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9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考点一 常规实验【理清·知识结构】【突破·考点题型】一学生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1)实验中优先选用的摆球是 。 A.钢球 B.塑料球 C.橡胶球(2)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2所示,摆球的直径D= mm。 (3)该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得出数据画出周期T2和摆长L的图像,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图3中P点在图线下方,导致这种偏离的原因可能是 。 A.该次实验中将40次全振动记为41次B.该次实验中将40次全振动记为39次C.该次实验中将摆线长作为摆长D.该次实验中将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实验课中,同学们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图2 图3(1)实验过程有两组同学分别用了图2、图3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小钢球,你认为 (选填“图2”或“图3”)悬挂方式较好。 (2)实验中,某同学用主尺最小分度为1 mm,游标尺上有20个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4所示,读出小球直径为 cm。 (3)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振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50时秒表的示数为35.3 s,该单摆的周期T= 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测量5种不同摆长与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对应情况,并将记录的结果描绘在坐标系中,得到如图5所示的T2-L图线。由图像可知重力加速度g=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考点二 创新实验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在摆球自然下垂的状态下,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绳长为l(从悬点到小球最上端);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d,示数如图2所示,则d= mm。 (2)将小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其在竖直面内振动。待振动稳定后,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量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由本次实验数据可求得g= (用l、d、N、t表示)。 (3)若某次实验测得g数值比当地公认值偏大,原因可能是 。 A.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B.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C.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摆线长度增加D.小球质量过大(4)某同学在伽利略用斜面“冲淡”重力思想的启发下,创设了“重力加速度”可以人为调节的实验环境:如图3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的可调的光滑斜面,把摆线固定于斜面上的O点,使摆线平行于斜面。测得摆长为L,小角度拉开摆球至A点,静止释放后,摆球在ABC之间做简谐运动,测得球摆动周期为T。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θ,重复实验,记录θ和T,绘制了T2-图像,该图像斜率表达式为 。(用π、L、g表示)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测量情况如图1所示,其示数d= mm。 图1(2)在铁架台上固定单摆悬线的上端时,最佳方式是 。 A B C(3)固定悬点后,测得悬点到摆球上端的细线长度为l,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重力加速度g= 。(用题中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课本上所给的单摆周期T0是初始摆角θ很小时的近似值,实际上初始摆角对理论周期T有一定影响,与θ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若实验时初始摆角达到20°,考虑初始摆角的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会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参考答案例1 (1)A (2)3.201(3.200~3.203均可)(3)9.86 (4)AD解析 (1)实验中优先选用的摆球是质量较大且体积较小的钢球。(2)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D=3 mm+0.01 mm×20.1=3.201 mm。(3)根据T=2π可得T2=L,由图像可知= s2/m=4 s2/m,解得g=9.86 m/s2。(4)若摆长测量准确而周期测量值偏小,则可能是该次实验中将40次全振动记为41次,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若周期测量准确,而摆长测量值偏大,则可能是该次实验中将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了摆长,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例2 (1)图3 (2)2.240(3)1.41 (4)9.86解析 (1)图2中单摆摆动时摆长会发生变化,所以图3悬挂方式较好。(2)2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值为0.05 mm,由图可知小球直径为22 mm+0.05 mm×8=22.40 mm=2.240 cm。(3)单摆的周期T== s≈1.41 s。(4)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可得g=L,由图5可知g=9.86 m/s2。例3 (1)16.3 (2) (3)B(4)解析 (1)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1 mm,则该读数为16 mm+0.1×3 mm=16.3 mm。(2)测量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周期T=。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解得g=。(3)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导致周期偏大,实验测得g的数值应偏小,A项不符合题意;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导致周期偏小,实验测得g的数值应偏大,B项符合题意;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摆线长度增加,但我们还是利用测量值来计算,所以实验测得g的数值应偏小,C项不符合题意;小球质量过大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4)单摆静止在最低处时,有F=mgsin θ=mg',单摆的等效重力加速度g'=gsin θ。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联立解得T2=·,则图像的斜率k=。例4 (1)15.2 (2)C(3) (4)偏小解析 (1)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 mm,读数d=15 mm+2×0.1 mm=15.2 mm。(2)单摆摆动过程中,摆长不能变化,所以细线的上端悬挂方式正确的是C。(3)单摆的周期T=;由单摆周期公式可知T=2π,则重力加速度g=。(4)根据题图2可知,随着角度θ的增大,的值变大,即周期变大,根据T=2π,可得重力加速度g=L;由此可知,若考虑初始摆角的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会偏小。(共22张PPT)实验9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考点一 常规实验考点二 创新实验考点一 常规实验理清 知识结构突破 考点题型例1 一学生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1)实验中优先选用的摆球是___。AA.钢球 B.塑料球 C.橡胶球[解析] 实验中优先选用的摆球是质量较大且体积较小的钢球。(2)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2所示,摆球的直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可[解析] 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3)该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得出数据画出周期和摆长 的图像,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_____(取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9.86[解析] 根据可得 ,由图像可知,解得 。(4)图3中 点在图线下方,导致这种偏离的原因可能是_____。ADA.该次实验中将40次全振动记为41次B.该次实验中将40次全振动记为39次C.该次实验中将摆线长作为摆长D.该次实验中将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解析] 若摆长测量准确而周期测量值偏小,则可能是该次实验中将40次全振动记为41次,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若周期测量准确,而摆长测量值偏大,则可能是该次实验中将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了摆长,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例2 实验课中,同学们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实验过程有两组同学分别用了图2、图3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小钢球,你认为_____(选填“图2”或“图3”)悬挂方式较好。图3[解析] 图2中单摆摆动时摆长会发生变化,所以图3悬挂方式较好。(2)实验中,某同学用主尺最小分度为 ,游标尺上有20个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4所示,读出小球直径为______。2.240[解析] 2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值为 ,由图可知小球直径为。(3)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振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 时秒表的示数为,该单摆的周期_____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41[解析] 单摆的周期 。(4)某同学测量5种不同摆长与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对应情况,并将记录的结果描绘在坐标系中,得到如图5所示的图线。由图像可知重力加速度_____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得 ,由图5可知。考点二 创新实验例3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在摆球自然下垂的状态下,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绳长为(从悬点到小球最上端);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 ,示数如图2所示,则_____ 。16.3[解析] 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 ,则该读数为。(2)将小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其在竖直面内振动。待振动稳定后,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量 次全振动的时间为,由本次实验数据可求得_ _________(用、、、 表示)。[解析] 测量次全振动的时间为,则周期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解得 。(3)若某次实验测得 数值比当地公认值偏大,原因可能是___。BA.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B.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C.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摆线长度增加D.小球质量过大[解析] 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导致周期偏大,实验测得 的数值应偏小,A项不符合题意;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导致周期偏小,实验测得 的数值应偏大,B项符合题意;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摆线长度增加,但我们还是利用测量值来计算,所以实验测得 的数值应偏小,C项不符合题意;小球质量过大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4)某同学在伽利略用斜面“冲淡”重力思想的启发下,创设了“重力加速度”可以人为调节的实验环境:如图3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 的可调的光滑斜面,把摆线固定于斜面上的 点,使摆线平行于斜面。测得摆长为,小角度拉开摆球至点,静止释放后,摆球在 之间做简谐运动,测得球摆动周期为。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 ,重复实验,记录 和,绘制了 图像,该图像斜率表达式为_ ____。(用 、、 表示)[解析] 单摆静止在最低处时,有 ,单摆的等效重力加速度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联立解得,则图像的斜率 。例4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测量情况如图1所示,其示数_____ 。15.2图1[解析] 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读数。(2)在铁架台上固定单摆悬线的上端时,最佳方式是___。CA. B. C.[解析] 单摆摆动过程中,摆长不能变化,所以细线的上端悬挂方式正确的是C。(3)固定悬点后,测得悬点到摆球上端的细线长度为,完成 次全振动的时间为,则重力加速度 ____________。(用题中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解析] 单摆的周期;由单摆周期公式可知 ,则重力加速度 。(4)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课本上所给的单摆周期是初始摆角 很小时的近似值,实际上初始摆角对理论周期有一定影响,与 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若实验时初始摆角达到 ,考虑初始摆角的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会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偏小[解析] 根据题图2可知,随着角度 的增大, 的值变大,即周期变大,根据,可得重力加速度 ;由此可知,若考虑初始摆角的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会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9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docx 实验9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