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1.新昌沃洲湖景区在为护绿宣传征集对联,请你为其选择合适的上联( )上联:_________下联:绿水长流润神州A. 佳木挺拔满华夏 B. 青山林立树新风 C. 青山永驻添锦绣 D. 秀木似画美江山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2.同学们对山水草木的相关诗文进行了探究,请一起完成表格。(1) ______ ”(2) ______ ,明月来相照”(3) ______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 ______ ”(5) ______ ”(6) ______ , ______ ”(7) 山水 ______ ,草木蕴深意。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晨光初透薄岚,十九峰化作青绿屏风次第舒展,菩提峰竹海翻浪,翠色里滚落的露珠[甲]_________射出一卷秀美江南。暮钟穿过烟霭,放生池似嵌入群山的碧玉髓镜,古刹飞檐的倒[乙]_________随涟漪一圈圈漾过心头,慰藉(A.jè B.jí)无数来客的心灵。(1) 根据语境,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字分别填入[甲][乙]处(填序号)。A.印B.映C.应D.影[甲]______射[乙]倒 ______(2) 给文中加点字“藉”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A.jièB.ji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1分。4.阅读下文,完成表格中的问题。竹叶茶李汉荣①夏天,母亲采回青嫩的竹叶,放在开水里煎一小会儿,就成了一锅清香、碧绿的竹叶茶。②母亲说,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喝了这竹叶茶,再注意一点儿卫生,病就不会找你的麻烦。③母亲说,竹子是虚心的植物,喝了这竹叶茶,竹子的心性就进入了你的身体。学那竹子吧,虚心才长得高,虚心才通地气达天理,虚心,才会发出悠扬的箫声和清越的笛声。④母亲说,竹子是正直的植物,根深深扎在地下,主干垂直地向天空攀援。大地有引力,天空也有引力,只服从大地的引力就长成了苔藓和杂草,既服从大地的引力又应和天空的引力,才长成这刚正伟岸的竹子。⑤母亲说,竹子是耐心的植物,它的路很陡,它走得很累,走几步就歇一会儿,就打一个记号,你看那些竹节,都是竹子在远行的路上打下的记号。⑥其实母亲没有说这么多话。母亲煎好了竹叶茶,只说了一句:孩子们,喝碗竹叶茶吧,可好喝呢。⑦母亲的话淡淡的,就像那淡淡的竹叶茶。但是我总觉得母亲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她把很多话都溶进竹叶茶里了。⑧或者母亲根本就没有话可说。她觉得生活是淡淡的,竹叶茶是淡淡的,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淡淡的事情。⑨或者母亲确实有话要说,只是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在淡淡的竹叶茶之外,在淡淡的生活里,母亲,一定还有一些浓浓的心事。⑩前面那几段话,是我为母亲拟的,也许是我希望听到的。孩提时代,人总是希望听到温暖的话,有趣的话,有益的话,聪明的孩子,还希望听到有诗意、有哲理的话。 前面那几段话,就是我为母亲拟的充满文化味儿的话。潜意识中,我是否希望我的母亲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贵夫人”? 但是我的母亲没有那么多的文化,也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哲理。 我的母亲只会在夏天来临的时候,默默地、安详地为我们煎一锅竹叶茶,然后淡淡地说:孩子,喝碗竹叶茶吧,可好喝呢。 前面那几段话,不像是我母亲说的,也不是我母亲说的。那是只要识字的人谁都可以在书本里抄录到的现成话。 又一个酷热的夏天来了。 我多么渴望回到故乡,回到母亲的身边,回到清风飒飒的竹林,捧起一碗清香的竹叶茶。我多么渴望听到母亲那句淡淡的话:孩子,喝竹叶茶吧,可好喝呢。阅读策略 解读内容 批注读虚实处 ①母亲说,有病治病,无病防病……②母亲说,竹子是虚心的植物……③母亲说,竹子是正直的植物……④母亲说,竹子是耐心的植物……⑤其实母亲没有说这么多话。母亲煎好了竹叶茶,只说了一句:孩子们,喝碗竹叶茶吧,可好喝呢。 (1)问: ______答: ______ (根据表格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自己作答。)读反复处 ①母亲的话淡淡的,就像那淡淡的竹叶茶。②她觉得生活是淡淡的,竹叶茶是淡淡的,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淡淡的事情。 (2)文中反复出现“淡淡”一词,我对“淡淡”的理解是: ______读矛盾处 ①前面那几段话,是我为母亲拟的,也许是我希望听到的。孩提时代,人总是希望听到温暖的话,有趣的话,有益的话,聪明的孩子,还希望听到有诗意、有哲理的话。②前面那几段话,就是我为母亲拟的充满文化味儿的话。潜意识中,我是否希望我的母亲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贵夫人”?③但是我的母亲没有那么多的文化,也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哲理。④前面那几段话,不像是我母亲说的,也不是我母亲说的。那是只要识字的人谁都可以在书本里抄录到的现成话。 (3)在“希望”“没有”“不是”的喃喃表达中,作者是否是有遗憾的?多年以后,作者在母亲的“竹叶茶”里究竟“读”到了什么?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_________竹,原产地中国,竹的名称来源于其古字,它的古字形像下垂的竹叶,后演变成如今的汉字竹。《本草纲目》中记载:“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竹主治心烦、尿赤、小便不利等病症。竹叶、竹茹、竹根、竹笋、竹实等均可药用,炙烤竹杆流出的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有镇咳祛痰的特效。竹子开花后,结实如麦,叫做竹实,《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竹实“下积如神”,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良药。选编自:《植物知识科普 森林会社》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 cuàn)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选自:苏轼的《记岭南竹》材料二:竹之雅称古人对万物的称呼都是美而浪漫的。所谓的诗情画意,便是用普通的字词,组成一个个雅致的名字,只消一眼,只读一句,便能感受到神韵。唐 元稹《寺院新竹》:“冰碧林外寒,峯峦眼前耸。”冰碧体现竹子的冷艳风姿,适合冷静坚毅的人。金 马天来《赋丹霞下寺竹》:“人天解种不秋草,欲界独为无色花。”不秋草表现竹子的四季常青,适合持之以恒的人。唐 陈陶《竹》之一:“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绿玉君象征竹子的高贵品质,适合品德高尚的人。宋 苏轼《此君庵》:“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合相亲。”抱节君,表现竹子的坚韧挺拔,适合坚韧不拔的人。选编自:公众号“OMG国际TOP”材料三:竹之故事据史料记载,刘备为曹操所败,关羽被俘,被爱才惜将的曹操留居营中。曹操很器重他,请汉献帝封侯赐爵,即“汉寿亭侯”,同时金银相赠,千方百计要让关羽归顺投降。但关羽衷心不改,一心系念着兄长刘备。一天,他思索着给刘备写封信,可又担心被曹操发现,于是就画了幅竹画托人捎给刘备,表达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格。画上镌刻的两竿青青绿竹,拔地而起,清新俊逸的竹叶,疏密有致,丰丽滴翠,簇簇竹叶巧妙地组成了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魏末晋初,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七人愤世嫉俗,仰慕竹子终年常绿,素雅有节,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高尚情操对后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文人崇敬的对象。唐开元年间,李白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六人效仿“竹林七贤”,隐居在泰安府徂徕山下的竹溪,六人纵酒高歌,流觞泉石,诗意横流,世人称其为“竹溪六逸”。李白用“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的诗句,怀念竹溪隐居的日子。竹子自然属性和人物的精神追求相互契合,被赋予了理想人格,成了品德高尚的化身。仅是唐代,就有200余首咏竹诗存世。选编自:公众号“历史D学堂”“魏晋风度展”是新昌博物馆筹备五年的一个原创大展。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颇具一格的士大夫文化发轫之始,同时,这一时期,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绚烂之极,光耀千古。另外,这也是浙东唐诗之路得以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魏晋风度展”根据这一时期的文化历史脉络,通过文物和相关场景系统地展示魏晋时期的文化盛况。选编自:《多件文物国内首次亮相,“魏晋风度展”在新昌博物馆开幕》(钱江晚报)(1) 给材料一添加一个标题。(2) 根据语境,完成对话。小文:材料一中说“竹的名称来源于其古字,它的古字形像下垂的竹叶”,这就是隶书的。小语:是呢,很形象,材料二中提到古人为竹子取的雅称,真是太浪漫了,我也来取一个雅称,叫①______,取其②______之意。小文:很不错啊!除了材料中提到的诗句,我们也学过不少关于“竹”的诗句呢,比如③“______,______。”小语:唐代诗人杨万里的《煮笋》诗里“绕齿簌簌冰雪声”一句与其《记张定叟煮笋经》里的一句“寒牙嚼出冰玉声”,都从④______的角度,写出了⑤______。小文:嗯,还有我们学过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实也跟竹子有关呢。“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后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因当时常用竹简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所以,“汗青”就有了⑥______的意思。小语: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学语文要懂得追根溯源呀!(3) 利用材料,向国际友人介绍“魏晋风度展”展厅布置及文创抱枕上的图案设计理念。(120字左右)(4) 根据材料,分析“竹”一直以来深受国人喜爱的原因。(5) 名著中也有许多“竹子”般的人物。根据所选人物结合名著相关内容阐述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竹子”精神。A.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 王冕(《儒林外史》)C. 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D. 课内名著自选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6.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新昌①吕光洵②之父,豪于乡,县令曹祥抶③之,卒为善士。曹祥,太仓④州人也。光洵为御史,按⑤太仓,谒祥。祥已忘前事,光洵语其故,祥不自得。光洵曰:“微翁,吾父安得改行善?其后,盖戴恩十余年如一日也。”竞留夕谭⑥乃去且厚赠之。(选自朱国祯《涌幢小品》)【注释】①新昌:地名,今浙江新昌县。②吕光洵:人名,曾任御史、工部尚书等。③抶chì:鞭打。④太仓:地名。⑤按:巡视。⑥谭:同“谈”。(1)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①豪于乡 ______②卒为善士 ______③按太仓,谒祥 ______④微翁,吾父安得改行善 ______(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竟留夕谭乃去且厚赠之。(3) 同学们拟编一个与新昌有关的历代人物故事集,本文能否入选“人物 德行篇”?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你畅想过“明天”吗?你思考过明天与今天的关系吗?请结合材料、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可叙写故事,可抒发感想,可阐述看法。明天和今天明天我要去太空把垃圾清扫明天我要去月亮种花种草明天我要去火星开矿寻宝很好、很好妈妈说今天你得把被子叠叠把房子扫扫把书包整理好(李少白)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500字;(3)不出现透露作者身份的真实信息。1.【解析】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夏”“绣”是仄声,“风”“山”是平声,故可排除BD选项。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下联中“长流”是偏正结构的动词,“挺拔”是形容词,“永驻”是偏正结构的动词,故可排除A选项。故选:C。本题考查对联常识。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2.【解析】答案:(1)悠然见南山(注意“悠”的书写)(2)深林人不知(注意“深”的书写)(3)雾凇沆砀(注意“凇”的书写)(4)佳木秀而繁阴(注意“阴”的书写)(5)城春草木深(6)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注意“疏”的书写)(7)示例:见性情(或:寄本心、透真情)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解析】(1)[甲]处选B,“映”有映照的意思,“露珠映射出一卷秀美江南”,符合语境,描绘出露珠如镜子般映照出江南美景。[乙]处选D,“倒影”是固定词语,指倒立的影子,“古刹飞檐的倒影”表述合理,描绘出飞檐在放生池中的倒影随涟漪荡漾的画面。(2)“慰藉”的“藉”应读“jiè”,意思是安慰、抚慰。故选:A。答案:(1)[甲]B[乙]D(2)A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多音字的读音。解答字音字形题,要在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4.【解析】(1)本题考查扩展阅读。表格中先呈现了大量母亲对竹叶茶及竹子品性的阐述,随后又明确说明母亲其实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话,这种先铺陈再否定的内容设置,自然会引发对其写作意图的思考,我们可以借此提问。作者先详细写出“母亲说”的诸多关于竹子品性和竹叶茶功效的话,是因为孩提时代渴望从母亲那里听到温暖、有益、有诗意和哲理的话,甚至潜意识里希望母亲是饱读诗书的人,这些话是作者为母亲拟的。而第⑤句又点明母亲实际只说过简单的话,形成对比,突出母亲虽没有太多文化和哲理话语,却用朴素行动传递关爱,也体现出作者后来对母亲这份朴素之爱的深刻理解与怀念。(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淡淡”首先指竹叶茶的味道清淡,也指母亲说的话简单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更深层来看,“淡淡”体现了母亲的性格,她默默付出,不事张扬,安详平和。同时,“淡淡”也反映了母亲对生活的态度,认为生活本身就是平淡的,这种平淡中蕴含着朴素、真实的生活哲理和深沉的母爱,于平淡中见真情。(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作者最初或许有过一丝遗憾,因为孩提时渴望母亲能有文化、说有哲理的话。但多年后,这种遗憾已转化为对母亲深深的理解与珍视。作者从母亲的“竹叶茶”里读到了母亲朴素而深沉的爱,母亲虽无太多话语,却用默默煎茶的行动关怀着孩子;读到了母亲平凡中的伟大,她以最朴实的方式传递着生活的温暖;也读到了对故乡和母亲的深切怀念,那淡淡的竹叶茶和母亲淡淡的话语,成为了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远胜过那些书本上的哲理名言。答案:(1)问: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母亲关于竹子品性的诸多话语?答:因为孩提时代渴望听到温暖、有趣、有益且有诗意和哲理的话,潜意识里或许希望母亲是饱读诗书的人,这些虚构的话是作者为母亲赋予的“文化味儿”。(2)“淡淡”既指竹叶茶的味道清淡,也指母亲话语简单平实,还体现了母亲质朴、不张扬的性格,以及生活本身平凡朴素的状态。(3)作者没有遗憾,而是更深刻地理解和珍视母亲。多年后,作者从母亲的“竹叶茶”里读到了母亲无言的爱、默默的付出、质朴纯粹的关怀,以及生活本身平凡中的真实与温暖。文章围绕母亲的竹叶茶展开,先虚构母亲对竹叶茶功效及竹子虚心、正直、耐心等品性的诸多话语,后点明母亲实际只说过让孩子喝竹叶茶的简单话语,通过对“淡淡”一词的反复提及和对内心“希望”与现实“没有”“不是”的矛盾思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朴素的爱、平淡生活及故乡的深切怀念与感悟。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5.【解析】(1)此题答案不唯一。材料一先是介绍竹的原产地、名称来源,接着重点阐述竹的各个部分如竹叶、竹茹、竹根等均可药用,还列举了岭南人生活中食、住、行等多方面对竹的应用,整体围绕竹在药用和生活方面的功用展开,所以标题可概括为“竹之功用”。(2)①②示例:绿卿/青士,取其颜色青葱之意。③示例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示例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④“绕齿簌簌冰雪声”“寒牙嚼出冰玉声”,“簌簌”“冰玉声”都是听到的声音,所以是从听觉角度。⑤描写的是吃笋时听到的声音,表现出竹笋口感的清脆。⑥根据平时积累和材料中“因当时常用竹简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可知,“汗青”有史册的意思。(3)材料三提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仰慕竹子的品质,常集于竹林之下,竹与魏晋文人的精神追求紧密相连。所以在介绍展厅布置及文创抱枕图案设计理念时,围绕竹体现魏晋文人高尚情操、展现魏晋文化盛况来阐述,以向国际友人说明。(4)①实用价值高:竹叶、竹茹等均可药用,在岭南人生活中食、住、行等多方面有广泛应用。②有文化内涵:古人赋予竹诸多雅称,如冰碧、不秋草等,象征不同美好品质。③象征高尚人格:如关羽借竹画表忠心,竹林七贤、竹溪六逸借竹展现精神追求,竹成为品德高尚的化身。(5)此题答案不唯一。示例一:我选王冕。王冕蔑视权贵、不慕名利。为躲避与危素等权贵结交,他不惜远走山东,到济南以问卜卖画为生;为避免入仕做官,他最终归隐会稽山。他的为人像竹子一样素雅有节。示例二:我选周恩来。周恩来上大学时就领导学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多次被追捕。他组织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他参加并指挥长征,在领导“红色中国”走向胜利的路上,他从未后退。他身上这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精神就是竹精神的体现。示例三:我选简 爱。简 爱幼时寄人篱下,她反抗舅母的虐待与洛伍德的严苛,以沉默的倔强捍卫尊严:成年后面对罗切斯特的爱情,她拒绝以情妇身份依附豪门,毅然出走,高呼“我们在上帝面前平等”的宣言;继承遗产后,她仍选择以经济独立的姿态回归爱情,更将财产平分给表亲。她身上那种坚毅独立的精神就是竹精神的体现。答案:(1)示例:竹之用处(2)①②示例:亭亭君,取其挺拔正直之意。③示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④感官(味觉/触觉/听觉)⑤写出了笋的鲜美脆嫩,表达了作者对笋的喜爱之情。⑥史册(3)示例:展厅布置与抱枕图案都以竹子为主要元素,粗细、远近浓淡交替的竹林背景下,古人或弹琴,或静坐,或畅谈,或吟诗,让人有一种“清风在竹林”的旷达飘逸之感。竹子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仰慕竹子终年常绿,素雅有节的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典型的文化符号,这个文创作品还曾获省级金奖哦!(4)①竹子本身用途多样,可入药、可食用、可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②从古至今竹作为国人笔下的常客,常吟常新,关于竹的诗句、故事众多;③竹挺拔有节,集生活实用和精神境界于一身,自然属性和人物的精神追求相互契合,被赋予了理想人格,成了品德高尚的化身。(5)示例:我选保尔。保尔积极投身革命,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建设中埋头苦干。当他陷入瘫痪和失明的困境时,他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内心的绝望,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他身上钢铁般的意志就是竹坚韧不拔精神的再现。本文是以“竹”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标题分析,第二题考查句子补写,第三题考查阅读拓展,第四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第五题考查阅读迁移。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6.【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①翻译:在乡里是个豪强。豪,强横,豪横,横暴。②翻译:最终成为了品行端正的人。卒,最终,终于。③翻译:巡视太仓,拜见曹祥。谒,拜访,拜见。④翻译:如果没有您,我父亲怎么能改过行善呢?微,如果没有。(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吕光洵)最终留下和(曹祥)夜晚长谈,才离开,并且赠送了丰厚的礼物给曹祥。断句:竟留夕谭/乃去/且厚赠之。(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能入选“人物 德行篇”。由“县令曹祥抶之,卒为善士”可知,曹祥作为县令,敢于惩治豪强,促使吕父改过自新,体现了他正直敢为、以理教化的德行;由“光洵语其故,祥不自得”可知,曹祥忘记旧怨,面对吕光洵的提及感到不安,体现了他不居功的谦逊;由“微翁,吾父安得改行善?其后,盖戴恩十余年如一日也”“且厚赠之”可知,吕光洵铭记曹祥对父亲的教化之恩,多年后仍感恩厚赠,体现了他知恩图报的德行。文中人物的正直、谦逊、感恩等品质均属“德行”范畴,故可入选。答案:(1)①强横,豪横,横暴②最终③拜访,拜见④如果没有(2)竟留夕谭/乃去/且厚赠之。(3)可以入选。①曹祥惩戒鞭打豪横乡里的吕父,说明他是一个执法严明、办事公正的好官;②吕光洵感县令曹祥当年对其父之恩,身为御史,屈尊拜访,可见他明是非、懂感恩、为人正直;③吕父横行乡里,遭到县令的责罚鞭打,幡然悔悟,最终成为一个大善人,可见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本文中的三个人物都有各自立世的德行,可以入选“人物 德行篇”。译文: 新昌人吕光洵的父亲,在乡里是个豪强,县令曹祥鞭打了他,(他)最终成为了品行端正的人。曹祥,是太仓州人。吕光洵担任御史时,巡视太仓,拜见曹祥。曹祥已经忘记了从前的事,吕光洵告诉他缘故,曹祥感到不安。吕光洵说:“如果没有您,我父亲怎么能改过行善呢?从那以后,(我父亲)大概十多年如一日地感激您的恩德啊。”(吕光洵)最终留下和(曹祥)夜晚长谈,才离开,并且赠送了丰厚的礼物给曹祥。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7.【解析】于今日耕耘,盼明日繁花 孩子怀揣着对明天的绮丽幻想,想去太空清扫、月亮种草、火星寻宝;妈妈则叮嘱着今天的琐碎,叠被、扫地、整理书包。这让我深思:明天的绚烂,离不开今天的铺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今天的点滴积累,是通往明天的基石。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成为知名作家之前,每日坚持写作,在平凡的日子里不断打磨自己的文字。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实现了自己在文学领域的梦想。 然而,生活中不乏空有明天之志,却无今日之行的人。他们幻想着一夜成名、一步登天,却不愿在今天付出辛勤的努力。就像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了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为明天的成功创造可能。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今天更是至关重要。我们正处在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黄金时期。每一堂课的认真听讲,每一次作业的用心完成,每一次课外活动的积极参与,都是在为明天的发展积蓄力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不能只沉浸在对明天的美好憧憬中,而要立足今天,脚踏实地。在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今天,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努力书写华章。相信在今天的耕耘下,明天必将迎来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本题考查材料(命题)作文。审题时需抓住“明天与今天的关系”这一核心。材料中孩子畅想明天在太空清扫垃圾、在月亮种花草、在火星开矿寻宝,充满奇幻与远大抱负;而妈妈强调今天要叠被子、扫地、整理书包,是平凡琐碎的日常。立意可确定为:今天的基础性作用对明天的决定意义,或明天的理想需通过今天的努力实现。选材构思上,可先叙述自己曾对明天有宏大梦想,却忽视今天的积累,导致梦想受阻的故事;也可列举古今名人怀揣明天的理想,在今天脚踏实地奋斗最终成功的事例;还可结合自身学习生活,阐述今天认真学习、培养习惯对明天发展的重要性,使文章层次清晰,论证有力。文章围绕明天与今天的关系展开,观点明确。以孩子与妈妈的对话引出论题,引用名言,列举村上春树等事例,正反论证今天的重要性。结合青少年实际,强调把握今天的意义。层次清晰,逻辑连贯,语言流畅,是一篇颇具说服力的佳作。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