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不同种群组成群落 分层练习(有答案) 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不同种群组成群落 分层练习(有答案) 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简介

2.1不同种群组成群落
基础巩固
一、丰富度调查反映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______的集合。群落内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物种丰富度的概念: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______数目,它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指标。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__,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群落______。
3.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______、种群数量______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等。
二、优势种决定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
1.优势种的概念: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______的物种。优势种凭借自己的数量和生活力对群落的______和内部环境起决定性作用。
2.优势种的特点:优势种往往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并且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群落中,这种优势一般是______的;优势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______。例如,在森林群落中,高大的乔木通常是优势种,它们影响着光照、水分等环境条件,决定了林下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
3.优势种与群落结构:优势种的存在和数量变化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优势种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栖息场所等,其生活习性和分布特点决定了群落内生物的______方式和______范围 。
三、物种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1.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作用和______关系,也就是该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
2.生态位分化: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各有自己不同的生态位。生态位分化可以减少不同物种之间的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的结果。例如,在一个池塘中,不同鱼类在不同水层觅食和生活,这种垂直方向上的生态位分化,避免了它们在食物和空间资源上的激烈竞争 。
3.生态位的意义:研究生态位有助于分析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预测______间的相互作用和______的变化趋势。
强化提升
1.关于“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设计统计表格时应将物种数和个体数纳入其中
B.可用采集罐采集土壤动物
C.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土壤动物
D.记名计数法适用于体型小且数量极多的土壤动物
2.我国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
A.依次增大 B.依次减小 C.基本不变 D.没有变化规律
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B.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物种一定占据优势
C.物种组成不同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群落中所有生物的总数量称为丰富度
4.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的分化
B.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相同
C.生态位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5.为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土样中收集小动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土样时,只能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深度取样
B.使用酒精的作用是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C.收集到的体型较小的动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该装置不需要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6.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C.通常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生态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7.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其中完全符合竞争是不对等的,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 )
A. B.
C. D.
8.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
C.群落中的优势种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
D.草原群落中羊草占据显著优势,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
9.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的是( )
A.调查某草原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B.调查某森林中有多少个种群以及优势种
C.调查某池塘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D.调查某农田的各种群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10.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来到一片被人弃管的玉米田中进行考察。为了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1)准备:①制作_________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合用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_______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地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罐底至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壤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型较大的动物:①用诱虫器;②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采集体型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_________采集。
(4)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____________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____________。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拓展拔高
1.在浅海中,贝类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群落中,优势物种可以利用较低资源生存。某群落中,物种A和物种B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类别都较为相似。生存所需资源指某种群生存所需的最少资源量。下列关于物种A和物种B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A和物种B均可能属于消费者
B.物种A和物种B的生态位可能存在大幅度的重叠
C.物种A和物种B存在种间竞争,两者之间可能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
D.若物种A的生存所需资源小于物种B的,则物种B为优势竞争者
3.两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大小可用生态位重叠指数表示。下表列举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甜槠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甜楮 交让木 东南石栎 福建冬青 薯豆
甜槠 0.697 0.349 0.347 0.576
交让木 0.783 0.502 0.338 0.621
东南石栎 0.73 0.933 0.214 0.767
福建冬青 0.792 0.687 0.233 0.244
薯豆 0.819 0.786 0.522 0.152
A.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B.物种生态位就是指某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据表推测福建冬青与薯豆的种间竞争相对较弱
D.据表分析东南石栎与交让木资源利用程度相似
4.蝗虫灾害是全球性的生物灾害,研究蝗虫的生态位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的栖息地不属于生态位的研究范畴
B.生态位宽度可表明昆虫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状况
C.两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越高,竞争越激烈
D.生态位较宽的物种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
5.生态位分化的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位有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位分化程度低的物种,在资源短缺时的竞争压力小
B.群落中物种生态位的动态变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物种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可使双方生态位发生有利于协同进化的改变
D.生态系统中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能长期共存
6.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调查
B.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该区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如果要采集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诱虫器试管中应加入生理盐水
D.当动物个体较大且种群数量有限时,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丰富度统计
7.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中,生活着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等种类丰富的植物,还生活着多种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动物,以及微生物。这些生物都占据着一定的生态位。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优势种往往占据重要的生态位
B.生态位表示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C.群落中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会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生态位分化
D.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与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无关
8.某生态小组调查了某海洋牧场浮游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反映物种对各种资源利用的总和)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反映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结果如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态位重叠指数 生态位宽度
强壮箭虫 双剌纺锤水蚤 中华哲水蚤
强壮箭虫 1 1.77
双剌纺锤水蚤 0.62 1 1.52
中华哲水蚤 0.68 0.3 1 0.96
A.不同季节、不同浮游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可能会发生改变
B.生态位重叠的物种的生存情况(共存或排斥)与资源是否充足有关
C.若该海洋牧场环境恶化,则3种生物中的中华哲水蚤最可能灭绝
D.若中华哲水蚤数量增加,则对双刺纺锤水蚤的影响大于强壮箭虫
9.如图表示蓝灰鹅种群的猎食频率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猎物大小等之间的关系:等值线代表猎食频率,最频繁的猎食活动是H处,越是外圈的等值线表示猎食频率越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研究属于对生态位的研究,属群落水平的研究
B.猎物体长越长,蓝灰鹟的猎食频率越高
C.蓝灰鹟的取食与牺息地、猎物体长等有关
D.蓝灰鹟的猎食频率与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澜沧黄杉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其种群特征可以预测种群发展趋势,为科学合理保护该物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根据云南某地不同群落类型(澜沧黄杉林、冷杉林和云南松林)中澜沧黄杉种群的调查数据,绘制了其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
注:龄级是按照植株胸径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划分。
(1)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上述三种类型的群落命名的依据是______。
(2)澜沧黄杉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的群落类型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通过上图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原因是______。
(4)幼苗阶段是种群更新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阶段。在自然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图2、图3中澜沧黄杉种群在I~Ⅳ龄级的生存率下降幅度更大,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基础巩固
一、
1.生物种群
2.物种;不同;高
3.较大;有限;多度等级
二、
1.很大;结构
2.相对稳定;变化
3.分布;活动
三、
1.地位;重要的生态
2.竞争;协同进化
3.物种;群落
拔高提升
1.答案:D
解析: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需要统计物种数(反映丰富度)和个体数等,设计统计表格时纳入物种数和个体数,便于记录和分析数据,A正确。采集土壤动物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B正确.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对于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C正确。记名计数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土壤动物:对于体型小且数量极多的土壤动物,常用目测估计法,D错误。
2.答案:B
解析: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依次减小。
3.答案:C
解析: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A错误;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利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是群落中的优势种,故群落数量最多的物种不一定占据优势,B错误;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物种组成不同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群落中所有生物的种类数称为丰富度,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A、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出现差异,所以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
B、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中所处的生态位是不同的,B错误;
C、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即生态位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
D、不同物种占据着不同生态位,这有利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若调查不同样地相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时应在每个样地随机选择3~5个样方,分别在相同深度取相同体积的土样,A错误;使用酒精的作用是杀死和保存小动物,B正确;鉴定土壤动物时尽量不用光学显微镜,因为光线不能穿过动物体,不能看到动物的整体形态,所以最好使用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观察,C错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因此该装置还需要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D错误。
6.答案:A
解析:生态位涉及一个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关系,故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项错误;不同种群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环境可能不完全相同,它们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B项正确;通常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食物来源和生活环境越广,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项正确;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A、甲、乙存在共同的环境梯度,属于竞争,但是乙的生态位空间被共占的比例较小,A不符合题意;
B、甲、乙没有共同的环境梯度,不存在竞争,故乙的生态位空间没有被共占,B不符合题意;
C、甲、乙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没有共同的环境梯度,不存在竞争,故乙的生态位空间没有被共占,C不符合题意;
D、甲、乙存在共同的环境梯度,且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解析: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错误;群落中的优势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错误;如果过度放牧,羊草就会明显减少,碱蓬等植物就会明显占优势,群落中原有的一些植物种类会消失,草原生产力严重降低,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D正确。
9.答案:D
解析:群落是所有种群的集合体,研究群落,可调查某草原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调查某森林中有多少个种群以及优势种,还可调查某池塘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等等。调查某农田的各种群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是生态系统的研究范围。
10.答案:1.①取样器;样方;标志重捕;取样器;②地形;环境
2.塑料袋;地点;时间
3.吸虫器
4.①动物图鉴;②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
5.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解析: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在对土壤动物进行研究调查其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分别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思维拓展
1.答案:A
解析: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浅海中,贝类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符合群落定义,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物种A和物种B的食物类别都较为相似,所以物种A和物种B均可能属于消费者,A正确;
B、物种A和物种B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类别都较为相似,所以物种A和物种B的生态位可能存在大幅度的重叠,B正确;
C、物种A和物种B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类别都较为相似,所以物种A和物种B存在种间竞争,两者之间可能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C正确;
D、群落中,优势物种可以利用较低资源生存,若物种A的生存所需资源小于物种B的,则物种A为优势竞争者,D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群落中每种生物的地位和作用相对稳定,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A正确;
B、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生态位不只是某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错误;
C、根据表格信息,福建冬青与薯豆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小,种间竞争相对较弱,C正确;
D、东南石栎与交让木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说明资源利用程度相似,D正确。
故选B。
4.答案:A
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错误;生态位宽度表明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B正确;当生态位出现重叠,则代表两物种对于资源的利用出现了部分重合,重叠值越高,竞争越激烈,C正确;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生态位较宽的物种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D正确。
5.答案:C
解析:A、生态位分化程度低的物种,对资源需求相似程度高,在资源短缺时竞争压力大,A错误;
B、群落中物种生态位的动态变化,可使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
C、物种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可使双方在长期进化中相互适应,生态位发生有利于协同进化的改变,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对资源竞争激烈,难以长期共存,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因土壤中的小动物体型小,行动迅速,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和调查;某区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通过调查土壤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推测;如果要采集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诱虫器试管中应放入湿棉花;如果采集的动物个体较大且数量较少,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丰富度的统计。
7.答案:D
解析:影响生态位的因素既有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也有温度、湿度、光照等非生物因素。
8.答案:D
解析:不同季节、不同浮游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也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A正确;生态位重叠的物种的生存情况(共存或排斥)与资源是否充足有关,资源充足可能使原本排斥的物种共存,B正确;若该海洋牧场环境恶化,则3种生物中的中华哲水蚤最可能灭绝,主要依据是它卷的生态位宽度最低,C正确;若中华哲水蚤数量增加,则对双刺纺锤水蚤的影响小于强壮箭虫,主要判断依据是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更大,D错误。
9.答案:B
解析: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根据题干“如图表示蓝灰鹟种群的猎食频率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猎物大小等之间的关系”判断,该研究属于对生态位的研究,属群落水平的研究,A正确;已知越是外圈的等值线表示猎食频率越低,据图分析,并不是猎物体长越长,蓝灰鹟的猎食频率越高,B错误;由题图可知,蓝灰鹟的取食频率随取食高度、猎物体长的变化而变化,故蓝灰鹟的取食与栖息地、猎物大小等有关,C正确。
10.答案:(1)物种组成;群落中的优势种
(2)云南松林;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在更低的龄级达到平衡
(3)不能;上图数据不能够呈现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4)图2、图3中的澜沧黄杉种群幼龄个体与其他物种竞争生存资源和空间更剧烈
解析:(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上述三种类型的群落命名的依据是群落中的优势种。
(2)分析题图可知,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在更低的龄级达到平衡,故澜沧黄杉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的群落类型是云南松林。
(3)因为上图数据不能够呈现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即不知各种群的年龄组成,故通过上图数据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图2、图3中的澜沧黄衫种群幼龄个体与其他物种竞争生存资源和空间更剧烈,故在自然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图2、图3中澜沧黄杉种群在Ⅰ~Ⅳ龄级的生存率下降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