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文学常识1. 作者及背景(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________”。其作品包括小说集《 》《 》,散文集《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2)本文写于1934年,针对当时国民政府奉行的“”政策(如送古董、名画出国“发扬国光”)和文化界“________”(盲目排斥外来文化)“________”(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错误倾向,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2. 字词梳理(1)拼音① 自诩( ) ② 孱头( ) ③ 蹩进( )④ 国粹( ) ⑤ 脑髓( )二、文本探究1. 文章的结构(填空式梳理)(1)破题:批判三种错误态度闭关主义:盲目排外,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送去主义:一味谄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送来主义:被动接受,如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等,实为_______________。(2)立论:提出“拿来主义”核心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即主动选择、批判吸收。具体方法:① 对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如“鱼翅”(精华),“鸦片”(利弊并存),“烟枪烟灯”(旧形式),“姨太太”(糟粕)。② 最终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创造新文化。2. 文章的主旨本文通过批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倡导以“________”的精神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主张“________”(原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文化创新。3. 重难点突破(1)比喻论证:“大宅子”比喻________________,“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作用:将抽象的文化继承问题化为具体形象,增强说服力。(2)对比论证:“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对比:前者_____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____。“送来”与“拿来”对比:前者_____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阅读文本一(原文第8段)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1. 文中“大宅子”的比喻含义是________。2. 分析“孱头”“昏蛋”“废物”三种态度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二(原文第9段)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1. “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分别比喻文化遗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三(原文第10段)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1. “拿来主义”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 分析“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四个条件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学业测试(融合近两年真题思路)1. 选择题(1)下列对“拿来主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张主动选择,批判吸收B. 反对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C. 强调“送去”与“拿来”并重D. 目的是创造新文化(2)文中“送来”与“拿来”的根本区别是( )A. 被动接受 vs 主动挑选B. 物质交流 vs 文化交流C. 经济侵略 vs 文化侵略D. 历史遗留 vs 现实需求答案一、文学常识1. (1)鲁迅,周树人,文化新军的旗手,《呐喊》《彷徨》,《朝花夕拾》;(2)送去主义,闭关主义,全盘西化。2. (1)①xǔ ②càn ③bié ④cuì ⑤suǐ;二、文本探究1. (1)落后挨打,几百年之后当乞丐,文化侵略;(2)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吃掉,送药房,毁掉,各自走散,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2.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3. (1)文化遗产,逃避主义、虚无主义、投降主义;(2)有往无来、主动选择,被动接受、主动挑选。三、课内阅读文本一1. 文化遗产;2. 均未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或逃避,或否定,或全盘接受。文本二1. 精华、利弊并存、旧形式、糟粕;2. 不将精华用于炫耀或迎合他人。文本三1.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2. 强调实行“拿来主义”需具备的主观条件。四、学业测试1. (1)C;(2)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