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硫酸和硫酸根的检验 (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2硫酸和硫酸根的检验 (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硫酸和硫酸根的检验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硫和硫的氧化物SO2,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一种SO3的水化物---硫酸。下图浓硫酸的稀释,哪个是正确的?
二、硫酸
纯净的硫酸是无色、粘稠、难挥发的油状液体。
1、物理性质:
硫酸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硫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浓硫酸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
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烧杯内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不慎把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干布吸—清水洗—3%~4%的NaHCO3溶液涂抹
沸腾炉
接触室
吸收塔
【硫酸的制备】
工业上制取硫酸常用
98%浓硫酸而不用水吸收SO3,原因是SO3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易产生酸雾,影响SO3的吸收
【思考】现有4mol黄铁矿,能得到多少mol硫酸?
8mol
提示:总反应方程式
2、化学性质:
(1)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能与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二、硫酸
红色
与某些离子生成沉淀
(Ba2+、Ag+、Ca2+)
2、化学性质: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二、硫酸
浓硫酸作干燥剂,可干燥气体有:CO2、SO2、HCl、H2、O2、N2等;
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常用做干燥剂
不能干燥的气体有:NH3、H2S、HBr、HI等。
例:浓硫酸敞口放置浓度变稀
白色
CuSO4·5H2O
蓝色
浓 H2SO4
CuSO4 + 5H2O
吸收结晶水
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具有和稀硫酸不同的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二、硫酸
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②脱水性:使有机物分子中的H和O以原子数2:1比例脱去,而使物质结构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的性质 (用浓硫酸使蔗糖变黑,或桔梗变黑炭化等)
现象:
a、蔗糖逐渐变黑,
b、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现象 解释
蔗糖变黑
迅速膨胀
温度升高
气体可能是什么?如何产生的?
浓硫酸的脱水性使蔗糖碳化
产生大量气体
过程中放出热量
实验结论: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碳单质,自身被还原成SO2
1.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会有白雾生成。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是(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
2.盛有浓硫酸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
A.吸水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酸性
A
3.向蔗糖固体中滴加浓硫酸,观察到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出气体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温度升高
B.体积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固体碳受热膨胀所致
C.蔗糖生成碳,再生成二氧化碳
D.放出的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可能得到5种盐
B
2、化学性质: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二、硫酸
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a、与金属的反应【实验5-3】
在带导管的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塞好橡胶塞,使铜丝和浓硫酸接触。加热,将产生的气体先后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将试管里的物质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只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尾气处理(SO2)
③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
逐渐变黑色
无色
红色
蓝色
(1) 2mol 的浓H2SO4与足量的铜反应,可制得多少SO2 ?
(2) 浓硫酸在这个反应中体现了什么性质?
(3) 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为什么用稀硫酸、而不用浓硫酸?
【浓H2SO4与Cu】
浓硫酸能和金属反应,为什么可用铝罐车和铁罐车来运输浓硫酸?
氧化性:酸性
1:1
浓硫酸不能得到氢气
1mol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Fe、Al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从而阻止浓硫酸与铁、铝继续反应。
钝化≠不反应
【思考与交流】
1、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时,硫酸能否全部参与反应?
2、如果用过量的锌代替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硫酸能否全部反应完?生成的气体成分有哪些?
不能。铜是不活泼金属,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在过量铜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变稀,反应停止。
能,生成的气体是SO2和H2的混合气体。
在过量的锌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时,开始生成SO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变稀,反应生成的气体变成H2。
【思考与交流】
3、铝和浓硫酸在常温下混合时会出现什么现象?此过程是化学反应吗?
4、如何检验C和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
会出现钝化的现象,是化学反应。
检验SO2和CO2的混合气体
先通过品红溶液,品红褪色说明有SO2,在通过KMnO4(H+)溶液除去SO2,接着再次通过品红溶液检查SO2是否除尽;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含有CO2。
钝化实质上是将金属的表面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金属内部不被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是化学变化。
b、与非金属反应
相邻价态变化
浓硫酸和硫单质的反应?
上述两个反应中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强氧化性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反应中一般被还原为SO2。若反应中另有硫酸盐生成,还会同时体现浓硫酸的酸性。
反应物 变化或反应 表现性质
金属 铁、铝
锌等活泼金属 较不活泼金属 (如铜、银等) C、S、P 等非金属
还原性物质
常温下,发生钝化
加热时,生成硫酸盐、SO2和水
开始生成SO2,后来生成H2
非金属氢化物如(H2S)
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如FeO)
强氧化性
强氧化性
和酸性
强氧化性
强氧化性
和酸性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反应中一般被还原为SO2。若反应中另有硫酸盐生成,还会同时体现浓硫酸的酸性。
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
1.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溶液的颜色
D
2.关于浓H2SO4与Cu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浓H2SO4只表现出氧化性
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在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D.每1 mol铜参加反应就有2 mol 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2 mol SO2
C
3、用途:
二、硫酸
(1)在化学肥料工业上用硫酸制造磷肥和硫酸铵。
(2)大量的硫酸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染料、颜料、农药等。
(3)制备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硫酸盐及各种酸(盐酸、氢氟酸、硝酸)。
(4)在电镀工业中作为清洗剂。
(5)工业上和实验室里用浓硫酸做干燥剂,干燥氯气、CO2等气体。
(6)在化学实验室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4、常见的硫酸盐:
二、硫酸
硫酸盐 俗称 化学式 主要用途
硫酸钙 石膏
熟石膏 硫酸钡 重晶石
硫酸铜 胆矾、蓝矾
CuSO4·5H2O
BaSO4
2CaSO4·H2O
CaSO4·2H2O
制硫酸、石膏绷带、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
白色颜料、医用“钡餐”
制农药(波尔多液)
一些含 叫做矾。
结晶水的硫酸盐
明矾
KAl(SO4)2·12H2O
绿矾
FeSO4·7H2O
《分析与交流》
1、少量胆矾加入浓硫酸中,现象为 ,
体现了浓硫酸的 。
2、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滤纸上,现象为 ,
体现了浓硫酸的 。
3、浓硫酸遇到湿润的石蕊试纸,现象为 ,
体现了浓硫酸的 。
4、将HCOOH与浓硫酸共热得CO,则方程式为
胆矾由蓝色变成白色
吸水性
滤纸变黑
脱水性
先变红,后褪色,最后变黑
酸性、强氧化性、脱水性
(1)可以用稀硫酸洗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
(2)浓硫酸有脱水性,因此可以用于干燥H2、CO2等气体(  )
(3)浓硫酸使蓝矾(CuSO4·5H2O)变成白色粉末,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
(4)金属铜在常温下放入浓硫酸无现象,是浓硫酸把铜钝化了(  )
(6)浓硫酸有强烈的吸水性,因此可以干燥SO2、H2S、HI、NH3等气体(  )
(7)蔗糖和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中,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8)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 )
明辨是非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吸水性 脱水性 稀释放热 强氧化性
实验装置
2.某同学设想用如图装置来验证浓硫酸的某些性质,
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D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实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设计更加体现了“绿色”“微型”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B.反应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C.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该装置无法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B
[课堂练习]
典例2.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然后再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再分别继续加入少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5-4:
操作 稀硫酸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滴加 BaCl2溶液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再滴加 稀盐酸 现象
离子方程式
白色沉淀
Ba2++SO42-=BaSO4↓
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
Ba2++SO42-=BaSO4↓
沉淀不溶解
——
——
白色沉淀
Ba2++CO32-=BaCO3↓
沉淀溶解
BaCO3+2H+=Ba2++H2O+CO2↑
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有什么启示?
则证明待测液中含有SO42-
待测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加BaCl2溶液
加稀盐酸
排除CO32-、SO32-、Ag+的干扰
【文字描述】:先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42-;反之则无
注意:①不能用HNO3酸化,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②钡盐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 SO32-、HSO3-、SO2 等会被溶液中NO3-氧化。
能不能直接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检验硫酸根?
2.SO32-的检验
取未知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典例3.
课堂练习
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的是(  )
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C.向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使之酸化后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使之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
四、粗盐提纯
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稀盐酸;④加过量BaCl2溶液;⑤加过量Na2CO3溶液。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⑤④③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2.从海水提取的粗盐含有Ca2+、Mg2+、SO42-杂质。除杂时用到的试剂有:①碳酸钠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稀盐酸、④氯化钡溶液。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试剂滴入顺序:④②①③ B.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Ca2+
C.加入稀盐酸前必须先过滤 D.盐酸用于除去过量氢氧化钠、碳酸钠
C
B
粗盐杂质:Ca2+、Mg2+、SO42-
除杂试剂:①Na2CO3、②NaOH、③BaCl2、④HCl
加入顺序:②③①④、③②①④、③①②④
注意事项:③在①之后加入,④最后加且加入盐酸之前必须过滤
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
P29 实验活动4
3.侯德榜(如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他提出的联合制碱法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以粗盐(含Ca2+、Mg2+、SO42- 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实验室模拟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粗盐提纯可依次加入过量NaOH、Na2CO3、 BaCl2溶液,过滤后再加入盐酸调pH
B.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NH3,再通CO2,更有利于NaHCO3析出
C.图甲中析出晶体的总反应可表达为: Na++CO2 + NH3+ H2O=NaHCO3↓+NH4+
D.该过程充分利用合成氨工业提供的NH3和CO2,副产品NH4Cl可用于化肥工业
A
4.粗盐除含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
B.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a为足量Na2CO3溶液
C.步骤⑥中加入试剂c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
D.步骤①、⑤、⑦中都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为搅拌、引流、搅拌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