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漩蜗(wō) 腈纶(qīng) 捶击(chuí) 袖手旁观(xiù)
B. 趋势(qǖ) 缅怀(miǎn) 授予(shòu) 轻歌漫舞(màn)
C. 静穆(mù) 推崇(cóng) 燎绕(liáo) 不修边幅(xiū)
D. 挑拨(bō) 磅礴(páng) 苍劲(jìng) 和颜悦色(yán)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屡遭污蔑,壮志难伸,也不_____________,昏昏度日,这是执着的选择;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_____________的选择;一生_____________,终日难饱,也愿躬耕陇亩、诗书自娱,这是高雅的选择。
A. 随波逐流 豪放 清苦 B. 固执己见 豪放 痛苦
C 随波逐流 豪爽 痛苦 D. 固执己见 豪爽 清苦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每到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震荡着,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A. “最”和“被”词性相同,“闲情逸致”是并列短语。
B. “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中的“变幻”作定语。
C. 文中画线句子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D. 选文结尾处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三十三篇。
B.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陆游就深受其害。
C. 《革命烈士诗抄》收录的革命烈士的就义诗不止一首。
D. 保尔在监狱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书名的含义是什么?
6. 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其视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3)食之不能尽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描绘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3分)
7.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
河北①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②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③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释】①河北:这里指黄河以北。②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③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布衾多年冷似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此时的贫困。
B. “南人丰年自无食”,写出苦辛非河北民独有,凸显社会问题的普遗性。
C. 甲诗首段和乙诗主要都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痛苦。
D. 两首诗的结尾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卒章显志,突出诗歌主旨。
(二)(14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孔子观于周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敲,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④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⑤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⑥而损之之道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敧: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子路:孔子的学生。⑤恶(wū):哪里,怎么。⑥挹:舀出。
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佳肴 虽乘奔御风(《三峡》)
B. 虽有至道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C. 此盖为宥座之器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D. 敢问持满有道乎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9.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10. 请用“/”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11. 依据选文内容填空。
甲文开头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来说理。乙文中的子路在学习了敧器的使用方法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这体现了甲文中所说的“________”。乙文中的“满则覆”告诉了我们_________的道理。甲文中的“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和乙文中的“虚则敧”都指出了________。
(三)(8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昆曲、珠耳、剪纸、端午节、古琴等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特色鲜明,开放包容的完整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系统性保护认知,构建系统性保护格局,提升系统性保护效益。这有利于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
(摘编自(让非遗在系统性保护中绽放光彩))
【材料二】
①2006年6月8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有关部门揭晓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的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的方形与外部圆形对应,象征“天圆地方”,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的广阔性;图形最中心的部分为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鱼纹外的中心图形是一双抽象的手,上下围合。
(摘编自《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管理办法的通知》)
【材料三】
①鞍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鞍山评书、千山寺庙音乐、海城喇叭戏、岫岩皮影戏、岫岩东北大鼓等。
②手、眼、身、法、步是鞍山评书要讲究的。鞍山的评书艺人大多受了杨田荣的影响,在表演中讲求既“稳”又“准”,所谓“稳”,是指抬手投足点到为止,从不夸张过火;所谓“准”,“是指手、眼、身、法、步恰到好处,重在传情。而杨田荣最擅长的是把传统口技运用到新评书里。如《激战无名川》中描写大桥战斗的场景,涉及战斗机、坦克、大炮等十几种武器,他都能用口技模仿的维妙维肖。朝鲜新义州一位老人听后来信说:“听了您那动人的评书和惊人的口技,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非遗是无形的,同时它又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依托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耳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展示了非遗发展的新格局、新气象,成为以非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创新实践典范。
③节目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各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编导高度重视时光流转中的古今对话,在传承的基础上突显创新的品质。该节目以叙事内容、形态、风格和手法等多层面的创新,讲述新时代各地非遗项目赓续文脉、锐意创新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节目创作到其描绘的非遗传承图景,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辉映、有序与灵动兼具、底蕴与活力并蓄的东方美学和中国气派。
(摘编自《非遗里的中国:用非遗文化点亮现代生活》)
12. 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意义重大。
B. 鞍山的评书艺人大多受了杨田荣的影响,都擅长口技模仿。
C.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里有鱼纹图案,这有其寓意。
D. 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展示了非遗文化中的精华。
13. 班级开展“乐享非遗·面向未来”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小华准备在开场白中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设计向同学们进行简要解说。请你结合材料,帮助小华完成下面解说词中空缺的内容。
解说词:同学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外部的图形是一个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为方形,与外部圆形对应,象征“天圆地方”,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的广阔性。其中心图形为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
14.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一】【材料四】简要说明。
(四)(17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门的风景
①清早,出了家门,正要乘电梯下楼,到了门口,那已关了门的电梯,又开了,一张安静的脸,微笑着等我进去。他是刚进了电梯,听见我的关门声和脚步声,就又开了电梯门,让我进去。他原本是可以不管我的,反正我也没看见他,大热天的,一人乘坐,正好凉快。以前乘电梯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你与先走进轿厢的那人仅一步之遥,门只关了一半,人家快速瞄你一眼,装作没看见,独个儿御风而行去了。今天遇到的,是中年汉子,是忙人,而非闲人,又值早高峰时段,时间对于他应是分秒必惜。但他眼里心里有别人,才这样做。这样,省了我等待的时间,也不用电梯来回几十层耗电磨损,这就节省了资源,有益于地球众生。他那一刹那的开门动作,不只让我欢喜,我想地球他老人家也欢喜,据说地球是厚德载物的模范,人家厚德载我们,我们也应该厚德,人家才乐意永远载我们。厚德载物,载何物?其必曰:载万物,载美德,载君子,载好人。我欢喜,出门就遇见好人,与好人同行,如走林荫道上,身心清爽;那电梯也欢喜,喜滋滋地运送着一段好心情。
②饭馆门前,年轻老板在街边树下放一碗清水,一问方知,他是担心麻雀鸟儿们,于酷暑烈日下无处饮水而渴毙,就生起这心意,盛夏时节天天如,此,帮助雀鸟们度过这艰难日子。树上,常见雀儿携家带口,一会飞上,一会翻下。看着小伙儿单纯的目光和清凉的水,我的燥热的心,也清凉了许多。为表示对这位好小伙的嘉许,我决定以后常到这里用餐,我断定,他做的饭菜里,不会投放地沟油。一个爱心及于雀鸟生灵者,不会做对不起人的事。
③城郊土路,低洼处有水滩,拾荒老人步履蹒跚走着,小车驶过来,缓速慢行,生怕溅水打湿了老人。此时,这轮胎那么厚道,似通了人性;这钢铁那么有教养,似受过良好人文教育,怜小惜弱,柔软温情。物虽无灵,人却有心,这铁硬之物也呈现出一份感人的温润,只因驾驶席位上,跳动着一颗温润的心。
④端阳节,周公巷口,一位八十五岁乡村老婆婆,拉着人力车(俗称拉拉车)早早进城,车上装着几十把艾草和菖蒲,两元一把,一位年轻媳妇先买了一把,又买了一把,给了老人五元钱,老人要给她找钱,她不要,说我妈不到六十岁就退休了,你八十五岁了还在干活拉车,我过意不去,一元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是一点心意;我也上去买了两把,接着又有几拨人来了,一会儿就买完了车里的艾草菖蒲,都不让老人找钱。老人感到占了大家便宜过意不去,要将艾草把儿扎大一些,大家异口同声说,算了算了,艾草把儿大了门上不好挂。其实,此刻大家心里是同一个心念:早点把东西买完了,让老人趁日头不晒时赶紧回家歇息,至于那少找的钱,算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点爱心贴补。
⑤我这个写诗的人,对诗意场景和情义细节格外敏感,端阳节是屈原节,是诗歌节,屈原礼赞过的香草,此刻仍在我们手里握着,在我们门上挂着。对了,这是在我居住小区相邻的周公巷,一个千年古巷,据方志记载,巷子里以前有祭祀周公之地。此刻,大家围着老人,围着艾草,围着空气里散发草木芳香的端阳节。屈原,我们千秋怀想的诗人;周公,孔子日思夜梦的先贤。他们都是公元前的人,但他们并未走远。在端阳节,在周公巷,我眼里有光,我心里有诗。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我们向善向美,我们重情重义,这一刻,我们有资格说:我们都是诗人的后人,我们都是先贤的后人。
15. 阅读选文,补全下面表格。
地点 事件
电梯里 _____________
_____ 年轻老板为鸟雀放一碗清水
城郊土路 ____________
周公巷口 众人争相买走老人的艾草、菖蒲
16. 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7. 从塑造人物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18.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表达了“我”哪两种情感?
19. 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作者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五)(11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①我见过许许多多“聪明”的人,处处走捷径,事事占便宜。看似走得快一点,但往往走不远;有时候相反,人“笨”一点,走得慢一点,倒是能够走得远一点。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只有愚蠢的人还在耍小聪明。
②摒弃聪明,智者守愚。笨,不是“蠢”,我更愿意理解为“大智若愚”。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就是“尚拙”,简单来说,就是以“笨”为上品。他所带领的“湘军”,从不主动攻击敌军,只干两件事:行军和扎营。军队每向前行进一小段,就开始挖沟、筑墙,把自己围起来。然后继续前进、挖沟、筑墙。湘军打仗十几年,想来能力不亚于一支建筑队了。就是这种“每向前拱一步,就筑一次营寨”的笨功夫,硬生生打败了敌人。肯下笨功夫的人,更容易造就“真功夫”。
③大智若愚,抱朴守拙。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制造过程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以求,独守一隅,安心做事。大国工匠们只跟自己较劲,用看似笨拙的方法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复一日的耐心耕耘。工匠精神从瑞士制表匠上可窥一二。瑞士制表匠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因此块块皆精品,誉满天下,畅销世界。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大火,不是偶然,正是国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对守拙的“工匠精神”一种高度认可。胡适说:这世上聪明的人很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的只是少数人。“笨”看起来蠢,其实是最聪明:“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且看三国时候的杨修,不懂藏拙,四十四岁使一命呜呼。虽然教得曹植策略,晓得曹操心思,但却是一个实打实的“蠢人”。《红楼梦》中有句人尽皆知的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台湾作家李敖说过: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都是聪明人做的。这倒是印证了民间那句,傻人有傻福。耍小聪明的人百般算计,以为众人皆醉,唯他独醒,占尽便宜,出尽风头。反观守拙之人,看似愚笨,却以其厚道、踏实,肯吃苦,能容人被称作是人间正道。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写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叫聪明。懂得偷懒走捷径糊弄过去,都是小聪明。聪明过了头,那就是蠢。
⑤收起我们的“小聪明”,多下点“笨功夫”,成就“大格局”!
20.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 选文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23.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乙文中的哪句话能够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
三、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4. 请以“重逢,是如此美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25. 请以“劳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钢是在烈火与锤炼中炼成的,正如保尔在革命斗争与艰难困苦中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书名象征着人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才能锻造出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6.【答案】 ①. 亦若是则已矣 ②.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 高者挂罥长林梢 ⑤. 满面尘灰烟火色 ⑥. 两鬓苍苍十指黑
7.【答案】C
【答案】8. D 9. (1)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物呢?”
10.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11. ①. 类比 ②. 教然后知困 ③. 做人要谦虚,不能自满; ④. 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12. B 13. ①. 鱼纹,隐含“文”字,周围是一双抽象的手上下围合; ②.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14. ①提高系统性保护认知,构建系统性保护格局;②重视人传承,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③通过创新方式(如《非遗里的中国》)展示和传播非遗文化。
【答案】15. ①. 中年汉子为“我”开电梯门; ②. 年轻老板在饭馆门前 ③. 小车司机为拾荒老人减速慢行
16. 拟人,赋予电梯人的情感,生动写出“我”因遇到好人而愉悦的心情,凸显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17. 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鸟雀飞行的姿态和叫声,侧面表现了年轻老板富有爱心。
18. ①对先贤精神在当代延续的感动;②作为普通人传承美好品质的自豪
19. 含义:出门所见的人文风景。作用:①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围绕出门所见的温暖场景展开;②暗示主题,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美好
【答案】20. 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21.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列举瑞士制表匠和《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例子,引用胡适的话,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大智若愚,抱朴守拙”的观点。
22. 不能删去。第④段从反面论述耍小聪明的危害,与前文正面论证形成对比,使论证更全面。
23. 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24、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