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 等第______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二、 滑 轮【考点突破】考点一:滑轮及其特点1、定滑轮定义:定滑轮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作用: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实质:等臂杠杆(如图甲所示),理想状态下F=G、s=h。2、动滑轮定义:动滑轮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作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最多省一半力),但要费两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如图乙所示),理想状态下F=G/2、s=2h。【典题精练】1. 高高的旗杆矗立在操场上,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关于该滑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动滑轮B. 利用它可以省力C. 利用它可以省距离D. 利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力F1、F2、F3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已知v1<v2<v3,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1<F2<F3 B. F1>F2>F3C. F1=F2=F3 D. F1=F2>F33. 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使其在10s内匀速上升4m,物体的重力为10N,动滑轮的重力为2N,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距离B.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4m/sC. 拉力的大小为5N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8m4. 小谦想把被台风刮倒的甲树拉正,如图所示。他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这样做有______段绳子拉甲树。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300N的拉力,那么小谦对绳子的拉力至少为______N。5. 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80N,动滑轮自重、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正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1) 拉力F。(2) 2min时拉起绳子的长度。(假设绳子足够长)考点二:滑轮组1、定义: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2、特点: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费距离。3、结论: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4、关系式:①力的关系F=(G物+G动)/n;②距离的关系s=nh。【典题精练】6. 某一滑轮组的结构不清,但已知动力F拉着绳子自由端移动5m时,重物G上升1m,若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力都不计,则要提起200N的重物,动力至少是( )A. 40N B. 50N C. 1000N D. 200N7. 如图所示为一种手摇升降晾衣架示意图,它由四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尾端绕在一个固定在墙壁的旋轮上,旋转摇柄可以使晾衣架升降。若在升降过程中衣架横梁保持水平,已知衣服和晾衣架(含动滑轮)的总重是50N,则静止时绳子拉力是________N(各种摩擦力忽略不计);要使衣架横梁上升1m,则绕进旋轮上的绳子长度是______m。8.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将重为30N的物体A匀速拉动,已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重力的10%,则水平拉力F为______N,在2s内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______m。9.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吊起质量为10kg的箱子,动滑轮重为10N,箱子10s内被匀速竖直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1) 工人所施加的拉力是多少?(2)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多少?(3) 若工人的重力为600N,则工人使用该滑轮组能够提升的最大物重为多少牛?考点三:滑轮组作图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根据“奇动偶定,由内向外”的原则绕绳。n为偶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动滑轮上。3、如果想改变用力方向,应再加一个定滑轮。如果想更加省力,应再加一个动滑轮。4、在给滑轮组绕绳时,若要求人站在地上拉动重物上升。则绳子最后必定穿过定滑轮,拉力方向向下。【典题精练】10. 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式。11.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G,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式。【强化训练】1. 使用滑轮组肯定做不到的是( )A. 既省力又改变施力的方向B. 既省力又省距离C. 省力,但没有改变施力的方向D.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2N,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2N,匀速竖直向上拉动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符合实际的是( )A. 1.5N B. 2NC. 3.2N D. 6.4N3. 分别使用下列四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4. 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A. A上升,B上升B. A下降,B上升C. A、B均静止D. A上升,B下降5. 如图所示为铁路输电线的牵引装置原理图,采用坠砣牵引来自动补偿输电线的张紧,以此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接触。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配重为5000N的坠砣,输电线的一端P与B滑轮相连被张紧。若某段时间内坠砣竖直下降了10cm,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B. A滑轮、B滑轮均为动滑轮C. 输电线P端向左移动了20cmD. 输电线P端受到的拉力为1×104N6. 如图是画像砖上描绘的“泗水取鼎”画面,两边各有数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拉起掉落水中的鼎。图中的这种滑轮________(能/不能)起到省力的作用;此时两边绳子对鼎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F2,鼎受到的拉力之和为______________。7. 如图所示,动滑轮右边绳子固定,左边悬挂物体A,物体A重为10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在10s内动滑轮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将物体A匀速提升2m,则动滑轮升高的高度为______m,动滑轮上升的速度为______m/s,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N,动滑轮这种使用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省力/省距离)。8. 小明和小杰握住两根较光滑的木棍,小华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如图所示依次将绳子绕过两根木棍,小明和小杰相距一定的距离握紧木棍站稳后,小华在图A处拉绳子的另一端,用很小的力便能拉动他们,两根木棍和绳子组成的机械相当于__________,小明受到的拉力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小杰受到的拉力。9.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 实验时,应该沿着________方向拉绳子自由端,使钩码________上升。(2) 小张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3) 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都是______cm。实验序号 1 2 3钩码重G/N 2 4 6钩码上升的距离h/cm 5 5 5拉力F/N 1.1 2.1 3.1绳端移动的距离s/cm(4) 小张继续实验,并作出“拉力与钩码重的比值随钩码重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钩码越重,拉力F与钩码重的比值越接近______(填数值)。由此他推断使用动滑轮最多可以省________的力。11. 小强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进行实验时,记录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5N等各项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结构 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钩码重G/N 2钩码上升的高度h/m 0.1动滑轮重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 0.2(1)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动滑轮重G动=_______N。(2) 请帮助小强在图上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绳方式。(3) 当动滑轮重为_____N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起重为2 N的钩码刚好不省力。12. 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在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A.3N B.6N C.11N D.22N13. 如图所示,利用甲、乙两种方式使吊篮中的人匀速升高,拉动绳子的力F1和F2相等,两种方式中人与吊篮的总重力分别为G1和G2,则G1和G2的关系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A. G1>G2 B. G1=G2C. G1<G2 D. 无法确定14. 将物体A、B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B恰好匀速下降,已知A重60N,B重10N,则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刚好使A在原来的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大小为______N。(不计绳重、滑轮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15. 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同一种绕绳方式下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不同质量的重物,得到了多组竖直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物重G的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F-G图像(不计绳重与摩擦)。(1) 在图甲中画出该同学的绕绳方式。(2) 若细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70N,则用该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是多少?参考答案【考点突破】1、D;2、C;3、D;4、2;150;5、(1)90N;(2)24m;6、A;7、12.5;4;8、1;0.2;9、(1)55N;(2)0.4m/s;(3)1190N;10、如图所示;11、如图所示;【强化训练】1、B;2、C;3、A;4、B;5、D;6、不能;F1+F2;7、1;0.1;20;省距离;8、滑轮组;小于;9、竖直;匀速;省力;10;一半;0.5;11、0.5;如图所示;2;12、B;13、A;14、20;40;15、如图所示;130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