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11分)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古老的手工制瓷作坊,游客们观看了非遗传承人展示拉坯、画坯等传统工艺。拉坯师傅们双手熟练地在旋转的坯车上塑造着泥坯,使其逐渐成型(  )画坯工匠们则用细腻的笔触在坯体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仿佛(fù)予了泥土新的生命。这些传统工艺让香港游客们赞叹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近距离感受千年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坯    
②fù    
(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南昌采茶戏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江西采茶戏之一,赣南茶事兴盛,历史悠久。众所周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首要工序就是采茶。在翠绿山野与明媚的春光中,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着山歌,不仅消除了疲劳,还抒发了感情,“采茶戏”由此而来。_____,则是在许多年以后的新春之际,随民间各种灯彩在乡村表演,即形成采茶灯戏的演出,这便是采茶戏的最早雏形。
(1)(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南昌采茶戏是一种江西最具有代表性的采茶戏之一。
B.南昌采茶戏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采茶戏。
C.南昌采茶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江西采茶戏之一。
D.南昌采茶戏是江西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采茶戏之一。
(2)(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民间舞蹈与采茶歌相结合
B.而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
C.不过,民间舞蹈与采茶歌相结合
D.所以,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
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同学们来到象鼻山景观区域,这里奇峰异石林立,溪流潺潺,仿佛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同学们沿着蜿蜒的步道前行,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同时_____着关于龙虎山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的讲解,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学习到了丰富的地理和生态知识,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1)(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听
B.聆听
C.收听
D.听取
(2)(2分)某公司开展以“致敬英雄精神”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下列广告词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    
A.以血肉筑长城,用信念书丹青。
B.不是生来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C.暗夜终有破晓时,你以平凡铸丰碑。
D.定义风尚,彰显你的独特品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20分)
4.(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尽感兴
[宋]杨万里
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奈愁何。
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
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
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兀绿波。
(1)(2分)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借景抒情,“春事匆匆、落花寂寂”,写出时光飞逝,春日美景转瞬即逝,令人愁绪满怀。
B.颔联一“少”一“多”,对比鲜明。在草木葱茏的春天,诗人缺少了知音,却多了一份孤寂。
C.尾联借助“青灯、白酒、长亭,黑夜、孤舟、碧波”等意向,仿佛让读者看到一个形影相吊的诗人,面对碧波浩渺的水面,心中似乎有着千言万语却又难以言表的情景。
D.通读全诗,诗人从独特的视角,用细腻的笔墨,让读者感受暮春时的另一番景象,将羁旅愁思表达得质朴深沉,令人赞赏。
(2)(2分)颈联是本诗的传世名句,耐人寻味,请分析颈联蕴含的哲理。
5.(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谏议①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②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④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谏议:官职名称。②啮:咬。③厩(jiù):马圈,马棚。④遽(jù):迅速,急忙。
(1)(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诘    
②以    
③称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3)(2分)本文与诸葛亮的《诫子书》都是教导子女的文章,试分析诸葛亮和陈谏议在教育子女上有什么不同?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陆游《游山西村》中描绘农村生活场景,赞美古老乡土风俗的诗句是     ,    。
(2)(2分)赵师秀《约客》中“    ,    ”以工整的对偶描绘了清新幽静的江南梅雨时节之景。
(3)(2分)刘禹锡《陋室铭》中“    ,    ”两句与古代贤人相类比的手法表达了对陋室的赞美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30分)
7.(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体育运动背后的“AI助手”
何亮
①辅助运动员日常训练、制定精准比赛策略、助力体育新材料研发应用……如今,“AI+体育”已成为AI落地应用的热点,AI赋能体育发展正在走深走实。
大模型让训练更高效
②在第二届全国体育人工智能大会暨智能体育国际论坛上,上海体育大学刘教授详细介绍了一位在国家游泳队训练馆服务的“科技助手”——“3D+AI”辅助训练系统。
③“针对游泳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等不同环节的训练要求,科研人员利用1个3D水上摄像头、16个高精度水下摄像头,搭建了这套水上水下全程50米的训练系统。”刘教授介绍,16个摄像头可以记录出发距离、入水角度、途中用时等关键数据,如同一把精准的尺子,将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既定目标进行精确对比。
④不仅是游泳项目,在跳水项目的“水花消失术”背后,同样有AI助力。刘教授告诉记者,上海体育大学为中国跳水队量身定制跳水辅助训练系统,该系统采用云、边、端一体化技术,能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进行数据采集、量化分析、结果呈现。
⑤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等AI技术的飞速发展,助力实现对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即时反馈与高效分析。刘教授说,以往训练时,教练员只能先用摄像机拍下运动员训练场景,之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如今,借助先进的AI技术,运动员完成动作后,教练就能掌握相关数据,这极大提升了训练效率。
⑥AI大模型在体育中的价值不止于此。它能识别对手的弱点和习惯,帮助制定精准的比赛策略;还可以根据伤病类型和个人康复数据,为受伤的运动员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正如刘教授所说,奥运竞技场不仅是各国运动员生理机能的比拼,而且是各国体育实力、科技实力的比拼。
数智技术为体育新材料添翼
⑦数智技术还有助于体育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为体育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陈教授看来,得益于AI、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的辅助支撑,运动智能新材料为体育运动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⑧“将柔性电极材料绑在网球、羽毛球等握拍类运动的球拍上,可以及时监测握拍过程中的发力情况。利用材料对压力的敏感性研制的智能化脚垫,可用于监测拇外翻、扁平足等足底异常情况。”陈教授说,通过将新材料与AI等数智技术结合,可以有效评估健身群众在运动与生活中的具体能效,让主动运动更科学。
⑨超量运动往往会导致肌体损伤。如何有效预防?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开发的一款智能化肌肉贴材料给出解决方案。陈教授介绍,在运动过程中,贴敷在运动者腿部的肌肉贴,可以根据标定的等效肌肉力及时监测运动者肌肉的变化。当运动者运动强度过高时,肌肉贴材料会及时传导数据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损伤进行预警。
⑩“从体育运动场景中凝练新装备、新应用、新材料需求,结合材料学新理论、新工艺、新性能来满足这些需求,这一研究方向具有重要价值。”陈教授说,体育运动为新材料和AI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希望更多研究人员深入开展交流,进行跨学科交叉合作。
(选自《科技日报》2024年11月4日,有删改)
(1)(3分)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体育大学的刘教授认为,奥运竞技场既是各国运动员生理机能的比拼,也是各国体育实力、科技实力的比拼。
B.当运动者运动强度过高时,肌肉贴材料会根据传导的数据信息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损伤,从而有效预防超量运动导致的肌体损伤。
C.AI助手在体育运动中有着极高的价值,它不仅能辅助运动员日常训练、制定精准比赛策略,还可以助力体育新材料的研发应用。
D.文章为了说明AI助手在体育运动上发挥的作用,语言既有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如“如同一把精准的尺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科学准确,“超量运动往往会导致肌体损伤”则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2)(3分)AI大模型让体育训练更高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8.(6分)材料一:
①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湖南、江西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以茨坪为中心,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山整个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呈明显的两级阶梯,气候条件适宜。当地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1.2%,至今仍保留大片人迹未至的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之一,当地的代表性植物有红豆杉、银杏、半枫荷、白豆杉等上千种。
②这里不仅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植被和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名山,更是一座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的政治名山。在革命时期,井冈山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了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最好的选择。
材料二:
①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站在这里能够俯瞰井冈山全貌,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茅坪通往井冈山的要隘,也是当年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高级指挥机关的一座天然屏障。它海拔1343米,山峰似剑,绝壁悬崖,一边是千仞高山,一边是万天深渊,四周群峰起伏,地势极为险峻。不仅如此,黄洋界附近的气候变幻多端,山头常有浓雾缭绕,故又被称为“汪洋界”“望洋冈”。毛泽东曾赋诗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②1928年8月,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是在这里,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与数倍于己之敌激战一整天,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特别是借助唯一一发打出去的迫击炮弹的威力将敌人击溃。当年的红军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红军战士们挑粮所走过的小道至今仍在。
③哨口下方就是著名的“挑粮小道”。1928年冬天,为了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吃粮问题,大批红军挑粮上山,挑粮成了当时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挑粮小道连接的是宁冈的茅坪和茨坪,足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难走。战士们早上下山,晚上上山,肩扛背驮,在较短时间就将30万斤粮食运上山,创造了奇迹。
材料三:
①作为亚热带植物原生地之一,井冈山具有全球同纬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7000多公顷。很多人对井冈山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
②在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漫山遍野的翠竹。井冈翠竹有很多种类,毛竹、泥竹、楠竹、丹竹、石竹、金竹,还有方竹……一片片、一丛丛,挺拔苍劲,生机勃勃。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井冈山的翠竹是有历史的。当年曾用鲜血和汗水保卫过井冈山红色政权的战士们,没有谁不记得这里的翠竹。红军战士用井冈山的竹子搭帐篷、做梭镖、制扁担、做吹火简……可谓将竹子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红军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英勇退敌,威震八方。可以说井冈山的每一根竹子都有它的故事。
(材料摘编自梁敏仪《井冈山:在这里追寻红色足迹》)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了井冈山不仅是一座绿色资源丰富的生态名山,更是一座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的政治名山。
B.黄洋界是一座天然屏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说明了黄洋界具有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险要地理优势。
C.井冈山是亚热带植物原生地之一,具有全球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7000多公顷。
D.井冈山的竹子用途广泛,不仅具有民用价值,如搭帐篷、制扁担、做吹火筒……还具有军用价值,如用竹子摆成的竹钉阵,有力地帮助了红军击退敌人。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战士将30万斤粮食运送上山是一个奇迹,因为他们粉碎了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
B.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优厚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息息相关。
C.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D.“森林覆盖率为81.2%”“具有原始次生林7000多公顷”是井冈山自然资源丰富的具体体现。
9.(18分)
梦之海(尾声)
刘慈欣
①冰雪艺术节上,颜冬的冰雕作品吸引了低温艺术家,他的创作激发了低温艺术家的创作灵感。200天以后,低温艺术家取尽地球上的海洋来制作他需要的冰块,终于完成了他的绝美创作——“梦之海”。地球陷入了严酷的干旱世界,且此现状一直持续了五年之久。有一天,颜冬被邀请去建立人类的纪念碑,可他坚持决定参加海洋回收部,把“梦之海”的冰块回收到地球的海洋中。颜冬加入海洋回收部一个月后,象征着人类回收海洋的工程便开始了。随着首批一百块冰块上的减速推进系统启动,第一批冰流星坠落,地球上下起了罕见的大暴雨——海洋又回到了地球上。
②十年以后。
③颜冬走上了冰封的松花江江面,他裹着一件破大衣,旅行袋中放着那套保存了十五年的工具:几把形状各异的刀铲,一个锤子,一只喷水壶。他跺跺脚,证实江面确实冻住了。松花江早在五年前就有了水,但这是第一次封冻,而且是在夏天封冻。由于干旱少雨,同时大量的冰流星把其引力势能在大气层中转化为热能,全球气候一直炎热无比。但在海洋回收的最后阶段,最大体积的冰块被迫降,这些冰块分裂后的碎块也较大,大多直接撞击地面。除了几座城市被摧毁外,撞击激起的尘埃挡住了太阳的热量,使全球气温骤降,地球进入了新的冰期。
④颜冬抬头看看夜空,这是他童年时看到的星空,冰环已经消失,只有从快速的运动中才能把太空中残余的少量小冰块与群星的背景区分开来。梦之海又变回现实的海,这件宏伟的艺术品,其绝美与噩梦一起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中。
⑤虽然回收海洋的工程已经结束,但以后的全球气候肯定仍是极其恶劣的,生态还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人类的生活将是十分艰难的,但至少可以活下去了。冰环时代使人类学会了满足,还学会了更重要的东西。现在,世界危机组织改名为太空取水组织,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正在计划中:人类打算飞向遥远的类术行星,把木星卫星上和土星光环中的水取回地球,以弥补地球在海洋回收过程中失去的百分之十八的水。当然,这都是未来的事,活着的人谁都没有希望看到它实现。但这希望使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这是人类从冰环时代得到的最大财富:回收梦之海使人类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教会了他们做以前从不敢做的梦。
⑥颜冬看到远处的冰面上聚着一小堆人,他一滑一滑地走了过去,那些人看到他后都向他跑来,有人摔了一跤后爬起来接着跑。
⑦“哈哈,老伙计!”跑在最前面的人同颜冬热情拥抱。颜冬认出来了,他就是冰环时代之前好几届冰雪艺术节的冰雕评委之一。颜冬曾发誓不再同这些评委说话,因为上一届比赛并没有给过他“公平”。接着,他又认出了其他几个人,大都是冰环时代之前的冰雕作者,同这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他们穿着破烂,苦难和岁月已把他们中许多人的双鬓染白。现在,颜冬有流浪多年后回家的感觉。
⑧“听说,冰雪艺术节又恢复了?”他问。
⑨“当然,要不咱们到这儿来干什么?”
⑩“我寻思着,日子这么难……”颜冬裹紧了破大衣,在寒风中发抖,不停地跺着冻得麻木的脚,其他人也同他一样,哆嗦着,跺着脚,像一群乞丐难民。
“喏,日子难怎么了,日子难不能不要艺术啊,对不对?”一位老冰雕家上下牙打着架说。
“艺术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另一个人说。
然后大家都沉默了,他们回顾着这十几年的艰难岁月,他们挨个数着自己存在的理由。最后,他们重新把自己从一群大灾难的幸存者变回艺术家。
颜冬掏出了一瓶二锅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传着喝了暖暖身子。然后他们在空旷的江岸上生起一堆火,在火上烘烤一把油锯,直到它能在严寒中启动。大家走到江面上,油锯哗哗作响地切入冰面,雪白的冰屑四下飞溅,很快,他们从松花江上取出了第一块晶莹的方冰。
(节选自《梦之海》,有删改)
(1)(3分)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有两次提到了“破大衣”,这其实是人们被灾难包裹的象征。
B.文章以“探讨人类生存、艺术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告诉我们有时艺术的追求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C.第⑤段的加点词“这希望”是指“从太空中取回水,以弥补地球在海洋回收过程中失去的百分之十八的水”。
D.文章让我们懂得要珍惜海洋资源,珍惜地球上的一切,采用了科幻小说常用的想象、幻想的手法。
(2)(3分)结合选文第①段,概括“梦之海”的由来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3分)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喏,日子难怎么了,日子难不能不要艺术啊,对不对?”一位老冰雕家上下牙打着架说。
(4)(4分)请联系全文谈谈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回收梦之海使人类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5)(5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颜冬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9分)
10.(3分)保尔 柯察金和祥子都经历了人生的巨大挫折,但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保尔身体残疾,而祥子身体健康。
B.保尔有战友支持,而祥子孤身一人。
C.保尔生活在苏联,而祥子生活在旧中国。
D.保尔信仰革命理想,而祥子被黑暗社会吞噬。
11.(3分)《骆驼祥子》中,祥子买车过程中经历了三起三落,请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12.(3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的英雄形象。校报准备刊登保尔的事例,下面有两个栏目,你认为保尔的事迹应该放到其中哪一个栏目?请你结合保尔的人生经历,简述理由。
A.生命之光
B.坎坷人生
五、写作(50分)
13.(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路上会有许多的遇见。一路上也许会遇见紫藤萝瀑布,让处于困境中的你精神振奋、阔步向前;也许会遇见梨花姑娘,被边地长盛不衰的雷锋精神深深感动;也许会遇见岔路口,让你拥有更多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每一次遇见,都是有意义的经历。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讲你的经历与感悟。
要求:
(1)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注意选材,可抓住细节来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1.(1)①pī ②赋
(2);(或:分号)
2.(1)C
(2)B
3.(1)B
(2)D
4.(1)C
(2)颈联描绘了竹笋争相成竹、燕子分飞筑巢的景象。蕴含哲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其发展不可阻挡;人们应顺应规律,把握时机,积极进取。
5.(1)①责问。②为什么。③称赞、赞扬。
(2)①仆人回答说(这匹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
②家里周围的人尚且不能制服它,商人又怎么能养得了它呢?
(3)诸葛亮主要通过阐述修身养德、治学做人的道理教育子女;陈谏议通过具体事情引导子女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育方式不同。
6.(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7.(1)D
(2)①利用摄像头记录关键数据,将运动员训练成绩与既定目标精确对比;②借助AI技术实现即时反馈与高效分析,提升训练效率;③识别对手弱点和习惯,帮助制定精准比赛策略;④根据伤病类型和个人康复数据,为受伤运动员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8.(1)C
(2)A
9.(1)B
(2)由来:冰雪艺术节上,颜冬的冰雕作品激发了低温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后者用200天取尽地球所有海洋的水制作冰块,最终完成了名为“梦之海”的艺术作品。
对地球的影响:直接导致地球陷入持续五年的严酷干旱;人类回收“梦之海”时,首批冰流星坠落引发罕见大暴雨,使海洋重新回归地球;回收后期,大体积冰块撞击地面,激起的尘埃遮挡阳光,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地球进入新的冰期。
(3)语言描写,表达了老冰雕家在极端困苦中对艺术的坚守,凸显了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不可替代性。动作描写,细致描绘了环境的严寒(新冰期的寒冷),反衬出老冰雕家及周围人即便在生理痛苦中,仍对艺术抱有执着追求,强化了“苦难中艺术不灭”的主题。
(4)“回收梦之海”是人类在绝境中的一次伟大实践:面对低温艺术家取走海洋造成的灭顶之灾,人类没有屈服,成立海洋回收部,启动庞大的回收工程,最终将“梦之海”的冰块运回地球,让海洋重现。这一过程中,人类克服了外星文明带来的巨大挑战,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这一经历让人类认识到:即使面对超越自身认知的灾难,凭借团结、坚韧与创造力,依然能够掌控自身命运。这种“人定胜天”的实践,让人类突破了以往的自我局限,看到了自身对抗危机、改造世界的力量。
(5)热爱艺术、坚守初心:即使经历十五年灾难,颜冬仍随身携带冰雕工具,最终重返冰雪艺术节,体现了他对冰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有责任感、关注人类命运:在灾难面前,他放弃建立纪念碑,选择加入海洋回收部,投身于拯救地球的工程,展现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担当。
重情重义、放下过往:曾因比赛不公发誓不与评委说话,但灾难后重逢时,他有“流浪多年后回家的感觉”,体现了他在苦难中对人情的珍视与释怀。
坚韧乐观:在新冰期的严酷环境中(裹着破大衣、寒风中发抖),仍积极参与冰雕创作,展现了在绝境中对生活与未来的希望。
10.D。
11.示例: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情节,通过展现祥子从充满希望、努力奋斗到最终绝望堕落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罪恶,有力地突出了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奋斗的无力与悲剧性这一小说主题。
12.示例:选择B“坎坷人生”的理由:保尔的人生充满了艰难困苦。在参加筑路工作时,环境极其恶劣,物资匮乏,他和同伴们要在严寒中工作,还要面临饥饿的威胁。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尔感染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差点失去生命。身体恢复后,保尔又面临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他好不容易完成的手稿,在邮寄给老同志提意见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但保尔一次次从这些挫折中站起来,继续前行。他的一生波折不断,充满坎坷,与“坎坷人生”栏目十分契合。
1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