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UintageUintage第二单元德奥之声11UintageUintage目录本课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展示课堂拓展课堂总结11(一)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其优美、抒情的旋律,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浪漫情感和诗意氛围,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审美能力。(二)艺术表现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演唱技巧,能够用轻柔、甜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涵。(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改编或创作,如改变节奏、歌词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创作能力。(四)文化理解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和德国文化的魅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目标11新知导入同学们:1.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你们能想象出一个怎样的世界?2.如果有一双翅膀,你们最想飞到哪里去?11今天,有一位诗人和作曲家带着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了恒河之畔,去感受那里的宁静与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11新知讲解歌曲背景:《乘着歌声的翅膀》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于1834年,为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首诗谱曲而成。当时的欧洲处于浪漫主义思潮盛行时期,强调情感的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你们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吗?11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尔的指挥家。他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几部重要的作品。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学院任院长。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接下来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11通过聆听,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11歌曲的旋律优美,速度稍慢,情绪幽静,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世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赞美。再次聆听歌曲边听音乐边打节奏,感受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11歌曲是6/8拍子,同学们知道6/8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11这首歌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降A大调,6/8拍,节奏舒缓、轻盈,具有舞蹈性韵律。聆听第一乐段1.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11A段:旋律优美流畅,以级进和小跳进为主,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这一段的歌词描绘了主人公与爱人在宁静的夜晚,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恒河之畔的美好情景。A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个乐句注意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个乐句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个乐句注意渐强和渐弱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个乐句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整体演唱第一乐段11聆听第二乐段1.听听第二乐段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2.表现了怎样的意境?11B段:旋律起伏较大,情感更为热烈,通过音程的大跳和节奏的变化,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歌词进一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幸福的憧憬。B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个乐句注意弱起、前倚音和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个乐句注意弱起、前倚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个乐句注意弱起、前倚音和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个乐句注意弱起、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整体演唱第二乐段11聆听第三乐段听听第三部分和第一、二部分形式有什么异同?11再现A段:重复了第一段的旋律,使歌曲在情感上回归到最初的宁静与美好,给人以首尾呼应、完整和谐的感觉。第三个乐段由两个和声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一个乐句注意弱起、渐强和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注意变化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二个乐句注意变化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下面跟琴学习二声部11师生合作11下面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指挥歌曲11课堂展示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11课堂拓展下面我们欣赏视频11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11课堂达标1.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由 (国家)作曲家 作曲。2.6/8拍子的强弱规律是 。3.音乐记号“p”代表的是 。 4.音乐记号“ˇ”代表的是 。答案:1.德国 门德尔松2.强弱弱、次强弱弱3.弱4.换气符号11课堂总结《乘着歌声的翅膀》1=F 6/8 稍慢 幽静地Thank you谢谢聆听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二单元德奥 i n t a g e之 U i nU t a ge 声目录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11U i n t新知讲解 a ge 课堂展示i n t ag eU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其优美、抒情的旋律,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浪漫情感和诗意氛围,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审美能力。(二)艺术表现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演唱技巧,能够用轻柔、甜美的声音准确地11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涵。(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改编或创作,如改变节奏、歌词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创作能力。(四)文化理解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和德国文化的魅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新知导入111.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你们能想象出一个怎样的世界?2.如果有一双翅膀,你们最想飞到哪里去?今天,有一位诗人和作曲家带着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了恒河之畔,去感受那里的宁静与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11新知讲解11你们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吗?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尔的指挥家。他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几部重要的作品。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 11新音乐学院任院长。他的音乐被称为“”。通过聆听,歌曲描绘了怎样的 ?11再次聆听歌曲边听音乐边打节奏,感受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11歌曲是6/8拍子,同学们知道6/8拍子的强弱规律吗?11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聆听第一乐段1.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1111注意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个乐句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注意渐强和渐弱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1.听听第二乐段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2.表现了怎样的意境?1111注意弱起、前倚音和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注意弱起、前倚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注意弱起、前倚音和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11注意弱起、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整体演唱第二乐段1111听听第三部分和第一、二部分形式有什么异同?再现A段:重复了第一段的旋律,使歌曲在情感上回归到最初的宁静与美好,给人以首尾呼应、完整和谐的感觉。11注意弱起、渐强和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二个乐句注意变化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注意变化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跟琴学习二声部11师生合作11下面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指挥歌曲11课堂展示11课堂拓展下面我们欣赏视频1111课堂达标1.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由 (国家)作曲家 作曲。2.6/8拍子的强弱规律是 。3.音乐记号“p”代表的是 。4.音乐记号“ˇ”代表的是 。11答案:1.德国 门德尔松2.强弱弱、次强弱弱3.弱4.换气符号课堂总结11谢 谢Than聆k you 听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课型】唱歌课型【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德奥之声》第3课时《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德奥之声》第3课时唱歌课。《乘着歌声的翅膀》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于1834年,为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首诗谱曲而成。当时的欧洲处于浪漫主义思潮盛行时期,强调情感的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门德尔松在这首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旋律,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世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赞美。【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其优美、抒情的旋律,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浪漫情感和诗意氛围,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审美能力。(二)艺术表现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演唱技巧,能够用轻柔、甜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涵。(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改编或创作,如改变节奏、歌词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创作能力。(四)文化理解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和德国文化的魅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感受歌曲的浪漫情感和优美旋律,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2.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准确地演唱歌曲。(二)教学难点1.把握歌曲中6/8拍的节奏韵律,唱出歌曲的轻盈感和舞蹈性。2.用富有情感的声音表达出歌曲的意境,使演唱具有感染力。【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恒河的美丽风光图片,包括恒河河畔的古老建筑、宁静的河水、飞翔的鸟儿等。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你们能想象出一个怎样的世界?如果有一双翅膀,你们最想飞到哪里去?”预设: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今天,有一位诗人和作曲家带着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了恒河之畔,去感受那里的宁静与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然后播放歌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书写板书《乘着歌声的翅膀》。【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教师: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歌曲的背景:《乘着歌声的翅膀》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于1834年,为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首诗谱曲而成。当时的欧洲处于浪漫主义思潮盛行时期,强调情感的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你们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尔的指挥家。他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几部重要的作品。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学院任院长。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接下来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预设: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教师:通过聆听,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歌曲的旋律优美,速度稍慢,情绪幽静,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世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赞美。再次另听歌曲,边听音乐边打节奏,再次感受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感受情绪教师:歌曲是6/8拍子,同学们知道6/8拍子的强弱规律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6/8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预设:打节奏表现音乐教师:这首歌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降A大调,6/8拍,节奏舒缓、轻盈,具有舞蹈性韵律。【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教师:下面聆听第一乐段,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A段:旋律优美流畅,以级进和小跳进为主,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这一段的歌词描绘了主人公与爱人在宁静的夜晚,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恒河之畔的美好情景。A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渐强和渐弱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整体演唱第一乐段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聆听第二乐段,听听第二乐段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B段:旋律起伏较大,情感更为热烈,通过音程的大跳和节奏的变化,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歌词进一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幸福的憧憬。B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弱起、前倚音和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弱起、前倚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弱起、前倚音和换气点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弱起、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整体演唱第二乐段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聆听第三段,听听第三部分和第一、二部分形式有什么异同?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再现A段:重复了第一段的旋律,使歌曲在情感上回归到最初的宁静与美好,给人以首尾呼应、完整和谐的感觉。第三个乐段由两个和声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一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弱起、渐强和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二个乐句预设:跟琴学唱教师:注意变化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跟琴学习二声部预设:学唱教师:下面师生进行合唱,老师演唱二声部,同学们演唱一声部预设:师生合作教师:下面老师演唱一声部,同学们演唱二声部预设:师生合作教师:接下来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唱一声部,二组唱二声部预设:生生合作教师:接下来一组唱二声部,二组唱一声部预设:生生合作教师:下面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指挥歌曲预设:指挥【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预设:表现音乐【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预设:欣赏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在《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和话题引导的导入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学生在审美感知方面表现较好,能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浪漫情感。但在艺术表现上,部分学生对6/8拍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演唱时声音的控制和情感表达还有待提高。创意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节奏训练和演唱技巧指导,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创意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七、课堂达标1.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由 (国家)作曲家 作曲。2.6/8拍子的强弱规律是 。3.音乐记号“p”代表的是 。4.音乐记号“ˇ”代表的是 。答案:1.德国 门德尔松2.强弱弱、次强弱弱3.弱4.换气符号【板书设计】《乘着歌声的翅膀》1=F 6/8 稍慢 幽静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课件.pdf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课件.pptx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课堂教学设计.docx 乘着歌声的翅膀 (伴奏).mp3 乘着歌声的翅膀.mp3 乘着歌声的翅膀.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