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导学案
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整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通过补充相关史料,感受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进一步体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的社会价值,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石窟艺术、文学民歌。
难点:理解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基础考点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右侧史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念 《齐民要术》的地位如何
(1)观念: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凸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思维导引《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而非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史料实证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二、科学家祖冲之
研读教材,辨认右侧纪念邮票中的人物,完善相关成就卡片。
项目 概况
数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与其子合著数学名著《缀术》
历法 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机械制造 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历史解释
三、灿烂的文化
领域 成就
书法 锺繇(尤擅楷书),胡昭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碑刻书体
绘画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 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文学 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
历史解释
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
(1)北魏统一北方,为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提供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2)北方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容。
(3)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江南地区开发,为科技文化成就取得奠定了经济基础。
达标训练
1.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季节轮替、气候变化的规律,指导农业生产,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是精确圆周率。材料突出体现了 (  )
A.中国古代科技进步与农业密切相关
B.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C.历法的制定离不开对天体的观察
D.圆周率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
2.《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观察下图可知,顾恺之 (  )
图中一位贵族妇女在对镜梳妆,左边站立的侍女正为其梳理发髻。画面右边的贵族妇女,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发髻
A.侧重描写平民生活 B.开创了宫廷画流派
C.作品众多流传广泛 D.描摹人物生动传神
3.《齐民要术》中记述了施肥和播种的方法,同时强调人们应该重视耕种、除草、培土等程序。这表明该书(  )
A.强调生产精耕细作 B.要求改进生产工具
C.主张扩大垦田面积 D.提倡发展商品生产
4.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下列对其代表作(右图)风格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兰亭集序》
(摹本·局部)
A.飘逸自然 B.整齐划一 C.雄浑粗犷D.大小一致
5.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知识虽然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是 (  )
A.重视实用 B.重视理论 C.不求甚解D.具有感性
6.下表是《齐民要术》记载的作物播种期的时间表(节选)。这反映了《齐民要术》 (  )
作物 时间 作物 时间
谷 二月上旬 麻 夏至前十日
黍稷 三月上旬 大麦 八月中戊社前
春大豆 二月中旬 水稻 三月
小豆 夏至后十日 小麦 八月上戊社前
A.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 B.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C.重视不断更新生产技术 D.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7.祖冲之与其子合著的名著《缀术》,在唐朝时被朝廷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唐朝数学考试多从中出题,后来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这主要说明祖冲之 (  )
A.在机械制造方面贡献突出 B.在数学领域影响深远
C.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 D.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
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这样评价:“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杰出成就是(  )
A.精准计算圆周率 B.发明千里船
C.创制《大明历》 D.制造指南车
9.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具有典型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像》较为相似。这说明当时 (  )
A.文化交流反映民族交融趋势 B.石窟艺术已遍布大江南北
C.佛像是绘画雕塑的唯一题材 D.佛教改变了中原生活习俗
10.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A.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 B.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
C.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 D.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年以后,贾思勰曾经做过高阳郡(今河北保定、清苑、高阳等地)太守等官职,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贾思勰生活的那个年代,南北政局相对稳定,生产得以发展。尤其是北朝,几代皇帝对农业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而且北方的农业由于游牧民族的融入,畜牧业和养殖业也繁荣起来。贾思勰每到一地,都非常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变化,并非常关心各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好的经验及时予以推广。
材料二 贾思勰在某农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下图为该书内容节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贾思勰能够在农业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书总结的生产经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书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0 ADAAA BBCAD
11.(1)因素:身为官员,能够考察许多地方,见多识广;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关注农业生产技术(兴趣爱好);生活时代政局相对稳定,生产得以发展等。
(2)生产经验: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影响:《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