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秋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B卷)期末测试卷(二)一、积累与运用(15分)【铸炼钢铁意志】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天下至德,莫大乎忠”。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忠诚的【甲】(A.赞颂 B.赞美)与追求gēng(1) 续不绝,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忠臣义士【乙】(A.数不胜数 B.不胜枚举),忠诚早已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基因。忠诚,体现为以身许党许国,是英雄模范人物的信念和特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作为个人的理想,参与完成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 (2) 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三件事他一干就是一辈子;“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耕耘田野70余年,只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人民教育家”张晋藩,90多岁了每天仍然工作4到5个小时,他总以“不自满、不偷懒”要求自身,说自己是永不退休的教授……这份执着恰恰体现了忠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进伟大事业,既有风险挑战的严峻考验,也有日常工作中的平凡琐事,更需要长期的拼搏和奉献,需要千千万万个像英雄模范们一样“执着的战士”,铸炼钢铁般的意志,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勇往直前。1.根据语境,给语段(1)处填写汉字,(2)处填写拼音。(1)gēng续不绝__________ (2)运载__________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忠诚是力量的源泉 ②忠诚是精神的高地 ③忠诚是内心的信仰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4.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忠诚早已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主干:__________________【领悟经典之义】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意蕴深厚。陶渊明《饮酒》诗中,(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两句诗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崔颢《黄鹤楼》诗中,(2)“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展现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树木茂盛、碧草如织的优美景色;李清照《渔家傲》词中,(3)“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描绘出诗人梦中一幅海天相接、银河流转的辽阔图画;晏殊《浣溪沙》词中,(4)“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将情感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的景物中,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二、阅读(45分)【探究古人“闲趣”】(一)班级开展探究古代文人“闲趣”的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后,完成6—11题。(15分)[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丙]放翁告归①之三年,辟舍东茀②地,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植千叶白芙蕖,又杂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③以玩,朝而灌,暮而锄。凡一甲坼④,一敷荣⑤,童子皆来报,惟谨⑥。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间亦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风月烟雨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选自《东篱记》,有删改)①告归:告老回家。②茀:杂草丛生。③颖:嫩芽。④甲坼:外壳裂开,发芽。⑤敷荣:开花。⑥惟谨:小心翼翼。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7.用“/”给丙文划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放 翁 日 婆 娑 其 间 掇 其 香 以 嗅 撷 其 颖 以 玩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朝而灌,暮而锄。9.甲诗“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得极好,请简要赏析。(3分)10.甲诗和丙文都有“东篱”一词。甲诗中,东篱之下可采菊,可①____________,可②____________,此中真意,可意会而不必言传。丙文中的“放翁”是指③_____________。“放翁”在东篱园不仅可以栽花植树,还有读书究理、④______________等精神享受。可见,“东篱”不只是某个地方,它已成了古人心灵安顿处的象征。(4分)11.乙丙两文的“闲趣”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崇尚敬业精神】(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5分)带教老师小冯明前茶①在实习护士准备下针的那一刻,63床的姜老太太猛力抽回了手,像一条滑溜的鲶鱼。她往后一靠,嚷嚷:“叫小冯来!叫小冯来!我这九期化疗下来,本来皮肤上能下针的血管就找不出几根来了,别给你糟践了!”②实习护士听得脸红一阵又白一阵的:“您怎么能这样讲话?谁不是从生疏练到熟练的?”③姜老太太拉下脸来说:“我都83岁了,还给你练针?你这孩子话说得让人糟心不?就凭你只知道弯着腰下针,就晓得你技术不行!”④双方正斗嘴呢,忽听一连串脚步声从走廊尽头刮过来,姜老太太如释重负:“小冯来了!孩子们,你们都学着点吧!”⑤核对患者姓名、医嘱、报出针剂名,小冯含笑安慰姜老太太,“来来来,当年的女拖拉机手,也是巾帼英雄,还能怕扎针这点小事!”只见小冯立刻半跪下来,用大拇指和中指以尽量柔和的节奏,轻弹老太太的手背,她一面轻弹一面讲解:“病人化疗时间长了,血管都硬了、脆了,手背上都是淤青啊,轻弹这个动作,多少可以让血管鼓起来一点。”实习护士们也弯腰来看,小冯让她们蹲下来:“下针时,咱们的眼睛要低于病人的扎针处一厘米,这样,眼光可以贴着病人的血管走,血管周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脂肪,才可以看得清清楚楚。”⑥接着,她凝神屏气地下针了,小姑娘们看到,针从两段淤青中间经过,一针见血。姜老太太的神情立刻松弛下来,带教小冯见老太太刚才燥热得脱了半边衣袖,赶紧说:“姜老师,帮您把条纹家居服穿上吧,别着凉了!”拖着吊瓶,小冯也能帮病人穿上病号服,将那吊瓶从衣袖里缓缓穿进去,一会儿,就哄得姜老太太安静得像一尊佛了。⑦出了63床的病房,实习护士们一走到病人的视线之外,一个个都在敲着自己的酸痛颈肩,刚才挨了姜老太太一顿训的小魏说:“扎针扎得都快落枕了,病人还不满意!冯老师,你是怎么样攒出这一汪好脾气的?”⑧小冯说,多听听病人的故事,下针,就不会那么机械化了。比如,这个姜老太太,当年是女拖拉机手,35岁那年,因为不要命地开拖拉机犁地,被当作工农兵学员推荐上了大学,从此留在大学实验室工作了整整20年。一个之前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乡村妇女,5年,囫囵吞枣把化学系的基本原理都搞熟了,能管起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大学生来,管了20年,一点破绽都没有,是不是相当传奇?姜老太太第一次化疗,我就是她的管床护士,刚开始,我也会回嘴,觉得她难伺候,让护士长派别人去管她的床。后来我一想,她那不一般的硬脾气,可能就是她能拿上重点大学退休金的原因……毕竟,在田野上晒晕了,醒过来就要爬上拖拉机干活的人,是值得尊敬的。⑨实习护士们都不言语了,此时此刻,一抹斜阳照着她们水蜜桃一样的脸,每一根汗毛都在释放温柔的光。小冯挨个打量自己的徒弟们,在她们的脸上,忐忑有之,疲累有之,斩钉截铁的决心有之,那些混杂着的复杂情绪,让小冯看到了自己青涩的过往。还说什么,孩子们,都去努力吧,终有一天,你们也会遇到一个像姜老太太一样难讲话又依恋你的病人,给你的职业生涯激一瓢凉水,淬一次火。(选自《扬州晚报》)1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小冯含笑安慰姜老太太,“来来来,当年的女拖拉机手,也是巾帼英雄,还能怕扎针这点小事!”13.文章第⑧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14.结合文章,分析小冯的形象特点。(4分)15.本文被杂志转载时,题目改为《小冯与她的徒弟们》,你觉得和原题目《带教老师小冯》哪个更好?为什么?(4分)【弘扬传统文化】(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9题。(10分)【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文献就已提出“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后来的《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黄道平面轨道图【材料二】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先民们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一套气象历法——“二十四节气”。自秦汉发明至今已经用了2000多年了,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材料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更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体现。【材料四】“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材料五】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下图)16.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图中所示八个节气点的命名依据。(2分)17.请用一段连贯的话写出你对【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探究所得(不超过50字)。(2分)18.【材料五】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3分)19.二十四节气里有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那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自信。请你任选一个节气,默写完整的一句古诗词,让节气与古诗词完美融合。(3分)【读经典悟人生】(四)名著阅读(5分)20.阅读《红岩》《红星照耀中国》节选段落,完成下面小题。(5分)【甲】“男室也在提人!”有谁轻声报告着,声音里蕴藏着痛苦与激动。江姐放下梳子,叫孙明霞替她从枕头下面取出被捕时穿的那件旗袍。“要换衣裳?不冷么?”孙明霞茫然地问,担心A脱下棉衣会受凉。“不要紧。”江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明霞,帮我扯扯衣服。” 【乙】此时已经过了凌晨两点,我已疲惫不堪,但在B沉思的面孔上,我却看不出一丝疲倦。在吴亮平翻译、我做记录的时候,他时而在两个小房间之间踱步,时而坐下,时而躺下,时而靠着桌子读一沓报告。他的妻子也没有睡。突然,他们两人都弯下身子,看着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逐渐衰弱死去,高兴得叫出声来,这个小东西确实很可爱,翅膀是淡苹果绿的,翅膀边缘有一道橘黄色与玫瑰色相间的“彩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将这片薄纱般的彩色羽翼夹在里面。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真的在认真思考战争?(1)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江姐、毛泽东两位革命者,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他们都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2)“红色革命必将胜利。”你认为革命的胜利除【甲】【乙】两文中革命者表现的革命精神外,还需要什么精神?请再简述其中一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革命者的事例。(3分)三、专题学习活动与写作(60分)【点赞自我约束】(一)专题学习活动(10分)21.班级举办以“在线学习,自我约束”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0分)(1)“在线学习”越来越普及,线上学习蓬勃发展。面对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特点,有同学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2分)在线学习就是自我约束的过程,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线学习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能够集思广益,发展个性;。(2)你所在的小组就“合理安排在线学习的作息时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就此向大家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4分)(3)线上学习的方式是否适合中学生 有人认为,“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优势无可比拟”;也有人说:“在线学习没有教室,没有课堂学习氛围,不易提高成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4分)【绽放思想之花】(二)写作(50分)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1)平常的日子也芬芳作文(2)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项写作任务完成。鱼儿每天都要觅食、逃避天敌,觉得累。它想寻找一个安逸、舒服的地方。鱼缸说:“来这里,这里不需要为食物担心。”罐头说:“来这里,这里没有鲨鱼,也没有渔网。”鱼儿看看鱼缸,看看罐头,看看身后的大海……任务一:鱼儿的寻找过程是怎样的?最终它将去哪里?请发挥想象,以“鱼儿的寻找”为题,写一篇童话(寓言)故事;任务二: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以“鱼儿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任务三:也许你也像鱼儿那样有过累的时候,期待安逸、舒服,你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请自拟文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介绍你与之有关的经历或故事。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期末测试卷(B卷)(二)参考答案1.赓 zài 2.A B 3.B 4.忠诚成为基因5.(1)悠然见南山 (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干帆舞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6.(1)如此,这样(2)消散(3)坠落(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7.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以玩8.(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早上(给植物)灌溉,傍晚(给植物)锄草。9.“见”是无意中的偶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悠闲采菊时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趣。10.①见山②观鸟③陆游④吟诗作赋11.乙文:游山玩水。丙文:在自己“东篱”下享受适意人生。参考译文:【丙】陆游告老还乡后的第三年,开辟了东边杂草丛生的土地,插上竹子作为篱笆,按照土地的面积来规划。种植了干叶白芙菜,又混杂种植了一些树木和草类,将这里命名为东篱。陆游每天在那里悠然自得,摘取它的香气来闻,摘取它的嫩芽来把玩,早晨去浇灌,傍晚去锄草。但凡植物的外壳裂开发芽、开花,童子都会来报告,他都很小心在意。陆游于是研究《本草》来了解它们的性质,探究《离骚》来知晓它们的种类。闲暇时也吟诵长篇短章,创作楚调唐律,以诗词酬答风月烟雨的情态,大概不只是为了娱乐自身、消遣时日而已。12.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含笑”的神态描写和安慰姜老太太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冯对姜老太太的体贴和安慰,表现了小冯富有耐心、细心体贴的性格特点。文章第⑧自然段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其作用在于交代了姜老太太的经历和小冯对姜老太太态度转变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突出了小冯富有耐心、细心体贴的性格特点。13.文章第⑧自然段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其作用在于交代了姜老太太的经历和小冯对姜老太太态度转变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突出了小冯富有耐心、细心体贴的性格特点。14.①富有耐心:从姜老太太要求小冯来扎针,小冯没有生气,反而耐心安慰可以看出;②细心体贴:从小冯轻弹姜老太太手背,讲解扎针技巧,以及帮姜老太太穿病号服等细节可以看出;③善于引导:小冯教导实习护士们要多听病人的故事,不要机械地扎针,同时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实习护士们努力;④工作敬业:小冯作为带教老师,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能够耐心教导实习护士们,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15.我认为原题目《带教老师小冯》更好。因为:①题目简洁明了:“带教老师小冯”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和身份,使读者一目了然;②突出主题:题目强调了小冯作为带教老师的身份,凸显了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小冯如何教导实习护士们的故事,符合文章主题;③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文章围绕小冯作为带教老师的工作展开,题目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而《小冯与她的徒弟们》虽然也涉及到了文章的主要人物,但相比之下略显平淡,没有突出小冯作为带教老师的身份和文章的主题。16.要点:①由图中可以看出,它们在黄道上的天文位置均等,把一年分为八个相等的部分,能分明的标示出四季。②【材料一】中也明确提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17.“二十四节气”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意义重大。18.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谷雨的时间是“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可以看到谷雨的习俗有“喝谷雨茶”等,还可以看到进入农时,农民杠着锄头下地劳动,也可以看到雨滴与麦穗,即雨水多起来,万物生长(①时间的确定②习俗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农民进入农忙时节)19.示例:雨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分: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立秋: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0.(1)他们都体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示例:英勇大无畏精神、同甘共苦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示例一:革命的胜利还离不开那种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从不屈服的英勇的大无畏精神。江姐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敌人用竹签钉入她的指甲,她却坚贞不屈,宁死不屈,始终没有透露党的机密。江姐用她的生命诠释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革命烈士的英雄本色。示例二:革命胜利离不开无私奉献精神。毛泽东等领导的革命英雄在革命斗争中展现了英勇的大无畏的精神。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带领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最终带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示例三:革命的胜利还离不开同甘共苦的精神。江姐在革命斗争中始终与战友们同甘共苦。她在狱中与其他女囚犯一起忍受着极端恶劣的生活条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她不仅关心战友的生活,还在精神上给予她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江姐在狱中组织大家学习革命理论,传递党的精神,增强大家的革命信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革命者的同甘共苦精神,体现了革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团结一致的力量。示例四:革命胜利还需要同甘共苦的精神。长征期间,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百姓同吃同住。他们行军途中,将仅存的粮食分给沿途受到灾难的百姓,自己忍饥挨饿。在这段艰辛的岁月里,红军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在革命道路上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21.(1)示例:在线学习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能够升华气质,放飞理想。(言之有理即可)(2)示例:①在线学习后按时复习。②晚上想好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准备。③周末适当放松心情。(3)示例一:我认为线上学习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发展我们的个性,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我们的终身学习。线上学习能使我们的学习如虎添翼。示例二:我认为线上学习不易提高成绩。线上学习可能存在课程零散、时间短、学习不够深入等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犹如无根之草、无水之萍,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言之成理即可)22.作文一【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题目是“平常的日子也芬芳”,“平凡”修饰“日子”,也就是说要写普通的、日常的生活。那些诸如“去旅游”“过生日”等之类特殊的、非生活常态的日子就不能选择。“芬芳”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一种嗅觉感受,由生活中的各种味道写起,是一种扣题方式;另一方面不一定非得写嗅觉,可以写心灵感受到的芬芳——美好。后一类更能引发众的情感共鸣。2.构思选材。题目带有明显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文体应选择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或抒情点明主旨,抒发真情。这篇作文要想吸引人,一是要关注细节,生活中大家忽略的细节,二是要能够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写出你所看到的平凡的“芬芳”。比如:生活中的清洁工的日常生活、花匠的日常生活、收废品人的日常生活等,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但都微笑着面对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微笑使得生活更“芬芳”。选择深有感触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感悟作文即可。作文二【思路点拨】任务一: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想象类作文,以鱼儿寻找安逸之地为线索。立意关键在于通过鱼儿的经历揭示某种道理,如不能只看表面的安逸而忽略自由、成长的重要性;或者面对诱惑要保持清醒,明白真正的价值所在;也可以是对勇气、探索精神的赞美,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坚守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选材构思:构思时可详细描写鱼儿在大海、鱼缸、罐头处的不同经历。比如,描写鱼儿在大海中虽有危险,但能自由穿梭、与同伴嬉戏、见识各种奇妙海洋生物的生活场景;在鱼缸里,虽食物充足却空间狭小,无法畅快游动;在罐头里,虽然安全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最后通过鱼儿的心理活动和抉择,展现其成长与感悟,点明主题。任务二: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此任务要求从材料中获取思考和启示,是一篇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审题重点在于准确提炼材料蕴含的哲理,如选择与代价、追求安逸与直面挑战、自由与束缚的关系等。立意可以是“直面挑战,莫为安逸放弃自由”,论述在生活中不应贪图一时安逸而放弃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要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第二、选材构思:开头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论述部分可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放弃官场安逸,回归田园追求自由;也可列举反面事例,如某些年轻人为追求物质享受,放弃理想和追求,陷入迷茫。还可结合社会现象,如“躺平”思潮,深入分析其利弊,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坚持正确选择的重要性。任务三: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题目要求写自己像鱼儿一样渴望安逸时的经历和故事,重点在于展现自己的思想转变和成长过程。立意可以是在面对困难和疲惫时,通过自我反思、他人启发等方式,认识到安逸并非真正的追求,从而坚定信念,勇敢前行。第二、选材构思:本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性文章,选材可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入手,比如自己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感到疲惫,想要放弃努力,选择轻松的生活方式。但在看到身边同学努力奋斗,或者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后,重新振作起来,克服困难。详细描写自己内心的挣扎、转变过程,以及最终获得的成长感悟,结尾点明主题,升华文章内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