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八上语文期中测试卷A(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八上语文期中测试卷A(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秋八上语文单元测试卷(A卷)
期中测试卷(A)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青年志存高远】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徜徉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①“青春”当属最美好的词汇之一。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森林,可以劈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②奋斗是最朴素的“成功学”,是迈向目标的最可靠阶梯。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古人言:“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行大道、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溶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苏轼曾挥笔写就“诗酒趁年华”,让我们以梦为马、不(fù)韶华,用奋斗精神(铸就/筑就)青春的底色,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旷( )野 不(fù)( )韶华。
2.依次选出括号内的词语,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融入 铸就 B.融入 筑就
C.溶入 铸就 D.溶入 筑就
3.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青春”的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
B.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奋斗”比喻成“阶梯”。
C.③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主语是“新时代”。
D.“博大精深”“遇见沙漠”“开掘井泉”短语类型相同。
4.处依序所填标点正确的是( )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领悟经典之义】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名句。(7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1)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2)_______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3)“________,江入大荒流”是磅礴水势冲击荒原的长江之美;(4)“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异同。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5)“________?松柏有本性”的赞叹;面对叶绿花盛的奇树,作者抒发的是“此物何足贵?(6)________”的怀人之思;面对流离失所的难民,狐兔出没的荒芜家园,曹植发出“柴门何萧条,(7)________”的悲叹。
二、阅读(45分)
【领略古人胸襟】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
【甲】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鲁学士祝寿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 之 ?”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①?”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②,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③。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注】①贽:礼物。②启笥:打开盒子。③称祝:祝贺,祝寿。
6.【甲】诗作者是_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_。(2分)
7.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 ②公何之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9.【甲】诗“月下飞天镜”和【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都运用了 ______ 的修辞手法;【乙】文是于作者 ______ 的背景下所作;【丙】文赵司城和鲁学士祝寿的礼物分别是:“两方帕”和 ______ 。(3分)
10.三部作品或表现人物胸襟,或展现人物心态。【甲】诗颔联表现出作者的______胸襟;【乙】文则展现了作者与张怀民漫步时的______、 心态。(3分)
11.以下关于【丙】文中三人形象或关系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情谊深厚 B.随性洒脱 C.超然物外 D.锱铢必较
【敬畏朴素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5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 广袤而丰盈 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长春日报》)
12.文中“爷爷”做了许多事,请写出四件事。(4分)
13.结合全文,请揣摩第③⑨段中加点词句的含义。(4分)
(1)请你谈谈第③段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第⑨段中,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14.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15.请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并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4分)
【保护文化遗产】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0分)
【材料一】
(新华社发朱慧卿作)
【材料二】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四鸟绕日”金饰图案。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材料三】
①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这一赓续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进一步走向世界,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②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华大地上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从春联上的吉祥话,到饺子里包的硬币,再到倒贴福字的寓意,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孩子们口袋里的压岁钱、零点钟声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在延续文化传统的同时,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赋予持久的精神力量,像年轮一样一层一层镌刻进个体的精神脉络。
③春节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文化的纽带,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读懂了春节,也就读懂了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情怀。
④春节正在成为世界节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所传递的和谐、团圆、喜庆等价值观,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与喜爱,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选自《中国文明网》,2024年12月5日,有删改)
【材料四】
①宿迁的运河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古老的大运河从宿迁穿境而过,全长112公里。在大运河宿迁段的各类文化遗产中,水文化遗产是运河遗产中最不可替代的珍贵文化资源。宿迁共有156项水文化遗产,其中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120项,非遗类水文化遗产35项,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1项。
②同时,逐水而居的宿迁人也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泗州戏、淮海戏、柳琴戏、洪泽湖渔鼓舞等特色传统戏曲舞蹈,洋河酒酿造、乾隆贡酥制作等传统技艺。而古运河积淀的历史文化,还包括因河而兴的水文化、酒文化、帝王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地名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如今,宿迁市皂河龙王庙行宫和皂河至市区大王庙的中运河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6.请你为材料一的漫画拟个题目,并谈谈漫画的寓意。(2分)
17.以下对二、三、四则材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中的太阳,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四只神鸟,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
B.春节于2023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球有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已经成为世界节日。
C.宿迁的运河从春秋时期至今,经历史沉淀,形成了众多的水文化遗产,同时也衍生了酒文化、帝王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D.如今,宿迁人创造的泗州戏、淮海戏、柳琴戏、洪泽湖渔鼓舞等特色传统戏曲舞蹈,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早在2010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就开始呼吁春节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称春节是我国最应该申遗的传统节日。阅读材料三,分析冯骥才先生这么说的原因。(3分)
19.目前,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只有春节、端午申遗成功。请你从清明、重阳、中秋、元宵等传统节日中选择一个,写一段申遗推荐语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节日时间、起源、风俗、寄托情感或寓意等方面介绍)(3分)
【读经典悟人生】
(四)名著阅读(5分)
20.八年级举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班会活动,小语准备给大家推介《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请你协助他完成下面表格。(5分)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体裁 纪实作品
作者 (1分)___ 国籍 美国
片段探究 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小语阅读该片段时,发现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红军有怎样的认识?(2分)___
推荐理由 (3分)___
三、专题学习活动与写作。(60分)
【分享假期生活】
(一)专题学习活动(10分)
21.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美德是肥沃的土壤。学校组织“奋斗于身,我们就是未来”的活动、邀你参加。(10分)
(1)奋斗在历史的诗行中早已蕴藏,请从以下诗句中选出不相关的诗句( )(2分)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2)为了确保更多的同学加入,学校欲在线上、线下同时宣传,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语句对仗工整。(2分)
(3)恰逢巴黎奥运会结束,奥运冠军王楚钦回到家乡吉林,学校邀请他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时间10月21日,地点学校礼堂,请你完成下面的邀请函。(3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楚钦: 您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团委 2024年10月16日
(4)以下是本次活动的结束语,请在横线上补全语句,使内容完整。(3分)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强国富民靠的是奋斗精神。奋斗意味着吃苦耐劳,英勇顽强,战胜困难,是一种斗争精神;奋斗意味着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是一种创新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不断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努力成才,彰显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绽放思想之花】
(二)写作(50分)
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藏在岁月里的温暖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就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蜡烛。——史铁生
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不要让他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发号施令,而是要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小王子》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而停止前行的脚步;无论能力大小,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源自内心的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025秋八上语文期中测试卷A卷参考答案
1.kuàng负 2.A 3.B【解析】A.“青春”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C.③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主语是“中国青年”;D.“博大精深”是并列短语,“遇见沙漠”“开掘井泉”是动宾短语;故选B。 4.A
5.山山唯落晖 芳草萋萋鹦鹉洲 山随平野尽 乱花渐欲迷人眼 岂不罹凝寒 但感别经时 狐兔翔我宇
6.李白 苏轼
7.想到,考虑 去,往
8.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9.比喻 被贬官黄州 半条鱼干
10.示例:开阔 悠闲、喜悦
11.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D.有误,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从“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等语句能看出,三人情谊深厚、随性洒脱,不计较礼物的多少贵贱有高士风范。
故选D。
参考译文:【丙】赵司城,号类庵,是京城人。有一天,他去拜访鲁学士。鲁学士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赵司城回答:“今天是西涯先生的生日,我要去为他祝寿。”鲁学士问:“你准备了什么礼物呢 ”赵司城答道:“两块手帕。”鲁学士说:“我也应该准备这样的礼物。”于是打开箱子,却找不到任何东西。踌躇了很久,他想起村里曾经送过一条干鱼,就让家人去取。家人回报说已经吃掉,只剩下一半。鲁学士考虑到家中没有其他的东西,就带上那半条鱼和赵司城一起去祝寿。西涯先生便烹饪了鱼,买了酒来款待两位来访者,大家非常欢快,尽兴地吟诗唱和,最后结束。
12.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写出四件事即可)
13.(1)“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14.①爷爷喜欢种树;②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③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④爷爷送给孙女的一棵树,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
15.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①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16.示例:题目:自毁长城;寓意:不能为了追求利益,毁掉身边的文化遗产。(讽刺不懂得保护文化遗产,目光短浅的人)
1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A.根据材料二“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可知,原文说的是“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并非太阳表达了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选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中的太阳,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表述不正确;
B.由材料三第①段“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④段“春节正在成为世界节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可知,文中未提及春节是2024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提到的是“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并非刚好“20个国家”;
D.材料四第③段“如今,宿迁市皂河龙王庙行宫和皂河至市区大王庙的中运河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知,文中未提及泗州戏、淮海戏等特色传统戏曲舞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故选C。
18.①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华大地上最具“仪式感”的节日。②春节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文化的纽带,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③春节寄托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情怀。④春节所传递的和谐、团圆、喜庆等价值观,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与喜爱,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19.示例: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在此郑重地为中秋申遗。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历史悠久。这一天,人们通过赏月、祭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一系列活动共度中秋,寄寓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团圆节”。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意义非凡,特提出申遗。
20.(1)埃德加斯诺(斯诺) (2)示例:红军也是普通人,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似乎不可理解,他们创造了奇迹,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 (3)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探讨,它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历史、社会现状和未来前景。同时,它也是对人性、勇气和信念的一次深度挖掘。
21.(1)D【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强调年少时不要虚度光阴,要抓紧时间奋斗,与活动主题相关;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以理解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努力奋斗实现理想,与活动主题相关;
C.“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告诚人们年少时学习容易,老了就难以成功了,要珍惜光阴努力奋斗,与活动主题相关;
D.“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主要表达的是在冬至这个特定的时节,诗人在邯郸驿舍中的孤独寂寞之感,与“奋斗于身,我们就是未来”的活动主题不相关;
故选D。
(2)奋斗在青春,梦想即达远方。
(3)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精神,我校想邀请您到校来校讲述您的奋斗故事。时间是10月21日,地点是学校礼堂。我们期待着您的到来!
(4)奋斗意味着自强不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是一种进取精神。
22.作文一【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题目“藏在岁月里的温暖”,审题时要抓住“岁月”“藏温暖”这三个关键词。“岁月”限定了时间跨度,提示我们要从过往的经历中去搜寻素材;“藏”字意味着这种温暖不是显而易见、流于表面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可能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平常的话语、一段不为人注意的时光背后所蕴含的温情;“温暖”则明确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它可以是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带来的感动,也可以是陌生人的善意举动给予的慰藉,通过回忆这些藏在岁月深处的温暖之事、温暖之人,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以及对这些美好情感的珍视,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温暖人心的力量,引发情感共鸣。
二、思路点拨。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文章开篇可以采用抒情的方式,引出“岁月里的温暖”这一主题,如:“岁月的长河静静流淌,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却总有一些温暖的光芒,悄然藏于其中,在不经意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中间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情感的递进关系,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开叙述。比如,可以先写童年时,在某个寒冷的冬日,奶奶为自己织毛衣,昏黄的灯光下,奶奶那专注的神情和粗糙却温暖的双手,是藏在儿时岁月里的温暖;接着写上学时,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心情低落,老师轻轻拍着自己的肩膀,给予鼓励的眼神和话语,这是校园岁月里的温暖;再写长大后,在陌生的城市里迷失方向,一位热心的陌生人耐心地为自己指路,那真诚的笑容成为了异乡岁月中的温暖。在描述每个事例时,要注重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把温暖的瞬间细腻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升华,再次强调这些藏在岁月里的温暖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如:“这些温暖的片段,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岁月的天空,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懂得,无论生活有多少风雨,心中有温暖,便有力量。我将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奔赴未来的岁月,去寻找更多的美好。”通过这样的结尾,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文二【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材料作文要从材料出发,提炼观点。题干先给出了三则材料,分别是两句名言以及《小王子》中的话,然后题干直接从材料中提炼出乐三个立意: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而停止前行的脚步;无论能力大小,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源自内心的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第二,立意。第一个材料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联系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挫折、困难,最后在坚持中成长的典型事例进行叙述,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通过议论或抒情表达自己关于坚持的体验和感悟。第二个材料的立意是“无论能力大小,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因此,在写作时注意挖掘人的身份、责任与担当。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身份,处在这个社会里边,就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平凡的小人物也可以创造出不朽的奇迹,重在引导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为集体、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第三个材料立意是“源自内心的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从人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入手,如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个人理想的树立及兴趣培养等等。重点突出“内心的动力”。
第三,选材。第一则材料可选取自己体验过的、或者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例进行展开,具体来说可以是失败的经历、逆境的体验、身体或精神上遇到的困难、压力等;关于成长,可以写成长的前后变化,还可以写成长的收获,如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技能水平的提升、观念的不断成熟等。第二则材料可以选取一些小人物也在努力发光发热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疫情期间学生遵循防疫规定不给国家添麻烦、一些人主动去做社区志愿服务者;班里边办活动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等。第三则材料可以选取能表现自我意识的提高从而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例子。例如意识到中考的迫切性,主动调整学习状态,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偶然间看到航天员王亚平的“天宫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天文、物理的兴趣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