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拓展延伸知识要点梳理(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方法点津1.利用归纳比较法学习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掌握酸性、碱性是溶液的一种性质。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本节内容与生产、生(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密切联系,酸雨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学习中注意把教材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产、生活中,利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注意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酸碱指示( http: / / www.21cnjy.com )剂经常以信息题的形式命题。一般解题思路:分析原型→找出规律→比较问题和原型→建立联系→应用规律,完成迁移。易误易混警示误区一因为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所以盐溶液显中性。防错妙招:酸溶液一定显酸性,pH<7。但溶( http: / / www.21cnjy.com )液pH<7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不能说明它一定是酸溶液。例如NH4C1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但它不是酸溶液,而是盐溶液。碱溶液一定显碱性,pH>7,但溶液pH>7只能说明溶液呈碱性,不能说明它一定是碱溶液。例如Na2CO3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但它是盐溶液。盐溶液的酸碱性较为复杂。九年级阶段只要记住:NaCl、Na2S4、KNO3等溶液呈中性,pH=7;Na2CO3溶液呈碱性,pH>7就可以了,其他盐溶液的酸碱性暂时不要求同学们掌握。误区二测定溶液酸碱度的pH试纸,如果预先用水润湿,则测得结果数值偏小。防错妙招:预先用水润湿pH( http: / / www.21cnjy.com )试纸,相当于对待测溶液进行了稀释。如果待测溶液呈中性,该操作对测定结果无影响;如果待测溶液呈碱性,该操作会导致测得的pH偏小;如果待测溶液呈酸性,该操作会导致测得的pH偏大。预习导航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使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3.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相关知识链接1.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该试液加热,石蕊试液变紫。2.将分别装有浓氨水和酚酞的小烧杯罩在一个大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现象:酚酞变红。3.生石灰充分与水混合后取其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拓展延伸:7.1溶液的酸碱性.doc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预习导航:7.1溶液的酸碱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