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简介

部编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咏雪》自学导学单
课题:《咏雪》(《世说新语》)
学习目标:
1. 语言运用:积累文言词汇(如“俄而”“拟”“未若”),体会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2. 思维能力:梳理对话结构,分析谢安家族的教育方式与人物性格。
3. 审美创造:感受“柳絮因风起”的意境美,尝试用比喻描写自然现象。
4. 文化自信:理解古代家庭教育的智慧与才情审美传统。
学习建议:静心朗读三遍,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圈画人物对话关键词;准备古汉语词典。
【开头语】
亲爱的同学:《咏雪》像一扇通往东晋文人雅士生活的窗,让我们窥见古人的才情与智慧。今天,请化身文化小侦探,通过短短71字,感受文言魅力、品析精妙比喻、领悟家教智慧。带上你的好奇心,开始探索吧!
【导学主体】
一、预学·初探
1. 扫清障碍
生字词注音释义:
俄而(é ér):________(不久)
差可拟(chā kě nǐ):________(大体可以相比)
未若(wèi ruò):________(不如)
精彩/难懂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为何用盐比喻雪?)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柳絮比盐妙在何处?)
2. 整体感知
一句话概括:________(谢安与子侄赏雪咏诗,谢道韫以柳絮喻雪赢得赞赏。)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 (1句):________(背景:寒雪日家庭聚会)
第二部分 (2-3句):________(咏雪:兄子“撒盐” vs 兄女“柳絮”)
第三部分 (4句):________(结局:谢安赞赏道韫才情)
3. 初感疑惑
核心问题:________(谢安为何更欣赏“柳絮”比喻?)
文化小贴士:________(东晋世家大族的家庭教育形式——“雅集”)
二、共学·深究
1. 聚焦语言·品味赏析
赏析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
我的赏析:
此句运用________(比喻),以柳絮的________(轻盈飘逸、色彩形态)比拟飞雪,比“撒盐”更显________(诗意与动态美),让人联想到春日漫天飞絮的柔美画面。
2. 探究思维·理解内涵
核心情感:通过咏雪对话,表达________(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与________(赞赏创新思维)。
深入思考:谢安“大笑乐”不直接评判,反映________(古代家庭教育重引导轻说教)的智慧,这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________(尊重多元表达)。
3. 审美体验·尝试创造
想象画面:
画面元素:________(庭院、纷飞白雪、捻须微笑的谢安、执笔孩童)
色彩氛围:________(青灰屋檐衬洁白飞雪,淡黄衣袍点缀其间,清雅静谧)
小小创作(二选一):
仿写:仿“柳絮因风起”,描写秋风中的落叶:
“____________未若枯蝶绕阶舞”。
改写:若你是谢朗(兄子),听到谢道韫的回答后,你会补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阿姊妙思!絮雪皆白,然絮更添生机。)
4. 文化浸润·拓展认知
文化链接:体现________(古代世家重视才情培养)和________(以自然意象抒怀的审美传统)。
我的看法:这种文化启示我们________(生活处处是诗,敏锐观察是创造之源)。
三、延学·拓展
1. 梳理巩固
好词佳句:________(俄而、欣然、未若、柳絮因风起)
思维导图核心分支:
事件 → 人物 → 比喻对比 → 文化价值
2. 拓展阅读
推荐篇目:________(《世说新语·言语篇》其他故事/《三字经》“谢道韫,能咏吟”)
对比思考:________(《咏雪》短小精悍,《王子猷雪夜访戴》重人物风骨,同显魏晋风度)
3. 联系生活
生活启发:________(家庭聚会时可玩“诗词比喻赛”,如用比喻形容夕阳、暴雨)
4. 跨学科联结(选做)
历史:________(东晋门阀制度与谢氏家族背景)
美术:________(为中国画《咏雪图》设计构图)
【结束语】
恭喜你完成本次探索!现在请思考:
1.你是否理解了“柳絮”胜于“盐”的深意?
2.谢安的教育方式给你哪些启发?
短短71字,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基因。愿你能像谢道韫一样,在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
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