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01讲 鉴赏诗歌形象(讲义)目录01考情解码 命题预警 202体系构建 思维可视 303核心突破 靶向攻坚 3考点一 人物形象 3考点二 意象(物象) 6考点三 意境(画面) 804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10近年高考诗歌形象考题统计分析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考查角度2024 新课标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15题D项) 意境特点2024 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14题A项) 意境特点2023 新课标Ⅱ卷 《湖上晚归》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15题C项) 人物形象2022 全国甲卷 《画眉鸟》 《画眉禽》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意象物象2021 天津卷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意境特点2020 天津卷 《纪村事》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意境特点全国Ⅲ卷 《苦笋》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物象特征2017 全国Ⅱ卷 《送子由使契丹》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人物形象考情解码: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含诗人与诗中人)、意象(物象)、意境(包括意与境)。 命题预警: ①从考查内容上看,该考点主要包括概括人物、事物形象的特点,意境画面及氛围特点。 ②从考查题型上看,既可以通过主观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也可以在客观题选项中考查。考点一 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即作者,诗人: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分析诗中人物形象,主要有三个步聚:常见的诗中人物形象形象类型 教材链接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陆游《示儿》、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别友人、思念故乡 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历经磨难、坚持追求 屈原《离骚(节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寂寞愁苦、身世飘零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2017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韩都护还边卢 纶①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②。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注】 ①卢纶:中唐诗人,屡考进士不中,后做过户曹、县令等小官。②上将间: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这首诗刻画了韩都护怎样的边将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考点二 意象(物象)意象,即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分析诗中意象主要有三个步骤:①明确“象”的“特征”。诗中的意象(物象),一般都有其突出特征,诗人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才托物言志。读诗时,一定要将其特征归纳出来。②找出“象”中“内涵”。所谓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用的表达技巧。③分析“象”的“用意”。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与诗人意图,分析出诗人用意象的意图。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种意象”类型 常见意象 举 例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 月亮、鸿雁、双鲤、莼羹鲈脍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1.(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同“正”。颔联描写了野菊怎样的形象?请加以分析。考点三 意境(画面)诗歌意境分析,既包括“境”(即画面)的分析,也包括“意”(即情感)的分析。根据诗中各种意象组合的画面,分析出画面的场景,进而得出诗中意境特点,是分析诗歌意境的主要方法。第一步,描绘画面。描绘时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定忠实于原诗歌,然后再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氛围。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画面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常见的诗歌意境(氛围)特点意境特点 举 例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壮阔苍茫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苍凉悲壮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闲适恬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清幽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丽清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萧疏凄寂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安谧美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高远深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淡雅幽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清冷幽静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1.(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李 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简析全诗意境。(2018·全国II卷)阅读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1讲 鉴赏诗歌形象(讲义)目录01考情解码 命题预警 202体系构建 思维可视 303核心突破 靶向攻坚 3考点一 人物形象 3考点二 意象(物象) 6考点三 意境(画面) 804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11近年高考诗歌形象考题统计分析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考查角度2024 新课标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15题D项) 意境特点2024 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14题A项) 意境特点2023 新课标Ⅱ卷 《湖上晚归》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15题C项) 人物形象2022 全国甲卷 《画眉鸟》 《画眉禽》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意象物象2021 天津卷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意境特点2020 天津卷 《纪村事》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意境特点全国Ⅲ卷 《苦笋》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物象特征2017 全国Ⅱ卷 《送子由使契丹》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人物形象考情解码: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含诗人与诗中人)、意象(物象)、意境(包括意与境)。 命题预警: ①从考查内容上看,该考点主要包括概括人物、事物形象的特点,意境画面及氛围特点。 ②从考查题型上看,既可以通过主观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也可以在客观题选项中考查。考点一 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即作者,诗人: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分析诗中人物形象,主要有三个步聚:常见的诗中人物形象形象类型 教材链接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陆游《示儿》、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别友人、思念故乡 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历经磨难、坚持追求 屈原《离骚(节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寂寞愁苦、身世飘零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2017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韩都护还边卢 纶①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②。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注】 ①卢纶:中唐诗人,屡考进士不中,后做过户曹、县令等小官。②上将间: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这首诗刻画了韩都护怎样的边将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①好勇争雄。首联写出韩都护早年即声震名显,且勇猛无比,敢在“上将间”争雄斗胜。②久经沙场。春来几度“入塞”,征战疆场;夜晚“登山”围猎,也是惯常。③治军有方。“龙蛇动”写三军像龙蛇一样首尾相应,突出其布阵奇巧;而“草木闲”又体现出其大军行军时迅疾隐秘、秋毫无犯的情形,可见其治军有方。④晚景凄凉。韩都护部下都已风流云散,而他白首之时,还要去往边塞,令人慨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两句,写韩都护早年成名,因其“好勇”“争雄”,可见其争雄斗胜的性格及早已扬名的特点。“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两句,写韩都护因战乱频繁,多次入塞征战,因打猎而“惯”夜里登山,体现其久经沙场的特点。“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前一句写韩都护指挥有方,军队如龙蛇舞动,可见其布阵巧妙;后一句以草木之“闲”静,衬托其治军严谨有方,以至于大军过境而草木不动,秋毫无犯。“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两句,则满含悲凉感慨,说韩都护这次前来,从前的部下都已“尽”,而他“白首”尚且还要边塞征战,晚年仍不能安度,令作者无比感慨。考点二 意象(物象)意象,即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分析诗中意象主要有三个步骤:①明确“象”的“特征”。诗中的意象(物象),一般都有其突出特征,诗人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才托物言志。读诗时,一定要将其特征归纳出来。②找出“象”中“内涵”。所谓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用的表达技巧。③分析“象”的“用意”。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与诗人意图,分析出诗人用意象的意图。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种意象”类型 常见意象 举 例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 月亮、鸿雁、双鲤、莼羹鲈脍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1.(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同“正”。颔联描写了野菊怎样的形象?请加以分析。【答案】野菊生长在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因外部环境而改变其内心的高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既写野菊的形态又写野菊的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野菊生长在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风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这里写野菊不因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展现出野菊的高洁。考点三 意境(画面)诗歌意境分析,既包括“境”(即画面)的分析,也包括“意”(即情感)的分析。根据诗中各种意象组合的画面,分析出画面的场景,进而得出诗中意境特点,是分析诗歌意境的主要方法。第一步,描绘画面。描绘时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定忠实于原诗歌,然后再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氛围。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画面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常见的诗歌意境(氛围)特点意境特点 举 例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壮阔苍茫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苍凉悲壮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闲适恬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清幽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丽清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萧疏凄寂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安谧美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高远深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淡雅幽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清冷幽静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1.(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李 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简析全诗意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前两句的主要意象有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后两句的主要意象有日出、铁衣。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构成喜忧对比;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构成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由此可概括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根据上面的意境分析,不难概括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018·全国II卷)阅读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在必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1讲鉴赏诗歌形象(复习讲义)(学生版).docx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1讲鉴赏诗歌形象(复习讲义)(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