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教学课件(90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教学课件(90张)

资源简介

(共90张PPT)
第一章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会用“单、双线桥”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及价态规律的应用。
4.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及方程式正误。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概念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
课时精练
练真题 明考向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
(1)本质: 转移(得失或偏移)。
(2)特征:反应过程中有 发生变化。
2.相关概念的关系
整合必备知识
氧化
电子
元素化合价
还原
还原
还原
氧化
氧化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分别用双线桥法、单线桥法标出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答案 
(2)上述反应若产生1 mo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mol。
2NA(或1.204×1024)
2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走好关键第一步——正确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下列陌生物质中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Li2NH:N-3,LiNH2:N-3,N2H4:N-2,
Na2S2O3:S+2,S2:S+6、O-1、-2,
C2:C+3,HCN:C+2、N-3,
B:B+3、H-1,CuH:Cu+1、H-1,
MnO(OH):Mn+3,FePO4:Fe+3,
Cr:Cr+6,K2FeO4:Fe+6,
LiFePO4:Fe+2,CuFeS2:Fe+2。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
Cl-
SO2
NO或
NO2
Mn2+
Fe2+
或Fe
Cr3+
(2)常见的还原剂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Zn2+
H2O
CO2
Fe3+
S
I2
金属氢化物(如NaH等)、NaBH4也是重要的还原剂。
(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以作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如:
Fe
S
H2O
Fe3+
S
O2
其中:Fe2+、S主要表现 性,H2O2主要表现 性。
还原
氧化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分析下列四个化学反应:
A.2Na+2H2O===2NaOH+H2↑
B.2HClO 2HCl+O2↑
C.4NH3+5O2 4NO+6H2O
D.4Fe(OH)2+O2+2H2O===4Fe(OH)3
其中属于区域“1”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区域“2”的是  ,属于区域“3”的是  ,属于区域“4”的是  。
D
B
C
A
1.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
2.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3.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
4.向0.01 mol·L-1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H2O2溶液,溶液褪色,则H2O2具有氧化性(  )
5.反应2Na2O2+2H2O 4NaOH+O2↑与反应Cl2+H2O HCl+
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
×

×
×
×
6. (  )
×
1.3NF3+5H2O 9HF+2NO+HNO3,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
        。其中NF3是        。
提升关键能力
氧化剂、还原剂
2.K2Cr2O7+3H2C2O4+4H2SO4 Cr2(SO4)3+6CO2↑+K2SO4+7H2O,用双线
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     。
3.已知NaBH4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H4+2H2O NaBO2+4H2↑。
(1)氧化剂为   ,还原剂为   。
(2)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其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3)若生成标准状况下4.48 L H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H2O
NaBH4
1∶1
0.2 mol
4.在高温条件下,碳酸锂(Li2CO3)、葡萄糖(C6H12O6)和磷酸铁(FePO4)可制备电极材料磷酸亚铁锂(LiFeP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FePO4+
6Li2CO3+C6H12O6 12LiFePO4+6CO↑+6CO2↑+6H2O↑。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
B.反应中LiFePO4是还原产物,CO是氧化产物
C.生成1 mol LiFePO4时,转移2 mol电子
D.1 mol H2O中所含的中子总数为8NA

反应12FePO4+6Li2CO3+C6H12O6 12LiFePO4+6CO↑+6CO2↑+6H2O↑中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2价,FePO4是氧化剂,葡萄糖中碳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葡萄糖是还原剂,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A正确;
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2价,生成1 mol LiFePO4时,转移1 mol电子,C错误;
1个H2O分子中含有8个中子,1 mol H2O中所含的中子总数为8NA,D正确。
5.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反应:14CuSO4+5FeS2+12H2O
7Cu2S+5FeSO4+12H2S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24 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在反应14CuSO4+5FeS2+12H2O 7Cu2S+5FeSO4+12H2SO4中,CuSO4中的Cu元素由+2价降低到+1价,FeS2中的S元素,一部分由-1价降低到-2价,一部分由-1价升高到+6价,则Cu2S是还原产物,A不正确;
5 mol FeS2发生反应,Fe元素价态不变,有3 mol S由-1价升高到+6价,所以有21 mol电子转移,B不正确;
产物中,来自CuSO4的S价态不变,FeS2中有一部分S元素转化为S,此部分S是氧化产物,C正确;
FeS2中,S元素一部分由-1价降低到-2价,一部分由-1价升高到+6价,所以FeS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不正确。
返回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
1.价态规律
(1)升降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升降总值相等。
(2)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整合必备知识
某同学将H2S溶液与浓硫酸的反应表示为 ,
这种表示方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表示方式。
思考
答案 不正确
(3)歧化反应规律
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不能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高,或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低。
如:Cl2+2NaOH NaCl+NaClO+H2O。
2.强弱规律
(1)在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越易失电子的物质(还原态),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氧化态),所以,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得电子后生成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 反应生成的物质就越稳定。还原剂同理。
(3)熟记常见的物质(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顺序
氧化性:Mn(H+)>MnO2>Cl2>Br2>Fe3+>I2>S;还原性:Mn2+Fe2+[应用举例]
(1)试比较下列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
①Cl2、Br2、I2、S:     。
②H+、Cu2+、Zn2+、Na+:     。
(2)试比较下列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
①Mg、Fe、Cu、Ag:     。
②Br-、I-、S2-:     。
③Cl-、S、OH-、Cu:     。
Mg>Fe>Cu>Ag
Cl2>Br2>I2>S
Na+Br-Cu>Cl->OH->S
(4)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因素
①本质: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 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 无关。
②影响因素:物质还原性、氧化性的强弱还与反应环境的许多因素有关,如温度、浓度、酸碱性。一般浓度越大,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酸性增强时,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
难易
多少
[应用举例]
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FeCl3溶液 ⑤Cl2与NaOH溶液 ⑥Fe与HNO3溶液 ⑦Fe与H2SO4溶液 ⑧Na与O2
(1)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
(2)由于温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3)氧化还原反应不受浓度、温度影响的是   。
①③⑥⑦
⑤⑥⑦⑧
②④
⑥Fe和浓HNO3常温下钝化,加热继续反应;Fe和稀HNO3反应,HNO3被还原成NO。
⑦Fe和浓H2SO4常温下钝化,加热继续反应;Fe和稀H2SO4反应生成FeSO4和H2。
3.先后规律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依次与Cu2+、H+反应。
[应用举例]
(1)向含Fe3+、H+、N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S,充分反应后,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3++S+H2O===2Fe2++S+2H+
B.2H++S===H2O+SO2↑
C.2H++2N+3S===3S+2NO↑+H2O
D.2Fe3++3S+3H2O===2Fe(OH)3↓+3SO2↑

三价铁离子、硝酸根离子都具有氧化性,都能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强于三价铁离子,所以通入亚硫酸根离子,先与硝酸根离子反应,若亚硫酸根离子剩余再与三价铁离子反应,题干中亚硫酸根离子少量,所以只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
2N+3S===3S+2NO↑+H2O,C项正确。
(2)已知还原性:SO2>I->Fe2+,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SO2+2Fe3++2H2O===S+2Fe2++4H+
B.I2+2Fe2+===2I-+2Fe3+
C.SO2+I2+2H2O===2I-+4H++S
D.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Cl2+2I-===2Cl-+I2

反应中还原剂SO2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Fe2+,符合题给条件,反应能发生,故不选A;
反应中还原剂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I-,符合题给条件,反应能发生,故不选C;
还原性:I->Fe2+,I-先和氯气反应,故不选D。
4.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
运用“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可直接计算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间的数量关系,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下一讲集中突破)。
1.NO2和NH3之间反应可能生成N2(  )
2.1 mol Cl2与足量Ca(OH)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是2NA(  )
3.SO2的还原性较强,而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SO2气体(  )
4.向浓硫酸中通入H2S气体,1 mol浓硫酸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A,也可能是2NA(  )
5.含硫化合物X、Y的转化关系为S+NaOH X+Y+H2O,硫单质的化合价最低(  )
×

×
×

一、氧化性、还原性判断
1.有下列化学反应:
①2Na+2H2O===2NaOH+H2↑ ②2F2+2H2O===4HF+O2
③Cl2+H2O HCl+HClO ④C+H2O(g) CO+H2
⑤CaO+H2O===Ca(OH)2 ⑥2H2O 2H2↑+O2↑
提升关键能力
分析H2O在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完成表格:
元素价态 表现性质 具体反应
H:____ ______ _______
O:___ ______ ____
+1
氧化性
①④⑥
-2
还原性
②⑥
二、反应产物判断
2.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已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5和-1。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则氯元素的化合价应既有升高,也有降低,A项中均降低,D项中化合价均升高;
B、C两项与题意相符,但C项中NaClO不是最终产物。
3.在一定温度下,向K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L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三种含氯盐:0.7 mol KCl、0.2 mol KClO和X。则X是
A.0.1 mol KClO3 B.0.2 mol KClO3
C.0.1 mol KClO4 D.0.2 mol KClO4

标准状况下11.2 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X的物质的量为0.5 mol×2-0.7 mol-0.2 mol=0.1 mol;设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n,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0.7 mol×1=0.2 mol×(1-0)+0.1 mol×(n-0),解得n=+5,所以X为KClO3,故选A。
三、反应历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4.微生物在电子供体的作用下可将Sb(+5)(存在形式为)还原为更易被去除的Sb(+3),根据电子供体的不同可分为自养还原和异养还原。为去除水中锑(+5)酸盐,某大学建立升流式硫自养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物反应器中可以实现S单质的循
环利用
B.自养还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3Sb
+S+10H+===S+3Sb3++5H2O
C.歧化过程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Sb(+3)的沉淀去除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在生物反应器中并没有再重新生成S单质,不能实现S单质的循环利用,故A错误;
根据反应机理图可知,自养还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3Sb+S+10H+===S
+3Sb3++5H2O,故B正确;
根据反应机理图可知,S单质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和硫化氢,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4S+4H2O===3H2S+S+2H+,氧化产物(S)与还原产物(H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C错误;
Sb(+3)的沉淀去除过程中,Sb元素和S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四、实验情景中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5.验证氧化性强弱:Cl2>Br2>I2,设计如下实验(已知: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忽略氧气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变为棕黄色 溶液变为蓝色
A.实验①设计目的:排除实验②③④水稀释的影响
B.实验②发生反应为2Br-+Cl2===Br2+2Cl-
C.实验③的现象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④能证明氧化性:Br2>I2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变为棕黄色 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①是将氯水加入蒸馏水将其稀释,后续实验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这样可以排除实验②③④水稀释的影响,故A正确;
溶液变为黄色是因为产生溴单质,说明氯气可以将溴单质置换出来,发生的反应为2Br-+Cl2===Br2+2Cl-,故B正确;
溶液变为棕黄色是因为产生碘单质,说明氯气可以将碘单质置换出来,发生的反应为2I-+Cl2===I2+2Cl-,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故C正确;
②反应后的黄色溶液是含有溴单质的溶液,但是不能排除含有氯单质,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变蓝,证明产生了碘单质,可能是氯气或是溴单质置换出了碘单质,不能证明氧化性:Br2>I2,故D错误。
6.(2025·洛阳模拟)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
Br2>SO2
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
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
D.③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

反应①生成的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反应②的白雾是氯化氢,说明浓硫酸能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而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说明还原性:Br->Cl-,故A正确;
反应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比较Br2、SO2的氧化性,故B、D错误;
白雾说明氯化氢易挥发,说明挥发性:H2SO4返回
LIANZHENTI MINGKAOXIANG
练真题 明考向
1.(2022·山东,1)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金(Au):“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体现金的稳定性,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符合题意;
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符合题意;
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 Ag2S、Fe+S
FeS、2Cu+S 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
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
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符合题意。
2.(2024·浙江1月选考,4)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NO+2CO 2CO2+N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生成1 mol C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B.催化剂降低NO与CO反应的活化能
C.NO是氧化剂,CO是还原剂
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N2为还原产物,CO2为氧化产物,D错误。
3.(2024·甘肃,11)兴趣小组设计了从AgCl中提取Ag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Ag>Cu>Fe
B.按上述方案消耗1 mol Fe可回收1 mol Ag
C.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Cu(NH3)4]2++4H+===Cu2++4N
D.溶液①中的金属离子是Fe2+

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
的还原性越强,还原性
从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A不正确;
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1 mol Fe可以置换1 mol Cu,而1 mol Cu可以置换2 mol Ag,因此,按上述方案消耗1 mol Fe可回收2 mol Ag,B不正确;
反应①中,氯化四氨合铜溶液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铵,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NH3)4]2++4H+===Cu2++4N,C正确;
向氯化铜和氯化铵的混合液中加入铁,铁置换出铜后生成Fe2+,Fe2+被通入的氧气氧化为Fe3+,D不正确。
返回
KESHIJINGLIAN
课时精练
对一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B C D D C B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D C D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1)D B C A
(2)① +10KOH===2K2CrO4+3K2SO4+8H2O 
②H2O2 Cr
14.
(1)CuI I2 (2)2Cu+I2===2CuI
(3)> 高 (4)AC
1.(2025·陕西宝鸡高三上学期模拟)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金属的冶炼 B.铁锅生锈
C.钟乳石的形成 D.天然气燃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是把金属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铁锅生锈,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钟乳石的形成,不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天然气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答案
2.(2025·甘肃武威凉州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需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实现的是
A.CO2→NaHCO3 B.Fe(OH)2→Fe(OH)3
C.CaCO3→Na2CO3 D.CuO→Cu(NO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Fe(OH)2中铁元素为+2价,Fe(OH)3中铁元素为+3价,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Fe(OH)2→Fe(OH)3一定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B符合题意;CO2→NaHCO3、CaCO3→Na2CO3、CuO→Cu(NO3)2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需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A、C、D不符合题意。
3.(2024·北京顺义一模)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
B.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固体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C.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Cl2的集气瓶中,布条褪色
D.将一块绿豆大的Na放入坩埚中加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A不符合题意;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发生反应:3Mg(OH)2+2FeCl3===
2Fe(OH)3+3MgCl2,固体由白色变为红褐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B符合题意;
Cl2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C不符合题意;
Na与氧气反应:2Na+O2 Na2O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4.(2024·江苏淮安期中)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PbO2中滴加浓盐酸,出现黄绿色气体 PbO2具有氧化性
B 向KI溶液中滴加几滴NaNO2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
C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H2O2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紫红色 I-的还原性强于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l从-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PbO2具有氧化性,A项正确;
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说明有I2生成,可证明N的氧化性比I2的强,B项正确;
Fe2+遇KSCN溶液不变红,Fe3+遇KSCN溶液变红,由此说明加入的H2O2能氧化Fe2+为Fe3+,该反应中Fe2+只表现出还原性,C项错误;
新制氯水与KI反应生成I2,I2易溶于四氯化碳,则溶液下层呈紫红色,可知I-的还原性强于Cl-,D项正确。
5.(2025·陕西宝鸡高三上学期模拟)已知:①2+16H++10Cl-===2Mn2+
+5Cl2↑+8H2O;
②Cl2+2Fe2+===2Fe3++2Cl-;
③2Fe3++2I-===I2+2Fe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性:I->Fe2+>Cl->Mn2+
B.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不能发生
C.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I-,要氧化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FeCl3溶液
D.将酸性KMnO4溶液加入到FeCl2和Fe2(SO4)3混合物溶液中,若紫色褪去,则
溶液中含有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应①中还原性:Cl->Mn2+,反应②中还原性:Fe2+>Cl-,反应③中还原性:I->Fe2+,则还原性:I->Fe2+>Cl->Mn2+,故A正确;
Fe3+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Fe3+能氧化I-,所以不能生成FeI3,则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不能发生,故B正确;
氧化性:>Cl2>Fe3+>I2,FeCl3能氧化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故C正确;
结合反应①,氯离子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确定是否是亚铁离子使其褪色,故D错误。
6.(2025·陕西十七校联考)①向蓝色的VOS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淡黄色;
②向(VO2)2SO4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Cl2),溶液变蓝;
③2FeI2+3Cl2(足量)===2FeCl3+2I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B.由①、②可知,酸性条件下氧化性:>>Cl2
C.②中每生成1 mol Cl2,转移2 mol电子
D.向酸性(VO2)2SO4溶液中滴加少量Fe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Fe2+++
2H+===Fe3++VO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向蓝色的VOS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淡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VO2+++H2O===5+Mn2++2H+,还原剂VOSO4与氧化剂KMn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A正确;
向(VO2)2SO4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Cl2),溶液变蓝,则生成VO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Cl-+4H+===2VO2++Cl2↑+2H2O,
①中酸性条件下氧化性:>,②中酸性条件下氧化性:>Cl2,故由①、②可知,酸性条件下氧化性:>>Cl2,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Cl-+4H+===2VO2++Cl2↑+2H2O,每生成1 mol Cl2,转移2 mol电子,C正确;
因为氧化性:>Cl2,所以也能把少量FeI2氧化为Fe3+和I2,发生的反应为Fe2++2I-++6H+===Fe3++I2+3VO2++3H2O,D错误。
7.(2025·甘肃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模拟)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既能杀菌消毒又能絮凝净水的水处理剂。工业制备高铁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ClO-+OH- Fe+Cl-+H2O(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高铁酸钾中铁显+6价
C.由上述反应可知,Fe(OH)3的氧化性强于Fe
D.K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杀菌消毒,而且生成的Fe3+水解形成Fe(OH)3
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离子方程式配平后为2Fe(OH)3+3ClO-+4OH-===2Fe+3Cl-+5H2O,由此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A正确;
高铁酸钾中铁显+6价,B正确;
由上述反应可知,ClO-的氧化性强于Fe,C错误;
K2FeO4处理水时,因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而且生成的Fe3+水解形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8.(2025·甘肃武威凉州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已知反应:①SO2+2Fe3++
2H2O +2Fe2++W;
②+aFe2++bH+ Cr3++Fe3++H2O(未配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①中W为4OH-
B.还原性:SO2>Fe2+
C.a=6,b=7
D.反应+3SO2+2H+===2Cr3++3+H2O不能发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根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反应①为SO2+2Fe3++2H2O=== +2Fe2++4H+,W为4H+,A错误;
由反应①可知,还原性:SO2>Fe2+,B正确;
反应②中,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到+3价,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a=6,b=14,C错误;
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且由①、②可知氧化性:Cr2>,则Cr2能将SO2氧化为S,即反应Cr2+3SO2+2H+
===2Cr3++3S+H2O能发生,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9.(2024·辽宁朝阳期中)关于反应:KClO3+6HCl===KCl+3H2O+3Cl2↑,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研究,反应前将KClO3标记为K37ClO3,HCl标记为H35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37Cl全部存在于氯化钾中
B.产物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2 g·mo
C.在氯气和氯化钾中都含有37Cl
D.产物氯气中37Cl与35Cl的原子个数比为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反应KClO3+6HCl===KCl+3H2O+3Cl2↑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情况为 。
将KClO3标记为K37ClO3,37Cl应全部存在于氯气中,A、C错误;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产物氯气中37Cl与35Cl的原子个数比为1∶5,因此产物氯气的摩尔质量为 g·mol-1≈70.67 g·mo,B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0.CH4和CO2按照一定物质的量之比向某容器中投料,反应经如下流程(主要产物已经标出)实现CO2的高效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每消耗22.4 L CH4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B.过程ⅱ中,氧化剂为Fe3O4和H2

C.过程ⅲ中,C得到电子,发生
还原反应
D.上述流程只涉及两种单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H4所处的状态,故无法计算22.4 L
CH4的物质的量,即无法计算反应中
转移的电子数,A错误;
由转化流程图可知,过程ⅱ中涉及
反应Fe3O4+4CO 3Fe+4CO2和Fe3O4+4H2 3Fe+4H2O,故Fe3O4为
氧化剂,而H2作还原剂,B错误;
由转化流程图可知,过程ⅲ中反应为4CaCO3+3Fe 4CaO+Fe3O4+4CO,故C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
由转化流程图可知,上述流程涉及Fe、H2、He三种单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1.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作药物和镀镍时的还原剂,反应原理为CuSO4+2NaH2PO2+2NaOH===Cu+2NaH2PO3+Na2SO4+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NaH2PO2有被CuSO4氧化
B.若1 mol H3PO3最多消耗2 mol NaOH,则NaH2PO3是酸式盐
C.反应中每转移6.02×1023个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5.6 L H2
D.NaH2PO3和H2均是还原产物

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3价,铜元素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因此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
的NaH2PO2有被CuSO4氧化,A正确;
若1 mol H3PO3最多消耗2 mol NaOH,说明H3PO3是二元酸,因此NaH2PO3是酸式盐,B正确;
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转移4 mol电子生成1 mol氢气,因此反应中每转移6.02×1023个电子即1 mol电子,生成0.25 mo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 L,C正确;
NaH2PO3是氧化产物,Cu和H2是还原产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2.(2025·开封模拟)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②Cr+2HCl(稀)
===CrCl2+H2↑;③2KMnO4+16HCl(稀)===2KCl+2MnCl2+5Cl2↑+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K2Cr2O7>KMnO4>Cl2
B.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向金属Cr中滴入浓硝酸无明显变化,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D.向Cr2(SO4)3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可发生反应:10Cr3++
6Mn+11H2O===5Cr2+6Mn2++22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结合①~③分别可得,氧化性:K2Cr2O7
>Cl2、HCl>CrCl2、KMnO4>Cl2,①中使用浓盐酸,③中使用稀盐酸,则氧化性:KMnO4>K2Cr2O7,A错误;
反应③中,KMnO4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错误;
②中Cr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2,向金属Cr中滴入浓硝酸无明显变化,可能是发生了钝化,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3.针对以下A~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空。
A.Na2O2+HCl  H2O2+NaCl
B.Ag2O+H2O2  Ag+O2↑+H2O
C.H2O2  H2O+O2↑
D.H2O2+Cr2(SO4)3+KOH  K2CrO4+K2SO4+H2O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  (填字母,下同),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H2O2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反应是  。
D
B
C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Na2O2+HCl  H2O2+NaCl,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2O2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g2O+H2O2  Ag+O2↑+H2O,Ag2O被还原成单质银,H2O2仅表现为还原性,其中O转化为O2;H2O2  H2O+O2↑,H2O2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H2O2+Cr2(SO4)3+KOH  K2CrO4+K2SO4
+H2O,H2O2中O的化合价由-1价变成-2价,H2O2仅作氧化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2)①用单线桥法标出D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将D反应配平。
  H2O2+   Cr2(SO4)3+    KOH===   K2CrO4+   K2SO4+  
H2O
②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
答案  +10KOH===2K2CrO4+3K2SO4+8H2O
H2O2
C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r2(SO4)3中Cr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变成了K2CrO4,化合价变成+6价,Cr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2O2中O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被氧化的元素为C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4.CuI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已知:氧化性:Cu2+>I2>Cu+,还原性:Cu>I->Cu+。
(1)根据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推测,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的产物是  、  。
CuI
I2
氧化性:Cu2+>I2>Cu+,还原性:Cu>I->Cu+,所以Cu2+和I-反应,Cu2+被还原为Cu+、I-被氧化为I2,Cu+和I-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CuI沉淀,所以反应的产物是CuI、I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2)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向其中加入一些铜粉,可使溶液黄色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u+I2===2CuI
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其中的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加入金属铜,金属铜可以和碘单质反应生成Cu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I2===2Cu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3)欲消除(2)中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这是因为当浓度接近时,还原性:H2S (填“>”“<”或“=”)I-;与加入铜粉的方法相比,用此方法得到的HI溶液浓度  (填“高”“低”或“相等”)。
>

欲消除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碘单质可以和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和碘化氢,还原性:H2S>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4)CuI可用于监测空气中是否含有汞蒸气:4CuI(白色)+Hg===Cu2HgI4
(亮黄色)+2Cu。下列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铜元素和汞元素
B.该反应的氧化剂为CuI
C.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反应中每生成1 mol Cu2HgI4转移2 mol电子
AC
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被氧化的元素是汞元素,氧化剂为CuI,Cu2HgI4是氧化产物,反应中每生成1 mol Cu2HgI4转移2 mol电子。
返回
化学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