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贞白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贞白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贞白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4年河南春晚出圈出彩,其实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结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转型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的创新经验为本次春晚的成功奠定基础。
一是“融”合出彩,在题材立意上视角创新,现代化表达传统文化,增强“新文化”的生命力。四年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找准社会风向、人心所向、审美趣味所向,在戏曲名家、武术传承、文化遗产、文物考古、典籍著作、文学艺术、人文风光等方面深耕细作,创新生产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的文化精品,生动演绎舞蹈、戏曲、书法、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意义,让每一个节目都有文化的灵魂,做出了“新国风”,诠释了“新文化”。
二是情景交“融”,在视听表达上的维度创新,科技赋能文化,增强“新文化”的吸引力。抓住当代年轻人对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百姓安康的自豪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策划制作节目时树立场景思维、极致思维、美学思维,向年轻、时尚群体靠近,与年轻受众共情。首创“网剧+网综”的晚会节目样态,加持新鲜、时尚、科技等表现元素,为广大受众营造更具沉浸感、代入感和亲切感的多元场景,透过视觉故事表达情感,通过审美传达思想感情。
三是“融”会贯通,在融合传播上策略创新,聚合思维大小屏传播,增强“新文化”的影响力。从策划伊始,节目就把“小屏”传播放在首位,“小屏拉大屏”两屏融合,始终围绕移动端应用场景来策划选题、制作内容。在宣推渠道上,河南台总编室统筹全台500多个新媒体平台,打通整合河南台现有资源,构建起全媒体矩阵,按照“播前全面造势、播中高度响应、播后多维融创”梯次推进方式,通过即时分发、二次创作和全媒报道,突出重点、多维宣发,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强有力宣传态势。实现大象新闻客户端首发,7个千万级新媒体平台跟进,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网、中国网、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联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的海外平台借助油管、脸书、推特等海外新媒体平台,加强与驻外使领馆的横向沟通,构建国际化的传播体系。
四是“融”合凝聚,在机制改革上人才创新,激发创新创造力,增强“新文化”的向心力。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一体化运营团队把该项目作为头等事项部署、推进,并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及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的大力支持。之后,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持续发力,采用年轻导演竞聘上岗制,多劳多得,并对节目创新、媒体融合等有突出贡献或重大突破的项目给予优秀项目奖励。公司先后建立了以80后、90后为核心的主创人员团队,陆续推出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2季》《“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3季》。为做好2024年河南春晚,河南台在全台内部实现了项目招标制,导演竞技上岗,节目经费包干预支,对于超过预期收视的节目实行超额奖励,极大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王春阳《2024河南春晚: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融合创新的有益探索》)
材料二:
近些年来,春晚的创作面临瓶颈,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有所下降。河南卫视春晚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呈现方式,从地方受众期待的仪式成为全国受众瞩目的仪式,为春晚创新提供了思路。春晚创作应结合自身优势,从定位、质量、模式、互动方面入手持续创新。
首先,春晚应锚准仪式定位。春晚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春节仪式,在展现文化、政治传播、记忆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地方形象的关键。但是目前,春晚的功能性明显大于意义性,逐渐模糊了春晚仪式最初的价值。春晚普遍存在曲高和寡的定位模式,即过于官方严肃且教育意味明显。另有部分地方春晚则出现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春晚仪式的整体氛围,也削弱了春晚本身的内涵。
其次,春晚应提升仪式质量。一方面,从作为传播仪式本身而存在的春晚而言,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能够共同接触的仪式较少,对于春晚仪式的重视程度较高,而随着春节其他仪式的出现和丰富,春晚仪式的吸引力势必将逐渐下降。另一方面,从春晚内容方面而言,一是各种网络节目、短视频内容的出现,无形中拉高了受众对于春晚内容的阈值和质量要求;二是春晚的节目内容和质量不符合受众预期,部分地方卫视春晚盲目追求明星和网红节目的流量效应而忽略了内容本身。因此,必须提升春晚仪式的质量,重新唤起受众对春晚仪式的认可,进而实现春晚流量的回归。
再次,春晚应创新仪式模式。春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固有的仪式模式,这也是导致受众产生仪式疲劳和审美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方卫视春晚在节目报幕、节目串联和活跃氛围等方面,都不约而同采用央视春晚现场主持的模式,多年来未曾改变,对于受众而言早已失去新奇感。此外,尽管近几年在视听技术和媒介技术的支持下,春晚节目的舞台呈现模式有所转变,但是也仅在舞台背景、灯光和特效方面做出改进,整体创新性有所不足。
最后,春晚应强化仪式互动。春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从单向传播局面转为多向互动局面,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仪式参与者而是主动的仪式构建者。创作团队应强化与受众之间的仪式互动,将受众作为仪式构建主体并打通即时互动渠道,从而使受众自发参与到春晚的仪式互动中来。
中国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组成中国的节日文化,展现出中国特有的文化风情。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必然需要更隆重和持久的仪式将之传承下去。央视与各地方卫视的春晚创作团队应积极创新春晚仪式,既要借助春晚这一传播仪式推动春节文化弘扬和发展,也要借助春晚这一窗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出去。
(李娇娇《传播仪式观视域下地方卫视春晚的创新与反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南春晚创新生产文化精品,生动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让每一个节目都有文化的灵魂,做出了“新国风”。
B.河南广播电视台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首创“网剧+网综”的晚会节目样态,加持多种表现元素,营造多元化场景。
C.河南广播电视台在融合传播上策略创新,聚合思维大小屏传播,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宣传态势。
D.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内部实现了项目招标制,导演竞技上岗,节目经费包干预支,因而直接实现了节目质量的提升。
2.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晚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春节仪式,在展现文化、政治传播、记忆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其功能性明显大于意义性,逐渐模糊了最初的价值。
B.随着春节其他仪式的出现和丰富以及其他网络节目、短视频内容的出现,春晚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因此必须提升春晚的仪式质量,重新唤起受众的认可。
C.春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仪式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受众产生仪式疲劳和审美疲劳,因此创新仪式模式是提升春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D.春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下降是因为春晚节目过于官方严肃且教育意味明显,甚至盲目追求明星和网红节目的流量效应,导致观众对其失去兴趣。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春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创新的一项是( )(3分)
A.2024年河南卫视春晚的《凤鸣朝阳》,以充满张力的舞姿,塑造极富东方美学的“凤”的形象,生动再现了凤凰涅槃的古老传说。
B.2024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通过AR技术让李白乘鹤而来、饮酒对诗,让大唐不夜城再现盛世长安的恢宏景象。
C.山西卫视推出的《“更上一层楼”2024黄河民歌春晚》,以民歌文化、民俗表演和非遗创新为核心,集中展现了深厚的黄河文化。
D.浙江卫视与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合作推出的《龙耀2024·追光正当燃》,打造了一场独属于“Z世代”的“视频春晚”。
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新文化”的特征。(4分)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河南春晚的成功经验对春晚整体创新的启示。请从文化表达、传播策略、受众互动三个角度论述。(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表弟、羊和老家
葛水平
表弟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没有离开老家的人,他不离开是因为离开老家,羊群没有更好的落脚处。
表弟和羊经年相伴,朝夕相处,彼此熟悉对方的气息与温度,他们之间有一种局外人不理解的情愫,有友谊,有爱,有平等,也有相互的感恩,甚至更多。表弟尽其知识储备,给他放过的每一只羊都取了名字。公绵羊在老家的方言中叫“圪羝”,公山羊在老家的方言中叫“骚胡”。“圪羝”类的取了“喜孩”“必土”等名字,“骚胡”类的取了“喜民”“山汉”等名字,母羊则一律被亲切地喊作“彩彩”。这些羊名字是表弟一生中创作出的最经典的文学作品。
老家人说话土,表弟说一口土话。从前,外出的读书人回乡说普通话要被村里人嘲讽,“走了几天,人就圪汰(忘本的意思,故意拉开和乡村人的距离,显出格格不入的样子)了”。老家的土话有意思,叫山丘“圪梁”,叫背心“圪拉拉”,喊太阳“饵篓”,拍胸腔是拍“圪廊”。
太行山逶迤,山路崎岖,老家人世代肩挑背扛、种地打粮过日子,可日子过着,变化就来了。只要有一个人走出去,那些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灯火的老家人就不免心跳加速:离开意味着再也回不来了。
“人挪活,树挪死。”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句话。
表弟不舍得离开老家,站在老家的“圪梁”上,穿着红色的“圪拉拉”,看着“饵篓”升起落下,“圪廊”里装满了不舍得离开老家的泪水。
眼看着道路延伸出希望,也带走了一切,没想到的是羊决定了表弟的命运。
头年的母羊被山外的羊倌买走了。后来,表弟出山去找人说事,途中在一个村庄街道旁的一家面馆吃面。表弟常年在山上吼羊,喉咙粗,嗓门大,他带着响进门时,连陈旧的漆皮和胶合板家具都被“惊醒”了。遇见同样想吃一碗面的乡民,老家人说话没有繁文缛节,一边吃面,一边意味深长地说年景。一个说,一年时间短得比小孩的尿还短,人一辈子都在折腾福分。一个又说,背阴坡上的寺庙今年秋口上塌出了一个“圪隆”,有人偷走了庙柱下的柱础,离乡人不疼爱自己的老家了。
门外街道上有一群羊走过,一只羊停在了面馆门口望着门里“咩咩”叫,一声紧跟一声。表弟一下就看见门口叫着的羊,这只羊正是他转手卖出去的“彩彩”。表弟龇着豁牙笑,抚摸着羊脑袋想哭,羊“咩咩”叫。“咩咩”是羊唯一的语言。
表弟说:“还听得出我的声音来,我可是从来都没有记挂过你呀。”“彩彩”被赶羊人撵走了。
原主人不给羊好命,羊还记挂着原来的主人。
养羊人有自己的地界,以山下沟为界,羊群在自己的地界内吃草。某一天,对面的山头上突然跌跌撞撞走下来一只羊,这只羊走到表弟放羊的山坡下,没入草丛不见了。表弟从山头慢条斯理地走近,看见一只羊卧在草丛中生小羊,母羊舔着湿漉漉的小羊,看见表弟走来,母羊叫着,站起来丢下小羊跌跌撞撞地走了。这是表弟去年卖了的“彩彩”呀!
母羊感恩从前的主人,丢下一只小羊走了。表弟在“圪梁”上用手甩着泪蛋子,哭到最后想明白了:羊都知道恋主,自己为啥要离乡背井?
在老家,我见过母羊和小羊分圈的情景。母羊要出山了,小羊如童年时期的人,还不知脚下深浅,要留在羊圈。表弟挥舞着羊鞭,一下两下,母羊开始往羊圈栅栏门方向走,小羊在鞭声中跌跌撞撞,找不到母亲,见任何一只母羊从身边走过都认为是自己的亲娘“彩彩”,用羊角顶撞母羊,显出一股可爱劲儿,那一瞬间,生活的剧情向前展开。
母羊们在鞭声中走向山腰,长长的羊群,荡起了黄尘。小羊跌跌撞撞寻着娘的味道。
娘的味道就是老家啊!
灶间烟火兴旺,日子才会兴旺。烟火气不灭,日子才能好过。
城市一直是老家人富足的梦想地。可是,一旦出门,老家人就成了外乡人。
我坚信重返故乡是未来人的必然方向。看那二里三里高的“圪梁”上,晚阳挂在西天边,飘浮的尘土托着一方酱紫,裹一身春风转身。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回老家,走到“圪梁”坡上,看见表弟躺在草地上睡觉,他睡得很放肆,四仰八叉的,“饵篓”在高处懒懒散散的,不亲近,也不躲闪,草地上的鼾声连续不断。羊埋头吃草,鼾声逸出来的自在味道是整个乡村美好心灵的实录。一辈子没有睡过一张好床的表弟,在羊群的簇拥下睡得如此踏实。
想起童年时夏日的夜晚,院子里铺一领苇席,男人、女人、孩子们都坐在上面,月光明晃晃地当头照下来,等于给梦找了一个栖身之地。不远处的玉米地里,蛙鸣声弹着青玉米的叶子,明丽的月光朗照一切,白天出山的大人们把山外听来的事努力用农民文学家的口吻复述一遍,谁都怕上茅(厕所)误了精彩的一段。小孩子们不敢大声喊叫,怕一不留神碰落了玉米的香气、青草的香气。月光下花纹繁复的窗栏板,一棵树宽的门扇,紫铜的门环,铁葫芦锁,他们看着看着,睡意来了,不等散场就睡过去了,被大人喊醒时骨软脑糊,恨不得睡死过去。
生活本是一大堆细枝末节,有的枝节在寒来暑往的转换中永久地风干了,像寻常的小情小调、小伤小悲;有的枝节却四季青葱,永驻我们的心间,比如守护老家的表弟和羊群。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感动的记忆。我常常沉浸在对老家人事的回忆中,被那些曾经的感动永远地感动着,这无数美好的感动,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热忱和欲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弟不离开老家,一是舍不得离开羊群,二是看不惯回乡人“走了几天,人就圪汰了”。
B.老家人世世代代肩挑背扛、种地打粮过日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生出进城致富的梦想。
C.“彩彩”为感恩表弟,留下一只小羊,表弟深受感动,想通了“感恩”的道理,决意留乡。
D.表弟在草地上四仰八叉地睡着,踏实而“放肆”,这是一种心无杂念、怡然自得的安然。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语言明快,意蕴深厚,如“眼看着道路延伸出希望,也带走了一切”,“希望”指表弟对远方的憧憬,“也带走了一切”指带走了表弟的不舍。
B.文本写表弟的嗓门大得“连陈旧的漆皮和胶合板家具都被‘惊醒’了”、有人说“一年时间短得比小孩的尿还短”,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生动。
C.“晚阳挂在西天边,飘浮的尘土托着一方酱紫,裹一身春风转身”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夕阳挂在天边、尘土在风中弥漫的情景写得富有画面感。
D.“蛙鸣声弹着青玉米的叶子”“小孩子们不敢大声喊叫,怕一不留神碰落了玉米的香气、青草的香气”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了夏夜的宁静。
8.作者在文本末尾说“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感动的记忆”,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表弟和老家为何会给作者留下感动的记忆。(4分)
9.葛水平说:“我出生在乡村,我的根脉在乡村。”请结合本文,分析葛水平的写作是如何体现乡土情结的。(6分)
(三)阅读Ⅲ (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注]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桑显和降。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桑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选自《新唐书 屈突通传》,有删改)
【注】高祖:指唐高祖李渊。
10. 文中画虚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贼A未之觉B引而南C去D通E七十里F舍G分兵H徇地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太仆卿,官名,始置于春秋,称太仆。秦、汉沿袭,为九卿之一。
B.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头碰地即起。也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
C. 玺书,在古代,原指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 京师,古代指京城,“京”和“师”也可以单独使用,用来指国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屈突通敢于直谏。朝廷查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打算杀一千五百人,屈突通冒死劝谏,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杀人,得到隋文帝的赏识。
B. 屈突通遇事从容。他奉隋炀帝诏命前去召回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他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 屈突通有勇有谋。他假意说要撤军,却偷偷进入上郡,用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在士兵没有斗志的情况下,他仍然大获全胜。
D. 屈突通忠心耿耿。他先后侍奉过隋朝两位皇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无叛心,后虽被擒,但其忠心可嘉,被唐高祖称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
(2)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14. 屈突通兵败被擒并被押送到长安,唐高祖是如何对待他的?请简要说明。(3分)
(四)阅读IV(9分)
望江南·江南月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西楼,而月圆月缺却不知重复多少次。
B.云层散去时,圆月如冰鉴高悬天宇;浪花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C.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自然开启下片,结句“天上共悠悠”,让人回味无穷。
D.这首词借景抒怀,不重描摹,以写意为主,以浑涵有致的意境取胜,含蓄蕴藉。
16.这首词在咏物中寄托了哪些人生感慨 ,请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以“青”作比时,说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一致。
(2) 《师说》是韩愈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 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景致与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 A 的工序,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是摇青(福建称摇青,潮安称浪青,台湾称室内搅拌)与晾青多次周而复始的作业过程,由于不断反复,可以有效控制青叶水分的变化和酶性氧化,做青程度因地区、品种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做青一方面可以实现梗叶间的走水,达到叶脉与叶肉间水分平衡与物质输送的效果,使得叶肉中有效成分含量增加,叶肉细胞液浓度提高,为一系列生化反应提供充分物质基础,尤其是促进香气物质的转化与积累,①另一方面,叶片在摇青过程中不断翻转,跳动,相互摩擦,②使得叶片边缘组织适度受损不太严重,③从而诱导酶活性增强,④一系列物质变化提供直接动力,⑤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叶底。
乌龙茶的杀青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工序,一方面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及时终止以多酚类化合物酶促氧化为主的各种物质变化,从而固定做青形成的特定品质;另一方面杀青时的高温有利于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物质的挥发和高沸点香气物质的凸显,从而增进茶香;同时高温下部分物质进一步发生剧烈变化,比如叶绿素的降解,对色泽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热作用下(甲),叶质逐渐软化、韧性得以提高,有利于后续的做形工序。
由于乌龙茶外形 B ,做形具体操作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乙),颗粒形的乌龙茶如铁观音揉捻力度重些,通常采用反复包揉的方式;而条形的乌龙茶如岩茶对揉捻的要求相对低些,趁热揉捻成紧直条状即可。做形过程主要在于塑造特定的外观形态,通过向茶团施加一定机械力,使得制品叶片在压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组织受损,茶汁外溢,逐渐卷曲成形并在适度热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质的转化,促进茶叶色、香、味的形成。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乌龙茶加工三大工艺流程和每个流程的主要作用。(6分)
22.材料第一段括号内画波浪线的文字能否去掉 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