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强化3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复习目标】1.学会用图解法、解析法等解决动态平衡问题。2.会分析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考向1 动态平衡问题考法一 解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先画出受力示意图,再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表达式(通常要用到三角函数),最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2024·山东青岛期末)如图,货车车厢内装有3根粗细相同的匀质圆木,圆木A、B紧挨着,圆木C叠放在A、B上。货车司机启动液压系统,使车厢底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倾斜,直到圆木滑离底板到达地面,从而完成卸货。从启动液压系统到圆木开始滑离车厢底板的过程中,不考虑C与A、B间的摩擦力,关于A对C的支持力F1和B对C的支持力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和F2的合力方向始终与车厢底板垂直B.F1增大、F2减小C.F1减小、F2增大D.F1减小、F2先增大后减小考法二 图解法类别 特点 图示分析 说明图解法 一个力恒定,另外一个力方向不变 将各力构成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利用不同状态下的动态平行四边形,通过分析各边变化,从而确定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如图所示。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并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Q受到P和MN的合力逐渐增大考法三 相似三角形类别 特点 图示分析 说明相似三角形法 一个恒力,另外两力方向一直变化,且题目中有几何三角形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列式,即== 通过分析几何三角形的边的变化得到相应力的变化(2024·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A用细绳悬挂于O点。另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B被夹在竖直墙壁和A之间。B的球心到O点之间的距离为h,A、B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A、B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mgB.竖直墙壁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轻轻把B向下移动一点距离,若A、B再次保持静止,则B对A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变,细绳拉力增大D.轻轻把B向下移动一点距离,若A、B再次保持静止,则B对A的支持力减小,细绳拉力减小考法四 正弦定理(拉密定理)法类别 特点 图示分析 说明正弦定理(拉密定理)法 法一个恒力,另外两力方向一直变化,但两力的夹角不变 任意一个力的大小与另外两个力的夹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利用夹角正弦值的变化得到相应力的变化(2024·四川宜宾模拟)(多选)如图1所示,工人用推车运送石球,到达目的地后,缓慢抬起把手将石球倒出(图2)。若石球与板OB、OA之间的摩擦不计,∠AOB=60°,图1中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则在抬起把手使OA变为水平的过程中,石球对OB的压力N1、对OA的压力N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N1变小 B.N1变大C.N2先变大后变小 D.N2先变小后变大思维拓展:求N2的最大值。考向2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2024·湖北黄冈模拟预测)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重力大小为10 N的画框对称地悬挂在墙壁上,画框上两个挂钉间的距离为0.5 m。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 N,为使绳不断裂,绳子的最短长度为( )。A.0.5 m B.1.0 m C. m D. m【归纳总结】极限分析法 先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到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临界条件必须在变化中寻找,不能在一个状态上研究临界问题,要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大或极小数学分析法 通过对问题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画出函数图像),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如求二次函数极值、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图解法 根据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1.(2024·海南一模)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劈固定在水平面上。长木板A与物体B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跨过光滑的定滑轮后拴接在一起。A的下表面光滑,A、B的质量分别为2 kg、1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假设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整个装置静止时,A、B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 )。A. B. C. D.2.(2024·重庆阶段练习)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A、B之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再将物块A、B放在斜面上的等高处,斜面体底面水平,如图所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与斜面均能保持静止。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两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和水平地面间有静摩擦力B.斜面对A、B组成系统的摩擦力的合力为2μmgcos θC.若将弹簧拿掉,物块有可能发生滑动D.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3.(2024·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所示,质量m=50 kg的杂技演员利用动滑轮(图中未画出)悬挂在细绳上以完成各种杂技表演。绳子一端固定在竖直杆上的a点,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M=220 kg的物体连接。当杂技演员静止不动时,定滑轮两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30°,β=37°。细绳不可伸长,不计绳子质量、动滑轮质量以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1)求杂技演员静止在最低点时,绳子张力的大小。(2)求杂技演员静止在最低点时,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3)保持定滑轮和物体位置不变,将竖直杆往左侧移动,滑轮左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减小,为了不让物体发生滑动,sin α的最小值为0.25,求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参考答案【例1】C 【解析】 对C受力分析,由于车厢底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倾斜,则C处于平衡状态,C受到重力、A对C的支持力F1和B对C的支持力F2,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故F1减小,F2增大,F1和F2的合力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相反,C项正确。【例2】B 【解析】 对小圆柱体Q受力分析,如图所示,P对Q的弹力为F,MN对Q的弹力为FN,挡板MN向右运动时,F和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由图可知,F和FN都在不断增大,而圆柱体所受重力大小不变,所以F和FN的合力大小不变,A、C、D三项错误;对P、Q整体受力分析知,地面对P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N,所以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项正确。【例3】AD 【解析】 分析A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N与mg的合力与T等大反向共线,根据两个阴影三角形相似得==,解得N=mg,T=OA,A项正确;B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A、B之间光滑,则由平衡条件知竖直墙壁对B的摩擦力一定不为0,B项错误;当只轻轻把B向下移动一点距离,分析A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N与T的合力与mg等大反向共线,根据两个阴影三角形相似得==,可得N=mg,T=OA,由于L>h,可知N减小,T减小,C项错误,D项正确。【例4】AC 【解析】 以石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缓慢抬起过程中,石球受力平衡,根据拉密定理得==,其中G和α不变,在转动过程中β从90°增大到180°,则sin β不断变小,N1将不断变小;γ从150°减小到60°,其中跨过了90°,因此sin γ先变大后变小,则N2将先变大后变小。A、C两项正确。思维拓展G【解析】 根据拉密定理可得N2=,故当γ=90°时,N2最大,为G。【例5】C 【解析】 对画框受力分析如图,其受到重力mg和两个大小相等的细绳拉力F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当F=Fmax=10 N,对应于细绳不被拉断的最小长度L,作细绳拉力的合力F合,如图,由平衡条件得F合=10 N,所以两绳拉力的夹角是120°,绳子的最小长度L== m,C项正确。【巩固训练】1.C 【解析】 当A、B刚好相对静止时,动摩擦因数最小;由于A的质量大,则A有下滑趋势,B有上滑趋势。对B,由平衡条件得mBgsin θ+μmBgcos θ-T=0,对A,同理得mAgsin θ-(μmBgcos θ+T)=0,联立解得μ=,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C项正确。【巩固训练】2.D 【解析】 以A、B两物块,轻质弹簧和斜面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知,整体只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地面的支持力,没有沿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趋势,故斜面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作用,A项错误;以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摩擦力合力等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即f=2mgsin θ,B项错误;以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F弹和mgsin θ的合力与f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撤去弹簧,对A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fA'=mgsin θ,fA'【巩固训练】3.(1)500 N (2)1 900 N 400 N (3)0.5【解析】 (1)对动滑轮分析,如图甲所示甲根据受力平衡可得2FTsin α=mg解得FT=500 N。(2)对物体分析,如图乙所示乙由受力平衡可得FTsin β+FN=MgFf=FTcos β解得FN=1 900 N,Ff=400 N。(3)物体恰好要开始滑动时,有FT'cos β=μ(Mg-FT'sin β)对动滑轮分析有sin α==联立解得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共31张PPT)专题强化3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复习目标 1.学会用图解法、解析法等解决动态平衡问题。2.会分析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考向1 动态平衡问题考法一 解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先画出受力示意图,再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表达式(通常要用到三角函数),最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例1 (2024·山东青岛期末)如图,货车车厢内装有3根粗细相同的匀质圆木,圆木、紧挨着,圆木叠放在、 上。货车司机启动液压系统,使车厢底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倾斜,直到圆木滑离底板到达地面,从而完成卸货。从启动液压系统到圆木开始滑离车厢底板的过程中,不考虑与、间的摩擦力,关于对的支持力和对的支持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 的合力方向始终与车厢底板垂直B.增大、 减小C.减小、 增大D.减小、 先增大后减小√解析 对 受力分析,由于车厢底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倾斜,则处于平衡状态, 受到重力、对的支持力和对的支持力 ,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故减小,增大,和 的合力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相反,C项正确。考法二 图解法类别 特点 图示 分析说明图解 法 一个力恒 定,另外一 个力方向不 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各力构成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利用不同状态下的动态平行四边形,通过分析各边变化,从而确定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例2 半圆柱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竖直挡板 。在和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如图所示。若用外力使 保持竖直并缓慢地向右移动,在落到地面以前,发现 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对 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受到和 的合力逐渐增大解析 对小圆柱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对 的弹力为,对的弹力为,挡板 向右运动时, 和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由图可知,和 都在不断增大,而圆柱体所受重力大小不变,所以和 的合力大小不变,A、C、D三项错误;对、整体受力分析知,地面对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所以地面对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项正确。考法三 相似三角形类别 特点 图示 分析说明相似 三角 形法 一个恒力,另外 两力方向一直变 化,且题目中有 几何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 (2024·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半径为的光滑球用细绳悬挂于点。另一质量为、半径为 的半球形物体被夹在竖直墙壁和之间。的球心到 点之间的距离为,、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的支持力大小为B.竖直墙壁对 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轻轻把向下移动一点距离,若、 再次保持静止,则对 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变,细绳拉力增大D.轻轻把向下移动一点距离,若、 再次保持静止,则对 的支持力减小,细绳拉力减小√√解析 分析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与的合力与 等大反向共线,根据两个阴影三角形相似得,解得 ,,A项正确; 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之间光滑,则由平衡条件知竖直墙壁对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0,B项错误;当只轻轻把向下移动一点距离,分析 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与的合力与 等大反向共线,根据两个阴影三角形相似得,可得, ,由于,可知减小, 减小,C项错误,D项正确。考法四 正弦定理(拉密定理)法类别 特点 图示 分析说明正弦 定理 (拉 密定 理) 法 一个恒 力,另外 两力方向 一直变 化,但两 力的夹角 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 (2024·四川宜宾模拟)(多选)如图1所示,工人用推车运送石球,到达目的地后,缓慢抬起把手将石球倒出(图2)。若石ACA.变小 B. 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球与板、之间的摩擦不计, ,图1中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则在抬起把手使 变为水平的过程中,石球对的压力、对的压力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解析 以石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缓慢抬起过程中,石球受力平衡,根据拉密定理得,其中和 不变,在转动过程中 从 增大到 ,则 不断变小,将不断变小; 从 减小到 ,其中跨过了 ,因此先变大后变小,则 将先变大后变小。A、C两项正确。求 的最大值。答案解析 根据拉密定理可得,故当 时, 最大,为 。考向2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例5 (2024·湖北黄冈模拟预测)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重力大小为 的画框对称地悬挂在墙壁上,画框上两个挂钉间的距离为。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 ,为使绳不断裂,绳子的最短长度为( )。CA. B. C. D.解析 对画框受力分析如图,其受到重力 和两个大小相等的细绳拉力 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当,对应于细绳不被拉断的最小长度 ,作细绳拉力的合力 ,如图,由平衡条件得,所以两绳拉力的夹角是 ,绳子的最小长度 ,C项正确。归纳总结极限分 析法 先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到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临界条件必须在变化中寻找,不能在一个状态上研究临界问题,要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大或极小数学分 析法 通过对问题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画出函数图像),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如求二次函数极值、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图解法 根据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1.(2024·海南一模)如图所示,倾角 的斜劈固定在水平面上。长木板与物体 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跨过光滑的定滑轮后拴接在一起。 的下CA. B. C. D.表面光滑,、的质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取 。假设、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整个装置静止时,、 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 )。解析 当、刚好相对静止时,动摩擦因数最小;由于 的质量大,则有下滑趋势,有上滑趋势。对 ,由平衡条件得,对 ,同理得,联立解得,则、 间的动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 ,C项正确。2.(2024·重庆阶段练习)质量均为 的两物块、 之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再将物块、 放在斜面上的等高处,斜面体底面水平,如图所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与斜面均能保持静止。已知斜面的倾角为 ,两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和水平地面间有静摩擦力B.斜面对、组成系统的摩擦力的合力为C.若将弹簧拿掉,物块有可能发生滑动D.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解析 以、 两物块,轻质弹簧和斜面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知,整体只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地面的支持力,没有沿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趋势,故斜面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作用,A项错误;以、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摩擦力合力等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即 ,B项错误;以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和 的合力与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撤去弹簧,对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 ,,所以物块不可能发生滑动,C项错误;当摩擦力最大时弹簧有最大压缩量,由于 ,则,解得 ,D项正确。3.(2024·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所示,质量 的杂技演员利用动滑轮(图中未画出)悬挂在细绳上以完成各种杂技表演。绳子一端固定在竖直杆上的 点,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 的物体连接。当杂技演员静止不动时,定滑轮两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细绳不可伸长,不计绳子质量、动滑轮质量以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 。(1)求杂技演员静止在最低点时,绳子张力的大小。答案解析 对动滑轮分析,如图甲所示甲根据受力平衡可得解得 。(2)求杂技演员静止在最低点时,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答案 ;乙解析 对物体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受力平衡可得解得, 。(3)保持定滑轮和物体位置不变,将竖直杆往左侧移动,滑轮左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减小,为了不让物体发生滑动,的最小值为,求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解析 物体恰好要开始滑动时,有对动滑轮分析有联立解得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强化3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docx 专题强化3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