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第2课时 正弦定理(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4.3 第2课时 正弦定理(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正弦定理
1.在△ABC中,a=15,b=10,A=60°,则sin B=(  )
A. B.
C. D.
2.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角B的大小为(  )
A. B.
C. D.
3.(2024·阳江月考)在△ABC中,已知AB=AC,B=30°,则C=(  )
A.45° B.15°
C.45°或135° D.15°或105°
4.(2024·开封月考)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2,sin(A+B)=,sin A=,则c=(  )
A.4 B.3
C. D.
5.(多选)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os A=bcos B,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6.(多选)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a=8,b=16,A=30°,有一解
B.b=18,c=20,B=60°,有两解
C.a=5,c=2,A=90°,无解
D.a=30,b=25,A=150°,有一解
7.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1∶1∶4,则a∶b∶c=    .
8.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asin C=c,则A=    .
9.(2024·烟台月考)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sin B=,C=,则b=    .
10.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30°,C=105°,a=2;
(2)b=3,c=3,B=30°.
11.在△ABC中,若sin C=2sin Bcos B,且B∈(,),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2)
C.(0,2) D.(,2)
1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BC中,a∶b∶c=sin A∶sin B∶sin C
B.在△ABC中,若sin 2A=sin 2B,则A=B
C.在△ABC中,若sin A>sin B,则A>B;若A>B,则sin A>sin B
D.在△ABC中,=
1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满足B=60°,c=2的三角形有两解,则b的取值范围为    .
14.(2024·嘉兴月考)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cos C+c=b.
(1)求角A的大小;
(2)若a=1,b=,求c的值.
15.如图,在△ABC中,∠ABC=∠BPC=90°,AB=,BC=1,∠APC=120°,则tan∠BCP=    .
16.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A=,试求△ABC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第2课时 正弦定理
1.A 由=,故=,解得sin B=.故选A.
2.B 由正弦定理=及=,可得sin B=cos B.又0<B<π,所以B=.
3.C 因为AB=AC,由正弦定理得=,又因为B=30°,所以sin C=,又因为AB>AC,所以C=45°或C=135°.
4.C sin C=sin(A+B)=.由正弦定理得c=·sin C=×=.故选C.
5.AC 由正弦定理=,得=.又acos A=bcos B,所以=,所以=,所以sin A·cos A=sin B·cos B,所以2sin A·cos A=2sin B·cos B,即sin 2A=sin 2B.因为A,B为三角形内角,所以2A=2B或2A+2B=π,得A=B或A+B=,故△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6.ABD A中,∵=,∴sin B==1,∴B=90°,即只有一解;B中,∵=,∴sin C===,且c>b,∴C>B,故有两解;C中,∵A=90°,a=5,c=2,∴b==,有解;D中,∵=,∴sin B===,又b<a,∴只有一解.
7.1∶1∶ 解析:在△ABC中,因为A∶B∶C=1∶1∶4,所以内角A,B,C分别为30°,30°,120°,所以a∶b∶c=sin 30°∶sin 30°∶sin 120°=1∶1∶.
8.45°或135° 解析:设△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由正弦定理,得2×2Rsin Asin C=×2Rsin C,因此sin A=,又因为0°<A<180°,故A=45°或A=135°.
9.1 解析:在△ABC中,∵sin B=,0<B<π,∴B=或B=π.又∵B+C<π,C=,∴B=,∴A=π--=π.∵=,∴b==1.
10.解:(1)∵A=30°,C=105°,∴B=180°-(A+C)=45°.
∵==,
∴b===2,
c===+.
∴B=45°,b=2,c=+.
(2)由正弦定理,得=,
即=,解得sin C=.
∵c>b,∴C=60°或C=120°.
①当C=60°时,A=180°-(B+C)=90°,△ABC为直角三角形,此时a==6.
②当C=120°时,A=180°-(B+C)=30°=B,∴a=b=3.
综上可知,A=90°,C=60°,a=6或A=30°,C=120°,a=3.
11.A 由正弦定理得===2cos B.又<B<,余弦函数在此范围内单调递减,故<cos B<,∴∈(,).
12.ACD 对于A,由===2R,可得a∶b∶c=2Rsin A∶2Rsin B∶2Rsin C=sin A∶sin B∶sin C,故A正确;对于B,由sin 2A=sin 2B,可得A=B或2A+2B=π,即A=B或A+B=,故B错误;对于C,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sin B a>b A>B,故C正确;对于D,由===2R,可得==2R=,故D正确.
13.(,2) 解析:在△ABC中,B=60°,c=2,由正弦定理=,得c=.若此三角形有两解,则必须满足的条件为c>b>csin B,即<b<2.
14.解:(1)由acos C+c=b,
得sin Acos C+sin C=sin B.
因为sin B=sin(A+C)=sin Acos C+cos Asin C,
所以sin C=cos Asin C.
因为sin C≠0,所以cos A=.
因为0<A<π,所以A=.
(2)由正弦定理,得sin B==.
又b>a,所以B>A,所以B=或B=.
①当B=时,由A=,得C=,
所以c==2.
②当B=时,由A=,得C=.
所以c=a=1.
综上可得c=1或c=2.
15. 解析:由题得AC==2,∠ACB=60°.设∠BCP=α,∴∠ACP=60°-α,∠CAP=180°-120°-(60°-α)=α,在Rt△PBC中,PC=1×cos α=cos α.在△ACP中,由正弦定理得=,∴tan α=.
16.解:由正弦定理,得==,
即===2,
∴b=2sin B,c=2sin C,
∴△ABC的周长为L=a+b+c=+2sin B+2sin C=+2sin B+2sin(-B)
=+3sin B+cos B
=+2sin(B+),
又B∈(0,),∴B+∈(,),
∴sin(B+)∈(,1],∴L∈(2,3].
即△ABC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为(2,3].
1 / 2第2课时 正弦定理
如图所示,若想知道河对岸的一点A与岸边一点B之间的距离,而且已经测量出了BC的长度,也想办法得到了∠ABC与∠ACB的大小.
【问题】 你能借助这三个量,求出AB的长度吗?
                      
                      
                      
                      
知识点 正弦定理
文字 语言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
符号 语言 ==(△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提醒 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若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则①a=2Rsin A,b=2Rsin B,c=2Rsin C;②sin A=,sin B=,sin C=;③=2R;④sin A∶sin B∶sin C=a∶b∶c.
【想一想】
如图,在Rt△ABC中,,,各自等于什么?
1.在△ABC中,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
A.acos C=ccos A
B.bsin C=csin A
C.absin C=bcsin B
D.asin C=csin A
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30°,B=45°,a=2,则b=(  )
A.   B. C.   D.2
3.在△ABC中,已知A=30°,BC=4,则△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
题型一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8,B=60°,C=75°,求A,c.
通性通法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跟踪训练】
 (2024·东营月考)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C=,a=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
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B=45°,解此三角形.
【母题探究】
 (变条件)若本例中“B=45°”变为“A=60°”,其他条件不变,解此三角形.
通性通法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步骤
【跟踪训练】
1.(2024·鹤壁月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4,b=3,sin A=,则B=(  )
A. B.
C.或 D.或
2.在△ABC中,若a=6,b=6,A=30°,则B=(  )
A.60° B.60°或120°
C.60°或150° D.120°
题型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 (2024·金华月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cos B=bcos A,则△ABC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通性通法
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
(1)化边为角:将题目中的所给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再根据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得到三个内角的关系,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2)化角为边:将题目中的所给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角为边,再根据代数恒等变换得到边的关系(如a=b,a2+b2=c2),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跟踪训练】
 已知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若==,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
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2,b=3,则=(  )
A. B.
C. D.3
2.(2024·佛山月考)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分别等于120°和45°,若45°角所对的边长是4,那么120°角所对的边长是(  )
A.4 B.12
C.4 D.12
3.在△ABC中,已知sin A=2sin Bcos C,则该三角形的形状为    .
4.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6,c=6,C=30°,求a.
第2课时 正弦定理
【基础知识·重落实】
知识点
 正弦
想一想
 提示:===c.
自我诊断
1.D 由正弦定理易知,选项D正确.
2.D = b===2.故选D.
3.4 解析: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由正弦定理可得2R===8,解得R=4.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解:A=180°-(B+C)=180°-(60°+75°)=45°.
由=得,c==
==4(+1).
所以A=45°,c=4(+1).
跟踪训练
 5 解析:∵B=,C=,∴A=,∴B所对的边最大,∵=,∴b===5.
【例2】 解:由正弦定理=,知sin A==,
∵b<a,∴A=60°或120°,
当A=60°时,C=180°-A-B=75°,
∴c===;
当A=120°时,C=180°-A-B=15°,
∴c===.
故当A=60°时,C=75°,c=;
当A=120°时,C=15°,c=.
母题探究
 解:由正弦定理=,
知sin B==,
∵b<a,∴B=45°,∴C=75°,
∴c===.
跟踪训练
1.A 由题意可得sin B===,则B=或B=.因为b<a,所以B<A,所以B=.故选A.
2.B a<b A<B B>30°,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B===,∵B∈(30°,180°),∴B=60°或120°.故选B.
【例3】 A 法一 由正弦定理得acos B=bcos A sin Acos B=sin Bcos A sin(A-B)=0.由于-π<A-B<π,故必有A-B=0,A=B,即△ABC为等腰三角形.
法二 由余弦定理得a·=b·,整理得2a2=2b2,因为a>0,b>0,得a=b,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
跟踪训练
 C 已知==,由正弦定理可得cos A=sin A,cos B=sin B,故A=B=,C=,则△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C.
随堂检测
1.B 由正弦定理,得=,故==.
2.D 设120°角所对的边长为x,则由正弦定理,可得=,得x===12,故选D.
3.等腰三角形 解析:∵sin A=2sin Bcos C,且sin A=sin(B+C),∴2sin Bcos C=sin Bcos C+cos Bsin C,即sin Bcos C-cos Bsin C=0,即sin(B-C)=0,∵-π<B-C<π,∴B-C=0,即B=C,故该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4.解:由正弦定理,得=,
得sin B==.
因为b>c,所以B>C=30°,
所以B=60°或B=120°.
当B=60°时,A=90°,a===12.
当B=120°时,A=30°,a===6.
所以a=6或a=12.
3 / 3(共29张PPT)
第2课时 正弦定理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如图所示,若想知道河对岸的一点A与岸边一点B之间的距
离,而且已经测量出了BC的长度,也想办法得到了∠ABC与∠ACB
的大小.
【问题】 你能借助这三个量,求出AB的长度吗?
知识点 正弦定理
文字
语言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
符号
语言 = = (△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
b,c)
正弦 
提醒 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若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则①a=
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② sin A= , sin B= , sin
C= ;③ =2R;④ sin A∶ sin B∶ sin C=
a∶b∶c.
提示: = = =c.
【想一想】
如图,在Rt△ABC中, , , 各自等于什么?
1. 在△ABC中,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
A. a cos C=c cos A
B. b sin C=c sin A
C. ab sin C=bc sin B
D. a sin C=c sin A
解析:由正弦定理易知,选项D正确.
2.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30°,
B=45°,a=2 ,则b=(  )
A. B. C. D. 2
解析:  = b= = =2 .故选D.
3. 在△ABC中,已知A=30°,BC=4,则△ABC的外接圆半径
为 .
解析: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由正弦定理可得2R= =
=8,解得R=4.
4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8,B=60°,C=75°,求A,c.
解:A=180°-(B+C)=180°-(60°+75°)=45°.
由 = 得,c= =
= =4( +1).
所以A=45°,c=4( +1).
通性通法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跟踪训练】
(2024·东营月考)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 ,C= ,a=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
解析:∵B= ,C= ,∴A= ,∴B所对的边最大,∵ =
,∴b= = =5 .
5
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 ,b= ,B=45°,解此三角形.
解:由正弦定理 = ,知 sin A= = ,
∵b<a,∴A=60°或120°,
当A=60°时,C=180°-A-B=75°,
∴c= = = ;
当A=120°时,C=180°-A-B=15°,
∴c= = = .
故当A=60°时,C=75°,c= ;
当A=120°时,C=15°,c= .
【母题探究】
(变条件)若本例中“B=45°”变为“A=60°”,其他条件不
变,解此三角形.
解:由正弦定理 = ,知 sin B= = ,
∵b<a,∴B=45°,∴C=75°,
∴c= = = .
通性通法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步骤
【跟踪训练】
1. (2024·鹤壁月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
b,c,若a=4,b=3, sin A= ,则B=(  )
A. B.
C. 或 D. 或
解析: 由题意可得 sin B= = = ,则B= 或B= .
因为b<a,所以B<A,所以B= .故选A.
2. 在△ABC中,若a=6,b=6 ,A=30°,则B=(  )
A. 60° B. 60°或120°
C. 60°或150° D. 120°
解析: a<b A<B B>30°,由正弦定理可知 =
,∴ sin B= = = ,∵B∈(30°,180°),∴B
=60°或120°.故选B.
题型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 (2024·金华月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
别是a,b,c,若a cos B=b cos A,则△ABC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法一 由正弦定理得a cos B=b cos A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sin (A-B)=0.由于-π<A-B<π,故必有A-B=0,A=B,即△ABC为等腰三角形.
法二 由余弦定理得a· =b· ,整理得2a2=2b2,
因为a>0,b>0,得a=b,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
通性通法
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
(1)化边为角:将题目中的所给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再
根据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得到三个内角的关系,进而确定三角
形的形状;
(2)化角为边:将题目中的所给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角为边,再
根据代数恒等变换得到边的关系(如a=b,a2+b2=c2),进
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跟踪训练】
已知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若 =
= ,则△ABC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已知 = = ,由正弦定理可得 cos A= sin A, cos B= sin B,故A=B= ,C= ,则△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C.
1.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2,b=
3,则 =(  )
A. B.
C. D. 3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 ,故 = = .
2. (2024·佛山月考)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分别等于120°和45°,
若45°角所对的边长是4 ,那么120°角所对的边长是(  )
A. 4 B. 12
C. 4 D. 12
解析: 设120°角所对的边长为x,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 ,得x= = =12,故选D.
3. 在△ABC中,已知 sin A=2 sin B cos C,则该三角形的形状
为    .
等腰三角形
解析:∵ sin A=2 sin B cos C,且 sin A= sin (B+C),∴2 sin B
cos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即 sin B cos C- cos B sin C=0,即
sin (B-C)=0,∵-π<B-C<π,∴B-C=0,即B=C,
故该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4.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
6 ,c=6,C=30°,求a.
解:由正弦定理,得 = ,
得 sin B= = .
因为b>c,所以B>C=30°,
所以B=60°或B=120°.
当B=60°时,A=90°,a= = =12.
当B=120°时,A=30°,a= = =6.
所以a=6或a=12.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