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与朱元思书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上册熟读文章,结合文章背景,诗人生平把握本文情感,理解深意。培养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和诗歌审美情趣,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学习目标同学们,当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你面前时,你会想起哪些诗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 《 卜算子·咏梅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 《 游山西村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 《 行路难·其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 《 望岳 》今天,我们就跟随吴均的脚步去探寻那美丽的富春山吧!课前导入富春山在浙江桐庐县南(今富春江镇)。一名严陵山 。前临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严陵濑 ,为汉隐士严光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钓台 ,西为宋处士谢翱哭文天祥处。地名介绍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柳恽转荐吴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赋诗,深为赏识,任为待诏,累升至奉朝请。吴均通史学。在任奉朝请期间,私撰《齐春秋》,成稿30卷。武帝不悦,以“其书不实”为名,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不久,武帝又召令撰《通史》。吴均撰本纪、世家已毕,惟列传未就而卒。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将青山、石门山景物描绘得如诗如画、惟妙惟肖,为六朝骈文名著。现存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鲁迅誉为“卓然可观”。其中《清溪神庙》、《阳羡鹅笼》尤为出色。一、作者简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二、故事背景“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特点:讲求对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文学常识这篇文章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类书《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但这段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文字,却成为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文章出处朗读并理解每一句话的大意。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朗读课文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俱:全,都。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从流飘荡:(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从,顺、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指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三、课文翻译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许:表示大约的数量。独绝:独一无二。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漂碧:青绿色。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负,凭依。竞,争逐。轩邈: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 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好像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激:冲击。 泠泠作响: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越。 好:美丽的。 嘤嘤成韵:鸣声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千转:不停地叫。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鸢飞戾天:老鹰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高位。戾,至。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息,停止,平息。 经纶世务:办理政务。经纶,处理国家大事。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枝。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第一部分(第①段):总述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第二部分(第②③段):“异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四、课文分段1.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共色”二字。 “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问题归纳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 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感。3. 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4.《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什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7. 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慨呢?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六、课文主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猛浪若奔(bēn)B.互相轩邈(miǎo) 泠泠作响(líng) 直视无碍(ài)C.嘤嘤成韵(yùn) 鸢飞戾天(lì) 窥谷忘反(kuī)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ào) 疏条交映(shū)【答案】D【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D项,“好”应读“hǎo”。课后练习(甲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②,猥③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④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⑤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⑥,麦陇朝雊⑦,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⑧,不一,山中人王维白。(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①山:指蓝田县(今属陕西)东的蓝田山(今属终南山)。裴迪:能诗,王维好友。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②经;经书。③猥:不合时宜地,自谦之词。④曩(nǎng):从前。⑤轻鱗:鱼名。⑥青皋:青草丛生的水岸边。⑦雊(gòu):野鸡鸣叫。⑧耿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的人给你捎信。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猛浪若奔(______) (2)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3)草木蔓发(_______) (4)倘能从我游乎(_____)2. 这里指飞奔的骏马 停止 蔓延生长 跟,和(甲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②,猥③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④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⑤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⑥,麦陇朝雊⑦,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⑧,不一,山中人王维白。(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①山:指蓝田县(今属陕西)东的蓝田山(今属终南山)。裴迪:能诗,王维好友。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②经;经书。③猥:不合时宜地,自谦之词。④曩(nǎng):从前。⑤轻鱗:鱼名。⑥青皋:青草丛生的水岸边。⑦雊(gòu):野鸡鸣叫。⑧耿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的人给你捎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3.(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2)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甲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②,猥③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④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⑤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⑥,麦陇朝雊⑦,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⑧,不一,山中人王维白。(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①山:指蓝田县(今属陕西)东的蓝田山(今属终南山)。裴迪:能诗,王维好友。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②经;经书。③猥:不合时宜地,自谦之词。④曩(nǎng):从前。⑤轻鱗:鱼名。⑥青皋:青草丛生的水岸边。⑦雊(gòu):野鸡鸣叫。⑧耿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的人给你捎信。4.研读(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其写景的方法角度与以下两个片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选择其中一个片段赏析它与划横线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片段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片段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4.(1)选择片段A: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写景。片段A直接描写了山和树木;乙文划线句直接对春天对景色进行描写,描绘了山中春天旖旎的风光。(2)选择片段B: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片断B动静结合,写出江水的明静和、清澈。乙文划线句动静结合,写出了春日的生机勃勃。阳羡书生 吴均东晋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彦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甚善。”乃于口中吐一铜盘奁子,奁子中具诸肴馔,海陆珍羞方丈,其器皿皆是铜物,气味芳美,世所罕见。酒数行,乃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要之。”彦曰:“甚善。”又于口中吐出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绝伦,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好,而实怀外心,向亦窃将一男子同来,书生既眠,暂唤之,愿君勿言。”彦曰:“甚善。”女人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女子吐一锦行幛,书生仍留女子共卧。男子谓彦曰:“此女子虽有情,心亦不尽,向复窃将女人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言。”彦曰:“善。”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二十许,共宴酌。戏调甚久,闻书生动声,男曰:“二人眠已觉。”因取所吐女子,还内口中。须臾,书生处女子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更吞向男子,独对彦坐。书生然后谓彦曰:“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耶。日已晚,便与君别。”还复吞此女子,诸铜器悉内口中。留大铜盘,可广二尺余。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大元中,彦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题,云是汉永平三年所作也。课外拓展译文:东晋时代阳羡人许彦,在绥安的山里行走,遇到一个书生,有十七八岁,躺在路边上,说是脚痛,请求在许彦的鹅笼子里歇歇脚,许彦觉得这是开玩笑。可是书生钻进了笼子里,笼子并不见变大,书生也没有变小,他和鹅安然地并排坐着,鹅也不惊恐。许彦背着笼子走,一点也不感觉分量加重。走到前边在树下休息,书生就出了笼子,对许彦说:“我要为您略设薄宴。”许彦说:“很好。”书生从嘴里吐出一个铜盘、一个小盒子,盒子里装满了各种食品,山珍海味很丰富。那些盛食品的器皿都是铜制的,食品气味鲜美,是世上少见的。喝过几杯酒,书生对许彦说:“我先前带着一个女人一起来,现在想邀请她来。”许彦说:“很好。”书生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女人,大约有十五六岁,衣服漂亮,容貌美好无比。三人一起坐着吃喝。过了一会儿,书生喝醉躺下了,这女子对许彦说:“我虽然和书生结为夫妻,但实际上心里想着别人。我先前也偷偷带了个男人一起来,书生已经睡了,暂且叫他来,请你别对书生说。”许彦说:“很好。”女人从嘴里吐出一个男子,年龄大约二十三四岁,也很聪明可爱。他和许彦问寒问暖地谈起话来。当书生快要从酒醉中醒过来时,女子嘴里吐出一个屏风。书生就又和女子一起睡下了。男子对许彦说:“这女子对我虽有情,我的心也没有全部给她。先前我也偷偷带了个女人来,现在想见见她,请你别说出去。”许彦说:“好。”男子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女子,二十来岁。他们一起吃喝,玩乐了很长时间。听到书生有响动,男子说:“他们二人睡醒了。”于是就拉过自己吐出来的女人,送进嘴里。过一会儿,和书生一起睡觉的女子出来了,对许彦说:“书生要起来了。”她吞下那男子,自己单独和许彦对坐着。书生随后起来对许彦说:“我想小睡一下竟睡长了,你一个人坐着闷闷不乐吧?天也晚了,要和你分别了。”说完,又吞进那个女子,各种铜器也全部塞进嘴里。留下一个大铜盘,宽有二尺多。和许彦告辞,说:“没有什么可奉献给你的,把这大铜盘送给你留作纪念吧。”晋孝武帝太元年间,许彦做了兰台令史,把这个大铜盘送给侍中张散。张散一看铜盘上刻的字,说是东汉永平三年制造的。国内影响:《阳羡书生》对明清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后,《阳羡书生》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作家回归传统、寻求艺术新变的依托。当代作家对“鹅笼书生”故事的接受主要也有三种方式:一是对“鹅笼书生”故事的直接敷陈演绎,如张晓风的《人环》;二是套用“鹅笼书生”套盒式结构模式来批判现实、观照人性的奥秘,如贾平凹的《太白山记·饮者》和计文君的《阳羡鹅笼》;三是以“鹅笼书生”故事为生发点去编织新的传奇,如赵端的《鹅笼书生》和杭程的《鹅笼书生》。 2023年1月,原创动画《中国奇谭》在视频网站bilibili播出,其中《鹅鹅鹅》一集改编自志怪小说《阳羡书生》。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