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秋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B卷)期末测试卷(一)一、积累与运用(15分)【绽放青春光彩】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一代青年人有一代青年人的使命。青春的接力,亦是使命的接力。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亿万中国人民,特别是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当青年读懂前辈的使命时,就成长了□扛起自己的使命时,就成熟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bó______①;广大青年把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方能不负韶华,绽放青春光彩,而接续奋斗正是亘_______②古不变的主题。1.给文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写拼音。①脉bó _____②亘________古不变2.语段中□处应填入的标点是:_____(填符号),其名称是:_______。3.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 4.下列各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祖国大地”“中国青年”“奋力奔跑”“青春光彩”这四个短语的短语类型相同。B.“使命”“最”“广大”“绽放”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C.语段中的“亘古不变”可以用“永恒不变”来替换。D.文段中的“前赴后继”“艰苦卓绝”“伟大”“过程”都是褒义词。【领悟经典之义】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古诗往往能够体现诗人的内心画卷,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长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物我两忘,让心灵在质朴的田园生活与自然的交融中,获得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自在。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本应是孤独之旅,只身向边塞,然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展现于面前,诗人心灵逐渐开阔,于孤独中寻得了一丝对宏大天地的敬畏与超脱。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眼里满是早春的生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份对莺歌燕舞的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欣然与对生活新希望的憧憬。杜甫在《春望》中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内心满是忧国忧民的沉痛。他的心灵在战火纷飞中经历着煎熬与挣扎,对家国的眷恋、对百姓苦难的悲悯,都移情于景,化作了那“(4)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的悲叹与坚守。二、阅读(45分)【游历美丽山川】(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材料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材料二】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材料三】孟门①,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②,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③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④,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⑤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节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①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②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③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④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⑤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6.白居易是 代诗人;郦道元是 代地理学家。(1分)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2分)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河中漱广 关联教材。飞 漱 其间(《三峡》) (1)漱: ______素气云浮 关联教材。素 湍绿潭(《三峡》) (2)素: ______其水尚崩浪万寻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寻:①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寻找;③随即,不久 (3)寻:______(填序号)方知慎子下龙门 联系语境理解 (4)方: ______8.眼及景至,重构空间,视角转换,是古代诗人在创作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请点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颔联与颈联的视角变化,综合分析其效果。(3分)9.下面对【材料二】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借此表现出三峡水流的迅急。B.文章用“寒”“肃”“凄”“哀”几个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C.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D.文中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10.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11.【材料二】中的夏水与【材料三】中的水有何异同点?(4分)【游览名胜古迹】(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5分)暮中登长城李欣①到达八达岭长城脚下时,已是黄昏时分。寒风呼呼从关外吹来,我打着寒颤走进景区的售票厅。工作人员微笑着劝我,只有一个多小时就关门了,况且天又这么冷,要不改天来吧?②我还是执意购了票。走出售票厅,在不远处的台阶下,一个男孩也急匆匆赶来。他拄着一副铝合金的拐杖,背上还背着一个黑色的旅行包。他的右脚,从脚踝以下的地方就没了,多余的裤管用橡皮筋扎了起来。他走起路来右脚摇摇晃晃,却走得飞快,两三步跨过台阶,哒哒哒地进了售票厅。③经过我身旁时,我瞥见他脑门厚厚的刘海上已结了白色的凝霜,鼻子也冻得红红的。我想,售票员一劝,他大概是不会去了。④过了登城口,我沿着城墙的石梯爬到了长城上。八达岭长城分为北段和南段,其中北段以雄险而著称,所谓的“好汉坡”就在长城的最高处北八楼。⑤此时,在北八楼的山上,太阳发出黄黄的光芒,给古老的长城镀上了一层金色。落光了叶子的树抖擞着精神,在寒风中使劲儿朝太阳挥手。无数次在教科书的封面上、宣传画册上看到的长城,正壮丽雄浑地呈现在眼前,我看着都有些呆了。⑥突听得身后有哒哒声,回头一看,是刚刚遇着的男孩子,正拄着拐杖登上长城来。我忍不住和他搭讪。“登南段吧,时间可能来不及了!”我委婉地说。“你呢?”“我想登北段,毕竟好不容易来一趟呢!”他环视了一周,吁了口气,然后抬起拐杖朝北段指了指,“那我也去!”⑦长城由石头铺就,表面也被磨得光滑锃亮。我有些担心他,便跟在他后面朝北出发了。走了一段路,他停下身回过头看我,仿佛明白我的想法。⑧“不用管我,你尽管走。”我没回答,却不由自主地看向他的右脚。“三岁那年,车祸。”回答后他又兀地笑了,“你不一定赢得了我呢!截肢了体重轻了嘛。”⑨我只好加快脚步,朝北八楼攀登。⑩到了最险的那段,石梯几乎垂直,我拉着扶手往上爬。抬头看山顶上的太阳,像靛蓝天空中一块紫红色的补丁,在寒风中颤颤巍巍。 望着还有段距离的北八楼,我心里有些胆怯。往日人山人海的长城,现在就只剩我们两个了。万一时间真的不够了呢?再往上走,会不会被关在景区里呢?我站在石阶上有些踌躇,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 而在我身后,那男孩依然努力爬着。每登一级台阶,只见他先左手拉住扶手,再用双臂夹住拐杖,找准石阶上的缝隙或凹面,用力一撑,右腿单膝跪上阶面,左脚随之踩上去,然后双拐拄到上一层石阶,借力再站直左腿。如此往复,艰难地向上行进。 他慢慢接近了我。我看到他汗水从连衣帽里浸了出来,刘海湿湿的,贴着脑门。“太晚了,要不还是回去吧?”“再坚持坚持,都快到顶了。”“那你手搭着我肩膀吧!我帮帮你。”“不用,我还行!”他把拐杖靠在城墙上,边挽了挽衣袖边回答我。他有些腼腆,语气却异常坚定。 之后,我们又继续朝上行进。不一会儿,太阳掉到山背后了。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像冰刀子似的刺得脸生疼。 终于到了北八楼。站在城墙上,环视一周,太阳跌进暮霭中,没有光芒,圆圆的紫紫的,倏忽消逝,连同西面广袤的原野和逶迤的群山,一起滑进暮色中了。而东南方,城区已是灯火璀璨,橙黄色的灯光汇聚在一起,京城像一片温暖的海。 “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实,在矗立了的长城面前,“好汉”不过是它眼中顽皮的孩子,就譬如现在的我们。只是,生活中顽皮的孩子总是有点倔,跌跌撞撞、摇摇晃晃,也要一路向前。 许多时候,面对坎坷,我总是畏难,为自己找到可以舒适踩下去的台阶,找到说服自己不再坚持的理由。而在这段长城的攀爬中,我看到了另一种力量——那是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勇气。 过了北八楼,我们又再登上北七楼,在暮色中一路下行。回到景区出口时,路灯已经亮了。那天广播里放着一首叫《真的汉子》的歌:做个真的汉子,承担起苦痛跟失意,投入要我愿意,全力干要干的事。 和我在路口告别,他摇摇手后转身拄拐离去,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好长。(《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6日)12.选文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13.选文中多次描写太阳,除了体现时间变化,还有什么作用?请你完成填空。(3分)描写太阳的语句 作用太阳发出黄黄的光芒 ①_________太阳像紫色补丁,颤颤微微 烘托内心的紧张、恐惧心理②____________ 环境更恶劣了,登长城越来越艰难了太阳跌进暮霭中,滑进暮色中 ③__________14.人物的精神品质总会体现在他的行为中,请对文中的划线语句进行赏析。(4分)每登一级台阶,只见他先左手拉住扶手,再用双臂夹住拐杖,找准石阶上的缝隙或凹面,用力一撑,右腿单膝跪上阶面,左脚随之踩上去,然后双拐拄到上一层石阶,借力再站直左腿。如此往复,艰难地向上行进。15.“登长城”是很多人的梦想,这既是对中华历史的凭吊,也是对先人的敬意,更是对自己的挑战。这些人中总会有一些老弱病残人士,他们的精神更让人敬佩。为此,长城旅游管理中心决定在“好汉坡”设立“好汉风采展”,作为给这些人的精神嘉奖。请你为本文中的男孩写一段推荐语。(4分)【分享学习乐趣】(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0分)八年级同学打算运营自媒体账号“语文风云”,分享语文学习的趣事,总结学习技巧。【一】认识自媒体①自媒体,新华社译为“self﹣media”,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逐步成熟,用网门槛不断降低,中国的自媒体也飞速发展起来。②个性化是自媒体最显著的特性。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创业者在创办自媒体平台时一定要给用户提供充足的个性化选择的空间。其次是群体性。③自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受众是以小群体不断聚集和传播信息的,创业者可以针对专门的群体创办自媒体平台,如针对游戏爱好者、音乐爱好者、影视爱好者、汽车爱好者、学生群体等等。另外,交互性也是自媒体的根本属性之一。其实受众使用自媒体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满足沟通和交流的需求,创业者要在自己的平台上给用户提供充分的分享、探讨、交流、互动等多元化体验。(节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二】自媒体乱象①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 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整治的重点问题如下。②自导自演式造假。摆拍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社会民生等领域虚假事件信息,弄虚作假欺骗公众,扰乱公共秩序。拼凑剪接网络视频图片,篡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以假乱真欺骗公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引用旧闻旧事,未准确完整说明事件全貌,以旧为新欺骗公众,破坏网络生态。③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假冒热点事件当事人、亲属或者相关人员发布信息,博取网民关注。针对热点事件,以虚构、歪曲等方式炮制事件原因、细节、进展等,发布阴谋论等耸人听闻的信息。操纵矩阵账号散布违法和不良信息,制造虚假热点,浪费公共资源。(节选自2024年4月21日《中国政府网》,有删改) 图1:漫画作品《我的大作》 图2:网友不信任自媒体理由的相关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素材来源:视觉中国/制图:杜园春)【三】自媒体的未来①2024年11月,停更三年的李子柒突然回归。作为曾经顶流的文化类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多年来致力于以制作精美视频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向海内外。②在复出的第一条视频中,李子柒做漆器展示非遗项目成都漆艺,工艺之繁复和作品之精美令人赞叹,背后却是两年的努力。李子柒为奶奶亲手制作漆器衣柜,并特别在柜门上雕刻出金色麒麟图案和缥缈雾气取名《紫气东来》,既有吉祥长寿的寓意,也以“子柒东来”的谐音宣告正式回归。③据悉,李子柒拍视频前曾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学习了包括脱胎、雕刻、装饰在内的一系列技法,特别是“三雕一刻”中最难的“雕漆隐花”。④新华社对李子柒的专访让我们听到了她的心声。当记者问道:“ ?”李子柒平静地回答道:“今天因为有了更多的传统文化手艺人及自媒体的加入,传统手艺老人真的有在不断地被看见和被喜欢。所以这是整个社会参与的结果,如果只是我一个人,不可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至于我的作品是否独树一帜还重要吗?我认为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成了一个方向,我反而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来给传统手艺注入新鲜血液。”(选自2024年11月24日《都市新闻》,有删改)16.阅读资料【一】,分析自媒体的特点有哪些?你建议“语文风云”自媒体平台可重点打造哪一特点?(3分)17.依据资料【二】,小组为“语文风云”定下三条运营准则,请补全。(2分)①绝不蹭炒社会热点,语文有自己的文化流量。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根据资料【三】中李子柒的回答补全记者提出的问题。(2分)19.学习李子柒运营思路,“语文风云”计划推出“红星报道”栏目。(3分)分析 李子柒 红星报道核心特色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以明快的新闻报道的形式讲述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的真人真事。精神思想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① _______栏目标题 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 第一期——毛泽东:②________。第二期——贺龙:一把菜刀建苏区 一生英勇口才妙。第三期——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呈现 学习“雕漆隐花”,为奶奶绘麒麟回首。既是对奶奶身体健康的祝愿,又是对中华非遗文化的弘扬。 ③第_____期中,______(填人和事)。既是____,又是_____。【读经典悟人生】(四)名著阅读(5分)20.国庆前夕学校围绕《红星照耀中国》《红岩》开展了“品读红色经典,致敬革命先烈”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5分)(1)做读书卡片是阅读名著时的一种有效方式,下面是小文同学从《红岩》和《红星照耀中国》中摘录的语句,请在空格处填上你对“少年豪气”的理解。(2分)读书笔记序号 摘抄 阅读感悟① “你看!这是我画的。”小萝卜头把一张纸从门洞里递了进来。“你留着吧。做个纪念。” 一张鲜明的水彩画。顶上是一片蓝天,过多的颜色,把天空涂得浓浓的。下边是金黄的山,翠绿的森林,山头上露出半个大太阳,放射着耀眼的红光,角上写着两个丰富的字:“黎明”。 孩子的画不太高明。可是,气势很大,蓝色、红色、金黄和翠绿,挤满了画面,把一张纸装得满满的,他的笔锋充满了炽热的渴望自由的强烈感情。 “纸小了,画不下来。”小萝卜头申明着,他幼小的心里,蕴藏看无限的抱负。 (摘自《红岩》第二十章) 少年豪气是② 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 任务 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 任务 ,把没有路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被几个少年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红小鬼”) 少年豪气是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生动地描绘了第五次反围剿与红军大迁移的艰难历程。其中,你觉得哪个情节最能体现红军的红色精神?为什么?(3分)【多彩北国风光】三、专题学习活动与写作(60分)(一)专题学习活动(10分)央广台《大美中国·冬天系列》走进吉林,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推介家乡的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0分)(1)【任务一:制作短片】为配合吉林文旅做视频宣传,请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做片头,并结合字体说明理由。(3分)我选 ______ , 理由: ______(2)【任务二:精选字幕】下面这段话,是网络宣传中的文字脚本,请你找出其中一组对联拟作为本省广告宣传的条幅字幕。(2分)远赴长白惊鸿宴,一睹瑶池盛世颜。这次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美吉林——这里是960万平方公里的点睛之笔,这里是东北大地上的至高点。古老的长白,是《山海经》里的不咸山,群峰环抱,山湖相携,成为滋养东北大地的三江之源。白山傲日,犹如雄鸡昂首;天池映月,宛若神龙凝目。波澜壮阔的鸭绿江畔,荡气回肠;烟波浩渺的净月潭边,月影潺潺。东北虎咆哮着吉林人的豪迈,开江鱼雀跃出吉林人的性情。这里孕育着共和国的希望,坚定着新时代的信仰,用无数个第一打造着中国制造的名片。(3)【任务三:宣传冰雪】冰雪活动是吉林旅游的主打项目,冬捕、滑雪、雾凇、冰灯、雪雕、粉雪、蓝冰、雪橇……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致,你喜欢哪个?请向栏目组做以简单介绍,并为之写一句宣传语。(2分)示例:吉林粉雪,是家乡一张特有的名片,这种雪呈粉末状态,松软干燥,密柔蓬松,富有弹性,是滑雪爱好者眼中的臻品。大雪将至,欢迎各地友人,冬季到吉林来玩雪。(4)【任务四:推介吉林】现有南方的小伙伴想到吉林省来游玩,请为他做份简要的攻略,可以从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传统民俗、旅游观光、特色美食等方面加以介绍,字数不少于60字。(3分)【绽放思想之花】(二)写作(50分)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1)成长从改变开始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人说美丽的风光在高处,有人说更诱人的景致在少有人走的小路上,还有人说最壮丽的景观还没看到。说法不同,原来是每个人的体验和心里感受不一样罢了。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期末测试卷(B卷)(一)参考答案1.搏gèn2.; 分号3.奋斗是底色4.D【解析】本题考查词句分析。D.“过程”是中性词,不是褒义词;故选D。5.(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感时花溅泪6.唐 北魏7.(1)冲击(冲荡) (2)白色的 (3)① (4)才8.颔联到颈联,由仰视到俯看,描绘初春莺燕、花草生机之态,表明世间已多处透露早春之意。9.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C.根据材料二第②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文章先写了夏季的三峡;根据材料二第③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可知,文章紧接着又描述了其春冬季节的景色;根据材料二第④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知,作者最后又描述了秋季的景色。故文章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不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选项错误。故选C。10.(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合理即可)(2)水不是石匠(凿石头)的凿子,却能够穿透岩石(进入石头中)。(合理即可)11.相同点:材料二夏天的水非常湍急,行船速度很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材料三中的水“非驷马之追也”,也写水流湍急。不同点:材料三中的水流冲击形成水雾,气势磅礴。(合理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三】: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这块巨石是大禹开凿时劈开的,黄河河水在此冲过,河床被拓宽。两岸山势高峻,山崖陡峭,巨石临江而立,仿佛摇摇欲坠却又倚山而靠。古人有句话说:“水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真是这样啊!这里水流交相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浮,往来遥望的人,常常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在这里掀起万丈狂澜,瀑布悬空干丈直落,河水汹涌,声如巨雷,像山崩塌似地腾起,波涛汹涌,一直到下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12.内容:交代了时间(黄昏时分)、地点(八达岭长城脚下)、天气(寒冷)以及工作人员劝“我”改天再来的情节。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②为下文“我”执意登长城和遇到男孩做铺垫;③与后文男孩在寒冷中坚持登长城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男孩的坚强意志。13,①渲染长城的壮丽雄浑,表达“我”初见长城时的震撼。②太阳掉到山背后了。③衬托长城的雄伟,也暗示“我”和男孩在暮色中克服困难登顶后的自豪与满足。14.运用动作描写,详细描写了男孩登长城的艰难过程,如“拉”"夹“撑”“跪”踩”“拄"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男孩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也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15.示例:他,虽身有残疾,却怀揣梦想,在寒冷的黄昏,毅然踏上长城。面对陡峭石梯,他毫不退缩,凭借顽强毅力,一步一步艰难攀登。他用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他是真正的好汉,值得我们敬仰。16.个性化、群体性、交互性建议“语文风云”重点打造个性化特点。针对不同语文水平、兴趣爱好的学生,传播文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吸引更多关注和参与。17.绝不自导自演式造假,语文有自己的真实底蕴。 绝不散布违法不良信息,语文有自己的正向引导。18.你是否担心在众多传统文化手艺人及自媒体的竞争下,你的作品会失去独特性呢 19.传播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 示例:橘子洲头,书豪迈壮志展伟人风采示例:一; 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写下《沁园春·长沙》; 对伟人诗词艺术的欣赏 对革命先辈壮志豪情的传承。20.①少年豪气是对未来的期待,身处牢狱,却用色彩表达内心斑斓的憧憬。②少年豪气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按原则办事,哪怕是领导,也不能搞特殊。(2)示例:红军过草地最能体现红色精神。红军在过草地时,面临着饥饿、疾病、恶劣天气等重重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互扶持,不放弃。这种在极端艰难困苦中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21.(1)示例:选甲 甲图的字体是隶书,庄重大气,字形端正,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吉林省的雄伟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合用于正式的宣传片头。(2)示例:远赴长白惊鸿宴,一睹瑶池盛世颜(3)示例:喜欢的冰雪活动:雾凇。我选择向栏目组介绍雾凇。吉林雾凇是一种天然美景,晶莹剔透的冰花挂在枝头,宛如仙境,是冬季独特的视觉享受。宣传语:壮美雾凇,飘然仙境,邀您共赏冰雪奇观!(4)示例:吉林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长白山是东北地区的最高峰,其间天池美景是必看之地。冬季的雾凇岛是赏雾凇的好去处。人文景观中,吉林市的松花湖景色宜人,适合游船观光。历史文化方面,吉林市博物馆展示着省内丰富的历史遗产。传统美食如长白山人参鸡汤、锅包肉、吉林冷面等都是不容错过的地道风味。最后,滑雪、冬捕等冰雪活动也是吉林冬季旅游的亮点。欢迎来吉林体验多彩的北国风光!22.作文一【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一、审题立意。题目“成长从改变开始”的关键词是“成长”与“改变”。“成长”是一个宽泛却又饱含深意的话题,涵盖心智的成熟、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完善等诸多方面;“改变”则点明成长的途径,意味着要打破现状、摒弃旧习、突破自我。需要思考在个人成长历程中,哪些具体的改变引发了成长,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紧密的关联。可以立意为积极拥抱改变,方能收获成长。鼓励青少年不要畏惧改变带来的不适,要明白每一次蜕变都是成长的契机,通过改变不良习惯、怯懦性格、狭隘思维等,走向更加优秀、自信、豁达的自己,展现成长的正能量。二、思路点拨。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文章开头可以一段引人深思的排比句开场,“成长是破茧成蝶的挣扎,是雏鸟离巢的勇敢,是幼苗顶开巨石的坚毅,而这一切,都从改变开始”,迅速抓住读者眼球,点明主题。中间段落,学习上,描述曾因害怕数学难题,成绩下滑,后改变学习策略,主动请教老师同学,难题攻克,成绩进步;生活里,过去常沉迷电子游戏,身体变差,在家长督促下改变作息,投身户外运动,身体素质提升;社交中,原本因胆小不敢上台发言,为锻炼自己,参加演讲社团,从紧张结巴到侃侃而谈,收获自信与友谊。结尾,回顾种种改变带来的成长,强调成长是持续过程,只要保持改变决心,未来将绽放光彩,升华主旨,给人鼓舞。作文二【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一、审题立意。材料中不同人对风光的看法,本质上是对不同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的探讨。审题时需抓住“风光”“景致“景观”等关键词,思考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从“美丽的风光在高处”,可理解为追求卓越、攀登高峰,实现人生价值。“更诱人的景致在少有人走的小路上”,意味着在不寻常、独特的领域探索,挖掘不一样的精彩。“最壮丽的景观还没看到”,反映出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整体来看,立意可围绕尊重不同的人生选择,理解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倡导积极探索、追求梦想的人生态度。二、思路点拨。本题如果写成记叙文,开头可以回忆自己某次登山经历开篇,引出对不同风光的思考。例如,在登山途中,看到远处高处的风景,心中感叹美丽风光在高处。中间详细描述在登山过程中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小路,遇到了独特的景致。通过描写周围环境、自己的感受,展现这条小路带来的别样体验。比如,小路旁有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溪流,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结尾写到达山顶后,看到了壮丽的景观,此时思考不同人对风光的感受。通过这次经历,领悟到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都不同,关键在于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若写成议论文,开篇引述材料中不同人对风光的看法,引出论点:每个人对风光的体验和感受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风景认知。中间部分,(1)分析“美丽的风光在高处”:以攀登高峰、俯瞰城市全景等为例,阐述高处风光带来的震撼与成就感。人们在攀登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独特的视野,感受到自身的强大与世界的广阔。(2)探讨“更诱人的景致在少有人走的小路上”:讲述在人迹罕至的小路,能发现别样的风景,如幽静的山谷、隐秘的溪流。这体现了人们对宁静、独特事物的追求,是一种与大众不同的体验。(3)思考“最壮丽的景观还没看到”:结合科技发展、探索未知领域等,说明人们对未被发现的景观充满期待。这种期待促使人们不断探索,追求更高的目标。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同,才使得风光呈现出多样性。鼓励人们尊重不同的体验,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风光,丰富人生的风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