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1.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本草经集注》中有“孔雀石(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碱式碳酸铜属于碱类B.“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中“剪刀冷”说明金属熔点低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2.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愚人节这天小明决定送妈妈一个“无壳鸡蛋”,他从厨房中取来一个鸡蛋及一杯物质,将蛋泡在其中,只见蛋的表面冒出大量气泡,两天后就得到了一个没有壳的蛋。他应取下列哪一种物质( )A.醋 B.高粱酒 C.酱油 D.食盐水3.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Ca(OH)2 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与CO2 反应生成水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D.能与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CaCO3 沉淀4.魔术“水”变红(如图),杯子中事先涂有酚酞溶液,然后加入“水”,则加入的“水”是( )A.H2O B.HNO3溶液C.NaOH溶液 D.NaCl溶液5.如图是某同学总结出的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B.②中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C.③中与硝酸钠溶液能发生反应D.④可解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6.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Fe、HCl(稀)、NaOH(溶液)、AgNO3 (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则物质B为( )A.Fe B.NaOH (溶液)C.HCl (稀) D.AgNO3 (溶液)7.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氢氧化钾的流程如下:在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8.氯化锌在工业上作为生产活性炭的活化剂,使活性炭成为多孔性物质,增大其表面积。在Zn、ZnO、ZnCO3、盐酸和CaCl2溶液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的组合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9.如图中的文物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之一,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O2、CO2作用产生的,其化学式为Cu2(OH)2CO3,请用学过的方法对其展开探究。(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Cu2(OH)2CO3 的物理性质为(写“色、态”) 。(2)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先要了解物质所属的类别,从不同分类标准分析“铜绿”不属于 。A.铜盐 B.碳酸盐 C.碱式盐 D.碱E.含氧酸盐 F.无氧酸盐(3)你从“铜绿”的组成和类别预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如热稳定性或与哪些物质反应,任写2点)。(4)经过实验探究,以“铜绿”为反应物可以实现以下物质转化:铜绿CuCl2Cu(OH)2CuOCu经观察反应①固体物质溶解,有气泡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请从不同角度分析反应④的变化(仔细对比,写出其中一个变化) 。10.(2024·浙江台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相邻的两物质反应都能生成硫酸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盐是硫酸钠 B.乙盐是氯化钡C.溶解性:甲盐<硫酸钡 D.都是复分解反应11.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3O4FeFeCl3B.H2O2H2H2OC.CaCl2溶液CaCO3CO2D.CuSO4溶液CuCuO12.分别能实现下列从左到右转化的单质是( )金属 单质 +O2 → 碱性 氧化物 +H2O → 碱 +酸或酸性氧化物→ 盐非金属 单质 +O2 → 酸性 氧化物 +H2O → 酸 +碱或碱性氧化物→ 盐A.Ca和C B.Ca和ClC.Cu和C D.Cu和Cl13.现有CuO、Fe、H2、Ba(OH)2 溶液、K2CO3 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A.3个 B.5个C.4个 D.6个14.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部分变质,要除去变质生成的Na2CO3可以选择适量的( )A.Ca(OH)2溶液 B.稀盐酸C.CaCl2溶液 D.Ca(NO3)2溶液15.试管内壁附着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B.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C.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留下的红色物质D.用足量CO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16.如图,A、B、C、D、E各代表水、铁、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D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 。(3)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中,置换反应共有 个。17.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图:(1)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K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1.C 碱式碳酸铜属于盐,A错误;“剪刀冷”说明环境温度低,B错误;“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硫酸铜和铁的置换反应,C正确;“玉不琢不成器”的过程为物质形态改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2.A 同类别的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钙盐和二氧化碳气体;小明的实验中产生大量的气泡,选用的应该是酸,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3.D A项,碱能与CO2反应生成水和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属于碱的共性;B项,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和盐,属于碱的共性;C项,碱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属于碱的共性;D项,能与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CaCO3 沉淀是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反应,不属于碱的共性。4.C 碱(NaOH)溶液能使酚酞变红,C正确。5.C Ca(OH)2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正确;Ca(OH)2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B正确;NaNO3溶液与Ca(OH)2不反应,C错误;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D正确。6.C 酸与碱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而金属单质与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由此可确定A为NaOH溶液,B为稀HCl,C为Fe,稀HCl与AgNO3溶液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为AgNO3溶液。7.C 该流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是:CaCO3CaO+CO2↑(分解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Ca(OH)2+K2CO3CaCO3↓+2KOH(复分解反应)。8.B 题给物质之间发生反应:Zn+2HClZnCl2+H2↑、ZnO+2HClZnCl2+H2O、ZnCO3+2HClZnCl2+H2O+CO2↑,选B。9.(1)绿色固体 (2)DF (3)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4)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5)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氧化物变成单质(或铜元素由+2 价变为0价)解析:(1)铜器表面有一层“绿锈”,说明Cu2(OH)2CO3的物理性质:绿色固体。(2)铜绿属于铜盐、碳酸盐、碱式盐、含氧酸盐,不属于碱、无氧酸盐,故选D、F。(3)铜绿受热易分解,为碱式盐,故可能具有的性质: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4)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CuCl2、CO2和水;CuCl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Cu(OH)2,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CuO被还原生成铜。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5)CuO被还原为铜,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氧化物变成单质(铜元素由+2 价变为0价)。10.D A项,甲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则酸为硫酸,甲盐为钡盐,错误;B项,乙盐能与碱反应生成硫酸钡,则碱为氢氧化钡,乙盐为硫酸盐,错误;C项,甲盐可以和乙盐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硫酸钡的溶解度较两者小,错误;D项,反应均为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11.D A项中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B项中H2O2分解生成H2O和O2;C项中CaCl2和CO2不反应。12.A Ca能完成题中的转化,但是Cl2与氧气不反应,不能实现题中的转化,B不符合题意;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是碱性氧化物,但是CuO与水不反应,C、D不符合题意。13.B 常温下能够两两发生反应属于复分解的有5个:CuO+H2SO4、Ba(OH)2+H2SO4、Ba(OH)2+K2CO3、K2CO3+H2SO4、NaOH+H2SO4。14.A Na2CO3与Ca(OH)2溶液发生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过滤除去CaCO3后可得NaOH溶液。15.C A项,露置的石灰水会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难溶物CaCO3,CaCO3能与HCl反应而被除去:CaCO3+2HClCaCl2+H2O+CO2↑;B项,红褐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Fe(OH)3,能与盐酸反应而被除去:Fe(OH)3+3HClFeCl3+3H2O;C项,生成的红色物质是铜,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H后,不能与盐酸反应而被除去;D项,生成的黑色物质是铁,Fe的金属活动性较强,能与盐酸反应而被除去:Fe+2HClFeCl2+H2↑。16.(1)Fe CuSO4 CO2(2)CuSO4+Ba(OH)2Cu(OH)2↓+BaSO4↓ (3)1解析:(1)题给五种物质中,常温下水只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铁只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二氧化碳与水和氢氧化钡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硫酸铜溶液除能与铁反应外,还能与氢氧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故C为氢氧化钡,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则B为硫酸铜,D为二氧化碳,A为铁,E为水。(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只有A与B的反应为置换反应。17.(1)漏斗 (2)置换反应 (3)CaCO3(4)Ca(OH)2+K2CO3CaCO3↓+2KOH(5)2KOH+CO2K2CO3+H2O解析:(1)结合流程,操作a为分离溶液和不溶物,为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2)碳酸钙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的反应为化合反应,Ca(OH)2和K2CO3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置换反应。(3)结合流程图,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CO3。(4)Ca(OH)2与灰汁(含K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5)KOH容易和空气中的CO2反应:2KOH+CO2K2CO3+H2O。4 / 4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课程 标准 1.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能解释原因。 2.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分点突破(一) 酸、碱、盐的性质1.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以盐酸为例)(1)盐酸可与下列物质反应:写出盐酸分别与上述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①铁: , ;②氧化铜: , ;③烧碱: , ;④硝酸银: , 。(2)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以NaOH为例)(1)主要化学性质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 应类型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显 ,酚酞溶液遇碱显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如CO2) 2NaOH+CO2Na2CO3+H2O与酸反应(如HCl) NaOH+HClNaCl+H2O与某些盐反应(如CuSO4) 2NaOH+CuSO4Na2SO4+Cu(OH)2↓(2)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3.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以Na2CO3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主要化学性质(2)同一类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组成上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阳离子。1.人体中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可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过多会使人感到不适,服用适量“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可使症状明显减轻,Al(OH)3属于 (填“酸”“碱”或“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物质类别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SO2和CO2同为酸性氧化物,试根据CO2的性质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指出反应类型。(1)SO2+H2O , ;(2)SO2+CaO , ;(3)二氧化硫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 。(1)金属单质+酸盐+H2的反应中,金属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盐与酸、碱、盐的反应能否发生,需要看是否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与碱性氧化物、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均有盐和水生成,但均不是中和反应。1.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H2SO4 性质的描述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C.能与BaCl2 溶液反应生成BaSO4 沉淀D.能与Fe2O3 反应生成水2.某同学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3.(2024·四川眉山高一检测)X、Y、Z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H2O,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B.酸与碱的反应C.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分点突破(二) 物质的转化1.基本依据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即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实例(1)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①2Ca+O22CaO, ;②CaO+H2OCa(OH)2, ;③CaO+CO2CaCO3, ;④Ca(OH)2+Na2CO3CaCO3↓+2NaOH, ;⑤Ca(OH)2+2HClCaCl2+2H2O, ;⑥CaCO3+2HClCaCl2+CO2↑+H2O, 。(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图中序号所示转化所需反应物的化学式:①;② ;③ ;④ ;⑤ (答案合理即可)。摩擦剂是牙膏中能够和牙刷共同作用,擦去牙齿表面牙垢,减轻牙渍、牙菌斑、牙结石等外来物质的固体原料成分。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可以用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制备。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制备高纯碳酸钙的实验方案,流程图如下:【交流讨论】1.写出上述流程中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类型。2.以大理石、纯碱、稀盐酸为原料设计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并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单质到盐的转化部分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 部分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2.物质的转化的应用——物质制备方法的选择(1)确定物质制备方法的依据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工业生产中最适当方法的选择(3)实例:工业上制取NaOH①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②主要采用的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③过去曾采用的方法:Ca(OH)2+Na2CO3CaCO3↓+2NaOH。1.利用下列流程制取烧碱,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石灰石 生石灰 熟石灰 烧碱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2.以下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O2→CaCO3 B.CO→CO2C.H2O2→O2 D.Cu→Cu(OH)23.(2024·朝阳高一检测)某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方案:甲:CuCuSO4乙:CuCuOCuSO4丙:CuCu(NO3)2Cu(OH)2CuSO4下列是对上述三种方案的解析与评价,正确的是( )A.甲方案最简便可行 B.乙方案最经济合理C.丙方案最经济合理 D.三种方案均能达到预期目的物质转化规律(归纳与论证)【典例】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①C+O2CO2;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规律方法】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1)以“强制弱”规律①强酸制弱酸如Na2CO3+2HCl2NaCl+CO2↑+H2O;②强碱制弱碱如FeCl3+3NaOHFe(OH)3↓+3NaCl;③活泼性强的金属制活泼性弱的金属如Fe+CuSO4Cu+FeSO4。(2)易溶制难溶如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迁移应用】1.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通常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2发生反应的是( )A.H2SO4 B.CaOC.H2O D.NaOH2.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Mg→MgCl2 B.CuO→Cu(OH)2C.CaCO3→CaO D.KClO3→KCl3.(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检测)关于物质转化规律“单质(酸性或碱性)氧化物酸或碱盐”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单质为碳,氧化物可以为COB.“Ca→CaO→Ca(OH)2→CaCO3”符合该转化规律C.若钠元素可实现转化,则碱为Na2CO3D.单质铁能实现上述物质间的转化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在晒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B.冰融化C.炒菜时油锅着火D.日光灯照明2.含碳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CCOCO2H2CO3K2C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CO2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故都属于酸性氧化物B.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C.由图可知,C不能一步转化为CO2D.K2CO3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K2CO3 是碱3.钙片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下列制取CaCO3的流程不正确的是( )A.CaOCaCO3B.Na2CO3CaCO3C.CaOCa(OH)2CaCO3D.BaCO3CaCO3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A.CaO B.H2SO4C.NaOH D.CO5.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铜绿ACu(OH)2BCu(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④ ;⑤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基础知识·准落实】分点突破(一)师生互动1.(1)①Fe+2HClFeCl2+H2↑ 置换反应 ②CuO+2HClCuCl2+H2O 复分解反应 ③NaOH+HClNaCl+H2O 复分解反应 ④AgNO3+HClAgCl↓+HNO3 复分解反应 (2)H+ 2.(1)蓝色 红色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2)OH- 3.(1)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BaCl2BaCO3↓+2NaCl探究活动1.提示:碱 Al(OH)3+3HClAlCl3+3H2O2.提示:(1)H2SO3 化合反应 (2)CaSO3 化合反应 (3)SO2+Ca(OH)2CaSO3↓+H2O 复分解反应自主练习1.C 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不是酸的共同性质,C符合题意。2.D 盐酸与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可以反应,但是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A错误;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B错误;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现象相同,无法鉴别,C错误;适量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碳酸钙白色沉淀,而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鉴别,D正确。3.A A项,盐和盐反应没有水生成;B项,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项,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D项,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分点突破(二)师生互动2.(1)①化合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化合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⑤复分解反应 ⑥复分解反应 (2)①O2 ②H2O③Ca(OH)2 ④CaO ⑤Ca(OH)2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①CaCO3CaO+CO2↑;分解反应。②CaO+H2OCa(OH)2;化合反应。③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2.提示:化学方程式: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CaCl2+Na2CO3CaCO3↓+2NaCl。自主练习1.B CaCO3高温煅烧,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生石灰(CaO)、CO2;CaO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Ca(OH)2与纯碱(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烧碱(NaOH),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故选B。2.D A中:CO2CaCO3,能一步转化;B中:COCO2,能一步转化;C中:H2O2O2,能一步转化;D中:Cu不能一步转化为Cu(OH)2。3.B 铜与稀硫酸无法反应,甲方案不可行,A、D错误;乙方案涉及化学原料较少,产物无污染,最为经济合理,B正确;丙方案涉及原料较多,不够经济,C错误。【关键能力·细培养】【典例】 ②CO2+H2OH2CO3③CO2+Ca(OH)2CaCO3↓+H2O④Fe+2HClFeCl2+H2↑⑤CaO+2HClCaCl2+H2O⑥Ca(OH)2+2HClCaCl2+2H2O⑦CaO+H2OCa(OH)2解析: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必定符合同一标准,就会有某一共同的性质,利用一类物质和另一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出物质之间转化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化学通性: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金属碱性氧化物,该题对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限定了8种物质,从这8种物质中选出符合条件的物质进行各类物质间的转化。迁移应用1.A CO2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H2SO4发生反应,可以与碱性氧化物CaO反应生成CaCO3,能够与水反应产生H2CO3,能够与碱NaOH发生反应产生Na2CO3、H2O,选A。2.B A项,要一步实现Mg→MgCl2,可由镁与氯气反应;B项,氧化铜不能一步实现CuO→Cu(OH)2;C项,要一步实现CaCO3→CaO,煅烧就可以;D项,要一步实现KClO3→KCl,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就可以。3.B A项,CO不是酸性或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或碱,错误;C项,Na2CO3属于盐,不是碱,错误;D项,铁与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1.C 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冰融化、日光灯照明的过程中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炒菜时油锅着火是油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B CO是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①②③是化合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B正确;氧气充足,C和氧气点燃生成CO2,C错误;K2CO3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K2CO3是盐,D错误。3.D A项,CaO、CO2分别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两者可以反应生成CaCO3,正确;B项,Na2CO3和CaCl2生成CaCO3沉淀和氯化钠,正确;C项,CaO和水生成Ca(OH)2,Ca(OH)2和CO2生成CaCO3沉淀,正确;D项,BaCO3为沉淀,不和氯化钙反应,错误。4.B 硫酸既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B正确。5.(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3)Cu(OH)2CuO+H2O CuO+H2Cu+H2O(4)① ②③ ④解析:“铜绿”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CO2,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A是氯化铜、B是氧化铜。(1)“铜绿”是Cu2(OH)2CO3,由铜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式盐。(2)“铜绿”[Cu2(OH)2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3)反应④是Cu(OH)2加热分解为CuO和水:Cu(OH)2CuO+H2O;反应⑤是用氢气还原CuO生成铜和水:CuO+H2Cu+H2O。(4)氯化铜和NaOH反应生成Cu(OH)2和NaCl;题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②③,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④。7 / 7(共87张PPT)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课程 标准 1.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能解释原因。2.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目 录1、基础知识·准落实4、学科素养·稳提升2、关键能力·细培养3、教学效果·勤检测基础知识·准落实1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分点突破(一) 酸、碱、盐的性质1.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以盐酸为例)(1)盐酸可与下列物质反应:写出盐酸分别与上述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①铁: , ;Fe+2HCl FeCl2+H2↑ 置换反应 ②氧化铜: , ;③烧碱: , ;④硝酸银: , 。CuO+2HCl CuCl2+H2O 复分解反应 NaOH+HCl NaCl+H2O 复分解反应AgNO3+HCl AgCl↓+HNO3 复分解反应(2)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H+ 2.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以NaOH为例)(1)主要化学性质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显 ,酚酞溶液遇碱显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如CO2) 蓝色 红色 复分解反应 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与酸反应(如HCl) 与某些盐反应(如CuSO4) (2)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OH- 3.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以Na2CO3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主要化学性质(2)同一类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组成上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阳离子。1. 人体中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可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过多会使人感到不适,服用适量“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可使症状明显减轻,Al(OH)3属于 (填“酸”“碱”或“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示:碱 Al(OH)3+3HCl AlCl3+3H2O2. 根据物质类别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SO2和CO2同为酸性氧化物,试根据CO2的性质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指出反应类型。(1)SO2+H2O , ;提示: H2SO3 化合反应 (2)SO2+CaO , ;提示: CaSO3 化合反应 (3)二氧化硫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 。提示: SO2+Ca(OH)2 CaSO3↓+H2O 复分解反应(1)金属单质+酸 盐+H2的反应中,金属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盐与酸、碱、盐的反应能否发生,需要看是否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与碱性氧化物、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均有盐和水生成,但均不是中和反应。1. 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H2SO4 性质的描述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C. 能与BaCl2 溶液反应生成BaSO4 沉淀D. 能与Fe2O3 反应生成水解析: 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不是酸的共同性质,C符合题意。2. 某同学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析: 盐酸与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可以反应,但是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A错误;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B错误;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现象相同,无法鉴别,C错误;适量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碳酸钙白色沉淀,而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鉴别,D正确。3. (2024·四川眉山高一检测)X、Y、Z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H2O,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 盐和盐的反应 B. 酸与碱的反应C.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D. 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解析: A项,盐和盐反应没有水生成;B项,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项,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D项,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分点突破(二) 物质的转化1. 基本依据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即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 实例(1)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①2Ca+O2 2CaO, ;②CaO+H2O Ca(OH)2, ;③CaO+CO2 CaCO3,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④Ca(OH)2+Na2CO3 CaCO3↓+2NaOH, ;⑤Ca(OH)2+2HCl CaCl2+2H2O, ;⑥CaCO3+2HCl CaCl2+CO2↑+H2O,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图中序号所示转化所需反应物的化学式: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合理即可)。O2 H2O Ca(OH)2 CaO Ca(OH)2 摩擦剂是牙膏中能够和牙刷共同作用,擦去牙齿表面牙垢,减轻牙渍、牙菌斑、牙结石等外来物质的固体原料成分。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可以用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制备。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制备高纯碳酸钙的实验方案,流程图如下:【交流讨论】1. 写出上述流程中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类型。提示:①CaCO3 CaO+CO2↑;分解反应。②CaO+H2O Ca(OH)2;化合反应。③Ca(OH)2+Na2CO3 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2. 以大理石、纯碱、稀盐酸为原料设计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并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化学方程式:①CaCO3+2HCl CaCl2+H2O+CO2↑,②CaCl2+Na2CO3 CaCO3↓+2NaCl。1. 单质到盐的转化部分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碱 盐部分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酸盐(1)确定物质制备方法的依据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工业生产中最适当方法的选择2. 物质的转化的应用——物质制备方法的选择③过去曾采用的方法:Ca(OH)2+Na2CO3 CaCO3↓+2NaOH。(3)实例:工业上制取NaOH①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②主要采用的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1. 利用下列流程制取烧碱,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石灰石 生石灰 熟石灰 烧碱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C. 复分解反应 D. 分解反应解析: CaCO3高温煅烧,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生石灰(CaO)、CO2;CaO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Ca(OH)2与纯碱(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烧碱(NaOH),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故选B。2. 以下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O2→CaCO3 B. CO→CO2C. H2O2→O2 D. Cu→Cu(OH)2解析: A中:CO2 CaCO3,能一步转化;B中:CO CO2,能一步转化;C中:H2O2 O2,能一步转化;D中:Cu不能一步转化为Cu(OH)2。3. (2024·朝阳高一检测)某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方案:甲:Cu CuSO4乙:Cu CuO CuSO4丙:Cu Cu(NO3)2 Cu(OH)2 CuSO4下列是对上述三种方案的解析与评价,正确的是( )A. 甲方案最简便可行B. 乙方案最经济合理C. 丙方案最经济合理D. 三种方案均能达到预期目的解析: 铜与稀硫酸无法反应,甲方案不可行,A、D错误;乙方案涉及化学原料较少,产物无污染,最为经济合理,B正确;丙方案涉及原料较多,不够经济,C错误。关键能力·细培养2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物质转化规律(归纳与论证)【典例】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①C+O2 CO2;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O2+H2O H2CO3CO2+Ca(OH)2 CaCO3↓+H2OFe+2HCl FeCl2+H2↑CaO+2HCl CaCl2+H2OCa(OH)2+2HCl CaCl2+2H2OCaO+H2O Ca(OH)2解析: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必定符合同一标准,就会有某一共同的性质,利用一类物质和另一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出物质之间转化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化学通性:非金属 酸性氧化物 ;金属 碱性氧化物 ,该题对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限定了8种物质,从这8种物质中选出符合条件的物质进行各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方法】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1)以“强制弱”规律①强酸制弱酸如Na2CO3+2HCl 2NaCl+CO2↑+H2O;②强碱制弱碱如FeCl3+3NaOH Fe(OH)3↓+3NaCl;③活泼性强的金属制活泼性弱的金属如Fe+CuSO4 Cu+FeSO4。(2)易溶制难溶如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Na2SO4+BaCl2 BaSO4↓+2NaCl。【迁移应用】1.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通常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2发生反应的是( )A. H2SO4 B. CaOC. H2O D. NaOH解析: CO2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H2SO4发生反应,可以与碱性氧化物CaO反应生成CaCO3,能够与水反应产生H2CO3,能够与碱NaOH发生反应产生Na2CO3、H2O,选A。2. 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Mg→MgCl2 B. CuO→Cu(OH)2C. CaCO3→CaO D. KClO3→KCl解析: A项,要一步实现Mg→MgCl2,可由镁与氯气反应;B项,氧化铜不能一步实现CuO→Cu(OH)2;C项,要一步实现CaCO3→CaO,煅烧就可以;D项,要一步实现KClO3→KCl,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就可以。3. (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检测)关于物质转化规律“单质 (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酸或碱 盐”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单质为碳,氧化物可以为COB. “Ca→CaO→Ca(OH)2→CaCO3”符合该转化规律C. 若钠元素可实现转化,则碱为Na2CO3D. 单质铁能实现上述物质间的转化解析: A项,CO不是酸性或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或碱,错误;C项,Na2CO3属于盐,不是碱,错误;D项,铁与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3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在晒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B. 冰融化C. 炒菜时油锅着火D. 日光灯照明解析: 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冰融化、日光灯照明的过程中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炒菜时油锅着火是油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 含碳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C CO CO2 H2CO3 K2C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CO2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故都属于酸性氧化物B.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C. 由图可知,C不能一步转化为CO2D. K2CO3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K2CO3 是碱解析: CO是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①②③是化合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B正确;氧气充足,C和氧气点燃生成CO2,C错误;K2CO3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K2CO3是盐,D错误。3. 钙片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下列制取CaCO3的流程不正确的是( )A. CaO CaCO3B. Na2CO3 CaCO3C. CaO Ca(OH)2 CaCO3D. BaCO3 CaCO3解析: A项,CaO、CO2分别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两者可以反应生成CaCO3,正确;B项,Na2CO3和CaCl2生成CaCO3沉淀和氯化钠,正确;C项,CaO和水生成Ca(OH)2,Ca(OH)2和CO2生成CaCO3沉淀,正确;D项,BaCO3为沉淀,不和氯化钙反应,错误。4.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 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 盐+水A. CaO B. H2SO4C. NaOH D. CO解析: 硫酸既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B正确。5. 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 铜绿 A Cu(OH)2 B Cu(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解析:“铜绿”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CO2,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A是氯化铜、B是氧化铜。(1)“铜绿”是Cu2(OH)2CO3,由铜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式盐。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铜绿”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CO2,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A是氯化铜、B是氧化铜。(2)“铜绿”[Cu2(OH)2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 2CuCl2+3H2O+CO2↑。Cu2(OH)2CO3+4HCl 2CuCl2+3H2O+CO2↑⑤ 。CuO+H2 Cu+H2O(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④ ;Cu(OH)2 CuO+H2O解析:“铜绿”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CO2,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A是氯化铜、B是氧化铜。(3)反应④是Cu(OH)2加热分解为CuO和水:Cu(OH)2CuO+H2O;反应⑤是用氢气还原CuO生成铜和水:CuO+H2 Cu+H2O。(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解析:“铜绿”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CO2,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A是氯化铜、B是氧化铜。(4)氯化铜和NaOH反应生成Cu(OH)2和NaCl;题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②③,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④。① ②③ ④ 学科素养·稳提升4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1. 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本草经集注》中有“孔雀石(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碱式碳酸铜属于碱类B.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中“剪刀冷”说明金属熔点低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碱式碳酸铜属于盐,A错误;“剪刀冷”说明环境温度低,B错误;“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硫酸铜和铁的置换反应,C正确;“玉不琢不成器”的过程为物质形态改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愚人节这天小明决定送妈妈一个“无壳鸡蛋”,他从厨房中取来一个鸡蛋及一杯物质,将蛋泡在其中,只见蛋的表面冒出大量气泡,两天后就得到了一个没有壳的蛋。他应取下列哪一种物质( )A. 醋 B. 高粱酒 C. 酱油 D. 食盐水解析: 同类别的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钙盐和二氧化碳气体;小明的实验中产生大量的气泡,选用的应该是酸,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Ca(OH)2 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 能与CO2 反应生成水B.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D. 能与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CaCO3 沉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A项,碱能与CO2反应生成水和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属于碱的共性;B项,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和盐,属于碱的共性;C项,碱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属于碱的共性;D项,能与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CaCO3 沉淀是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反应,不属于碱的共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 魔术“水”变红(如图),杯子中事先涂有酚酞溶液,然后加入“水”,则加入的“水”是( )A. H2O B. HNO3溶液C. NaOH溶液 D. NaCl溶液解析: 碱(NaOH)溶液能使酚酞变红,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 如图是某同学总结出的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C. ③中与硝酸钠溶液能发生反应D. ④可解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Ca(OH)2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正确;Ca(OH)2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 CaCl2+2H2O,B正确;NaNO3溶液与Ca(OH)2不反应,C错误;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的原因是Ca(OH)2+CO2 CaCO3↓+H2O,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 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Fe、HCl (稀)、NaOH(溶液)、AgNO3 (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则物质B为( )A. Fe B. NaOH (溶液)C. HCl (稀) D. AgNO3 (溶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酸与碱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而金属单质与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由此可确定A为NaOH溶液,B为稀HCl,C为Fe,稀HCl与AgNO3溶液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为AgNO3溶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 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氢氧化钾的流程如下:在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该流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是:CaCO3 CaO+CO2↑(分解反应);CaO+H2O Ca(OH)2(化合反应);Ca(OH)2+K2CO3 CaCO3↓+2KOH(复分解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 氯化锌在工业上作为生产活性炭的活化剂,使活性炭成为多孔性物质,增大其表面积。在Zn、ZnO、ZnCO3、盐酸和CaCl2溶液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的组合有( )A. 2种 B. 3种C. 4种 D. 5种解析: 题给物质之间发生反应:Zn+2HCl ZnCl2+H2↑、ZnO+2HCl ZnCl2+H2O、ZnCO3+2HCl ZnCl2+H2O+CO2↑,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 如图中的文物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之一,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O2、CO2作用产生的,其化学式为Cu2(OH)2CO3,请用学过的方法对其展开探究。(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Cu2(OH)2CO3 的物理性质为(写“色、态”) 。解析: 铜器表面有一层“绿锈”,说明Cu2(OH)2CO3的物理性质:绿色固体。绿色固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先要了解物质所属的类别,从不同分类标准分析“铜绿”不属于 。A. 铜盐 B. 碳酸盐 C. 碱式盐 D. 碱E. 含氧酸盐 F. 无氧酸盐解析: 铜绿属于铜盐、碳酸盐、碱式盐、含氧酸盐,不属于碱、无氧酸盐,故选D、F。DF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你从“铜绿”的组成和类别预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如热稳定性或与哪些物质反应,任写2点)。解析: 铜绿受热易分解,为碱式盐,故可能具有的性质: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经过实验探究,以“铜绿”为反应物可以实现以下物质转化:铜绿 CuCl2 Cu(OH)2 CuO Cu经观察反应①固体物质溶解,有气泡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4HCl 2CuCl2+3H2O+CO2↑解析: 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CuCl2、CO2和水;CuCl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Cu(OH)2,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CuO被还原生成铜。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4HCl 2CuCl2+CO2↑+3H2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请从不同角度分析反应④的变化(仔细对比,写出其中一个变化) 。解析: CuO被还原为铜,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氧化物变成单质(铜元素由+2 价变为0价)。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氧化物变成单质(或铜元素由+2 价变为0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 (2024·浙江台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相邻的两物质反应都能生成硫酸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盐是硫酸钠 B. 乙盐是氯化钡C. 溶解性:甲盐<硫酸钡 D. 都是复分解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A项,甲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则酸为硫酸,甲盐为钡盐,错误;B项,乙盐能与碱反应生成硫酸钡,则碱为氢氧化钡,乙盐为硫酸盐,错误;C项,甲盐可以和乙盐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硫酸钡的溶解度较两者小,错误;D项,反应均为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 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3O4 Fe FeCl3C. CaCl2溶液 CaCO3 CO2解析: A项中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B项中H2O2分解生成H2O和O2;C项中CaCl2和CO2不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 分别能实现下列从左到右转化的单质是( )金属 单质 +O2 → 碱性 氧化物 +H2O → 碱 +酸或酸性氧化物→ 盐非金属 单质 +O2 → 酸性 氧化物 +H2O → 酸 +碱或碱性氧化物→ 盐A. Ca和C B. Ca和ClC. Cu和C D. Cu和C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Ca能完成题中的转化,但是Cl2与氧气不反应,不能实现题中的转化,B不符合题意;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是碱性氧化物,但是CuO与水不反应,C、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 现有CuO、Fe、H2、Ba(OH)2 溶液、K2CO3 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A. 3个 B. 5个C. 4个 D. 6个解析: 常温下能够两两发生反应属于复分解的有5个:CuO+H2SO4、Ba(OH)2+H2SO4、Ba(OH)2+K2CO3、K2CO3+H2SO4、NaOH+H2SO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部分变质,要除去变质生成的Na2CO3可以选择适量的( )A. Ca(OH)2溶液 B. 稀盐酸C. CaCl2溶液 D. Ca(NO3)2溶液解析: Na2CO3与Ca(OH)2溶液发生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过滤除去CaCO3后可得NaOH溶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 试管内壁附着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 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B.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C. 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留下的红色物质D. 用足量CO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A项,露置的石灰水会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难溶物CaCO3,CaCO3能与HCl反应而被除去:CaCO3+2HCl CaCl2+H2O+CO2↑;B项,红褐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Fe(OH)3,能与盐酸反应而被除去:Fe(OH)3+3HCl FeCl3+3H2O;C项,生成的红色物质是铜,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H后,不能与盐酸反应而被除去;D项,生成的黑色物质是铁,Fe的金属活动性较强,能与盐酸反应而被除去:Fe+2HCl FeCl2+H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6. 如图,A、B、C、D、E各代表水、铁、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D 。Fe CuSO4 CO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题给五种物质中,常温下水只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铁只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二氧化碳与水和氢氧化钡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硫酸铜溶液除能与铁反应外,还能与氢氧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故C为氢氧化钡,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则B为硫酸铜,D为二氧化碳,A为铁,E为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 。(3)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中,置换反应共有 个。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只有A与B的反应为置换反应。CuSO4+Ba(OH)2 Cu(OH)2↓+BaSO4↓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 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解析: 结合流程,操作a为分离溶液和不溶物,为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漏斗 (2)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解析: 碳酸钙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的反应为化合反应,Ca(OH)2和K2CO3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置换反应。(3)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解析: 结合流程图,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CO3。置换反应 CaCO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K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Ca(OH)2与灰汁(含K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 CaCO3↓+2KOH。(5)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解析: KOH容易和空气中的CO2反应:2KOH+CO2K2CO3+H2O。Ca(OH)2+K2CO3 CaCO3↓+2KOH2KOH+CO2K2CO3+H2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docx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pptx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