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3 压强(第3课时)课件(25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3 压强(第3课时)课件(25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压强(第3课时)同步作业
(教师版)
1.位于河流变迁带的河道堤防是防止河流下游洪水漫溢的主要水利工程形式,防洪效果十分显著。筑堤束水之策在防洪实践的历史上早有应用,现在河堤在下游河道两岸更是普遍,已成为最主要的防洪措施之一。如图所示的四种河堤的设计中,最不合理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河堤的底部应该修得宽大一些,以承受水底较大的压强,而上部受到压强较小,修得窄一些可以节省材料,所以,最不合理的是B中的设计方案,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在正方体玻璃盒的四个面上各开一个相同的孔,并蒙上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如图所示,将此装置分别置于水和酒精中,则下列哪个选项能反映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强的情况?( )
A.B.C.D.
【答案】B
【解析】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均有压强,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相等;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橡皮膜在水中或酒精中,各表面均向内凹陷,上表面的凹陷程度比下表面小,左右两边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相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的一杯密封奶茶饮料(不满)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该饮料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则(  )
A.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
B.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C.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D.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增大
【答案】A
【解析】AD.由图可知,此时杯子上端粗下端细,若倒置过来,上端细下端粗,液体深度变小,由p=ρ液gh可知,液体密度不变时,深度变小,故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故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C.某奶茶饮料(未装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杯子的总重,若将该饮料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杯子的总重不变,故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由于受力面积变大,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小,故BC不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a、b,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设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a和pb,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paB.pa=pb
C.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满到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则装入的a液体的质量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由于甲、乙试管完全相同,管中液体的深度相同,由图可知,甲试管中液体的体积V甲小于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V乙,又由于甲、乙两支试管中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可知,甲试管中液体密度大于乙试管中液体密度,再由可知,在深度相同时,甲试管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p甲大于乙试管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p乙,故AB错误;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满到相同体积的容器中,两种液体体积相同,甲试管中液体密度大于乙试管中液体密度,根据可知,装入的a液体的质量大,故C正确,D错误。
5.如图所示,一方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用竖直薄隔板将其分成左、右两部分,右侧部分底面积是左侧的2倍,隔板底部有一小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左、右两侧分别注入两种不同液体,液面在图中位置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中左、右两侧液体的质量相等
B.左侧液体的质量小于右侧液体的质量
C.容器中左、右两侧液体的密度相同
D.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的密度
【答案】B
【解析】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橡皮膜的凸起体现出来的,左右两侧分别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液面在图中位置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说明左右两侧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而左侧液体的深度大于右侧液体的深度,根据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小于右侧液体的密度,故CD错误;左右两侧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则左右两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右侧部分底面积是左侧的2倍,根据可知右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较大,则左侧液体的质量小于右侧液体的质量,故A错误,B正确。
6.如图所示,质量相同、底面积也相同且器壁厚度忽略不计的三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和深度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是p甲<p乙<p丙 B.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是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
【答案】A
【解析】图中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最大,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最小,已知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液体,根据可知,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最大,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最小,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可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是
已知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是
故A正确,B错误;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和容器中液体的总重力,由于容器的重力相等,液体的重力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即
根据可知,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
故CD错误。
7.观察如图所示实验,甲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乙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会出
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1)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 和 .
(2)液体对 和 有压强.
【答案】 受重力作用 具有流动性 容器底 容器壁
【解析】①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受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
②液体受重力,对容器底存在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壁存在压强.
8.如图中,将一个空塑料药瓶的瓶口扎上橡皮膜,放入水中同一深度,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发现橡皮膜都向 (选填“内凹”或“外凸”),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第 次橡皮膜形变的程度更明显。
【答案】 内凹 二
【解析】由于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瓶口不论是朝上还是朝下橡皮膜都会向内凹。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由于第二次瓶口朝下时橡皮膜所处位置的深度比第一次瓶口朝上时橡皮膜所处位置的深度深,因此第二次橡皮膜受到的压强比第一次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故第二次橡皮膜向内凹陷的程度更明显。
9.小华用饮料瓶、橡皮膜、玻璃管、浓盐水、清水、锥子、红墨水(为了方便观察染色)等器材做“探
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华用锥子在装有水(滴有红墨水)的饮料瓶侧壁扎三个高度不同的孔,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有关;
(2)小华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操作,他仅做了一次实验就得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的结论,请判断他的做法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深度(2) 不合理 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偶然性
【解析】如图甲所示,越往下的孔深度越大,液体喷出越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小华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操作,他仅做了一次实验就得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的结论,由于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偶然性,因此得到的结论不合理。
10.某实验小组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所示,从结构来看,压强计的U形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 (选填“液体”或“空气”)对左侧液面的压力使压强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
(3)如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这种实验方法是 法。
(4)实验结束后小组内进行交流,为了使实验过程中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下列方法中有效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
C.容器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5)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答案】(1)不是(2)空气(3) 高度差 转换(4)A(5)不漏气
【解析】(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如图,压强计的U形管左端闭合,故其不是连通器。
(2)探头浸入水中,水对橡皮膜产生压强,橡皮膜发生形变挤压管内空气,所以是对空气对左侧液面的的压力使压强计左侧压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
(3)[1][2]在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不易直接测量,利用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运用了转换法。
(4)AB.当探头处压强一定时,U形管两端液面差产生的压强与探头处压强相等,根据可知,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则两侧液面差变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深度一定时,容器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若不漏气,管内空气被压缩可使U形管内的液体移动,则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1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小明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猜想2: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为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明进行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
(1)小明在游泳时发现,越往深水区走,身体受到的压迫越大,由此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 有关。
(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判断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比较图甲a、b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1”“2”或“3”)。
(4)如图甲b、c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比较图甲b、d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
(5)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上图中 两图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6)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小明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
【答案】(1)深度(2)高度差(3)3
(4)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不能
(5) d、e 无关(6)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
【解析】(1)根据小明在游泳时越往深水区走,身体受到的压迫越大这一现象,可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
(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凹陷程度越明显,说明橡皮膜所受压强越大。
(3)图a、b中液体都是水,即液体密度相同,探头方向相同,只有探头深度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4)[1]根据图b、c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可得结论: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图b、d中液体密度不同,探头深度也不同,存在两个变量,所以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
(5)[1][2]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所以应选择图d、e两图进行比较,由实验可知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相同,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6)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该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压强(第3课时)同步作业
1.位于河流变迁带的河道堤防是防止河流下游洪水漫溢的主要水利工程形式,防洪效果十分显著。筑堤束水之策在防洪实践的历史上早有应用,现在河堤在下游河道两岸更是普遍,已成为最主要的防洪措施之一。如图所示的四种河堤的设计中,最不合理的是(  )
A.B.C.D.
2.在正方体玻璃盒的四个面上各开一个相同的孔,并蒙上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如图所示,将此装置分别置于水和酒精中,则下列哪个选项能反映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强的情况?( )
A.B.C.D.
3.如图所示的一杯密封奶茶饮料(不满)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该饮料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则(  )
A.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
B.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C.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D.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增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a、b,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设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a和pb,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paB.pa=pb
C.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满到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则装入的a液体的质量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一方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用竖直薄隔板将其分成左、右两部分,右侧部分底面积是左侧的2倍,隔板底部有一小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左、右两侧分别注入两种不同液体,液面在图中位置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中左、右两侧液体的质量相等
B.左侧液体的质量小于右侧液体的质量
C.容器中左、右两侧液体的密度相同
D.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的密度
6.如图所示,质量相同、底面积也相同且器壁厚度忽略不计的三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和深度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是p甲<p乙<p丙 B.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是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
7.观察如图所示实验,甲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乙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会出
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1)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 和 .
(2)液体对 和 有压强.
8.如图中,将一个空塑料药瓶的瓶口扎上橡皮膜,放入水中同一深度,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发现橡皮膜都向 (选填“内凹”或“外凸”),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第 次橡皮膜形变的程度更明显。
9.小华用饮料瓶、橡皮膜、玻璃管、浓盐水、清水、锥子、红墨水(为了方便观察染色)等器材做“探
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华用锥子在装有水(滴有红墨水)的饮料瓶侧壁扎三个高度不同的孔,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有关;
(2)小华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操作,他仅做了一次实验就得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的结论,请判断他的做法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
10.某实验小组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所示,从结构来看,压强计的U形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 (选填“液体”或“空气”)对左侧液面的压力使压强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
(3)如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这种实验方法是 法。
(4)实验结束后小组内进行交流,为了使实验过程中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下列方法中有效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
C.容器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5)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1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小明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猜想2: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为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明进行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
(1)小明在游泳时发现,越往深水区走,身体受到的压迫越大,由此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 有关。
(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判断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比较图甲a、b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1”“2”或“3”)。
(4)如图甲b、c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比较图甲b、d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
(5)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上图中 两图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6)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小明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
第3节 压强
(第3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

【引入】
视频:帕斯卡木桶实验
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
一、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产生压强
【探索活动】
1.如图2.3-6甲所示,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将水注入
管内至约三分之一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向下凸
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三分之二处,橡皮膜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进一步向下凸
比较两次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明什么?
水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玻璃管内水越多,水的深度越大,水产生的压强越大。
大量实验表明,
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思考与讨论】影响水产生压强的大小的因素是水的多少还是水的深度?可否设计实验来证明。
1.控制水的质量相同,选择形状不同的玻璃管。
2.控制水的深度相同,选择形状不同的玻璃管。……
实验结论:与水的深度有关,与水的质量无关。
换用其他种类的液体,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2.如图 2.3 - 6 乙所示,在一个玻璃容器侧壁的出水口处蒙上橡皮膜,将水注入容器内至约三分之一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向外凸
再将水注入容器内至约三分之二处,橡皮膜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进一步向外凸
比较两次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明什么?
水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水的深度越大,水产生的压强越大。
换用其他种类的液体,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大量实验表明,
液体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3.如图2.3-7所示,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再将玻璃管竖直插入烧杯内的水中,使下端距离水面约四分之一深度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向上凸
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视频: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生活体验:
列举相关事例。如:如果你去游泳,当水面到达胸部时,就会感到胸闷,这正是水的压强引起的等等。
问题与思考:如何将液体内部压强反映出来呢?
1.压强计
(1)作用: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及大小。
(2)构造:主要由U型管、橡皮管、探头(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制成)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3)工作原理:
当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液体内部时,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使U性管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明探头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4)压强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常用方法是用手轻按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不漏气;如果不变,说明漏气,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
②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应该是相平的,若出现高度差,需要将橡皮管取下,再重新安装。
③不能让压强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要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
h1
h2
h3
h4
h5
2.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探究实践】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数据分析:
h1水的深度越深,水的压强越大。在水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大小相等;换成酒精,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大量实验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大小相等;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思考与讨论】
1.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是什么?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和具有流动性。
2.如何测量液体的深度?
测量橡皮膜中心在水下的深度。
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的某一位置之间的竖直距离。
3.该实验运用了什么科学研究方法?
(1)转换法: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
(2)控制变量法:
①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在同种液体中控制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
②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时,在同种液体中控制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改变金属盒方向;
③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时,控制金属盒的方向和深度不变,选择不同的液体。
4.更换不同液体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5.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容器的形状及地面面积无关。
【课堂总结】
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大量实验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大小相等;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例1】如图所示是装有水的气球,水由于受到 的作用,从而对气球的底部产生压强;用手指挤压气球的侧面,放手后气球侧面恢复原状,这是因为液体具有 ,所以对气球侧面也产生压强。
【答案】 重力 流动性
【解析】装有水的塑料袋底部突起,这是因为水受到重力的作用,从而对塑料袋底部产生压强。手指挤压装有水的塑料袋侧壁,放手后塑料袋恢复原状,说明液体具有流动性,正是因为液体的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塑料袋侧壁也产生压强。
【例2】在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先检查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 ;
(2)甲、乙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
(4)在丙图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橡皮膜分别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发现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在 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相等。
【答案】(1)相平
(2)液体深度
(3) 丙、丁 无关
(4) 同一 各个方向
【例3】下列是几种堤坝的截面图,你认为最安全可靠的是( )
【答案】D
【解析】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单位面积上的坝堤的底部受到水的推力比上部大,所以拦河坝的大坝都要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D图中下方更宽,所以D图最安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板书设计】
第3节 压强(第3课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2.3 压强(第3课时)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内容要求】
内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要求: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了解影响液体压强的大小的因素。
3.能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能通过推理论证,基于证据和逻辑建立液体压强特点的模型。
【教学思路】
从帕斯卡木桶实验引入,知道液体会产生压强。然后,围绕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先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产生压强,再通过压强计反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运用控制变量法进一步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围绕“问题——实验——分析论证——建立模型”这一线索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任务
【复习】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引入】视频:帕斯卡木桶实验 激发好奇心,产生疑问: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
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
(一)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产生压强
【探索活动】
1.如图2.3-6甲所示,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将水注入管内至约三分之一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向下凸
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三分之二处,橡皮膜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进一步向下凸
比较两次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明什么?
水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玻璃管内水越多,水的深度越大,水产生的压强越大。
【思考与讨论】影响水产生压强的大小的因素是水的多少还是水的深度?可否设计实验来证明。
实验思路:
1.控制水的质量相同,选择形状不同的玻璃管。
2.控制水的深度相同,选择形状不同的玻璃管。……
实验结论:与水的深度有关,与水的质量无关。
换用其他种类的液体,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结论1】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如图 2.3 - 6 乙所示,在一个玻璃容器侧壁的出水口处蒙上橡皮膜,将水注入容器内至约三分之一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向外凸
再将水注入容器内至约三分之二处,橡皮膜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进一步向外凸
比较两次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明什么?
水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水的深度越大,水产生的压强越大。
换用其他种类的液体,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结论2】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如图2.3-7所示,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再将玻璃管竖直插入烧杯内的水中,使下端距离水面约四分之一深度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橡皮膜向上凸
【结论3】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视频: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生活体验:列举相关事例。如:如果你去游泳,当水面到达胸部时,就会感到胸闷,这正是水的压强引起的等等。
问题与思考:如何将液体内部压强反映出来呢?
1.压强计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用压强计来比较。视频:压强计
(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2)构造:主要由U型管、橡皮管、探头(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制成)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3)工作原理:当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液体内部时,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使U性管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明探头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4)压强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常用方法是用手轻按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不漏气;如果不变,说明漏气,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
②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应该是相平的,若出现高度差,需要将橡皮管取下,再重新安装。
③不能让压强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要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
2.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探究实践】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目标:用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相关因素。
器材:压强计,水杯,刻度尺等。
过程
1.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建立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3. 进行实验。
每2~3人一组,针对问题,利用1只压强计、1只盛有水的杯子、1把刻度尺,按表2.3-2所列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3-2中。
表 2.3-2 水内部的压强记录表
4. 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中所获得的信息,得出结论。换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数据分析:h1水的深度越深,水的压强越大。在水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大小相等;换成酒精,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大量实验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大小相等;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思考与讨论】
1.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是什么?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和具有流动性。
2.如何测量液体的深度?
测量橡皮膜中心在水下的深度。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
3.该实验运用了什么科学研究方法?
(1)转换法: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
(2)控制变量法:
①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在同种液体中控制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
②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时,在同种液体中控制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改变金属盒方向;
③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时,控制金属盒的方向和深度不变,选择不同的液体。
4.更换不同液体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5.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容器的形状及地面面积无关。
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一)课堂小结:
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大量实验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大小相等;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随堂任务
【例1】如图所示是装有水的气球,水由于受到 的作用,从而对气球的底部产生压强;用手指挤压气球的侧面,放手后气球侧面恢复原状,这是因为液体具有 ,所以对气球侧面也产生压强。
【答案】 重力 流动性
【解析】装有水的塑料袋底部突起,这是因为水受到重力的作用,从而对塑料袋底部产生压强。手指挤压装有水的塑料袋侧壁,放手后塑料袋恢复原状,说明液体具有流动性,正是因为液体的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塑料袋侧壁也产生压强。
【例2】在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先检查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 ;
(2)甲、乙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
(4)在丙图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橡皮膜分别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发现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在 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相等。
【答案】(1)相平(2)液体深度(3) 丙、丁 无关(4) 同一 各个方向
【解析】(1)实验前先检查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相平;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形管压强计存在漏气问题。
(2)比较甲、乙两图知道,液体的密度相同,金属盒浸没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3)比较丙、丁两图知道,同为盐水,金属盒浸没的深度相同,只有容器的形状不同,并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放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4)在丙图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发现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相同,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例3】下列是几种堤坝的截面图,你认为最安全可靠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单位面积上的坝堤的底部受到水的推力比上部大,所以拦河坝的大坝都要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D图中下方更宽,所以D图最安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板书设计】
第3节 压强(第2课时)
【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