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讲义(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讲义(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开学讲义
学习目标
了解测量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
能说出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记录测量结果。
会正确使用秒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能记录测量结果。
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知识点梳理
测量的意义与单位 要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就必须进行测量。测量时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单位。
长度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符号是 m。
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关系: 1km = 1000m = 10 m 1dm = 0.1m = 10 m 1cm = 0.01m = 10 m 1mm = 0.001m = 10 m 1μm = 0.000001m = 10 m 1nm = 0.000000001m = 10 m
测量工具:常用的有刻度尺、卷尺等。实验室中常用刻度尺。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选”: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长度的估测:结合生活经验,对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大致估计。
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符号是 s。
常用的时间单位:小时(h)、分钟(min)。
单位换算关系: 1h = 60min 1min = 60s 1h = 3600s
测量工具:常用的有钟表、秒表(停表)等。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停表)精确测量时间。
秒表(停表)的使用:了解秒表(停表)的基本构造(如开始/停止按钮、复位按钮、分针刻度、秒针刻度),能按步骤进行时间测量和读数。
误差
误差的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测量者的估读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导致误差的产生。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知识点总结
长度和时间是物理学中基本的物理量,测量是获取物理数据的基础。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要熟悉并能进行常用单位间的换算。
正确使用刻度尺是本节的重点技能,要掌握“选、放、看、读、记”五字诀,并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正确使用秒表(停表)测量时间,了解其基本操作和读数方法。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要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同时要区分误差和错误,避免出现测量错误。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包含数值和单位,二者缺一不可。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中,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
A.刻度尺 B.量筒 C.天平 D.停表
2.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间距不尽相同,但可以直接得到的数据是(  )
A.长度 B.质量 C.体积 D.时间间隔
3.“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150cm
B.课间操的时间约为20min
C.教室门框的高度约500mm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min
4.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3mm B.3cm C.3dm D.3m
5.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  )
A.238.0毫米 B.23.8厘米
C.237.90毫米 D.2.38分米
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4.34cm、14.36cm、14.35cm、14.43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4.37cm B.14.34cm C.14.35cm D.14.36cm
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实验探究题
8.小科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接着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B.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改正为   。
(2)改正后测量的合理顺序应是   。
(3)如图是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20匝。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   mm。
(4)若细铜丝排绕得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9.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有关;猜想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
(1)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   
(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
序号 细线长度 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 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1 100 20 2.0
2 140 20 2.4
3 140 30 2.4
①对比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   有关;
②对比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得出的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最大的角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实验中我们采取的实验方法是   法;
(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且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   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均选填“长”或“短”)
(4)实验中发现,螺母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选出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
A.多次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取平均值
B.测出螺母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再除以次数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A
6.C
7.B
8.(1)B;用线圈总长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CADB
(3)0.75
(4)偏大
9.(1)秒表
(2)细线长度L;A;无关;控制变量法
(3)长;短
(4)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