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德奥之声目录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德奥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感受其丰富的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二)艺术表现通过学习和演奏德奥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方法,能够准确地诠释作品的情感内涵,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对德奥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创作,或者结合现代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四)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德奥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以及音乐与社会、政治、文学等方面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德奥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新知导入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的新天鹅堡“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对德奥音乐家有了怎样的认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去探寻德奥音乐那独特而迷人的世界。新知讲解首先,我们走进第一站 博物馆,聆听音乐《b小调第二乐队组曲之诙谐曲》感受乐曲这首作品是由巴赫创作的,你们了解巴赫吗?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巴赫是16世纪以来集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音乐之大成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被尊为近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冯兰认为巴赫是世界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与他同时期的还有一位作曲家-亨德尔,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亨德尔:亨德尔出生于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他的父亲是一位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尽管家庭并不支持他的音乐兴趣,但亨德尔从小就展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并秘密练习弹奏古钢琴。在他的天赋和当地大公的支持下,亨德尔得到了正规的音乐教育,学习了多种乐器和作曲技巧。1702年,他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在教堂担任兼职管风琴师。1703年,他开始了职业音乐生涯,最初在汉堡的歌剧院工作。1705年,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取得成功,使他有机会前往意大利深造。在意大利,他与多位大师交流,并深受影响。1710年,他成为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但很快移居英国,并迅速在伦敦歌剧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里纳尔多》和《女王生日颂歌》赢得了广泛赞誉。1714年,随着汉诺威选帝侯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亨德尔的地位得到巩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大利正歌剧在英国逐渐失去市场,亨德尔遭遇了一系列商业失败和个人困境。1737年,他中风偏瘫,但不久后康复,并转向清唱剧创作。1742年,他完成了下面我们走进第二站“德奥音乐家邮票展”说一说你们认识哪些邮票上的作曲家呢?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下面聆听作品《bE大调小号协奏曲》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地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和作曲家,母亲也酷爱音乐。莫扎特是家中的第七个孩子,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他3岁就能弹奏钢琴,5岁就能辨明音名,拥有绝对音准观念。 莫扎特的父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仅教授他音乐,还让他学习了多种语言和文学、历史等知识。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各种领域,包括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等。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完美的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因病去世,享年35岁。下面聆听作品《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为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聆听作品《月光奏鸣曲》弗朗西斯卡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母亲则是一位钢琴家。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808年舒伯特进入了康维特音乐学院就读,并开始尝试作曲,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招多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工"。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新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下面聆听作品《音乐瞬间》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下面聆听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站“森林剧场”下面我们进入第四站莱比锡“双星”,请欣赏视频同学们我们的“ ”就要结束了,你们最喜欢哪位音乐家的哪首作品?为什么?试着哼唱它的主题你想对哪位作曲家有更多v的了解,你想探访哪位作曲家的故居?下面进入识读乐谱并奏一奏,首先我们跟着钢琴唱一唱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课堂展示下面请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乐谱唱一唱课堂拓展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课堂达标1.原是传达情意的歌曲,18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小乐队合奏套曲是 。2.在歌剧、清唱剧或舞剧开始前演奏的乐曲是 。3.以一个主题为基础,进行多种变化而形成的多段体乐是 。4.由大型交响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是 。5.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与大型乐队竞奏,并显示独奏乐器的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是 。答案:1.小夜曲2.序曲3.变奏曲4.交响曲5.协奏曲课堂总结《德奥之声》小夜曲序曲变奏曲交响曲协奏曲谢 谢 聆 听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型【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德奥音乐之旅》第1课时《德奥之声》【教材分析】《德奥之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德奥音乐之旅》第1课时欣赏课。“德奥之声”涵盖了德国和奥地利在音乐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众多经典作品。这两个国家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核心发源地,孕育了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伟大的音乐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德奥音乐风格不断演变,从巴洛克时期严谨的复调音乐,到古典主义时期的优雅平衡,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抒发,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由于“德奥之声”包含众多不同风格和体裁的作品,曲式结构丰富多样。巴洛克时期:以巴赫的作品为例,常采用赋格曲式,其特点是主题在不同声部依次进入,通过模仿、对比等手法展开,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古典主义时期:如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曲等作品,多采用奏鸣曲式,一般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具有清晰的结构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浪漫主义时期:曲式更加自由灵活,例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常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独特的音乐构建,可能会打破传统曲式的规范,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德奥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感受其丰富的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的辨别能力和审美鉴赏力,让学生体会德奥音乐的独特魅力。(二)艺术表现通过学习和演奏德奥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方法,能够准确地诠释作品的情感内涵,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对德奥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创作,或者结合现代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四)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德奥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以及音乐与社会、政治、文学等方面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德奥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熟悉德奥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征。2.掌握演奏德奥音乐作品所需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准确地演奏经典曲目。3.理解德奥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二)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不同风格作品之间的细微差异,如巴洛克时期的严谨与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由情感表达的区别。2.在演奏中充分体现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将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3.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创意实践,既尊重德奥音乐的传统,又能融入现代创新元素。【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德奥地区的著名建筑,如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的新天鹅堡等,同时播放一段轻松的德奥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从这些美丽的建筑中,你们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文化氛围?”预设:回答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讲述一个与德奥音乐相关的小故事,莫扎特小时候的音乐天赋故事,或者贝多芬在失聪情况下仍坚持创作的励志故事。故事讲完后,提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对德奥音乐家有了怎样的认识?”引发学生对德奥音乐和音乐家的兴趣。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然后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奥之声’,去探寻德奥音乐那独特而迷人的世界。”书写板书《德奥之声》。【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教师:首先我们走进第一站巴赫博物馆,聆听音乐《b小调第二乐队组曲之诙谐曲》感受乐曲(播放歌曲)预设:聆听音乐教师:这首作品是由巴赫创作的,你们了解巴赫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巴赫是16世纪以来集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音乐之大成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被尊为近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冯兰认为巴赫是世界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与他同时期的还有一位作曲家-亨德尔,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亨德尔:亨德尔出生于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他的父亲是一位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尽管家庭并不支持他的音乐兴趣,但亨德尔从小就展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并秘密练习弹奏古钢琴。在他的天赋和当地大公的支持下,亨德尔得到了正规的音乐教育,学习了多种乐器和作曲技巧。1702年,他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在教堂担任兼职管风琴师。1703年,他开始了职业音乐生涯,最初在汉堡的歌剧院工作。1705年,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取得成功,使他有机会前往意大利深造。在意大利,他与多位大师交流,并深受影响。1710年,他成为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但很快移居英国,并迅速在伦敦歌剧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里纳尔多》和《女王生日颂歌》赢得了广泛赞誉。1714年,随着汉诺威选帝侯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亨德尔的地位得到巩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大利正歌剧在英国逐渐失去市场,亨德尔遭遇了一系列商业失败和个人困境。1737年,他中风偏瘫,但不久后康复,并转向清唱剧创作。1742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并在都柏林首演大获成功。此后,《弥赛亚》在伦敦的演出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确立了亨德尔在英国音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晚年,亨德尔继续创作并指挥《弥赛亚》等作品的演出,直至1759年去世。下面我们走进第二站“德奥音乐家邮票展”说一说你们认识哪些邮票上的作曲家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我们聆听他们的作品,认识一下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下面聆听作品《bE大调小号协奏曲》预设:欣赏音乐教师: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地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和作曲家,母亲也酷爱音乐。莫扎特是家中的第七个孩子,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他3岁就能弹奏钢琴,5岁就能辨明音名,拥有绝对音准观念。 莫扎特的父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仅教授他音乐,还让他学习了多种语言和文学、历史等知识。从1762年起,莫扎特和他的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的表演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772年,莫扎特结束了长达10年的漫游生活,回到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1781年,莫扎特在维也纳定居,成为了一位自由艺术家。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各种领域,包括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等。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完美的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扎特的性格热情、富有活力和想象力,他的音乐作品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音乐遗产却永远流传了下来。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因病去世,享年35岁。下面聆听作品《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预设:欣赏音乐教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为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聆听作品《月光奏鸣曲》预设:欣赏音乐教师:弗朗西斯卡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母亲则是一位钢琴家。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808年舒伯特进入了康维特音乐学院就读,并开始尝试作曲,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招多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工"。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新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下面聆听作品《音乐瞬间》预设:欣赏音乐教师: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全名译为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早年师从戈赛尔、马克逊(Eduard Marxsen)学习钢琴。1862年到维也纳。在充分准备后才开始写交响曲,1876年完成C小调第1交响曲, 1877年完成D大调第2交响曲, 1883年完成F大调第3交响曲, 1885年完成E小调第4交响曲。生平19世纪60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的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下面聆听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预设:欣赏音乐教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站“森林剧场”预设:聆听音乐教师:下面我们进入第四站莱比锡“双星”,请欣赏视频预设:欣赏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德奥之旅”就要结束了,你们最喜欢哪位音乐家的哪首作品?为什么?试着哼唱它的主题预设:回答问题并哼唱教师:你想对哪位作曲家有更多的了解,你想探访哪位作曲家的故居?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教师:下面进入识读乐谱并奏一奏,首先我们跟着钢琴唱一唱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预设:识读乐谱并演唱教师:下面我们跟琴识读莫扎特乐谱《G大调弦乐小夜曲》预设:识读乐谱并演唱教师:下面我们跟琴识读贝多芬乐谱《A大调奏鸣曲》预设:识读乐谱并演唱教师:下面我们跟琴识读舒伯特乐谱《音乐瞬间》预设:识读乐谱并演唱教师:下面我们跟琴识读勃拉姆斯乐谱《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预设:识读乐谱并演唱教师:下面我们跟琴识读巴赫乐谱《西西里舞蹈》预设:识读乐谱并演唱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夜曲、序曲、 变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的含义:预设:学习乐理知识【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乐谱唱一唱。预设:表现音乐【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预设:欣赏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在《德奥之声》的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和故事讲述的导入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审美感知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能够初步辨别不同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但在艺术表现上,部分学生对演奏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创意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待进一步启发。在文化理解方面,学生对德奥音乐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理解还不够深入。后续教学中,应加强针对性训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七、课堂达标1.原是传达情意的歌曲,18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小乐队合奏套曲是 。2.在歌剧、清唱剧或舞剧开始前演奏的乐曲是 。3.以一个主题为基础,进行多种变化而形成的多段体乐是 。4.由大型交响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是 。5.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与大型乐队竞奏,并显示独奏乐器的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是 。答案:1.小夜曲2.序曲3.变奏曲4.交响曲5.协奏曲【板书设计】《德奥之声》小夜曲序曲变奏曲交响曲协奏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第二单元德奥之声目录本课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展示课堂拓展课堂总结(一)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德奥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感受其丰富的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二)艺术表现通过学习和演奏德奥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方法,能够准确地诠释作品的情感内涵,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对德奥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创作,或者结合现代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四)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德奥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以及音乐与社会、政治、文学等方面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德奥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目标新知导入同学们,从这些美丽的建筑中,你们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文化氛围?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的新天鹅堡“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对德奥音乐家有了怎样的认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奥之声’,去探寻德奥音乐那独特而迷人的世界。新知讲解首先,我们走进第一站巴赫博物馆,聆听音乐《b小调第二乐队组曲之诙谐曲》感受乐曲这首作品是由巴赫创作的,你们了解巴赫吗?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巴赫是16世纪以来集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音乐之大成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被尊为近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冯兰认为巴赫是世界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与他同时期的还有一位作曲家-亨德尔,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亨德尔:亨德尔出生于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他的父亲是一位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尽管家庭并不支持他的音乐兴趣,但亨德尔从小就展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并秘密练习弹奏古钢琴。在他的天赋和当地大公的支持下,亨德尔得到了正规的音乐教育,学习了多种乐器和作曲技巧。1702年,他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在教堂担任兼职管风琴师。1703年,他开始了职业音乐生涯,最初在汉堡的歌剧院工作。1705年,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取得成功,使他有机会前往意大利深造。在意大利,他与多位大师交流,并深受影响。1710年,他成为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但很快移居英国,并迅速在伦敦歌剧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里纳尔多》和《女王生日颂歌》赢得了广泛赞誉。1714年,随着汉诺威选帝侯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亨德尔的地位得到巩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大利正歌剧在英国逐渐失去市场,亨德尔遭遇了一系列商业失败和个人困境。1737年,他中风偏瘫,但不久后康复,并转向清唱剧创作。1742年,他完成了下面我们走进第二站“德奥音乐家邮票展”说一说你们认识哪些邮票上的作曲家呢?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下面聆听作品《bE大调小号协奏曲》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地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和作曲家,母亲也酷爱音乐。莫扎特是家中的第七个孩子,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他3岁就能弹奏钢琴,5岁就能辨明音名,拥有绝对音准观念。 莫扎特的父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仅教授他音乐,还让他学习了多种语言和文学、历史等知识。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各种领域,包括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等。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完美的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因病去世,享年35岁。下面聆听作品《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为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聆听作品《月光奏鸣曲》弗朗西斯卡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母亲则是一位钢琴家。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808年舒伯特进入了康维特音乐学院就读,并开始尝试作曲,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招多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工"。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新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下面聆听作品《音乐瞬间》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全名译为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早年师从戈赛尔、马克逊(Eduard Marxsen)学习钢琴。1862年到维也纳。在充分准备后才开始写交响曲,1876年完成C小调第1交响曲, 1877年完成D大调第2交响曲, 1883年完成F大调第3交响曲, 1885年完成E小调第4交响曲。生平19世纪60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的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下面聆听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站“森林剧场”下面我们进入第四站莱比锡“双星”,请欣赏视频v同学们我们的“德奥之旅”就要结束了,你们最喜欢哪位音乐家的哪首作品?为什么?试着哼唱它的主题你想对哪位作曲家有更多的了解,你想探访哪位作曲家的故居?下面进入识读乐谱并奏一奏,首先我们跟着钢琴唱一唱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下面我们跟琴识读莫扎特乐谱《G大调弦乐小夜曲》下面我们跟琴识读贝多芬乐谱《A大调奏鸣曲》下面我们跟琴识读舒伯特乐谱《音乐瞬间》下面我们跟琴识读勃拉姆斯乐谱《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下面我们跟琴识读巴赫乐谱《西西里舞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夜曲、序曲、变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的含义:课堂展示下面请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乐谱唱一唱课堂拓展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课堂达标1.原是传达情意的歌曲,18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小乐队合奏套曲是 。2.在歌剧、清唱剧或舞剧开始前演奏的乐曲是 。3.以一个主题为基础,进行多种变化而形成的多段体乐是 。4.由大型交响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是 。5.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与大型乐队竞奏,并显示独奏乐器的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是 。答案:1.小夜曲2.序曲3.变奏曲4.交响曲5.协奏曲 课堂总结《德奥之声》小夜曲序曲变奏曲交响曲协奏曲谢谢聆听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b小调第二乐队组曲之诙谐曲.mp3 C大调长笛与竖琴.mp3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mp3 D大调第一交响曲.mp3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德奥之声》-课件.pdf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德奥之声》-课件.pptx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德奥之声》-课堂教学设计.docx 仲夏夜之梦序曲.mp3 婚礼进行曲.mp3 小夜曲.mp3 月光奏鸣曲.mp3 玫瑰骑士组曲.mp3 贝多芬.mp4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mp3 音乐瞬间.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