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功率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功率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功率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授课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功率 计划学时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功率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2)科学思维:通过类比速度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并运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功率,培养逻辑推理和类比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测量爬楼功率和举哑铃功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测量功率的基本方法,提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增强科学探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爬楼、举哑铃等活动的功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类比速度,建立功率的概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课前学生测量的数据、功率计算公式及相关物理量的单位转换。 (2)计时器和体重秤,供学生在课堂上测量自己的体重以及完成特定任务(如爬楼)所需的时间。 (3)哑铃和秒表,用于 “测量上举哑铃的最大功率” 的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为了修建楼房,我们需要将地面上的一堆砖搬到三楼。大家能想出哪些方法来搬运这些砖块呢?(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他们从生活现象中思考物理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提出各种搬运方式:人直接搬运、使用起重机、利用滑轮组等。) 教师活动:下面让我们比较一下两种搬运砖块的情景: 情景一:人直接把砖块搬到三楼 情景二:用起重机把砖块搬到三楼 (学生讨论后发现:虽然两种方法都能完成搬运任务,但起重机搬运显然更快捷。) 教师活动:由此可见,做功也有快慢之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做功快慢的问题。(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探究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做功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 教师活动: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距离时,比较所花的时间。 固定时间内,比较行进的距离。 那么,在比较做功快慢时,我们是否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之前收集的数据,计算各自爬四层楼所做的功。(每层楼高约 3.7m)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重和爬楼时间,计算出各自的做功量。) 教师活动:请大家看看统计数据,假设大家做的功相同,我们能否说谁先完成就表示谁做功更快呢? 情境一:做功相同,时间不同 姓名重力 G/N楼高 h/m时间 t/s功 W/J王海洋49011.1175439宋万49011.1215439吴莹莹49011.1225439
教师活动:在这三位同学中,谁做功更快?依据是什么? (生:王海洋最快,因为在同样做功的情况下,他花费的时间最少。) 方法二: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种情况 —— 当所花费的时间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快慢? 情境二:时间相同,做功不同 姓名重力 G/N楼高 h/m时间 t/s功 W/J方俊72011.1177992王海洋49011.1175439卢长青62011.1176882
教师活动:在相同时间内,这三位同学中谁做功更多,因而也更快? (生:方俊做功最快,因为他在相同时间内做了最多的功。) 方法三:时间不同,做功不同 教师活动:如果时间和做功量都不一样,又该如何比较呢?这时就需要求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了。 情境三:时间不同,做功不同 姓名重力 G/N楼高 h/m时间 t/s功 W/J王顺56011.1476216靳伟52011.1165772
教师活动:这里两位同学的情况不同,请问谁能更快完成任务? (生:需要用功与时间的比值来衡量,即求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来进行比较。) (二)功率的概念 意义 教师活动:为了准确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物理学上引入了 “功率” 这一概念。 定义和公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功率的相关介绍,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 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速度的物理量。 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公式:P = W / t 单位:瓦特(W)、千瓦(kW) 1 kW = 1000 W 1 W = 1 J/s 算一算:根据自己的数据,计算出自己上楼过程中的平均功率。 姓名重力 G/N楼高 h/m时间 t/s功 W/J功率 P/W薛成吉83011.1189213511方俊72011.1177992470..................王顺56011.1476216132
教师活动:请问功率 511 W 意味着什么?功率 511 W 和 132 W 哪个更大?为什么?哪位同学上楼时的功率最大? (生:511 W 表示每秒钟完成 511 焦耳的功;511 W 比 132 W 大,因此薛成吉上楼的效率最高。) 练一练: 两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都举起同样的杠铃且所用时间相同,那么 (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 下列有关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花费的时间越长,功率越低 B. 功率越大,说明做功越多 C. 功率越大,代表做功速度越快 D. 如果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了更多的功,则功率更高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电器或机械的功率数值,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实际应用价值。 典例剖析: 某人施加 20 N 的推力,在 10 秒内让一个重量为 400 N 的箱子水平移动了 10 米的距离,请问此人对箱子做的总功是多少?其推力所产生的功率是多少? (学生自主分析题意,并尝试解答。随后由一位学生板书解题步骤。) (三)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教师活动:观察到有些同学上楼的功率非常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锻炼来进一步提升这个数值呢? 探究实验—— 测量举起哑铃的最大功率 教师活动:要测定个人举哑铃的最大功率,我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需要哪些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展开讨论,确定所需测量参数包括:哑铃质量、举起高度、耗时等,并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教师活动:当我们测量举起高度时,具体应该测量哪个部分的高度更为准确?若仅测量一次动作的时间可能不够精确,应该如何改进? (学生决定测量肩部到拳心的高度,并通过多次重复动作取平均值的方式降低误差。) 教师活动:最后,请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大力量举起哑铃! (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按照既定规则完成测试,记录下相应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今天我们学到的知识点。 (学生互相讨论,概括总结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教师活动:你认为今天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感到困惑吗? 四、课堂检测 教师活动:发放课堂检测题目,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逐题讲解。 (学生按要求认真作答,教师巡视全场,及时反馈答案解析。) 下面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功率高的机器必定做功多 B.做工速度快的机器功率一定大 C.效率高的机械设备功率必然强 D.做功数量多的设备效率自然高 有两台拖拉机甲和乙,假如它们的功率完全一致,
课后作业布置 (1)请根据自己上楼的情况,计算上楼的功率,并解释功率的物理意义。 (2)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上举哑铃的功率,并思考如何改进实验以减小误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