C.17 D.57.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AB=2,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D作CD的垂线交射线CA于点E.设AD=x,C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 B.C. D.8.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B=8cm,CH是AB边上的高,正方形DEFG的边DE在高CH上,F,G两点分别在AC,AH上.将正方形DEFG以每秒1cm的速度沿射线DB方向匀速运动,当点G与点B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正方形DEFG与△BH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cm2,则能反映S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 )A. B.C. D.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D,长AD=2,宽AB=1,AB∥y轴,AD∥x轴.点D坐标为(3,1),该矩形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则点P的纵坐标yp与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 B.C. D.10.如图,点M为量角器半圆的中点,∠EMF=45°,当∠EMF在量角器内部转动时,边ME和MF分别与直径AB交于点C,D,设AB=3,AD=x,BC=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A. B. C. D.1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4cm,矩形DEFG的长和宽分别为4cm和cm,点C和点E重合,点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令矩形DEFG不动,等边三角形ABC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当点C与点F重合时停止移动,设移动x秒后,等边三角形ABC与矩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C. D.二.填空题(共7小题)12.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倡议中小学主注意安全、珍爱生命、小刚骑单车从家出发去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已知小刚家与书店、学校恰好在到一条直线上,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如果规定骑单车的速度不得超过400米/分,那么小刚在上学途中 超速.(填“是”或“否”)13.已知二次函数y=﹣x2﹣2024x+2025,当x=1时,函数值y= .14.在函数y(x﹣3)0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5.在计算器上按下面的程序操作,用y与x的函数关系表示出来是 .16.如图是函数y1和y2的示意图,这两个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都是﹣1≤x≤8,且它们的图象相交于点A(2,2),B(6,3),当y2>y1时,x的取值范围是 .17.函数中自变量x的整数值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18.有一快递仓库,从某时刻开始3小时内只进货不出货,在随后的9小时内同时进货和出货,接着只出货,不进货,直到把所有货出完.假设进货速度与出货速度分别保持不变,仓库中的货物量y(吨)与时间x(时)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那么从不进货起,快递仓库内的货恰好运完需要的时间是 (时).三.解答题(共14小题)19.某校为了选拔百米运动员,让学生进行百米比赛,小明和小亮同时起跑,比赛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时间t(s),纵轴表示距起跑点的距离s(m),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和小亮的百米成绩各是多少?(2)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3)当小明到达终点时,小亮所跑的路程是多少?20.3月21日,西安滨河学校开展了校园安全宣讲活动,同学们在上下学途中特别要注意骑车安全.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时间,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小明在书店停留了 分钟;(3)我们认为骑单车的速度超过300米/分钟就超越了安全限度.请计算比较,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速度在安全限度内吗?21.由于惯性的作用,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为了测定某种型号小型载客汽车的刹车性能(车速不超过140km/h),对这种型号的汽车进行了测试,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刹车时车速v(km/h) 0 10 20 30 40 50 …刹车距离s(m) 0 2.5 5 7.5 10 12.5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当刹车时车速为60km/h时,刹车距离是 m;(3)根据上表反映的规律写出该种型号汽车s与v之间的关系式: ;(4)该型号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次交通事故,现场测得刹车距离为32m,推测刹车时车速是多少?并说明事故发生时,汽车是超速行驶还是正常行驶?(相关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八条: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22.如图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体育场离张强家 千米;张强从家去体育场用了 分钟;(2)体育场离文具店 千米,张强在文具店停留了 分钟;(3)请计算:张强从离家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23.如图,在长方形电子广告屏ABCD中,AB=8m,BC=6m.画面设计如下:动点P从点A出发沿长方形的边AB,BC以2m/s的速度向点C运动,逐渐展开主体广告画面.(1)写出△APD的面积S(m2)关于点P的运动时间t(s)的函数表达式;(2)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24.某快递公司开展“快递员提升配送效率”活动,要求快递员在配送途中也要注意安全驾驶.快递员小李骑电动车去派送快递,他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想起要去附近的便利店取个包裹,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便利店,取到包裹后继续前往派送点,直到抵达派送点.如图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出发地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出发地到派送点的路程是 米,小李在便利店停留了 分钟;(3)快递员小李出发多长时间,距离派送点300米?25.适当强度的运动有益身体健康,小圣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坚持每天适当运动.某次运动中,小圣的心率P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图中点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小圣运动时间在第40分钟时,心率为 次/分.(2)小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对于青少年,心率控制在120次/分~175次/分之间能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问:本次运动中达到最佳运动效果的时间约持续了多久?26.如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直线上.(1)小明从家到食堂用的时间是 分钟;(2)小明在食堂吃早餐用的时间是 分钟;(3)食堂到图书馆的距离是 千米;(4)小明读报用的时间是 分钟;(5)图书馆离到小明家的距离是 千米,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分钟.27.将若干张长40cm的长方形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粘合成长纸条,粘合部分的宽为2cm.(1)将表格补充完整:纸的张数 1 2 3 4 … 10 …纸条的长度 40 116 154 … …(2)设x张纸粘合后的纸条长为y cm.①直接写出y与x间的表达式: ;②将50张纸粘合后的纸条长为 cm;③小明能否用这样的小纸条粘合出长为2662cm的纸条,若能通过计算说明至少需要多少张这样的长方形纸,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8.如图,在△ABC中,AB=6,BC=8,P为AB上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PQ∥BC交AC于点Q.设AP的长度为x,点P,Q间的距离为y1,△ABC的周长与△APQ的周长之比为y2.(1)请直接写出y1,y2分别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注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请分别写出函数y1,y2的一条性质.(3)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29.枣庄某公交车每天的支出费用为600元,每天的乘车人数x(人)与每天利润(利润=票款收入﹣支出费用)y(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每位乘客的乘车票价固定不变):x(人) … 200 250 300 350 400 …y(元) … ﹣200 ﹣100 0 100 200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 是自变量;(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当乘客量达到 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3)请写出公交车每天利润y(元)与每天乘车人数x(人)的关系式:y= ;(4)当一天乘客人数为多少人时,利润是1000元?30.如图,把一些相同规格的碗整齐地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这摞碗的高度h(cm)随着碗的数量x(只)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表所示:碗的数量x(只) 1 2 3 4 …高度h(cm) 6 7.3 8.6 9.9 …(1)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请你写出h与x之间的关系式;(3)若这摞碗的高度为13.8cm,求这摞碗的数量.31.一个蓄水池有水50m3,打开放水闸门匀速放水,水池中的水量V(m3)和放水时间t(min)的关系如表,请解答下列问题:放水时间t(min) 0 1 2 3 4 …水池中的水量V(m3) 50 48 46 44 42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这个放水过程中,每分钟放水 m3,放水 min后,水池中的水全部放完;(3)根据上表反映的规律,试写出水池中的水量V与放水时间t的关系式 .32.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用甲、乙两架无人机进行航拍.若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匀速飞行,甲先从地面起飞,在空中停留一会儿后继续上升,此时乙从地面起飞.无人机所在高度h(米)与甲起飞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空中停留时的高度是 米,甲起飞 秒后,乙开始起飞;(2)求甲无人机的上升速度是多少米/秒?(3)若两架无人机所在的高度相差12米,直接写出t的值.2026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函数基础知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点D沿BC自B向C运动,作BE⊥AD于E,CF⊥AD于F,则BE+CF的值y与BD的长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C. D.【答案】D【分析】过点A作AD′⊥BC于点D′,由题可知,当点D从点B运动到点C,即x从小变大时,AD也是先变小再变长,而△ABC的面积不变,又SAD y,即y是先变大再变小,结合选项可得结论.【解答】解:过点A作AD′⊥BC于点D′,如图,由题可知,当点D从点B运动到点C,即x从小变大时,AD也是先变小再变长,而△ABC的面积不变,又SAD y,即y是先变大再变小,结合选项可知,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题中没有给任何的数据,需要通过变化趋势进行判断.2.小华和小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共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明家和学校距离1200米B.小华乘公共汽车的速度是240米/分C.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D.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80米/分【答案】D【分析】根据已知信息和函数图象的数据,一次解答每个选项【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小华和小明的家离学校1200米,故A正确;根据图象,小华乘公共汽车,从出发到达学校共用了13﹣8=5(分钟),所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1200÷5=240(米/分),故B正确;小明先出发8分钟然后停下来吃早餐,由图象可知在小明吃早餐的过程中,小华出发并与小明相遇然后超过小明,所以二人相遇所用的时间是8+480÷240=10(分钟),即7:50相遇,故C正确;小明从家到学校的时间为20分钟,所以小明的平均速度为1200÷20=60(米/分),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的综合应用,利用已知信息和图象所给的数据分析题意,依次解答.3.已知动点H以每秒x厘米的速度沿图1的边框(边框拐角处都互相垂直)按从A﹣B﹣C﹣D﹣E﹣F的路径匀速运动,相应的△HAF的面积S(cm2)关于时间t(s)的关系图象如图2,已知AF=8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动点H的速度是2cm/s;②BC的长度为3cm;③当点H到达D点时△HAF的面积是8cm2;④b的值为14;⑤在运动过程中,当△HAF的面积是30cm2时,点H的运动时间是3.75s和9.25s.A.2个 B.3个 C.4个 D.5个【答案】B【分析】先根据点H的运动,得出当点H在不同边上时△HAF的面积变化,并对应图2得出相关边的边长,最后经过计算判断各个说法.【解答】解:当点H在AB上时,如图所示,AH=xt (cm),S△HAFAF×AH=4xt(cm2),此时三角形面积随着时间增大而逐渐增大,当点H在BC上时,如图所示,HP是△HAF的高,且HP=AB,∴S△HAFAF×AB,此时三角形面积不变,当点H在CD上时,如图所示,HP是△HAF的高,C,D,P三点共线,S△HAFAF×HP,点H从点C点D运动,HP逐渐减小,故三角形面积不断减小,当点H在DE上时,如图所示,HP是△HAF的高,且HP=EF,S△HAFAF×EF,此时三角形面积不变,当点H在EF时,如图所示,S△HAFAF×HF,点H从点E向点F运动,HF逐渐减小,故三角形面积不断减小直至零,对照图2可得0≤t≤5时,点H在AB上,S△HAF=4xt=4 5x=40(cm2),∴x=2,AB=2×5=10(cm),∴动点H的速度是2cm/s,故①正确,5≤t≤8时,点H在BC上,此时三角形面积不变,∴动点H由点B运动到点C共用时8﹣5=3(s),∴BC=2×3=6(cm),故②错误,8≤t≤12时,当点H在CD上,三角形面积逐渐减小,∴动点H由点C运动到点D共用时12﹣8=4(s),∴CD=2×4=8(cm),∴EF=AB﹣CD=10﹣8=2(cm),在D点时,△HAF的高与EF相等,即HP=EF,∴S△HAFAF×EF8×2=8(cm2),故③正确,12≤t≤b,点H在DE上,DE=AF﹣BC=8﹣6=2(cm),∴动点H由点D运动到点E共用时2÷2=1(s),∴b=12+1=13,故④错误.当△HAF的面积是30cm2时,点H在AB上或CD上,点H在AB上时,S△HAF=4xt=8t=30(cm2),解得t=3.75(s),点H在CD上时,S△HAFAF×HP8×HP=30(cm2),解得HP=7.5(cm),∴CH=AB﹣HP=10﹣7.5=2.5(cm),∴从点C运动到点H共用时2.5÷2=1.25(s),由点A到点C共用时8s,∴此时共用时8+1.25=9.25(s),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动点函数的图象问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函数图象的性质,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表示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如图,矩形ABCD中,AB=2,BC=1,连接BD,动点P沿AB﹣BC﹣CD运动,过点P作直线与射线AD相交于点Q,使∠AQP=∠ABD,设△APQ的面积为s,点P运动路径为x,则表示s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为( )A. B.C. D.【答案】C【分析】根据动点的运动情况可分点P在边AB上运动、点P在边BC上运动和点P在边CD上运动这三种情况,就这三种情况分别写出△APQ的面积为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一次函数还是二次函数,即可选出答案.【解答】解:①当点P在边AB上运动时,此时AP=x,且0≤x≤2,如图所示,∠AQP=∠ABD,∴tan∠AQP=tan∠ABD,∴,即,∴AQ=2x,∴S AP AQ=x2,此时是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②如图所示,当点P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P作PE⊥AD于点E,此时PB=x﹣2,且2<x≤3,则此时四边形AEPB为矩形,∴PE=AB=2,AE=PB=x﹣2,∵∠AQP=∠ABD,∴tan∠AQP=tan∠ABD,∴,即,∴QE=4,∴AQ=AE+QE=x﹣2+4=x+2,∴S AQ PE=x+2,此时是一次函数;③如图所示,当点P在边DC上运动时,此时DP=5﹣x,且3<x≤5,∵∠AQP=∠ABD,∴tan∠AQP=tan∠ABD,∴,即,∴QD=10﹣2x,∴AQ=QD+AD=11﹣2x,∴S AQ DP (11﹣2x) (5﹣x)=x2,此时是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综上所述:S;故答案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函数图象题型,解题关键:一是分情况谈论,二是写出对应情况的函数关系式.5.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直线l⊥边AB,并从点A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在菱形ABCD内部截得的线段EF的长为y,平移距离为x,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A.3 B. C.2 D.3【答案】C【分析】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分析,分别得出直线l过点D,B和C时对应的x值和y值,从而得出菱形的边长和高,从而得其面积.【解答】解:由图2可知,当直线l过点D时,x=AF=a,菱形ABCD的高等于线段EF的长,此时y=EF;直线l向右平移直到点F过点B时,y;当直线l过点C时,x=a+2,y=0∴菱形的边长为a+2﹣a=2∴当点E与点D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24∴a=1∴菱形的高为∴菱形的面积为.故选:C.【点评】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6.如图1,在Rt△ABC中,动点P从A点运动到B点再到C点后停止,速度为2单位/s,其中BP长与运动时间t(单位:s)的关系如图2,则AC的长为( )A. B. C.17 D.5【答案】C【分析】根据图象可知t=0时,点P与点A重合,得到AB=15,进而求出点P从点A运动到点所需的时间,进而得到点P从点B运动到点C的时间,求出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解答】解:由图象可知:t=0时,点P与点A重合,∴AB=15,∴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所需的时间为15÷2=7.5(s);∴点P从点B运动到点C的时间为11.5﹣7.5=4(s),∴BC=2×4=8;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1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动点的函数图象,勾股定理.从函数图象中有效的获取信息,求出AB,B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AB=2,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D作CD的垂线交射线CA于点E.设AD=x,C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 B.C. D.【答案】B【分析】本题需先根据题意,求出BC,AC的长,再分别计算出当x=0和x=1时,y的值,即可求得y与x的函数图象.【解答】解:解法一、∵∠ACB=90°,∠BAC=30°,AB=2,∴BC=1,AC,∴当x=0时,y的值是,当x=1时,y的值是,∵当x=2时CD的垂线与CA平行,虽然x不能取到2,但y应该是无穷大,∴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B,过点D作点DG⊥AC于点G,过点D作点DF⊥BC于点F,∴CF=DG,DF=CG(2﹣x),∴EG=y﹣CG,分别在直角三角形CDF、直角三角形DGE、直角三角形CDE中利用勾股定理,DF2+CF2+DG2+GE2=CE2,y.解法二、∵∠ACB=90°,∠BAC=30°,AB=2,∴BC=1,AC.∴当x=0时,y;当x=1时,y∵当x=2时,CD的垂线与CA平行,虽然x不能取到2,但y应该是无穷大,∴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B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在解题时要能根据题意得出函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B=8cm,CH是AB边上的高,正方形DEFG的边DE在高CH上,F,G两点分别在AC,AH上.将正方形DEFG以每秒1cm的速度沿射线DB方向匀速运动,当点G与点B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正方形DEFG与△BH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cm2,则能反映S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 )A. B.C. D.【答案】B【分析】分0≤t≤2、2<t≤4、4<t≤6,逐次求出函数表达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AH=BH=CH=4,FE=FG=GH=EH=2,(1)当0≤t≤2时,如图1,设EF交CH于点K,则S=S矩形EDHK=t×2=2t;(2)2<t≤4时,如图2,设EF与BC交于点M,DE于BC交于点N,S=S正方形DEFG﹣S△EMN=4[2﹣(4﹣t)]2(t﹣2)2+4;(3)4<t≤6时,如图3,设GF交BC于点L,S=S△BGL[2﹣(t﹣4)]2(t﹣6)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涉及到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等知识,此类问题关键是,要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进而求解.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D,长AD=2,宽AB=1,AB∥y轴,AD∥x轴.点D坐标为(3,1),该矩形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则点P的纵坐标yp与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 B.C. D.【答案】D【分析】根据则点P的纵坐标y随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可以分为4部分,当P点在AB上,当P点在BC上,当P点在CD上,点P在AD上即可得出图象.【解答】解:∵长、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ABCD的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则点P的纵坐标y随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可以分为4部分,∴P点在AB上,此时纵坐标越来越大,最小值是1,最大值为2;P点在BC上,此时纵坐标为定值2;当P点在CD上,此时纵坐标越来越小,最大值是2,最小值为1;P点在AD上,此时纵坐标为定值1.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解函数得出不同位置时的函数关系,进而得出图象.10.如图,点M为量角器半圆的中点,∠EMF=45°,当∠EMF在量角器内部转动时,边ME和MF分别与直径AB交于点C,D,设AB=3,AD=x,BC=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A. B. C. D.【答案】D【分析】连接AM、BM,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AMB=90°,把△ACM绕点M逆时针旋转90°得到△BM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MC=MP,∠MBE=∠A=45°,从而得到∠DBE=90°,再求出∠DMP=45°,从而得到∠DMP=∠DMC,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MCD和△MP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M=CD,然后表示出AC、BD、CD,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整理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式,最后选择答案即可.【解答】解:连接AM、BM,由题意可知,∠AMB=90°,∠MAB=∠MBD=45°,把△ACM绕点M逆时针旋转90°得到△BMP,由旋转的性质可得MC=MP,∠MBP=∠A=45°,∴∠DBP=90°,由旋转知,∠DMP=∠DMC,在△MCD和△MPD中,,∴△MCD≌△MPD(SAS),∴DP=CD,∵AB=3,AD=x,BC=y,∴BP=AC=3﹣y,BD=3﹣x,CD=AD﹣AC=x﹣(3﹣y)=x+y﹣3,在Rt△DBP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2+BP2=DP2,即(3﹣x)2+(3﹣y)2=(x+y﹣3)2,整理得,xy=4.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函数图象,根据点M是半圆的中点,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的和Rt△BDP是解题的关键,整理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本题的难点.1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4cm,矩形DEFG的长和宽分别为4cm和cm,点C和点E重合,点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令矩形DEFG不动,等边三角形ABC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当点C与点F重合时停止移动,设移动x秒后,等边三角形ABC与矩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C. D.【答案】A【分析】先根据AC经过点D和AB经过点D时计算出x=1和x=3,再分0≤x≤1,1<x≤3和3<x≤4三种情况讨论,画出图形,利用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当AC经过点D时,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DCE=60°,∵DE,∠DEC=90°,∴EC1;当AB经过点D时,如图所示:∵∠B=60°,DE,∴BE=1,∴EC=BC﹣BE=4﹣1=3;①当0≤x≤1时,如图所示:此时EC=x,∠HCE=60°,∴HE=tan60° ECx,∴yEC HEx xx2;②当1<x≤3时,如图所示:过M作MN⊥BC于N,此时,MN,∠MCN=60°,∴CN=1,∵EC=x,∴EN=EC﹣NC=x﹣1,∵四边形DENM是矩形,∴DM=EN=x﹣1,∴y(DM+EC) DE(x﹣1+x)x;③当3<x≤4时,如图所示:此时IR,∠ICR=60°∴CR=1,∵EC=x,∴ER=DI=x﹣1,BE=BC﹣EC=4﹣x,∵∠B=60°,∴TE=BE tan60°(4﹣x),∵DE,∴DT=DE﹣TE(4﹣x)(x﹣3),∵DG∥BC,∴∠DKT=60°,∴DKx﹣3,∴y=S四边形DERI+S△IRC﹣S△DTK(x﹣1)1(x﹣3)2x2+4x﹣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知识,关键是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运算.二.填空题(共7小题)12.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倡议中小学主注意安全、珍爱生命、小刚骑单车从家出发去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已知小刚家与书店、学校恰好在到一条直线上,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如果规定骑单车的速度不得超过400米/分,那么小刚在上学途中 是 超速.(填“是”或“否”)【答案】是.【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计算各段的速度并比较大小,将最大速度与400米/分比较大小即可知道此时的速度是超速.【解答】解:0~6分钟时的速度为1200÷6=200(米/分钟),6~8分钟时的速度为(1200﹣600)÷(8﹣6)=300(米/分钟),12~14分钟时的速度为(1500﹣600)÷(14﹣12)=450(米/分钟),450>400,故在整个上学的途中12~14分钟小刚骑车速度最快,属于超速.故答案为:是.【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二次函数y=﹣x2﹣2024x+2025,当x=1时,函数值y= 0 .【答案】0.【分析】把x=1直接代入函数解析式,计算即可求出函数值.【解答】解:当x=1时,y=﹣1﹣2024+2025=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值,解题关键是正确代入计算.14.在函数y(x﹣3)0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1且x≠3 .【答案】x>﹣1且x≠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零指数幂运算法则,建立关于x的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获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解得:x>﹣1且x≠3.故答案为:x>﹣1且x≠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零指数幂,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5.在计算器上按下面的程序操作,用y与x的函数关系表示出来是 y=2x+5 .【答案】y=2x+5.【分析】按照程序输入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5=y.故答案为:y=2x+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式,掌握函数关系式的表示方法是关键.16.如图是函数y1和y2的示意图,这两个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都是﹣1≤x≤8,且它们的图象相交于点A(2,2),B(6,3),当y2>y1时,x的取值范围是 2<x<6 .【答案】2<x<6.【分析】观察图象,可知在A、B之间的部分满足题意,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y2>y1时,x的取值范围是2<x<6.故答案为:2<x<6.【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法解答是解题的关键.17.函数中自变量x的整数值可以是 3(答案不唯一) (写出一个即可).【答案】3(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得x的取值范围,然后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x﹣2≠0且x为整数,∴x≠2且x为整数,∴x可以为3,故答案为:3(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18.有一快递仓库,从某时刻开始3小时内只进货不出货,在随后的9小时内同时进货和出货,接着只出货,不进货,直到把所有货出完.假设进货速度与出货速度分别保持不变,仓库中的货物量y(吨)与时间x(时)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那么从不进货起,快递仓库内的货恰好运完需要的时间是 7.2 (时).【答案】7.2.【分析】由图象计算出进货速度和出货速度,由此可得结果.【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从0至3小时,进货15吨,故进货速度为每小时5吨.∵从3小时到12小时仓库货物增加了(24﹣15)吨,∴经过9小时仓库货物增加了9吨.∴出货的速度为:(5×9﹣15)÷9(吨).∴从不进货起,需要247.2(小时)后该仓库内的货恰好运完.故答案为:7.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求出进货速度和出货速度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14小题)19.某校为了选拔百米运动员,让学生进行百米比赛,小明和小亮同时起跑,比赛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时间t(s),纵轴表示距起跑点的距离s(m),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和小亮的百米成绩各是多少?(2)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3)当小明到达终点时,小亮所跑的路程是多少?【答案】(1)小明百米成绩是12s,小亮百米成绩12.5s;(2)小明的速度为m/s,小亮的速度为8m/s;(3)96m.【分析】(1)根据图象即可解答;(2)根据v解答即可;(3)先求出小明到达终点时所用的时间,再利用s=vt求出这段时间小亮所跑的路程【解答】解:(1)根据图象,小明百米成绩是12s,小亮百米成绩12.5s;(2)根据图象,小明的速度为:,小亮的速度为:100÷12.5=8(m/s),答:小明的速度为m/s,小亮的速度为8m/s;(3)根据图象,当小明到达终点时,用时12s,8×12=96(m),答:此时小亮所跑路程为96m.【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0.3月21日,西安滨河学校开展了校园安全宣讲活动,同学们在上下学途中特别要注意骑车安全.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时间,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变量是 离家的时间 ,因变量是 离家的距离 ;(2)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1500 米.小明在书店停留了 4 分钟;(3)我们认为骑单车的速度超过300米/分钟就超越了安全限度.请计算比较,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速度在安全限度内吗?【答案】(1)离家的时间,离家的距离;(2)1500;4;(3)在整个上学的途中0~6分钟时速度最快,在安全限度内.【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可知纵坐标是离家距离,横坐标是时间,从而得出自变量是离家的时间,因变量是离家的距离;(2)因为y轴表示离家距离,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与x轴平行的线段表示路程没有变化,观察图象分析其对应时间即可;(3)观察图象分析每一时段所行路程,然后计算出各时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根据图象,纵坐标为离家的距离,横坐标为离家的时间,故图中自变量是离家的时间,因变量是离家的路程,故答案为:离家的时间,离家的距离;(2)∵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由图象可知:小明在书店停留了12﹣8=4(分钟),故答案为:1500;4;(3)由图象可知:0~6分钟时,平均速度(米/分),6~8分钟时,平均速度(米/分),12~16分钟时,平均速度(米/分),∴在整个上学的途中0~6分钟时速度最快,在安全限度内.【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一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21.由于惯性的作用,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为了测定某种型号小型载客汽车的刹车性能(车速不超过140km/h),对这种型号的汽车进行了测试,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刹车时车速v(km/h) 0 10 20 30 40 50 …刹车距离s(m) 0 2.5 5 7.5 10 12.5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 刹车时车速 ,因变量是 刹车距离 ;(2)当刹车时车速为60km/h时,刹车距离是 15 m;(3)根据上表反映的规律写出该种型号汽车s与v之间的关系式: s=0.25v(v≥0) ;(4)该型号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次交通事故,现场测得刹车距离为32m,推测刹车时车速是多少?并说明事故发生时,汽车是超速行驶还是正常行驶?(相关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八条: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2)根据表格数据可得答案;(3)根据刹车时车速每增加10km/h,刹车距离增加2.5m,可得答案;(4)结合(3)的结论得出可得车速为128km/h,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由题意得,自变量是刹车时车速,因变量是刹车距离.故答案为:刹车时车速;刹车距离;(2)当刹车时车速为60km/h时,刹车距离是15m;故答案为:15;(3)由表格可知,刹车时车速每增加10km/h,刹车距离增加2.5m,∴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s=0.25v(v≥0),故答案为:s=0.25v(v≥0);(4)当s=32时,32=0.25v,∴v=128,∵120<128,答:推测刹车时车速是128km/h,所以事故发生时,汽车是超速行驶.【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函数的定义,理清刹车时车速与刹车距离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如图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体育场离张强家 2.5 千米;张强从家去体育场用了 15 分钟;(2)体育场离文具店 1 千米,张强在文具店停留了 20 分钟;(3)请计算:张强从离家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答案】(1)2.5,15;(2)1,20;(3)42米/分.【分析】(1)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距离,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时间;(2)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体育场与文具店的距离,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在文具店停留的时间;(3)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路程,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回家的时间,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1)由纵坐标看出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张强从家去体育场用了15分钟;故答案为:2.5,15;(2)由纵坐标看出体育场离文具店2.5﹣1.5=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 张强在文具店停留了65﹣45=20(分);故答案为:1,20;(3)由纵坐标看出文具店距张强家1.5千米,由横坐标看出从文具店回家用了100﹣65=35(分钟),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1500÷35=42(米/分),答: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千米/分.【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需注意计算单位的统一.23.如图,在长方形电子广告屏ABCD中,AB=8m,BC=6m.画面设计如下:动点P从点A出发沿长方形的边AB,BC以2m/s的速度向点C运动,逐渐展开主体广告画面.(1)写出△APD的面积S(m2)关于点P的运动时间t(s)的函数表达式;(2)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答案】(1)S;(2)图象见解析.【分析】(1)当0≤t≤4时,S△APDAP×AD,当4<t≤7时,S△APDAB×AD,进而得出答案;(2)根据函数关系式画出图象即可.【解答】解:(1)当0≤t≤4时,S△APDAP×AD6t,当4<t≤7时,S△APDAB×AD24,则△APD的面积S(m2)关于点P的运动时间t(s)的函数表达式为S.(2)图象见下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写出函数图象是解题的关键.24.某快递公司开展“快递员提升配送效率”活动,要求快递员在配送途中也要注意安全驾驶.快递员小李骑电动车去派送快递,他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想起要去附近的便利店取个包裹,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便利店,取到包裹后继续前往派送点,直到抵达派送点.如图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出发地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变量是 时间 ,因变量是 距出发地距离 ;(2)出发地到派送点的路程是 1500 米,小李在便利店停留了 4 分钟;(3)快递员小李出发多长时间,距离派送点300米?【答案】(1)时间,距出发地距离;(2)1500,4;(3)6分钟或分钟.【分析】(1)根据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2)根据函数图象进行回答即可;(3)根据题意列式答即可.【解答】解:(1)图中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距出发地距离;故答案为:时间,距出发地距离;(2)出发地到派送点的路程是1500米,小李在便利店停留了4分钟;故答案为:1500,4;(3)由图象可知,当t=6时,距离派送点300米,当12<t≤14时,速度为(1500﹣600)÷(14﹣12)=450(米/分钟),14﹣300÷450(分钟),所以快递员小李出发6分钟或分钟,距离派送点300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一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25.适当强度的运动有益身体健康,小圣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坚持每天适当运动.某次运动中,小圣的心率P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图中点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小圣运动时间在第40分钟时,心率为 160 次/分.(2)小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对于青少年,心率控制在120次/分~175次/分之间能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问:本次运动中达到最佳运动效果的时间约持续了多久?【答案】(1)160;(2)本次运动中达到最佳运动效果的时间约持续了40分钟.【分析】(1)根据图象点M坐标求解即可;(2)根据图象找出心率达120次/分开始和结束时间点,即可求解.【解答】解:(1)图中点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当运动时间为40分时,心率为160次/分;(2)∵心率控制在120次/分~175次/分之间能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由图象可得,当运动10分钟时,心率达到120次/分;当第50分钟后时,当心率低于120次/分;∴50﹣10=40(分钟),∴本次运动中达到最佳运动效果的时间约持续40分钟.【点评】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等知识点,正确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如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直线上.(1)小明从家到食堂用的时间是 8 分钟;(2)小明在食堂吃早餐用的时间是 17 分钟;(3)食堂到图书馆的距离是 0.2 千米;(4)小明读报用的时间是 30 分钟;(5)图书馆离到小明家的距离是 0.8 千米,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 0.08 千米/分钟.【答案】(1)8;(2)17;(3)0.2;(4)30;(5)0.8,0.08.【分析】根据观察图象,可得从家到食堂,食堂到图书馆的距离,从食堂到图书馆的时间,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1)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家到食堂用的时间是8分钟,故答案为:8;(2)由横坐标看出:小明在食堂吃早餐用的时间是25﹣8=17(分钟),故答案为:17;(3)食堂到图书馆的距离是0.8﹣0.6=0.2(千米),故答案为:0.2;(4)小明读报用的时间为:58﹣28310(分钟),故答案为:30;(5)图书馆离到小明家的距离是0.8千米,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0.8÷(68﹣58)=0.08(km/min),故答案为:0.8,0.08.【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27.将若干张长40cm的长方形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粘合成长纸条,粘合部分的宽为2cm.(1)将表格补充完整:纸的张数 1 2 3 4 … 10 …纸条的长度 40 78 116 154 … 382 …(2)设x张纸粘合后的纸条长为y cm.①直接写出y与x间的表达式: y=38x+2 ;②将50张纸粘合后的纸条长为 1902 cm;③小明能否用这样的小纸条粘合出长为2662cm的纸条,若能通过计算说明至少需要多少张这样的长方形纸,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答;(2)①y=38x+2;②1902;③x=70.【分析】(1)根据纸条的粘贴规律进行计算即可;(2)①根据纸条的粘贴规律,可得一般的计算方法;②把x=50代入①中的函数关系式求出y的值即可;③把y=2662代入①中的函数关系式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1)当纸的张数为2张时,纸条的长度为40×2﹣2=78,当纸的张数为10张时,纸条的长度为40×10﹣2×(10﹣1)=382,补全表格如下:纸的张数 1 2 3 4 ...... 10 ......纸条的长度 40 78 116 154 ...... 382 ...(2)①y=40x﹣2(x﹣1),故答案为:y=40x﹣2(x﹣1)=38x+2;②当x=50时,y=38×50+2=1902(cm),故答案为:1902;③能,理由如下:当y=2662cm时,即38x+2=2662,解得x=70.【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理解纸条的粘贴规律是正确解答的关键.28.如图,在△ABC中,AB=6,BC=8,P为AB上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PQ∥BC交AC于点Q.设AP的长度为x,点P,Q间的距离为y1,△ABC的周长与△APQ的周长之比为y2.(1)请直接写出y1,y2分别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注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请分别写出函数y1,y2的一条性质.(3)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答案】(1)y1x(0<x≤6),y2(0<x≤6);(2)y1随x的增大而增大,y2随x的增大而减小;(3)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0<x<2.1.【分析】(1)证明△APQ∽△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2)根据(1)所求利用描点法画出对应的函数图象即可;(3)找到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1)∵PQ∥BC,∴△APQ∽△ABC,∴,∴,y2,∴y1x(0<x≤6),;(2)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函数图象可知,y1随x的增大而增大,y2随x的增大而减小;(3)由函数图象可知,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0<x<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9.枣庄某公交车每天的支出费用为600元,每天的乘车人数x(人)与每天利润(利润=票款收入﹣支出费用)y(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每位乘客的乘车票价固定不变):x(人) … 200 250 300 350 400 …y(元) … ﹣200 ﹣100 0 100 200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 每天的乘车人数 是自变量;(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当乘客量达到 300 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3)请写出公交车每天利润y(元)与每天乘车人数x(人)的关系式:y= 2x﹣600 ;(4)当一天乘客人数为多少人时,利润是1000元?【答案】(1)每天的乘车人数;(2)300;(3)y=2x﹣600;(4)乘车人数为800人时,利润为1000元.【分析】(1)在变化过程中,哪个变量是随着哪个交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确定自变量;(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x=300时,y=0,当x>300时,y>0,进行解答即可;(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乘坐人数为300人时,利润为0元,每增加50人,利润就增加100元,然后列出关系式即可解答;(4)把y=1000代入(3)中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在这个变化关系中,自变量是:每天的乘车人数.故答案为:每天的乘车人数.(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当x=300时,y=0,当x>300时,y>0,∴当乘客量达到300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故答案为:300.(3)由题意得:,∴公交车每天利润y(元)与每天乘车人数x(人)的关系式:y=2x﹣600.故答案为:y=2x﹣600;(4)把y=1000代入y=2x﹣600,得:2x﹣600=1000,解得:x=800.答:当乘车人数为800人时,利润为1000元.【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意义,理解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和变化趋势,会用表格、关系式表示函数,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理解表格中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30.如图,把一些相同规格的碗整齐地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这摞碗的高度h(cm)随着碗的数量x(只)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表所示:碗的数量x(只) 1 2 3 4 …高度h(cm) 6 7.3 8.6 9.9 …(1)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中,自变量是 碗的数量 ;因变量是 高度 ;(2)请你写出h与x之间的关系式;(3)若这摞碗的高度为13.8cm,求这摞碗的数量.【答案】(1)碗的数量是自变量,高度是因变量;(2)h=1.3x+4.7;(3)7只.【分析】(1)根据碗的高度随着碗的数量变化而改变,即可判断;(2)求出每只碗增加的高度,然后列出表达式即可解答;(3)根据(2)h和x的关系式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1)通过表格所列举的变量可知,碗的数量是自变量,高度是因变量;故答案为:碗的数量,高度;(2)由表格可知,每增加一只碗,高度增加1.3cm,∴h=6+1.3(x﹣1)=1.3x+4.7;(3)∵h=1.3x+4.7,∴当h=13.8cm时,即13.8=1.3x+4.7,解得:x=7,∴碗的数量是7只.【点评】本题考查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正确的列出函数关系式.31.一个蓄水池有水50m3,打开放水闸门匀速放水,水池中的水量V(m3)和放水时间t(min)的关系如表,请解答下列问题:放水时间t(min) 0 1 2 3 4 …水池中的水量V(m3) 50 48 46 44 42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 放水时间t ,因变量是 水池中的水量V ;(2)这个放水过程中,每分钟放水 2 m3,放水 25 min后,水池中的水全部放完;(3)根据上表反映的规律,试写出水池中的水量V与放水时间t的关系式 V=﹣2t+50(0≤t≤25) .【答案】(1)放水时间t,水池中的水量V;(2)2,25;(3)V=﹣2t+50(0≤t≤25).【分析】(1)根据表格,理解题意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即可;(2)根据表格得出这个放水过程中,每分钟放水量,根据总量求出水池中的水全部放完需要的时间即可;(3)根据题意得出水池中的水量V与放水时间t的关系即可.【解答】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放水时间t,因变量是水池中的水量V,故答案为:放水时间t,水池中的水量V;(2)根据题意得:这个放水过程中,每分钟放水2m3,水池中的水全部放完需要的时间为:50÷2=25(min),故答案为:2,25;(3)水池中的水量V与放水时间t的关系式为:V=﹣2t+50(0≤t≤25),故答案为:V=﹣2t+50(0≤t≤25).【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图象和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题意列出正确的关系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2.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用甲、乙两架无人机进行航拍.若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匀速飞行,甲先从地面起飞,在空中停留一会儿后继续上升,此时乙从地面起飞.无人机所在高度h(米)与甲起飞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空中停留时的高度是 20 米,甲起飞 14 秒后,乙开始起飞;(2)求甲无人机的上升速度是多少米/秒?(3)若两架无人机所在的高度相差12米,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1)20;14;(2)4米/秒;(3)3或18或30.【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结合题意解答可得答案;(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解答即可;(3)分乙起飞前,乙起飞后高度低于甲12米以及高于甲12米三种情况解答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甲在空中停留时的高度是20米,甲出发14秒后乙开始起飞,故答案为:20;14;(2)20÷5=4(米/秒),答:甲无人机的上升速度为4米/秒;(3)乙无人机的上升速度是:60÷(24﹣14)=60÷10=6(米/秒),根据题意得:4t=12或20+4(t﹣14)﹣6(t﹣14)=12或6(t﹣14)﹣[20+4(t﹣14)]=12,解答t=3或t=18或t=30,因此,当t=3或18或30时,两架无人机所在的高度相差12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识别,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