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练习卷(培优)(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单元分层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练习卷(培优)(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单元分层作业

资源简介

三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第2章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4秋 奎文区期末)李老师和35个同学外出郊游,每顶帐篷可以住4人,有8顶帐篷,还有(  )人没住下。
A.4 B.3 C.1
2.(2023秋 福田区期末)田田解题时列出了“120﹣20×4”的算式,他解决的问题是(  )
A.买一双120元的球鞋和4双单价是20元的袜子,一共花了多少钱?
B.带120元去超市买东西,买了4双单价是20元的袜子,还剩多少钱?
C.每双120元的球鞋和每双20元的袜子各买4双,一共花了多少钱?
D.原价120元的球鞋降价20元后,买4双花去多少钱?
3.(2024春 钱塘区期末)小禾在算“30﹣□÷6”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她先算减法后算除法,算得的结果是3。正确得得数应该是(  )
A.18 B.24 C.28
4.(2024春 南昌期末)三(1)班同学在劳动课中学习了辣椒和西红柿的种植方法,如图是他们种植的辣椒和西红柿的数量,西红柿的数量为(  )棵。
A.341 B.310 C.372
5.(2024春 余姚市期末)关于36﹣9÷3和(36﹣9)÷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B.运算顺序相同,结果不同
C.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
D.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2024秋 黄岛区期末)水星绕太阳旋转一周约用88天,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比水星的4倍多13天。地球绕太阳一周约用     天。
7.(2024秋 禅城区期末)计算9+5﹣4要先算     法,计算9×5﹣4要先算     法,计算9+(5﹣4)要先算     法。
8.(2024秋 西山区期末)王老师买了8个足球,35个篮球,再买     个篮球,篮球的数量是足球的5倍。
9.(2024秋 潼南区期末)把78﹣73=5,45÷5=9两步计算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
10.(2024秋 长寿区期末)如图:要使长寿柚是红心柚数量的3倍,如果长寿柚的数量不变,红心柚应减少     个;如果红心柚的数量不变,长寿柚应增加     个。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1.(2023春 阳原县期末)把算式5+(3×7)的小括号去掉,结果不变。    
12.(2023秋 西乡县期中)8与24的和除以4得数是多少?算式为8+24÷4.    .
13.(2023秋 沈丘县月考)计算5×(98﹣5)时,要先算乘法。    
14.(2023春 汉滨区期末)120﹣20×5=100×5=500.    .
15.(2024春 井陉矿区校级期末)计算40÷5×9时,先算乘法再算除法,结果不变。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6.(2024春 铜山区期末)用递等式计算。
402﹣23+77
900﹣240÷4
67×(403﹣389)
(227+179)÷2
17.(2024春 牟平区期末)脱式计算。
(1)145×32﹣960÷32 (2)(86×49﹣1694)÷56
(3)128×[690÷(75﹣45)] (4)475÷19×(449﹣329)
五.应用题(共3小题)
18.(2025春 汶上县期中)有8个学游泳小组,每组9人,其中已经学会游泳的有56人,没有学会的有多少人?
先求:    。
列式为:    。
最后解答(列综合算式):    。
19.(2025春 长沙期中)妈妈烤了7盘饼干,每盘6块,分给小朋友30块,还剩多少块?
20.(2025春 长沙期中)文具店有72支铅笔,每8支装一盒,卖出5盒后,还剩多少支?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1.(2024秋 五华区期末)幼儿园王老师要给班里的小朋友买牛奶。
22.(2024秋 崂山区期末)王老师买17套衣服一共花了986元,每件上衣23元,每条裤子多少钱?
三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第2章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B C B D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4秋 奎文区期末)李老师和35个同学外出郊游,每顶帐篷可以住4人,有8顶帐篷,还有(  )人没住下。
A.4 B.3 C.1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A
【分析】用总人数除以每顶帐篷住的人数,求出需要帐篷的数量,再用求出帐篷的数量减去8顶帐篷,然后用求得的差乘每顶帐篷住的人数即可解答。
【解答】解:1+35=36(人)
36÷4=9(顶)
9﹣8=1(顶)
1×4=4(人)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表内乘减的计算及应用。
2.(2023秋 福田区期末)田田解题时列出了“120﹣20×4”的算式,他解决的问题是(  )
A.买一双120元的球鞋和4双单价是20元的袜子,一共花了多少钱?
B.带120元去超市买东西,买了4双单价是20元的袜子,还剩多少钱?
C.每双120元的球鞋和每双20元的袜子各买4双,一共花了多少钱?
D.原价120元的球鞋降价20元后,买4双花去多少钱?
【考点】表外乘加、乘减.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B
【分析】A.用20乘4求出4双袜子的价钱,再加120即可求出一共花多少钱;
B.用20乘4求出4双袜子的价钱,用120减袜子的钱即可解答此题;
C.用120加20求出一双鞋盒1双袜子的钱,再乘4即可解答此题;
D.用120减20求出现价,再乘4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120﹣20×4”能解决选项B的问题。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3.(2024春 钱塘区期末)小禾在算“30﹣□÷6”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她先算减法后算除法,算得的结果是3。正确得得数应该是(  )
A.18 B.24 C.28
【考点】表内除加、除减.
【专题】文字题;推理能力.
【答案】C
【分析】先根据错误的运算顺序求出□里的数:错误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即(30﹣□)÷6=3,根据被除数=商×除数,可得30﹣□=3×6=18,再根据减数=被减数﹣差,算出□=30﹣18=12。然后把□用12代替,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的得数。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
3×6=18
30﹣18=12
30﹣12÷6
=30﹣2
=28
正确的得数应该是28。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
4.(2024春 南昌期末)三(1)班同学在劳动课中学习了辣椒和西红柿的种植方法,如图是他们种植的辣椒和西红柿的数量,西红柿的数量为(  )棵。
A.341 B.310 C.372
【考点】表外乘除混合.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用186除以6求出每份的棵数,然后再乘10即可。
【解答】解:186÷6×10
=31×10
=310(棵)
答:西红柿的数量为310棵。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弄清图意,找准数量关系,然后再列式解答。
5.(2024春 余姚市期末)关于36﹣9÷3和(36﹣9)÷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B.运算顺序相同,结果不同
C.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
D.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
【考点】表内除加、除减.
【专题】文字题;推理能力.
【答案】D
【分析】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选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据此判断运算顺序并计算出结果,选择即可。
【解答】解:36﹣9÷3,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36﹣9÷3=33;
(36﹣9)÷3,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36﹣9)÷3=9。
因此这两道算式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2024秋 黄岛区期末)水星绕太阳旋转一周约用88天,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比水星的4倍多13天。地球绕太阳一周约用  365  天。
【考点】表外乘加、乘减.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365。
【分析】用水星绕太阳旋转一周约用的天数乘4,求出88的4倍是多少,再加上多的天数,据此列式即可求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约用的天数。
【解答】解:88×4+13
=352+13
=365(天)
答:地球绕太阳一周约用365天。
故答案为:365。
【点评】此题考查表外乘加的计算及应用。
7.(2024秋 禅城区期末)计算9+5﹣4要先算  加  法,计算9×5﹣4要先算  乘  法,计算9+(5﹣4)要先算  小括号里面的减  法。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11﹣20加减混合运算.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加;乘;小括号里面的减。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解答。
【解答】解:计算9+5﹣4要先算加法,计算9×5﹣4要先算乘法,计算9+(5﹣4)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
故答案为:加;乘;小括号里面的减。
【点评】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8.(2024秋 西山区期末)王老师买了8个足球,35个篮球,再买  5  个篮球,篮球的数量是足球的5倍。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5。
【分析】首先求出足球的5倍是多少,再减去篮球的个数,即可解答。
【解答】解:8×5﹣35
=40﹣35
=5(个)
故答案为:5。
【点评】此题考查表内乘减的计算及应用。
9.(2024秋 潼南区期末)把78﹣73=5,45÷5=9两步计算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45÷(78﹣73)=9  。
【考点】带括号的表内除加、除减.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45÷(78﹣73)=9。
【分析】将45÷5=9中的除数,用(78﹣73)替换,即可得到综合算式。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45÷(78﹣73)=9。
故答案为:45÷(78﹣73)=9。
【点评】此题考查带括号的表内除减混合运算。
10.(2024秋 长寿区期末)如图:要使长寿柚是红心柚数量的3倍,如果长寿柚的数量不变,红心柚应减少  1  个;如果红心柚的数量不变,长寿柚应增加  3  个。
【考点】表内除加、除减.
【专题】应用题;推理能力.
【答案】1,3。
【分析】用9除以3,求出9是几的3倍,再用4减几即可求出红心柚应减少几个;用4乘3求出4的3倍是几,再用几减9即可求出长寿柚应增加几个。
【解答】解:9÷3=3(个)
4﹣3=1(个)
4×3=12(个)
12﹣9=3(个)
答:红心柚应减少1个;长寿柚应增加3个。
故答案为:1,3。
【点评】此题考查了倍数的认识。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1.(2023春 阳原县期末)把算式5+(3×7)的小括号去掉,结果不变。  √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解答】解:由题意分析得:
5+(3×7),这算式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
5+3×7,这算式也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所以结果不变。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熟练掌握。
12.(2023秋 西乡县期中)8与24的和除以4得数是多少?算式为8+24÷4. ×  .
【考点】表内除加、除减.
【专题】综合判断题;文字叙述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先用8加上24求出和,再用求出的和除以4,由此列出算式,再与8+24÷4比较即可.
【解答】解:(8+24)÷4
=32÷4
=8
答:得数是8.
算式是(8+24)÷4,不是8+24÷4,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
13.(2023秋 沈丘县月考)计算5×(98﹣5)时,要先算乘法。  ×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乘加、乘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计算5×(98﹣5)时,要先算减法,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4.(2023春 汉滨区期末)120﹣20×5=100×5=500. ×  .
【考点】表外乘加、乘减.
【专题】计算题;运算定律及简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按照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算出结果进一步比较即可.
【解答】解:120﹣20×5
=120﹣100
=20;
20≠500;
所以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
15.(2024春 井陉矿区校级期末)计算40÷5×9时,先算乘法再算除法,结果不变。  × 
【考点】表内乘除混合.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40÷5×9,只含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据此解答。
【解答】解:40÷5×9,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即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所以,计算40÷5×9时,先算乘法再算除法,结果会改变。
因此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只含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6.(2024春 铜山区期末)用递等式计算。
402﹣23+77
900﹣240÷4
67×(403﹣389)
(227+179)÷2
【考点】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456;840;938;203
【分析】(1)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解答】解:402﹣23+77
=379+77
=456
900﹣240÷4
=900﹣60
=840
67×(403﹣389)
=67×14
=938
(227+179)÷2
=406÷2
=203
【点评】解答此题要熟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7.(2024春 牟平区期末)脱式计算。
(1)145×32﹣960÷32 (2)(86×49﹣1694)÷56
(3)128×[690÷(75﹣45)] (4)475÷19×(449﹣329)
【考点】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1)4610;(2)45;(3)2944;(4)3000。
【分析】(1)145×32﹣960÷32,此题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减法。
(2)(86×49﹣1694)÷56,此题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3)128×[690÷(75﹣45)],此题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
(4)475÷19×(449﹣329),此题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最后算乘法。
【解答】解:(1)145×32﹣960÷32
=4640﹣30
=4610
(2)(86×49﹣1694)÷56
=(4214﹣1694)÷56
=2520÷56
=45
(3)128×[690÷(75﹣45)]
=128×[690÷30]
=128×23
=2944
(4)475÷19×(449﹣329)
=475÷19×120
=25×120
=3000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问题,解答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法则与运算顺序。
五.应用题(共3小题)
18.(2025春 汶上县期中)有8个学游泳小组,每组9人,其中已经学会游泳的有56人,没有学会的有多少人?
先求: 学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
列式为: 9×8=72(人)  。
最后解答(列综合算式): 9×8﹣56=16(人)  。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学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9×8=72(人);9×8﹣56=16(人)。
【分析】根据题意,用9乘8先求出学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减去已经学会游泳的人数即可。
【解答】解:先求:学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为:9×8=72(人)
9×8﹣56
=72﹣56
=16(人)
答:没有学会的有16人。
故答案为:学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9×8=72(人);9×8﹣56=16(人)。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整数乘法和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2025春 长沙期中)妈妈烤了7盘饼干,每盘6块,分给小朋友30块,还剩多少块?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12块。
【分析】根据题意,用6乘7求出烤的饼干块数,然后再减去30即可。
【解答】解:7×6﹣30
=42﹣30
=12(块)
答:还剩12块。
【点评】考查了运用整数乘法和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25春 长沙期中)文具店有72支铅笔,每8支装一盒,卖出5盒后,还剩多少支?
【考点】表内乘加、乘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32支。
【分析】根据题意,用8乘5求出卖出的支数,然后再用72减去卖出的支数即可。
【解答】解:72﹣8×5
=72﹣40
=32(支)
答:还剩32支。
【点评】考查了运用整数乘法和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1.(2024秋 五华区期末)幼儿园王老师要给班里的小朋友买牛奶。
【考点】表外乘加、乘减.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246元。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49里面有几个12,有几个12就买几箱,再求出剩下的瓶数,剩下的瓶数里面有几个4,就买几提,再求出剩下的瓶数,最后把买的钱数相加即可。
【解答】解:49÷12=4(箱)……1(瓶)
4×60+6
=240+6
=246(元)
答:最少要花246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表外乘加的计算及应用。
22.(2024秋 崂山区期末)王老师买17套衣服一共花了986元,每件上衣23元,每条裤子多少钱?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除加、除减.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35元。
【分析】根据题意,用986除以17求出每套衣服的价钱,然后再减去23元即可。
【解答】解:986÷17﹣23
=58﹣23
=35(元)
答:每条裤子35元。
【点评】考查了运用整数除法和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卡片
1.11-20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归纳】
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1、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无括号)时也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
2、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常考题型】
公交车上有12名乘客,到站时有4名乘客下车,6名乘客上车,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答案:12﹣4+6=14(名)
一束花有三种颜色,黄花是6朵,红花比黄花多9朵,白花比红花少4朵,那么白花有多少朵?
答案:6+9﹣4=11(朵)
2.表内乘加、乘减
【知识点归纳】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方法总结】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先看成几个几。如:5+5+5+5 看成4个5,可以表示:5×4或 4×5。
3、加法改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快速算乘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关键。
5、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常考题型】
1、列式计算。
(1)4个6连加的和是多少?
(2)4乘5的积再加上13得多少?
答案:(1)4×6=24;
(2)4×5+13=33
2、我会口算:
5×9﹣5= 6×4+4= 7×5+5=
答案:40;28;40
3.表外乘加、乘减
【知识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方法总结】
“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常考题型】
1、算一算。
4×1﹣2= 2×3+2= 3×5﹣4= 2×2+3=
答案:2;8;11;7
填一填。
(1)5个3相加的和是(  ),再加上4的结果是(  )。
答案:15;19
(2)4乘4的积是(  ),再减去8的结果是(  )。
答案:16;8
4.表内除加、除减
【知识点归纳】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方法总结】
1、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常考题型】
口算题。
32÷8﹣2= 27÷3+4= 72÷9+6=
答案:2;13;14
填一填。
21÷7+3,要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结果是(  )。
答案:除;加;6
5.表内乘除混合
【知识点归纳】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
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乘法规则:
①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乘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无论是连乘、连除还是乘除混合运算都属于同级运算,都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常考题型】
1、口算题。
54÷6÷3= 4×9÷6= 4×3÷2= 6×6÷9=
答案:3;6;6;4
2、菊花有36朵,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组分得几朵?每组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
答案:36÷6=6(朵)
答:每组分得6朵。
6÷2=3(朵)
答:每个小朋友分到3朵。
6.表外乘除混合
【知识点归纳】
1、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常考题型】
口算题。
18÷2×5= 45÷5×3= 9÷3×7= 2×3×8=
答案:45;27;21;48
李大爷有高血压需长期吃药,医生嘱咐他每天吃6片。李大爷有事要外出8天,药瓶已有24片药,应再放多少片药就够了?
答案:6×8﹣24=24(片)
体育老师买了4桶羽毛球共花了240元,每桶12个,求每个羽毛球平均多少钱?
答案:240÷4÷12=5(元)
7.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知识点归纳】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常考题型】
1、解决问题。
(1)学校合唱团有男生37人,女生人数比男生的3倍多5人。学校合唱团一共有多少人?
(2)学校合唱团有男生37人,比女生的3倍少5人。学校合唱团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1)37×3+5+37=153(人)
答:学校合唱团一共有153人。
(2)37+5=42(人)
42÷3=14(人)
14+37=51(人)
答:学校合唱团一共有51人。
8.带括号的表内除加、除减
【知识点归纳】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常考题型】
口算题。
(36÷3)+8= (24÷8)+9= (56÷8)+7=
答案:20;12;14
9.带括号的表外乘加、乘减
【知识点归纳】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在乘加乘减的学习过程中,乘加的解题思路,其实就是把问题分成“同数连加”加一个“其他数”,也就是比几个几多几。
而乘减是需要运用“假设法”来理解,假设把那个“其他数”看成和“同数连加”是一样的加数,然后再去掉缺少的部分,其实就是比几个几少几。
【常考题型】
小明邀请3个好朋友来家做客,3个好朋友每人吃4块糖,小明自己吃2块,他准备15块糖够吗?
答案:3×4+2=14(块)
14<15
答:他准备15块糖够。
10.带括号的表外除加、除减
【知识点归纳】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常考题型】
黑天鹅有45只,白天鹅比黑天鹅少36只。黑天鹅的只数是白天鹅的几倍?
答案:45÷(45﹣36)=5
旅游团有70人,一辆大巴车可以最多坐46人,一辆客车最多可以坐6人,现在坐满了一辆大巴车,还需要几辆客车?
答案:(70﹣46)÷6=4(辆)
11.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知识点归纳】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1.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常考题型】
填一填。
计算(230+48)÷(200﹣61)时,应先算(  )法和(  )法,最后算(  )法。
答案:加;减;除
计算888÷[200﹣(40+50)]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答案:加;减;除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158﹣[(27+54)÷9]
答案:乘法﹣减法﹣除法,60;
加法﹣除法﹣减法,14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