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 (共 14 分)学校开展“撷家风古韵,谱传承新章”主题月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编辑了一份电子板报,请你协助小组成员完善各版块内容。版块一 古训传家久“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家训的传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这些家书与家训中的话语,无论是谆谆教诲,还是殷切嘱托,抑或是警醒鞭策,都是先贤的智慧结晶。它们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人的言行举止和精神气质。家训是家族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它以文字记载或口口相传的形式,传递着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它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做人的道理,明确界定了应当恪守的准则。个体误入歧途时,它能让人迷途知返;家族遭遇困境时,它又似纽带,将族人紧密相连。作为家族宝贵的精神财产,家训世代沿家族合力石碑镌刻家训袭。它不仅为家族繁荣与社会和谐注入了持修砌祠堂时刻警示后人久动力,也滋养着子孙后代。1.小语同学请你确认文段和插图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别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因为表达的是“深厚而急切”的意思,所以“殷切”中有错别字。B.因为表达的是“接续并传承”的意思,所以“沿袭”中有错别字。C.因为表达的是“修理 (建筑物)”的意思,所以“修砌”中有错别字。D.因为表达的是“警告或提醒”的意思,所以“警示”中有错别字。版块二 家风流韵长受家风影响,晚清名臣曾国藩修身处世皆以勤”著称,而其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勤”字。他读书十分勤奋。道光十六年,曾国藩赴京会试不中,返程途中买回一套《二十三史》,“侵展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庭户,几一年”。出仕后,他为政勤勉。在担任两江总督时,________。在教育子女后辈上,曾国藩的苦心孤诣和以身示范,结出了累累硕果。一百多年来,曾氏门庭名人辈出,多有所成,真可谓“家风赫赫子孙贤”。4.根据小组意见,在横线处补写一个节奏匀称的句子。下列选项怡当的一项是 (2 分)A.公文移书和奏疏公牍,都反复斟酌、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无一过当之语B.公文移书,都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奏疏公牍,均反复斟的,无一过当之语C.公文移书,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反复斟酌奏疏公牍,无一过当之语D.自批自拟、反复斟酌公文移书和奏疏公牍,很少假手他人,无一过当之语5.根据上下文,对文段中“硕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曾国藩在学问上的建树 B.曾国藩从政取得的成就C.曾氏门庭极大的声望 D.曾氏后辈中的众多人才版块三 箴言照子孙诚以 ① 承 ② ,责能_ ③ 续 ④三岁那年,我打碎了爷爷珍藏的瓷碗,划伤了手指,躲在门后不敢承认。爷爷蹲下来为我包扎伤口,语重心长地说:“做人就要端端正正,瓷器有价,但诚实无价。”六岁那年,洪水冲毁村口石桥。爸爸指挥村民冒雨修桥,一连几天都没回家。我去工地拉他回家,他指着桥头忙碌的人群说:“咱们这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遇到困难时,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爷爷和爸爸的言传身教,像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___________。6.上面是小文撰写的家训故事。他想以对联的形式给故事拟个题目,请帮他选择最怡当的一项 (2 分)A.①立身 ②祖训 ③克难 ④清声B.①立身 ②清声 ③克难 ④祖训C.①克难 ②清声 ③立身 ④祖训D.①克难 ②祖训 ③立身 ④清声7.小文想在故事结尾强调家风的重要性。请仿照画线句,将文末横线处补充完整。(2 分)二、古诗文阅读 (共 16 分)(一) 默写,完成 8-10 题。(共 4 分)8.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1 分)9.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1 分)10.很多古诗文名句都可以作为座右铭。例如,想要激励自己,我们可以借用的诗句是:“ ① , ② 。”(本套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 分)(二)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 11-12 题。(5 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1.本诗是一首记游抒情诗。首联以“腊酒浑”和“足鸡豚”盛赞农家的 ① ,颔联、颈联分别描写了明媚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风俗图景,尾联则以“ ② ”等表现出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2 分)12.本诗颔联景、情、理交融,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3 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 13-15 题。(共 7 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益”与“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良师益友 B.精益求精 C.延年益寿 D.开卷有益14.下列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这句话旨在强调莲花的观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B.这句话旨在阐述欣赏美好的事物只能远远观望。C.这句话旨在赞美莲花的内在气质和高洁的品格。15.根据《爱莲说》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岁十月①,冰霜大寒,吾庭之植物无不悴者。爰有瓦缶,贮水斗许,间以小石,有草郁然,俯窥其根,与石相结络。其生意畅遂,颜色茂好,若夏雨解箨之竹,春田时泽之苗,问其名,曰:“是为石菖蒲也。”(选自张来《石莒蒲赋》)注:①十月:农历十月。②爱:助词,无实义。③瓦:瓦质器具。④斗许:大约一斗。⑤间:交错。⑥畅遂:这里是旺盛的意思。⑦解算:竹笋脱壳。《爱莲说》的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通过对莲花不同角度的描写,赞美心目中君子的美好品质。如以" ① "象征君子洁身自好的品质,以“中通外直"象征君子 ② 的的品质。《石菖蒲赋》中石菖蒲在“冰霜大寒"时节仍"郁然"且"生意畅遂,颜色茂好",又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君子 ③ 的品质。三、名著阅读 (5 分)16.班级开展"成长的'密码"读书交流会。你认为成长的“密码"是什么 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的人生经历,与同学分享你的感悟。(100 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 (共 25 分)(一) 班级开展“建设韧性城市,共筑美好家园"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共 6 分)材料一韧性城市是指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外界冲击、当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感知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让城市像弹簧一样,能从容应对外界压力,并快速恢复原状。为什么要建设韧性城市呢 其一,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关。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但同时也使得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生态承受着更大压力,人口、建筑、生产、财富的聚集等也会对各种灾害风险产生放大效应,加剧城市的脆弱性。其二,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有关。由于极端天气导致的洪涝、干旱等灾害,使城市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材料二韧性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的安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利用数字智能技术赋能韧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郑州市依托智慧防汛系统,实时监测积水点水位与排水泵站运行状态,通过算法模拟暴雨路径,提前调度应急资源,在2024 年化解了 3 次特大暴雨威胁。又如,重庆市通过数字住建平台整合地下管廊数据,结合 AI 预测模型,提前预判管网老化风险,2024 年已完成 6000 公里老化管道升级,使事故率下降 40%。实践证明,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就像给城市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城市的灾害预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材料三市民作为韧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主体,可以尝试通过四个"突破"参与韧性城市建设。第一是突破个人舒适圈。市民可以通过主动参加应急培训课程,了解各类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还可以准备足够的食物、水、药品等必需品,确保应对紧急情况。第二是突破家庭边界,积极参与韧性社区建设。既可以参与风险调查、灾害预防、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工作,也可以在平时与邻居加强联系,在紧急情况下相互支持,共享资源。第三是突破信息茧房,努力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要及时关注并传播来自权威渠道的准确信息。第四是突破互动隔阂,主动参与政策制定。每位市民都可以在社交媒体、社区论坛等平台上积极参与关于韧性城市建设的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17.小组同学对材料内容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A.能从容应对外界压力并从灾害中快速恢复,是韧性城市的主要特点。B.城镇化进程有利的一面体现为能够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动力。C 数字智能技术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赋能韧性城市建设。D.市民通过四个“突破”参与韧性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18.小语查找到了《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公众认知问卷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见右面统计图),并与同学展开了讨论。请根据统计图和三则材料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4 分)小语:这份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因为 ① 。小文:确实如此。我认为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市民了解并参与到韧性城市建设中去。比如,根据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分别从 ② ③ ④ 这几方面开展宣传。(二)阅读《墙缝芦苇》,完成 19-21 题。(共 10 分)墙缝芦苇白来勤①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家土院的墙缝里突然窜出一枝苇子来,歪歪扭扭、可怜兮兮的。叶片有点卷;叶尖有点黄;那根,还扎在墙底下的水道眼儿里。②苇子;河滩里多的是,谁稀罕呢?何况是墙缝里那歪斜的苇子。大人们自然不予理睬,我却常常给它浇水,期盼它快点长大,以便揪下它的叶片卷哨儿吹。③一天,当我满心期待地跑到它面前去拽叶子时,不想竟被划破手指,血流滴滴。一气之下,我将它拉出墙缝,用镰刀砍为两段。这还不算,我还砍下一截苇秆当笛儿吹。直到看到小伙伴们眼馋的目光时,我心中的怒火才渐渐平息。④日子一天天过去。⑤谁料第二年春天,还是那个墙缝,又绿嫩嫩地挤出一枝苇子,而且比去年更加壮实。盈盈绿意让大人都不由得放慢脚步看上一眼。“哼,还不是我的刀下鬼?”望着它,我满是不屑。可当目光触及那冰冷的砖石以及仅存残壤的墙缝时,本想再次“报仇”的我不禁犹豫了。罢了,这里既无营养也无阳光,何必急于一时呢。⑥院里的鸡群却好似得到了号令。那只趾高气扬的花公鸡,不仅用如钩利喙狠狠撕扯下一片片叶子,还施展利爪对其疯狂践踏;平日里温顺的母鸡也“落井下石”,纷纷张翅而来,尖喙如雨点般落下。一时间,苇叶支离破碎,只剩一根光秃秃的苇秆。⑦如果说鸡吃苇叶还能下蛋的话,那么,老鼠吃苇子就让我不能容忍了。或许为了显示自己非凡的咀嚼本领,仅仅磨牙的工夫,它就让苇子“身首异处”了。当我发觉时,那鼠辈已逃之夭夭。可怜的苇子再次遭遇灭顶之灾。⑧十几年一晃过去了。此间,由于学业的原因,苇子的事早已被我淡忘。那天,高考落榜的我心情格外沉重,独自在老家的土院里徘徊。忽然,阳光下,土墙旁,一架绿的屏风闯入眼帘!是苇子!⑨一丛丛,一簇簇,如一汪绿的喷泉从墙角喷涌而出。墙头被它们茂密而修长的叶片刷出一处豁口;墙下水道眼儿里的砖也被它们挤得翘了起来。⑩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当初那根软塌塌的苇子所为。我震惊,兴奋······噢,芦苇,墙缝里长出的芦苇。你是怎样啜饮生活的苦汁,一寸寸悲苦地生长的呢?你又是怎样在狭窄的墙缝一点点站稳脚跟,一年年繁衍壮大的呢?久久地凝视中,那笔直的茎秆和修长的叶片给出了答案:向上,向上,拥抱阳光;向下,向下,探寻滋养生命的水源。微风吹过,苇叶“哗哗”作响,像唱着一曲婉转而欢快的歌。是呀,没能生在水边又何妨?被折磨摧残又何妨?望着眼前这浓郁的绿色,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选自《青年读者》,有删改)19.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芦苇的生长经历和“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结构图补充完整。(4 分)20.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21.结尾句中“神奇的力量”指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说明。(3 分)(三) 阅读《角色互换》,完成 22-24 题。(共 9 分)角色互换(一)“快来看看你的生日礼物。”2035 年 7 月的一天,刚进家门,妈妈就把我拉到一只黄白相间的手提箱前神秘地说。随着箱子打开,一个梳着发髻、身着淡蓝色糯袄的书童模样的小男孩呈现在眼前。“他是帮助你学习的!”爸爸在一旁补充道。“唉!”虽然我有点失望,但还是给他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一“跟班儿”。(二)“跟班儿,这些题我都不会做!”我指着投影在白墙上的虚拟屏幕有些烦躁,“要不,你帮我写得了。”“我只能帮你讲解,”他一脸严肃地说,“不能帮你写作业。”真是见死不救!要不是学习不好,我真懒得理他:“那好吧,从头帮我讲吧。”“其实嘛,可以用因式分解法…”小书童滔滔不绝,用拳头上亮起的一道天蓝色冷激光作为粉笔,在墙面上点点画画,三下五除二就得出了答案。“你好聪明啊!”“那当然,”他一挺胸脯,“我是自组织、自任务型学习机器人,头脑里存储了海量知识。不然怎么能做你的书童呢?”看着眼前这个聪明绝顶的家伙,我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念头…(三)“书童,咱俩商量一件事!”一天放学,刚进家门,我就向他发出了指令。“什么事?”他快速移动过来。“我在想,如果我们两个换一换,”我忍住内心的激动,压低声音说,“我的学习就再也不用发愁了,天天像你一样无忧无虑。”小书童的嘴巴张得老大:“不要乱讲,我还羡慕你呢。”“羡慕我什么?我整天焦头烂额。”我央求他,“全世界的知识数据都在你的脑袋里,你想想办法。”“可是…”“不要‘可是’啦,赶紧想办法。”“那好吧。”他无奈地摇摇头,微微闭上眼晴,那是他海量检索时的特有表情。“办法倒真的有一个,可需要时机,就是在古铜色月亮升起的时候。”“什么是古铜色月亮?”我一头雾水。“这种现象是月全食发生时,地球大气层折射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形成的。具体说就是…”“哎呀,不用解释了。你就说,什么时候。”他略一停顿,担心地看着我:“后天。”(四)【甲】吃过晚饭,月亮升起来了,轻灵的月光从深寂的夜空洒落下来,洁白而温柔。我站在开放式阳台上,眼巴巴地仰望着浩瀚苍穹。不知什么时候,月光越来越暗淡,月亮也似乎缺了一个小角。我知道时机已到,赶紧叫来小书童。现在,我俩的头顶上,那轮古铜色的月亮兀自停留在昏暗的夜空里。“闭上眼睛,说出你的心愿。”小书童低声说,“不过,你真的不再考虑……”“嘘!”我示意他不要出声,闭紧双眼,默默祈愿……一阵天旋地转后,我只觉得浑身无比轻盈。我们换身成功了!(五)自从和小书童互换了身体,我真的轻松极了。但好景不长,渐渐的,我也有了新的烦恼不能吃好吃的,也没有人和我玩了——无论约球赛,还是侃大山,刘宇、王明明这两个曾经的“死党”总是把元宇宙视界电话打给小书童。每次听到他们放声大笑或窃窃私语,呆在墙角充电的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每晚的饭桌上,听着他向爸妈兴致盎然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看着爸妈赞许的目光时,我都嫉妒不已。那些本应属于我的快乐时光,如今已越来越遥远了。我后悔极了。如今,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十四个月后,在古铜色月亮再次出现时,我一定要和他换回来。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令我陷入绝望。(六)“好消息,小书童要升级啦!”老爸一进家门就兴奋地宣布。对于我来说,这个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作为大数据系统的家庭终端,我比谁都清楚那意味着什么-----一旦升级,我将永远无法做回人类。一想到就要和父母永别,我急不可耐地冲到他们面前,大声说:“不要升级,我才是你们的儿子。”场面可想而知。“是的,”小书童也只能承认了,“他才是窦文轩,你们的儿子。”然而,整整一个晚上,无论我俩怎么解释,爸妈始终都将信将疑。第二天一早,我俩就被分别送到哈医大二院和光维 AI 工厂做体检。结果毫无悬念,我被留下,茫然无措的小书童被带回了家。堆满黄白相间的手提箱的废弃机器人仓库安静得可怕。“这个就不必升级了,我们还是更换一台新的学习型 AI 陪伴孩子吧。”爸爸偷偷和光维 AI 工程师说的话再次在我耳边响起。是的,我被遗弃了。我吓坏了,躲在墙角呜呜地哭了——可既没有泪水,也没有作用。【乙】夜很深了,月光从小小的窗口洒下来,溅落在我守望着的一方小小地面上,清冷一片。绝望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慢慢将我淹没……(七)“豆豆……”听见有人叫我,我赶忙睁开眼睛。是小书童!真的是他!我鼻子一皱,嘴巴完全咧开------那相当于人类“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别担心,我有办法。”他边说边从上衣的口袋里翻出一张彩纸似的东西,把它平整好。“我是偷偷跑出来的。现在,我们的行动要快。”“你要干什么?”我指着那张茶色,确切说是深褐色的玻璃纸,紧张地问。他不再理我,把七八只箱子抱到窗户下摞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在茶色薄膜上呵了一口气,稳稳贴在那方小小的窗玻璃上。顿时,整间屋子飘满古铜色的月光。“这——一能行吗 ”我迟疑地问。“不试试怎么知道。”他边说边跳下箱子。“可是,你怎么办 你会死的!”我心头一痛。他笑了笑:“没关系。说到底,我只是一款机器,所以真正羡慕你的,是我。感谢你让我体会到了人类的快乐。别担心,如果你还需要我,等升级后,你把我领回去就可以了。”“可你才是爸妈最喜欢的人,那个让他们骄傲的儿子。”我哭着说。o“别傻了!你才是!希望你今后懂得珍惜,快乐长大!”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望向那散发着古铜色光芒的窗口,目光里满是不舍和坚定,“我们开始吧。”(取材于张天航同名文章)22.上文讲述了“我”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小书童互换身份的故事。请仿照给出的小标题,将下面表格的空白处补充完整。(3 分)23.文中多次写到月光,请从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3 分)24.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悟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3 分)五、写作 (40 分)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题目一:“伴”,既可以组成名词伙伴,也可以组成动词陪伴。请从“伙伴”和“陪伴”中任选其一,作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二:《角色互换》一文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充满高科技的未来生活的憧憬。设想一下:未来,会有哪些高科技产品出现 它们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请以某一领域的科技知识为基础,结合合理的想象与预测,创作一则科幻故事 (不要与试卷中的故事雷同)。题目自拟。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500-800 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1.答案:C(2 分)2.答案:C(2 分)3.答案示例:它不仅滋养着子孙后代,也为家族繁荣与社会和谐注入了持久动力。评分标准:共 2 分。发现错误 1 分,修改正确 1 分。4.答案:B(2 分)5.答案:D(2 分)6.答案:A(2 分)7.答案示例: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评分标准:共 2 分。本体与喻体贴切 1 分,表明重要性或影响 1 分。二、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一)(4 分)8.答案:无案牍之劳形评分标准:共 1 分。有错字不得分。9.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评分标准:共 1 分。有错字不得分。10.答案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有错字不得分。(二)11-12 题。(共 5 分)11.答案示例:①热情②闲乘月/夜叩门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12.答案示例:这两句描写的景象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时,柳绿花艳,眼前忽然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句抒发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蕴含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就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哲理。评分标准:共 3 分。能结合内容 1 分,情感 1 分,哲理 1 分。(三)13-15 题。(7 分)13.答案:B(2 分)14.答案:C(2 分)15.答案示例: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正直不苟 ③坚贞不屈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①空必须用原文回答。三、名著阅读(5 分)16.答案示例:我认为成长的“密码”是坚强不屈的意志。虽然在战场上多次身负重伤,甚至导致右眼失明,但也没有削弱斗志。他带领工人修筑铁路时,克服了环境恶劣、食物单调、匪兵袭击等困难。即使在病榻上时,也没有沉沦,而是坚持写作,以此激励更多的人为革命事业而奋斗。评分标准:共 5 分。“密码”内涵(人物精神品质)1 分,情节与人物精神品质对应 3 分,字数不低于80 字,1 分。四、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一)17-18 题。(6 分)17.答案:D(2 分)18.答案示例:①近一半的人认为建设韧性城市/社区没必要或无所谓。②建设韧性城市的原因③意义/成效④具体做法评分标准:共 4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二)19-21 题。(共 10 分)19.答案示例:①期盼 ②愤怒 ③再次茁壮生长 ④长成一架绿的屏风评分标准:共 4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20.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芦苇繁衍壮大的原因,突出了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评分标准:共 3 分。修辞方法 1 分,句子内容 1 分,作用 1 分。21.答案示例:神奇的力量指的是“我”从芦苇的经历中受到的鼓舞和激励。芦苇生长在墙缝,缺乏土壤,生长环境恶劣,后来被我砍断,被鸡群撕咬,被老鼠啃食,命运多舛,但多年后长得郁郁葱葱,让我感受到一种积极、顽强的生活态度。评分标准:共 3 分。神奇的力量解释 1 分,结合内容 2 分,环境和遭遇各 1 分。(三)22-24 题。(9 分)22.答案示例:①礼物②办法 ③升级/绝望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23.答案示例 1:【甲】这句话写出了月光洁白、温柔的特点,烘托出“我”欣喜、期待的心情,为下文“我”和小书童换身作铺垫。答案示例 2:【乙】写出了月光清冷的特点,烘托出“我”绝望地心情,为下文小书童拯救“我”作铺垫。评分标准:共 3 分。内容 1 分,人物心情 1 分,结构作用 1 分。24.答案示例: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悟是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因为文中的“我”不想学习、羡慕小书童的无忧无虑和他互换了身体,但是之后每天只能待在家里,没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与父母相处的幸福。评分标准:共 3 分。感悟 1 分,结合内容 2 分。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