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潘多拉效应”的启示 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鲁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潘多拉效应”的启示 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鲁教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1.潘多拉最后打开了盒子吗?
2.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造成什么后果?
3.你认为她为什么要打开?
初识“禁果效应”
初识“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
禁止触碰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这是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探究、求知的动力。
潘多拉如果选择了不打开这个魔盒,结果会怎么样呢?
初识“禁果效应”
潘多拉效应
的启示
你在成长过程中收到一个“禁果”以及你收到禁果时的内心、情绪、行为表现。
“禁果”集中营
案例
14岁的小胡沉迷网络游戏,父母和老师多次劝阻:“网络游戏容易让人沉迷、上瘾、不要玩游戏!”但是家长和老师越是这么说,他越想知道游戏的魔力,真的会让人上瘾吗?他认为自己能控制自己,不会沉迷,家长和老师就是危言耸听,还是要亲自尝试,于是偷偷跑去游戏厅,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导致无法自拔而辍学。
按图索骥、探秘“魔盒”
当老师、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时,
他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知),
感受(或情绪)_________________(情),
他这样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意),
他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
14岁的小胡沉迷网络游戏,父母和老师多次劝阻:“网络游戏容易让人沉迷、上瘾、不要玩游戏!”但是家长和老师越是这么说,他越想知道游戏的魔力,真的会让人上瘾吗?他认为自己能控制自己,不会沉迷,家长和老师就是危言耸听,还是要亲自尝试,于是偷偷跑去游戏厅,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导致无法自拔而辍学。

按图索骥
当老师、家长说......
探秘“魔盒”
好奇
叛逆




改写案例剧本
破解“禁果”
如果你是小胡或者他的父母或老师,你觉得怎么说、怎么做,对小胡本人来说效果会好一些?
小胡(老师或家长)这样说:......
也许小胡的反应会是:......
他会这么想:......
他可能会这样做:......
一二组角色是小胡;
三四组角色是小胡的老师;
五六组角色是小胡的父母。
破解“魔盒”的密码:
“魔盒”当前,我们可以有选择权的,正确使用“潘多拉效应”。
小雨是一个篮球迷,特别喜欢打篮球,即使是暑假,他也会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打个汗流浃背。有一次打完球回家,他愉悦地说:“爸爸,太热了,我得吹空调。”爸爸阻止,说:“不可以”。他不高兴了:“我都这么热了,还不让吹呀?装空调有啥用?不就为了凉快吗?不出汗的时候还不需要吹呢!”他说着就打开了空调,妈妈立即进了小雨的房间,二话不说直接关掉空调,拿走遥控。他生气地锤墙、跺脚,追上去抢回遥控器。
情景模拟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需求与环境限制之间的矛盾冲突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埃里克森称之为“发展危机”。如果个体能够适当地化解,就可能变成发展转机。
心理航线
小组合作、破解“魔盒”
小雨爸爸或小雨可以怎么样做,
把危机转化为转机?
危机 转机
沟通要到位
-------- 双向沟通
积极转化成长危机
-------- “不可以”
转化为“不,可以”
情景翻转模拟
破解“魔盒”
1.0版本
我抽到的魔盒是:想尝试“白花蛇草饮料”。
ta的反应是:想买。
Ta的感觉是:我想知道它为什么难喝?哪里有别于其他饮料?
Ta的行动是:买了。
2.0版本
ta的反应可能是:
ta的感受可能是:
ta如果这样想:
ta可能会这样做:
我的启示是:
密码迭代模板
1.0版本
我抽到的魔盒是:———
ta的反应是:———
ta的感受:——————
ta的行为:——————。
密码迭代升级
2.0版本
ta的反应如果是:————
ta的感受可能是:——————
ta如果这样想:———————
ta可能会这么做:——————
因为————
我的启示是:————————。
结合自身的事例谈启示
“潘多拉效应”的启示
用“潘多拉效应”,帮老师想对策:
近期冰雪融化,请大家远离水域,“禁止到危险水域玩耍”。
实践探究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